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nciple of in-situ 3D rock stress measurement with borehole wall stress relief method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s to determination of in-situ rock stress orientation and magnitude in Jinping hydropower station 被引量:13
1
作者 GE XiuRun HOU MingX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39-949,共11页
As a main constituent of geological body, the rock masse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aterials, one of which is that rock masses are initially stressed in their natural states. Hence, it is an extremely chal... As a main constituent of geological body, the rock masse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aterials, one of which is that rock masses are initially stressed in their natural states. Hence, it is an extremely challenging and significant research project to know the present residual stress of the rock masses in the earth's crust. Although some regularities of distribution of in-situ rock stresses can be deduced, the basic means to study the state of rock stress is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everal measuring methods of in-situ 3D rock stress, a new one, borehole wall stress relief method (BWSRM) to determine the in-situ 3D rock stress tensor in a single drilled borehol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situ rock stress measurement with BWSRM, an original geostress measuring instrument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situ stress orientation and magnitude were carried out at an experimental tunnel in Jinping Ⅱ hydropower station in China, where the buried depth of overburden was about 2430 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measure the in-situ 3D rock stresses with BWSRM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BWSRM has a broad prospect for in-situ 3D rock stress measurements in practical rock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situ rock stress measurement stress relief method Jinping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2
作者 王志 饶秋华 谢海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96-499,共4页
Shear-box test with strain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study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Mode Ⅱ fracture.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Shear-box test with strain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study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Mode Ⅱ fracture.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τmax at the crack tip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σ1 and the ratio of τmax/σ1 is about 5,which favors Mode Ⅱ fracture of rock.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ain-time curve comprises three stages:the linear deformation stage,the micro-cracking stage and the macroscopic crack propagation.The strai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original notch plane is negative,due to restraining effect of compressive loading applied to the original notch plane.Both σ1 and τmax are increased as the load increases,but the slope of τmax is larger than that of σ1 and the value of τmax is always larger than that of σ1.Therefore,τmax reaches its limited value at peak load before σ1 and results in Mode Ⅱ fracture of rock.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becomes a potential standard method for achieving the true Mode Ⅱ fracture and determining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MODE FRACTURE STRAIN measurement FRACTURE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ethod rock
下载PDF
Design of Measuring Instrument with Whole Direct Method for Bed Shear Stress Under Two-Dimensional Water-Flow Co-action
3
作者 黄海龙 左其华 +2 位作者 周益人 沈雨生 李蓝汐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916-925,共10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the design and making of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whole direct method for bed shear stress under two-dimensional water-flow co-action. The instrumen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strain gauge with...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the design and making of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whole direct method for bed shear stress under two-dimensional water-flow co-action. The instrumen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strain gauge with a precise pressure gauge, and adopts the method directly measu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ral hydrodynamic pressure and different head pressures on both sides of the force plate. As a result, such an instrument solves a technical puzzle of the past strain gauge, i.e. the difficulty to set apart shear stress and lateral force. Static force test and sink test both prove that the instrument is precise, stable and applicable to the measurement of rough beds with different shear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method shear stress measurement
下载PDF
Re-measuring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into China with Varying Methods
4
作者 张明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5期80-92,共13页
This paper.fi'rst conduc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pproaches to predicting short-term capital flows, then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to carry out its ana... This paper.fi'rst conduc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pproaches to predicting short-term capital flows, then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to carry out its analysis. Three kinds of indicators, both specific and general, are applied in both methods. Thorough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flow from trade, other current account items, capital account, and errors and omissions, as well as other channels through which short term capital might accrue to a nation's balanc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year-on-year data, this paper also estimates monthly data using a simplified, indirect calculation approach. Estimates show that, despite a degree of difference in results between methods, most estimates are highly consistent for a given period. Based on monthly estimates, we conclude that turbulence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e., the United State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China 's short-term capital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direct method indirect method scale measurement
下载PDF
堆石混凝土高拱坝施工期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太阳 唐晓玲 +1 位作者 吴弦谦 杨韬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为研究堆石混凝土高拱坝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堆石混凝土在高拱坝上的适用性,本文运用数值仿真及顺序耦合法,综合考虑堆石混凝土弹模变化、堆石混凝土入仓温度、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不同温控措施的堆石混凝土高拱坝... 为研究堆石混凝土高拱坝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堆石混凝土在高拱坝上的适用性,本文运用数值仿真及顺序耦合法,综合考虑堆石混凝土弹模变化、堆石混凝土入仓温度、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不同温控措施的堆石混凝土高拱坝进行施工期全过程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温控措施下高拱坝施工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表明:不同温控工况下,坝体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施工期温度应力与混凝土入仓温度相关,运行期坝体应力随环境气温变化;应力线性化后最大拉应力分别为1.68 MPa、1.60 MPa、1.48 MPa。因此,堆石混凝土运用于高拱坝时,在分缝浇筑的情况下,仅需采取简单温控措施即可满足温度防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 高拱坝 有限元法 施工期 温度应力 温控措施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昱良 李姚旺 +5 位作者 周春雷 宋金伟 邓皓元 杜尔顺 张宁 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0-2235,I0011,共17页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归纳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计量与分析方法;对现有相关研究中提出的碳计量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围绕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助力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系统 碳计量与碳分析方法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下载PDF
套孔应力解除法在老营盘隧道洞身段的应用
7
作者 满军 周子明 +1 位作者 王耀华 豆留盼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依托老营盘隧道工程,本文采用应力解除法对隧道洞身段Z1K17+880处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由测孔内的原岩应变,利用岩石的本构关系来间接计算原岩应力,同时将取出的岩芯制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取原岩的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最大... 依托老营盘隧道工程,本文采用应力解除法对隧道洞身段Z1K17+880处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由测孔内的原岩应变,利用岩石的本构关系来间接计算原岩应力,同时将取出的岩芯制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取原岩的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大小为27.44MPa,倾角-16.56°,方位角192.60°,测点岩石抗压强度与隧道洞身最大主应力之比为0.24。测试结果表明隧道测点处属于极高地应力状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岩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软岩大变形 地应力测试 应力解除法
下载PDF
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张延新 宋常胜 +1 位作者 蔡美峰 彭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786,共9页
万福煤矿是一座拟建特大型矿井,上覆冲积层厚度高达700m,主煤层平均埋深达1004.12m。选择7个勘探钻孔、37个试验段进行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保证超千米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成功,对传统水压致裂法的测试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提高系统... 万福煤矿是一座拟建特大型矿井,上覆冲积层厚度高达700m,主煤层平均埋深达1004.12m。选择7个勘探钻孔、37个试验段进行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保证超千米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成功,对传统水压致裂法的测试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提高系统的耐压能力和测试精度。测孔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较大,平均为1.97,说明勘探区现今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测得的21个印模中有18个点位于NEE-SWW向,3个点位于NW-SE向,符合本区震源机制解得出的挤压应力场方向,且与新构造活动所反映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结合实际的地质条件和地层参数,在实测地应力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有限元三维地应力拟合分析法反演勘探区现今地应力场,给出煤层顶板主应力分布曲线并分析井下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有限元地应力拟合法
下载PDF
岩体体积节理数(Jv)的现场测量方法评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林锋 黄润秋 +3 位作者 王胜 刘明 霍俊杰 高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663-666,共4页
岩体体积节理数是衡量岩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现场实测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距法、条数法等。论文分析了各现场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测量成果,认为:直接测量法较准确,但测量面积要足够大;间距法结果偏小,应乘... 岩体体积节理数是衡量岩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现场实测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距法、条数法等。论文分析了各现场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测量成果,认为:直接测量法较准确,但测量面积要足够大;间距法结果偏小,应乘以1.05-1.1的修正系数;条数法受测量面方位的影响较大,应用时应有足够的样本数,以均值为基数乘以1.4-1.7的修正经验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体积节理数 岩体完整性 直接测量法 间距法 条数法 修正系数
下载PDF
锦屏深部地下实验室初始地应力测量实践 被引量:28
10
作者 钟山 江权 +4 位作者 冯夏庭 刘继光 李邵军 邱士利 吴世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6-366,共11页
地应力条件是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设计的必要信息之一,对于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的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尤为重要。以埋深2 400 m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例,首先重点阐述了高应力下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提出... 地应力条件是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设计的必要信息之一,对于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的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尤为重要。以埋深2 400 m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例,首先重点阐述了高应力下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提出了针对在高应力条件下使用36-2型钻孔变形计地应力测量的改进技术:(1)采用新式阶梯状钻头,分级逐步解除,减小岩芯根部应力集中区域的范围和应力大小;(2)使用大直径解除钻头来增加套孔空心圆柱状岩芯的厚度,即增大裂隙贯通整个岩芯的时间;(3)在测点附近钻取勘探孔以获知测点岩体完整性条件,对是否适合开展测试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岩体地应力测试获得每个测孔不同深度垂直钻孔轴线平面上的平面应力状态以及三孔交汇处的三维应力状态(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开挖扰动导致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与原始应力场分布。依据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特征与现场实际破坏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结合现场破坏情况和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多角度验证了三维应力结果是可靠的,可为进一步的工程稳定性评价以及围岩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套孔应力解除法 地下实验室 高应力 岩芯饼化
下载PDF
煤矿深部岩体地应力特征及开挖扰动后围岩塑性区变化规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罗超文 李海波 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3-1618,共6页
基于淮南5个煤矿区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揭示淮南煤矿区的地应力特征及其随岩性的变化规律,分析开挖后围岩应力特征及塑性区变化规律,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淮南5个煤矿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属高应力区;(2)岩性对岩体地应力... 基于淮南5个煤矿区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揭示淮南煤矿区的地应力特征及其随岩性的变化规律,分析开挖后围岩应力特征及塑性区变化规律,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淮南5个煤矿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属高应力区;(2)岩性对岩体地应力侧压系数影响大,砂岩区岩体地应力侧压系数为1.52~1.87,泥岩区岩体地应力侧压系数为1.08~1.18;(3)岩性是影响围岩塑性区特征的重要因素。由于岩性的差异,最大主应力相近的潘一煤矿和顾桥煤矿南区围岩塑性区范围有较大差异。与此同时,刘庄煤矿实测部位最大水平主应力小于潘一煤矿,但由于矿区测试部位的岩性为灰泥岩,围岩塑性区范围明显大于岩性为石英砂岩的潘一煤矿。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以及巷道加固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巷道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岩性 围岩应力
下载PDF
引黄隧洞地应力测量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连捷 丁原辰 +4 位作者 刘琦胜 邵兆刚 谭成轩 王薇 陈贵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2-69,共8页
本文应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法和声发射法,在山西太原引黄工程的两个钻孔中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为隧洞设计提供了依据。文章首先对水压致裂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并对隧洞断面的设计和岩爆问题进行了... 本文应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法和声发射法,在山西太原引黄工程的两个钻孔中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为隧洞设计提供了依据。文章首先对水压致裂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并对隧洞断面的设计和岩爆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岩爆发生的准则指出,若隧洞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且选择适当断面,将减小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构造应力场 声发射 引黄隧洞
下载PDF
三维地应力BWSRM测量新方法及其测井机器人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葛修润 侯明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61-2180,共20页
地壳上层岩体的应力状态是地壳最重要的性质之一,获取岩体应力状态最直接、可靠的手段是原位地应力测量。首先简要回顾地应力测量的研究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钻孔局部壁面应... 地壳上层岩体的应力状态是地壳最重要的性质之一,获取岩体应力状态最直接、可靠的手段是原位地应力测量。首先简要回顾地应力测量的研究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钻孔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BWSRM)这一新的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的原理,以及基于BWSRM的地应力测井机器人研制过程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给出地应力测井机器人在锦屏水电站埋深达2 430 m处科研试验洞内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测点位置的围岩地应力以水平主应力为最大主地应力,而接近竖直方向的地应力分量则为最小主地应力;第一和第二主应力量值比较高,而且两者量值也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应力 三维地应力测量 应力解除法
下载PDF
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方法的评述 被引量:70
14
作者 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本文阐述了地应力测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和主要技术;对各种测量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岩层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了基本介绍,特别是对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水压致裂法和套孔应力解除法,在本人研... 本文阐述了地应力测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和主要技术;对各种测量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岩层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了基本介绍,特别是对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水压致裂法和套孔应力解除法,在本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基本理论 指导原则 主要技术 测量方法 测试仪器 岩层条件 水压致裂法 套孔应力解除法 开挖工程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声发射法现今地应力状态的确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连捷 李朋武 +1 位作者 崔军文 丁原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声发射 地应力状态 钻孔崩落法应力测量
下载PDF
空心包体地应力测试方法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会春 杨胜利 +1 位作者 刘新杰 王兆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5,89,共4页
为分析回采巷道围岩破碎、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的原因,采用三维套孔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技术和空心包体应变计,对东周窑矿东翼采区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和围压率定实验,并详细阐述了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的原理、仪器与构造、测... 为分析回采巷道围岩破碎、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的原因,采用三维套孔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技术和空心包体应变计,对东周窑矿东翼采区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和围压率定实验,并详细阐述了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的原理、仪器与构造、测试过程等。通过对钻孔应力解除测试结果分析,得到以下地应力分布规律:该矿水平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垂直应力为最小主应力;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间的平均比值为1.4~2.2,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一南西方向,同南一北方向的夹角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试 应力解除法 空心包体 原岩应力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差应变地应力测量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远方 沈海超 赵益忠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差应变分析法是一种理论基础可靠的常用地应力测量方法,然而受测试条件限制以及测试技术难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针对这一现状,在差应变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古地磁岩心定向技术为基础,引入岩石波速各... 差应变分析法是一种理论基础可靠的常用地应力测量方法,然而受测试条件限制以及测试技术难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针对这一现状,在差应变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古地磁岩心定向技术为基础,引入岩石波速各向异性分布特征与地应力方向的相关原理,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的室内地应力测量新方法,即:主方向差应变分析法。该方法根据岩石波速分布特征确定出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依据水平主应力方向来制备差应变实验岩样并进行实验。和常规差应变分析法测量结果相比,该方法测量所得地应力大小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3%,地应力方向的误差一般小于5°。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降低了实验技术难度,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波速各向异性 差应变分析法 主方向
下载PDF
PVDF应力测量技术及在混凝土冲击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巫绪涛 胡时胜 田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5,共5页
介绍了使用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应力计的应力直接测量技术。在SHPB装置上进行自制PVDF应力计动态压电系数的标定实验,分析了应力集中、横向泊松效应、摩擦效应对PVDF应力计信号及动态压电系数的影响。用PVDF应... 介绍了使用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应力计的应力直接测量技术。在SHPB装置上进行自制PVDF应力计动态压电系数的标定实验,分析了应力集中、横向泊松效应、摩擦效应对PVDF应力计信号及动态压电系数的影响。用PVDF应力计进行了混凝土的冲击压缩实验。利用混凝土前后端面PVDF应力计信号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混凝土试样的应力均匀性。与应变计直测应变技术相结合得到了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应力直接测量技术 SHPB实验 PVDF应力计 混凝土
下载PDF
深埋巷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19
作者 罗超文 李海波 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8-1423,共6页
基于淮南矿务局潘一矿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790m高程东翼矸石胶带机大巷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其最大原岩水平主应力值大于28.33MPa,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水平主应力... 基于淮南矿务局潘一矿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790m高程东翼矸石胶带机大巷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其最大原岩水平主应力值大于28.33MPa,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比值为5.82,属高应力区;(2)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塑性区从洞周向深部逐渐扩展,同时围岩应力也在塑性区向纵深方向逐渐增大,受围岩弱化的影响,围岩应力在约2倍洞径处应力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降低并趋于原岩应力;(3)底板轨道大巷对顶板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范围大于6倍洞径,远远超过根据传统弹性力学计算的3倍洞径影响范围。研究表明,深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有别于传统的浅埋巷道,可为类似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以及巷道加固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埋巷道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围岩应力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艳军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申文敏 赵俊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55,共5页
针对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对煤层气开发地质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系统的文献调研,对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国内外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影响因素与试验限制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目前各类煤层气的相对渗透率确定方... 针对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对煤层气开发地质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系统的文献调研,对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国内外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影响因素与试验限制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目前各类煤层气的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的局限性和研究的滞后性,指出影响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的煤岩物性因素和制约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研究的试验条件。最后,提出了未来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领域需要加强研究的方面,以期为未来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 间接计算法 直接测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