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贺锡雷 贺振华 +2 位作者 王绪本 熊晓军 蒋炼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49-358,363,共11页
By substituting rock skeleton modulus expressions into Gassmann approximate fluid equation, we obtain a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are quite d... By substituting rock skeleton modulus expressions into Gassmann approximate fluid equation, we obtain a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resuling in different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correctly applying them and evaluating their results. In response to this, a uniform relation with two adjusting parameters suitable for all rock skeleton models is established from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including the Eshelby-Walsh, Pride, Geertsma, Nur, Keys-Xu, and Krief models. By giving the two adjusting parameters specific values, different rock skeleton models with specif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generated. This allows us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rock skeleton model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o develop more wise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As an example of using this method for hydrocarbon prediction and fluid identification, we apply this improved porosity inversion, associated with rock physical data and well log data, to the ZJ basi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an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s dependent on a moderate porosity range, which means we can use the results of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to identify oil reservoirs and dry or water-saturated reservoirs. The seismic inversion results are closely correspond to well log porosity curves in the ZJ area, indicating that the uniform relations and inversion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physics rock skeleton models adjusting parameters seismic porosityinversion Gassmann's equation
下载PDF
基于动态有效应力系数的地层压力估算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云秋 贺锡雷 +3 位作者 林凯 秦思萍 张陈强 刘宗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地层压力可反映地下岩层孔隙度、压实情况、流体赋存状态等,对于寻找有效储集层十分重要。针对目前计算地层压力时将有效应力系数简化为1的情况,以统一岩石骨架模型及Gassmann方程为基础,计算出含孔隙结构参数的动态有效应力系数,结合常... 地层压力可反映地下岩层孔隙度、压实情况、流体赋存状态等,对于寻找有效储集层十分重要。针对目前计算地层压力时将有效应力系数简化为1的情况,以统一岩石骨架模型及Gassmann方程为基础,计算出含孔隙结构参数的动态有效应力系数,结合常规Eaton法实现地层压力及压力系数的估算,提高地层压力的预测精度。以碳酸盐岩及砂岩储集层为例,估算的地层压力在水层、油层、气层等均出现异常高值,比常规Eaton法计算结果的精确度更高,寻找的有效储集层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系数 孔隙结构参数 地层压力 Eaton法 GASSMANN方程 统一岩石骨架模型 储集层
下载PDF
基于骨架网络模型的岩石粒径分析方法
3
作者 姚军 胡蓉蓉 +2 位作者 王晨晨 杨永飞 孙致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4,共5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岩石的二维灰度图像,并进一步分割得到岩石的骨架和孔喉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提取相应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其逆过程提出骨架网络模型的提取方法,可对岩石粒径进行定量分析。最...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岩石的二维灰度图像,并进一步分割得到岩石的骨架和孔喉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提取相应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其逆过程提出骨架网络模型的提取方法,可对岩石粒径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三块低渗透岩心样品的颗粒半径、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样品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基于网络模型的岩石粒径分析法能够快速获取岩石的结构参数,对油藏岩石结构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大大缩短实验数据获取周期,为岩石结构参数分析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析 岩石骨架 网络模型 扫描电镜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亚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1-2169,共9页
为了避免运用Skempton有效应力创建非线性本构模型时确定Biot系数的困难,选择工程混合物理论来建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模型。首先,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中的均匀化响应原理,揭示“固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固相基质压力,骨架弹性和塑性应变决定Ter... 为了避免运用Skempton有效应力创建非线性本构模型时确定Biot系数的困难,选择工程混合物理论来建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模型。首先,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中的均匀化响应原理,揭示“固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固相基质压力,骨架弹性和塑性应变决定Terzaghi有效应力和耗散Terzaghi有效应力,流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孔压”的饱和多孔介质本构规律。其次,根据Hoek-Brown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在已有岩石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最后,利用三轴排水和不排水剪切试验验证了饱和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基于工程混合物理论的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下降段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宏观力学性质,反映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条件下孔压随剪切加载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由于工程混合物理论不直接采用Skempton有效应力建模,因而可以克服Biot非线性理论中确定Biot系数公式的困难,更容易建立饱和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岩石 工程混合物理论 弹塑性模型 骨架应力和骨架应变 基质压力和基质体应变
下载PDF
基于骨架孔隙比的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涛 刘斯宏 +1 位作者 宋迎俊 孔维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73-2983,共11页
土石混合体是由具有一定尺寸石块、作为充填成分的土体及孔隙等组成的混合体,其强度变形特性与细粒(土粒)含量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细粒含量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建议采用以承担骨架作用的颗粒的孔隙比(骨架孔隙比)反映土石混合料内... 土石混合体是由具有一定尺寸石块、作为充填成分的土体及孔隙等组成的混合体,其强度变形特性与细粒(土粒)含量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细粒含量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建议采用以承担骨架作用的颗粒的孔隙比(骨架孔隙比)反映土石混合料内部真实密实情况。开展了系列压实试验,建立了考虑土石级配的土石混合料堆积模型,进而推导了土石混合料骨架孔隙比表达式,并通过室内三轴排水剪切试验,验证了骨架孔隙比用以预测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定义的整体孔隙比,骨架孔隙比能更好地表示土石混合料内部颗粒接触状态,反映材料内部“真密实”情况;利用骨架孔隙比概念,可以仅由纯石/土料强度变形特性预测不同细粒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细粒含量 骨架孔隙比 强度变形特性 堆积模型
下载PDF
基于工程混合物理论的饱和裂隙岩体组合本构模型
6
作者 胡亚元 王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为了从理论和数值上分析饱和岩体工程的变形和稳定,需要创建饱和裂隙岩体本构模型。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把饱和多孔介质应变分解为骨架应变、固相基质应变和流体基质应变。通过均匀化响应原理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的势函数本构理论,提出Te... 为了从理论和数值上分析饱和岩体工程的变形和稳定,需要创建饱和裂隙岩体本构模型。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把饱和多孔介质应变分解为骨架应变、固相基质应变和流体基质应变。通过均匀化响应原理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的势函数本构理论,提出Terzaghi有效应力决定骨架应变、固相基质应力决定固相基质应变和裂隙孔压决定流相基质体应变等本构规律。根据经典岩体力学理论,把饱和裂隙岩体视为由裂隙构成孔隙的饱和多孔介质,建立了饱和裂隙岩体的组合本构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本文理论建立的饱和裂隙岩体组合模型能够合理考虑裂隙流体的浮托力,具有较小的孔压系数和各向异性的受力特性。饱和裂隙岩体组合模型可用于海底隧道裂隙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流固耦合工程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裂隙岩体 Terzaghi有效应力 骨架应变 基质应力 基质应变 组合模型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因子及渗透率敏感性分析
7
作者 丁骞 甘利灯 +3 位作者 魏乐乐 戴晓峰 张明 姜晓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563,共8页
孔隙结构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结构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骨架模型中。从岩石骨架模型中推导出的剪切柔度因子能够表征孔隙结构且对渗透率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岩石物理模型调研基础上,归纳总结了... 孔隙结构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结构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骨架模型中。从岩石骨架模型中推导出的剪切柔度因子能够表征孔隙结构且对渗透率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岩石物理模型调研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常用的几种模型,并从中推导出新的孔隙结构因子;然后对比了各孔隙结构因子对低孔低渗和高孔高渗碳酸盐岩渗透率的敏感性,优选出对渗透率更敏感的剪切Lee因子;最后进行了剪切Lee因子渗透率敏感机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剪切Lee因子对渗透率敏感性更高,因此在渗透率预测时考虑剪切Lee因子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剪切Lee因子与孔隙主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为孔隙主尺度地震预测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石骨架模型 孔隙结构因子 渗透率 敏感性
下载PDF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丁骞 甘利灯 +4 位作者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7,共9页
除孔隙度外,储层渗透率还受到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考虑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剪切柔度因子作为描述孔隙结构的因子,在渗透率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个孔隙结构因子不足以描述... 除孔隙度外,储层渗透率还受到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考虑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剪切柔度因子作为描述孔隙结构的因子,在渗透率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个孔隙结构因子不足以描述复杂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根据剪切柔度因子的研究思路,从岩石骨架模型中推导出新的孔隙结构因子(剪切Lee因子),其与孔隙主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能够近似表示孔隙主尺度。将孔隙纵横比与剪切Lee因子组成双孔隙结构因子,然后利用双孔隙结构因子及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GA-BP)对储层岩相进行分类,最后在岩相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双孔隙结构因子及GA-BP神经网络对储层渗透率进行预测。实际地震资料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双孔隙结构因子的岩相分类和渗透率预测效果都优于单孔隙结构因子。孔隙纵横比和剪切Lee因子从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两方面描述孔隙结构,其考虑了影响渗透率的多种因素,因此能够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渗透性 孔隙结构 岩石骨架模型 双孔隙结构因子 岩相分类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