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孔喉分布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
1
作者 赵冰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针对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内部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岩石物理分类方法难以准确地划分储层类别,特别是对孔喉半径呈现双峰、三峰等多峰分布的复杂多孔隙系统。本文以中东某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明确了... 针对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内部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岩石物理分类方法难以准确地划分储层类别,特别是对孔喉半径呈现双峰、三峰等多峰分布的复杂多孔隙系统。本文以中东某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决定孔喉半径分布特征,进而影响岩石的类型划分。因此从孔喉大小分布入手,考虑多峰样品中每个峰对应孔隙组分对岩石储集空间及渗流作用的贡献,以累积渗透率曲线为依据,提出了结合孔喉大小及其占比的组合孔喉半径参数(Rmax^(*))来表征岩石的孔隙结构,并对选取的114块双峰及43块三峰岩样进行分类。结合物性、压汞、薄片、测井等资料,对每类储层特征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利用单一孔喉半径(Winland R35)的分类结果,Rmax^(*)可以更好地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提高储层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石物理分类 Winland R35 孔喉半径分布 Rmax^(*)
下载PDF
Reservoir Rock Facies──Case Presentation of Sandstone Type
2
作者 金奎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The reservoir rock facies is presented by its principal indieators to show the aspects of sedimentary facies,diagenetic change and oil-gas indication. These indicators used by the author are 1) the petrologic──of wh... The reservoir rock facies is presented by its principal indieators to show the aspects of sedimentary facies,diagenetic change and oil-gas indication. These indicators used by the author are 1) the petrologic──of which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are included, 2) the physical ── pore/throat di-ameter ratio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of throat connecting pore, and 3) the geochemical──photochemical parameters of individual organic i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the defined reservoir rock facies may not only be used for itself evaluation, but also may be put in facies column or facies-palaeogeographic map to predict or to trace oil-gas reservoir. Microscope photometry,micro-FT-IR and Laser Raman methods were used for studying all the aforesaid parameters by means of thinned polished sections from core or cemented cuttings, except the 3-D others, from parallel and vertical to bedding or some duplicate core samples, that the rose fluorescein preparation must be soaked in for the convenience of studying pore throat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rock FACIES VITRINITE reflectance pore-throat structure individual organic INCLUSION analysis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Pingxi area, Qaidam Basin, NW China
3
作者 XIA Zhiyuan LIU Zhanguo +5 位作者 LI Senming ZHANG Yongshu WANG Bo TIAN Mingzhi WU Jin ZOU Kaizh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93-103,共11页
Based on core, thin-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Pingxi are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whole rock X-ray diffractio... Based on core, thin-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Pingxi are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whole rock X-ray diffraction and micron CT scanning.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mainly had three types of rocks: slate, crystalline limestone and calc-schist; the original rocks were Ordovician-Silurian marine clastic and carbonate rocks. The three type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developed three types and six sub-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The first type of reservoir space was fractures, including structural, weathered and dissolution fractures; the second type was dissolved porosities, including dissolved pores and caves; the third type was nano-sized intercrystalline porosities. The three type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were different widely in the quantity, volume and radius of pore-throats, and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development degree of fractures.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were formed by metamorphism, weathering,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Metamorphism reformed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significantly,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constraint of finding weathering crust at top.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experienced five formation stag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rock type, metamorphic degree, ancient geomorphology, and weathering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Pingxi area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 rock type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formation RESERVOI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毛管压力曲线法与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的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欣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4期18-23,共6页
岩石微观孔喉是表征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海上少井条件下可获得的岩心物性分析资料有限。为了定量分析西湖凹陷X油田平湖组储层岩石微观孔喉特征与物性特征,该研究采用毛管压力曲线法与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表征该油田微观孔喉,并进行... 岩石微观孔喉是表征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海上少井条件下可获得的岩心物性分析资料有限。为了定量分析西湖凹陷X油田平湖组储层岩石微观孔喉特征与物性特征,该研究采用毛管压力曲线法与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表征该油田微观孔喉,并进行对比分析。毛管压力曲线法利用压汞实验,测得岩心岩样数据,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图版得到排驱压力与孔隙特征参数。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对岩样进行三维数字岩心重构,构建的三维数字岩心与真实岩心的相似度高,结合最大球法与图像处理方法,做到了定量化、可视化岩石微观孔喉表征。毛管压力曲线法与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得到的孔隙分布曲线形状趋势相仿,存在差异。该文拟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法和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在微观孔喉表征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储层表征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观孔喉 毛管压力曲线法 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 高压压汞实验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被引量:70
5
作者 刘堂宴 王绍民 +3 位作者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研究岩石孔喉结构 ,关键是确定 T2 与 Pc的转换系数。但以前的方法在 T2与 Pc 的转换过程中 ,需要涉及某些岩石特性参数 ,实用中有一定困难。本文直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客观地确定 T2 与 Pc之间的转换系数 ,避免了确定岩石特性参数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 ,对 6块岩心的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做出了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 T2 毛管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 ,并将这些结果与压汞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心 NMR T2谱在实用性和评价精度上均略显优势 ;至少是在饱含油的条件下 ,岩心的 NMR T2 谱可以用于研究孔喉结构分布 ,油气的弛豫特性作为影响背景值存在 ,对于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全部 6块岩心中 ,T2 与 Pc 的转换系数位于 2 5 0 0~ 4 0 0 0μs· M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谱 岩石孔喉结构 压汞分析 毛管力 转换系数 岩心 核磁共振分析 饱含油 孔隙率
下载PDF
渤海油田驱油用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姜维东 张健 唐晓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分别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1000×10-3~1500×10-3、1500×10-3~2000×10-3μm2的岩石孔喉半径匹配效果较好,此时,岩心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之比R*/Rh分别为6.09~8.01、7.07~8.09、6.95~7.51。对于渤海油田,岩石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线团尺寸比值为6~8时,聚合物与岩石的孔隙结构匹配效果较好。对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和2000×10-3×m2的不同渗透率的地层,推荐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低于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若考虑配制和注入过程中的剪切和热降解作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宜超过800×104,1200×104和180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线团尺寸 岩石孔隙喉道 配伍性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嘉二段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彦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宏 杨金利 姚宴波 李俊良 钟华 林建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嘉二2B层的粉晶云岩储层和嘉二1亚段的泥晶—泥粉晶云岩储层是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主力产层,物性较好,且平面上分布稳定,但测试成果显示,其产能相差甚远。对储层岩石的镜下特征、毛细管压力特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等方面进行... 嘉二2B层的粉晶云岩储层和嘉二1亚段的泥晶—泥粉晶云岩储层是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主力产层,物性较好,且平面上分布稳定,但测试成果显示,其产能相差甚远。对储层岩石的镜下特征、毛细管压力特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表明,这两套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差异较大,嘉二1亚段储层尽管孔隙度较高,但由于喉道细,连通性差,流体在其中的渗流能力因此明显下降。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通过研究其内部结构,找出起主导作用的新变量,针对不同孔喉结构的储层分别建立不同的分类评价标准,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储层对流体产出的贡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构造 嘉二段 碳酸盐岩 微观孔喉结构 储层分类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湖相混积岩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及其孔隙结构特征——以新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方 高阳 +3 位作者 彭寿昌 高全慧 程乐利 印森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混积岩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碱交替成岩环境中,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溶作用、酸性溶蚀...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混积岩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碱交替成岩环境中,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溶作用、酸性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与去白云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芦草沟组混积岩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研究区碳酸盐岩类储层可分为泥晶白云岩和砂质/泥质泥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形成的粒间溶孔,长石颗粒发生溶蚀形成的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以及少量的鲕粒间溶孔、生物格架内孔隙等类型,主要发育纳米级孔喉系统;2类碳酸盐岩类储层的主要渗流能力来源于0.01~0.20μm的纳米级孔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层 纳米级孔喉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块系统的参数法分类及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婷 伦增珉 +1 位作者 谭中良 吕成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1,98,共7页
塔河缝涧型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强烈非均质性油藏,裂缝、溶洞的尺度与基质岩块的孔喉半径相差2~3个数量级。采用参数法对碳酸盐岩基质岩块进行初步分类后,结合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法毛管压力和孔喉分布曲线,进一步划分出3类基质岩块。... 塔河缝涧型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强烈非均质性油藏,裂缝、溶洞的尺度与基质岩块的孔喉半径相差2~3个数量级。采用参数法对碳酸盐岩基质岩块进行初步分类后,结合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法毛管压力和孔喉分布曲线,进一步划分出3类基质岩块。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孔喉结构特征决定了基质岩块系统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喉道的连通性是岩块系统渗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孔隙中含油,若无有效的微裂缝和喉道沟通,也会极大地降低岩块系统的采出程度。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探索适合于碳酸盐岩基质岩块的驱替条件、驱替方法、储层改造方法及对应采出程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岩心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法分类 岩块系统 压汞法 孔喉结构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升平开发区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产能关系综合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金成志 杨双玲 +1 位作者 舒萍 王国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1,45,共5页
火山岩岩性多样,通过野外观测、岩心宏观和微观等综合研究确定了火山岩储层不同岩性主要孔隙类型,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应用常规压汞资料对孔隙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等先进方法对孔隙、喉道特征及储层流体... 火山岩岩性多样,通过野外观测、岩心宏观和微观等综合研究确定了火山岩储层不同岩性主要孔隙类型,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应用常规压汞资料对孔隙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等先进方法对孔隙、喉道特征及储层流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存在少量的Ⅰ类喉道。具有孔喉比大、喉道数量少、孔隙匹配性差的特征,反映喉道特征对火山岩储层气井产能影响非常大,对今后火山岩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气孔 孔隙类型 喉道特征 孔喉比:产能
下载PDF
干法毛管压力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判别储层水饱和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阳 单钰铭 赵冠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4-91,共8页
根据毛细管压力理论研制的YB-1型岩石水饱和度仪,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测定储集岩石的含水饱和度,测定误差小于5%,该方法为不受取心条件、样品大小、物性和岩性限制快速的新方法。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干法毛管压力 水饱和度
下载PDF
酸性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参数特征 被引量:52
12
作者 庞彦明 章凤奇 +1 位作者 邱红枫 战剑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7,共6页
综合利用大量铸体薄片及储层物理实验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酸性火山岩储集空间与物性参数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孔喉比超大的特征。该区酸性火山岩储层具有束缚... 综合利用大量铸体薄片及储层物理实验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酸性火山岩储集空间与物性参数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孔喉比超大的特征。该区酸性火山岩储层具有束缚水饱和度高、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储层物性对应力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 微观孔隙结构 孔喉比 渗流特征 低渗透储层 营城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史艳丽 侯贵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7-585,共9页
通过火山岩的常规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裂缝密度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粗面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的构造裂缝和溶... 通过火山岩的常规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裂缝密度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粗面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的构造裂缝和溶蚀孔缝。实际试油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孔隙度、渗透率3个参数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储层的好坏,其中裂缝密度是评价储层质量的主要依据。裂缝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断裂活动控制着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最后提出了对辽河油田东部坳陷常规物性较差的储层评价分类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储集空间 孔喉特征 裂缝密度
下载PDF
孔喉比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传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9,87,共3页
孔隙渗透率是单根孔隙的渗透率,地层渗透率是孔隙渗透率折算到整个地层截面积之上的渗透率。孔隙渗透率通常很大,但地层渗透率却不大。地层渗透率是岩石孔隙特性的综合反映。孔隙半径、孔隙密度和孔喉比对地层渗透率均产生影响。孔喉比... 孔隙渗透率是单根孔隙的渗透率,地层渗透率是孔隙渗透率折算到整个地层截面积之上的渗透率。孔隙渗透率通常很大,但地层渗透率却不大。地层渗透率是岩石孔隙特性的综合反映。孔隙半径、孔隙密度和孔喉比对地层渗透率均产生影响。孔喉比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大,喉道大小是制约渗透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岩石 渗透率 孔隙 孔喉比
下载PDF
基于压汞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以扎纳若尔油田KT-Ⅰ和KT-Ⅱ含油层系灰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媛 张冲 +2 位作者 陈雨龙 朱林奇 郭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7,共8页
以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油田82块碳酸盐岩岩心的压汞及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Swanson模型、Capillary-Parachor模型、Winland模型、Pittman模型、Nelson模型和δ函数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度。结果表明,这6种渗透率预测模... 以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油田82块碳酸盐岩岩心的压汞及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Swanson模型、Capillary-Parachor模型、Winland模型、Pittman模型、Nelson模型和δ函数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度。结果表明,这6种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均较差,但Swanso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5种模型。进一步分析Swanson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适用性,认为该模型不能反映储层微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复杂的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孔喉半径分布呈多峰特征的碳酸盐岩岩心,孔喉的发育对储层的渗透率都有贡献,不存在优势孔喉区域,而Swanson模型将毛管压力曲线拐点处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岩心发育的优势孔喉半径,且忽略了孔喉半径分布呈双峰特征的岩心中发育的小孔喉对渗透率的影响,导致Swanson模型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因此,以Swanson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孔隙度、歪度和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参数的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Swanson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压汞Swanson模型 孔喉半径分布 歪度 分选系数 渗透率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与储层岩石孔喉的匹配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进祥 邢剑飞 +4 位作者 张德富 何欣 代磊阳 卢祥国 黎慧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9-544,共6页
渤海Q油田储层非均质强,注水开发又加剧了其非均质性。为满足该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的需求,文中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人造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3种聚合物微球(简称微球)水化膨胀性能、微球与人造岩心孔喉的匹... 渤海Q油田储层非均质强,注水开发又加剧了其非均质性。为满足该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的需求,文中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人造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3种聚合物微球(简称微球)水化膨胀性能、微球与人造岩心孔喉的匹配关系及微球液流转向效果。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缓膨8 d后,微球A粒径中值从0.59μm增大至2.21μm,微球B粒径中值从3.80μm增大至28.02μm,微球C粒径中值从9.18μm增大至31.40μm,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膨效果;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提纯后的3种微球均呈球形堆积结构;微球A适用储层渗透率范围为100×10^(-3)~1000×10^(-3)μm^(2),微球B为200×10^(-3)~1500×10^(-3)μm^(2),微球C为500×10^(-3)~1800×10^(-3)μm^(2);与微球B,C相比,微球A粒径较小,界面能较高,容易在注入过程中发生聚并现象,微球A的岩心孔喉直径/微球粒径值较高,这与“架桥”理论确定的值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粒径 岩石孔喉 匹配关系 储层伤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辉 任国富 穆谦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116-3122,共7页
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特低渗透砂岩的微观孔喉特征,明确制约储层品质和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样品进行测试,定量表征孔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孔隙之间的差异很小,孔隙半径基本分布于70~225... 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特低渗透砂岩的微观孔喉特征,明确制约储层品质和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样品进行测试,定量表征孔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孔隙之间的差异很小,孔隙半径基本分布于70~225μm范围内,峰值在110μm左右;渗透率小时,喉道分布集中,小喉道含量高,喉道对渗透率的贡献也集中分布,贡献峰值大;喉道半径的分布范围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变宽,大喉道含量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也随之增大。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时,平均喉道半径的波动幅度大,特低渗透砂岩敏感的根源在于特殊的喉道特征,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细小喉道所占比例较大。物性(尤其是渗透率)越好,有效孔隙、喉道越发育。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上,喉道决定储层品质,影响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孔隙特征 喉道分布 有效孔喉体积 恒速压汞 特低渗透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大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结构复杂性的参数1个。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认为,该地区储集层的孔隙个体大,喉道粗,分选好,孔喉连通程度较高,毛管压力曲线多具有低而宽缓的平台段;不同的油组,有一些差异,相比之下,沙一段Ⅰ、Ⅱ油组孔隙结构最好,Ⅲ、Ⅳ油组次之,沙三段Ⅲ油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储集层特征 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 油气藏
下载PDF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丽 房会春 顾辉亮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地层压力下降会对渗透率造成部分不可逆伤害而影响油井产能。通过室内流动试验模拟地层压力的升降过程,基于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油藏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渗透率的保留程度... 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地层压力下降会对渗透率造成部分不可逆伤害而影响油井产能。通过室内流动试验模拟地层压力的升降过程,基于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油藏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渗透率的保留程度;借助压汞、核磁共振、岩石力学等试验手段,对地层压力升降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地层压力下降对渗透率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岩石的初始渗透率、地层压力初次回升时机和地层压力升降次数等三个主要因素;明确了岩石的弹塑性变形是导致孔喉平均半径减小、渗透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其中塑性变形是造成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的主因;提出了岩石初始渗透率越低,越应及早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渗透率 地层压力 孔隙喉道半径 岩石变形 弹性模量
下载PDF
基于孔隙曲折度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致密砂砾岩导电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延杰 胡凯 +2 位作者 唐晓敏 侯琳 王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22,共9页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差、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给求取储层饱和度参数带来困难.为求取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建立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导电模型.利用等效岩石元素理论...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差、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给求取储层饱和度参数带来困难.为求取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建立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导电模型.利用等效岩石元素理论,描述岩石孔隙中孔腔和吼道比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并引入孔隙曲折度阐述岩石孔隙弯曲程度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利用串并联导电理论,建立研究区基于孔隙曲折度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导电模型.利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电实验数据分析模型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岩样电阻率值与实验测量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2%,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导电规律.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对研究区2口试油井进行实际资料处理,2口井含气饱和度大于60%,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砾岩 等效岩石元素理论 孔隙曲折度 孔喉比 导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