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0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the Exploration of Altered Rock-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1
作者 DONG Ji’en ZHANG Huiqing +4 位作者 WANG Peng LI Hua YE Gaofeng YU Xiaoliang LI 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18-21,共4页
Introductio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Li et al.,2007),stretching from the East Kunlun to the Elashan area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Guo et al.,20... Introductio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Li et al.,2007),stretching from the East Kunlun to the Elashan area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Guo et al.,2018).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Xiong et al.,2023).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important gold mineralization regions in the Tethys tectonic domain(Norbu et al.,2023)and an essential potential base for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Wulonggou and Gouli gold mines have been discovered successively,earning the reputation of the"Golden Belt of Qinghai Province"(Feng et al.,2004;He et al.,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ltered rock-type gold deposits Mailong mining area 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Fine-Clastic Rock-Type Au Deposits in the Liaodong Rift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Dej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70-576,共7页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Liaodong rift are located in interlayered carbonate rocks and fine-clastic rocks, belonging to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lower Proterozoic. Compared with the Carlin-type Au depos...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Liaodong rift are located in interlayered carbonate rocks and fine-clastic rocks, belonging to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lower Proterozoic. Compared with the Carlin-type Au deposits abroad and gold deposits in Yunnan-Guizhou-Guangxi, Qinling and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hey are similar in many re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ore-bearing formations and ore-filling structures and metall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sources of ores, heat and water,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u deposits belong to vadose reworked hydrothermal deposits. This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neighbouring areas”, i.e., the deposits are formed in nearby ore-bearing layers, and the latest hydrothermal event was the main factor in forming the Au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DONG fine-clastic rock-type Au deposit vadose reworked hydrothermal deposit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njiazhuang Ultrabasic Rock-Type Gold Deposit in Chiche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3
作者 李红阳 杨竹森 +2 位作者 丁振举 罗泰义 高振敏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0年第3期243-249,共7页
The Jinjiazhuang gold deposit occurs in the Zhangjiakou gold field, Northwest Hebei. The ore bodies are mostly hosted in Xiaozhangjiakou ultrabasic rocks dominated by diopsidit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indicate ... The Jinjiazhuang gold deposit occurs in the Zhangjiakou gold field, Northwest Hebei. The ore bodies are mostly hosted in Xiaozhangjiakou ultrabasic rocks dominated by diopsidit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richment of some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in principal metallic minerals such as chalcopyrite, galena, sphalerite and pyrite, and the presence of millerite. Stable isotope studies show that carbon, sulfur and most of the metallogenic elements were probably derived largely from the host Xiaozhangjiakou ultrabasic rocks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predominated by meteoric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河北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下载PDF
FABRIC-FACIES AND FABRIC-ROCK-TYPES OF REEFS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亚生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2年第12期1503-1511,共9页
Two new concepts concerning the sedimentary petrology of reefs. fabric-facies and fabric-rock-typ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udy, 12 types of fab-ric can be recognized in recent and an... Two new concepts concerning the sedimentary petrology of reefs. fabric-facies and fabric-rock-typ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udy, 12 types of fab-ric can be recognized in recent and ancient reef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reefal rocks canbe classified into 12 fabric-rock-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fabric, and that reefs can be dividedinto different fabric-facies according to their fabric. The fabric-facies analysis of reefs is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porosity evol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F carbonate rocks FACIES fabric-facies fabric-rock-types
原文传递
防水剂对云南小龙潭组泥岩型化石防护的探究
5
作者 韩增辉 李春 +3 位作者 胡芳怡 张玉慧 梁肖青 周元清 《云南化工》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选取云南小龙潭组泥岩型化石围岩为实验对象,采用市售墙体防水剂为防护剂,通过防护剂的浸泡,探究防水剂对化石的防护。结果表明:该防护剂显强碱性,流动性与水差异不大,自渗性略差于蒸馏水。防护剂作用于围岩可以在其内部形成固态物质填... 选取云南小龙潭组泥岩型化石围岩为实验对象,采用市售墙体防水剂为防护剂,通过防护剂的浸泡,探究防水剂对化石的防护。结果表明:该防护剂显强碱性,流动性与水差异不大,自渗性略差于蒸馏水。防护剂作用于围岩可以在其内部形成固态物质填充空隙,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围岩的吸水性,具有防护泥岩型化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泥岩型化石 化石围岩 吸水性 防护剂 云南小龙潭
下载PDF
巷道帮部锚索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朝龙 王智正 朱星志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210-213,共4页
在煤矿巷道的帮部围岩加固技术中,以施加帮部锚索和围岩注浆为主要方法,考虑帮部锚索端锚强度较小、围岩注浆在锚索孔内扩散较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帮部锚索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将普通帮部锚索与注浆相结合,实现帮部围岩加固的锚注一体... 在煤矿巷道的帮部围岩加固技术中,以施加帮部锚索和围岩注浆为主要方法,考虑帮部锚索端锚强度较小、围岩注浆在锚索孔内扩散较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帮部锚索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将普通帮部锚索与注浆相结合,实现帮部围岩加固的锚注一体化和锚索全长锚固,并对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的物理性质进行阐述,利用相似模拟试验阐明了封孔料注入量的问题,利用井下试验验证了巷道帮部锚索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的可行性,为锚注支护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注式锚注支护 锚索 围岩注浆 锚注一体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型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下载PDF
Porosity and Rock-Typing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Case Study in Upper Member of Dalan Formation in Kish Gas Field, South of Zagros, Iran
8
作者 Ali-Akbar Irajian Kamaladdin Bazargani-Guilani +1 位作者 Rahim Mahari Ali Solg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6年第6期399-409,共11页
To estimate the volume of oil and gas in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the rock-typing must be considered. The volume and type of available space in the reservoir rocks (porosity) and the ease of hydrocarbons flow (perm... To estimate the volume of oil and gas in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the rock-typing must be considered. The volume and type of available space in the reservoir rocks (porosity) and the ease of hydrocarbons flow (permeability) are important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ck-types. In the field study, touching-vug Porosities (intergranular, intercrystalline and brecciate) increase the total porosity and form high quality rock-types, on the other side, separated-vug porosities (such as moldic, intraparticle and vuggy) increase the total porosity but do not play a large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CAL data (Special Core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amount of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Swir) and capillary pressure, the reservoir rocks are divided into 4 classes including Reservoir Rock-Types 1 to Reservoir Rock-Types 4 (RRTs-1 to RRTs-4). By study of the prepared thin sec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porosity in the rock-typing. Among the rock-types, category 1 is the best type-reservoir and category 4 is non-reservoir. Probably, the latest diagenetic proces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rocks, no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SITY rock-typing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alan Formation ZAGROS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成因类型及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德彬 鲁新便 +4 位作者 鲍典 曹飞 汪彦 王明 谢润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体划分为过溶蚀残留型、破碎+强溶蚀型和强破碎+弱溶蚀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断溶体油藏,其溶蚀程度、缝洞规模、累产油量、地层能量和缝洞间连通性差异明显。过溶蚀残留型油藏的分布受风化壳不整合面及断裂带的纵向溶蚀作用控制。破碎+强溶蚀型及强破碎+弱溶蚀型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与不整合面的发育和构造位置关系不大,主要受溶蚀断裂带“破碎+溶蚀程度”控制,在溶蚀断裂带核部发育规模较大的洞穴,向两侧逐步发育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碳酸盐岩 断溶体油藏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划分方案
11
作者 文华国 文龙 +11 位作者 丁一 周刚 钟怡江 严威 马奎 钟原 王文之 张亚 武鲁亚 何宇 邹浩文 许亚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共1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在明确白云岩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组合方式进一步识别了沉积相,并与前人提出的岩性和沉积相划分方案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建立了一套既适用于油气勘探又满足沉积学研究的白云岩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结构成因可将灯影组白云岩划分为2大类6种类型16种亚类,即保留原始沉积结构的白云岩大类,包括颗粒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微生物(藻)黏结白云岩,并进一步细分了9种亚类;原岩经过成岩改造形成的白云岩大类包括葡萄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7种亚类。②研究区白云岩可识别出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个相带,共包含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相可以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洼地、浅滩3个亚相8种微相;局限台地相可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海、浅滩、台内洼地、潟湖5种亚相9种微相。③台地边缘相比局限台地相具有丘滩占比大,单层厚度大和叠覆式产出的特征。④丘基—丘核—丘坪—丘盖生长序列反映了微生物丘完整生长—淹没过程,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可以与潮下—潮间—潮上米级向上变浅旋回相匹配。结论认为,研究提出的丘滩微相划分方案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沉积环境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油气勘探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下载PDF
内蒙古楚鲁达坂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成矿预测
12
作者 冯博 张恩 +3 位作者 卢辉雄 程旭 李瑞炜 魏本赞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0期1790-1797,共8页
楚鲁达坂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中东段,处于扎兰屯铀成矿远景带中段,区内火山热液活动强烈,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对区内典型铀矿点(82756)矿化特征分析,铀矿化受中酸性火山岩、构造复合控制,与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结合地质、航... 楚鲁达坂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中东段,处于扎兰屯铀成矿远景带中段,区内火山热液活动强烈,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对区内典型铀矿点(82756)矿化特征分析,铀矿化受中酸性火山岩、构造复合控制,与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结合地质、航放、遥感、化探等资料,对区域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基于GIS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研究区火山岩型铀矿预测评价层次分析模型,预测出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区3处,为区域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成矿预测 航放 楚鲁达坂 内蒙古
下载PDF
无人机高光谱岩性和矿物识别技术研究
13
作者 刘洪成 叶发旺 +3 位作者 韩晓青 谭宏婕 鲁纳川 张川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60-572,共13页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技术优势,在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无人机搭载全谱段高光谱成像仪(HD_SAVI)获取0.2 m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法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光谱重建,...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技术优势,在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无人机搭载全谱段高光谱成像仪(HD_SAVI)获取0.2 m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法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光谱重建,重建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光谱曲线与地面实测光谱曲线谱形基本一致,典型特征吸收峰位置偏差均在1个像元以内。采集岩性样本构建岩性知识库,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数据开展岩性识别;岩性识别结果与大比例尺地质图对比,岩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地质体边界准确且较清晰。参考典型矿物光谱库进行矿物识别。与同一地区CASI/SASI航空高光谱数据地质填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提取的矿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无人机低空高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较高,识别出的矿物种类更加丰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满足无人区、交通不便地区地质勘查,以及重点区或矿区外围等地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谱段高光谱成像仪 经验线性法 岩性样本 深度学习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断控破碎体油藏储集类型特征与注水替油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同文 邓兴梁 +1 位作者 曹鹏 常少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2-55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控制的超深油气藏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该类型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并不清楚,不同储集空间类型与注水效果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富满油田的高效开发。在充分分析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以...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控制的超深油气藏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该类型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并不清楚,不同储集空间类型与注水效果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富满油田的高效开发。在充分分析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以及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断控破碎体的3种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与注水效果的关系。提出了断控破碎体的概念,指出富满油田主要为断控破碎体油藏,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空腔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核部,由断层滑动面产状变化引发内部体积调整形成了“空腔”型洞穴。埋藏条件下的储集空间相对较为封闭,内部孔隙空间较大,注水后原油置换率较高,部分油井动用储量的注水采收率可高达93%。②角砾间孔隙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核部,由相邻的角砾相互支撑而形成角砾间不规则储集空间类型。该类储集体分布较为均匀,孔隙度中等,单位压降下的产液量较高,但是由于储集空间内部连接并不通畅,注水后置换率较低,需要研究探索构建立体结构井网来提高开发效果。③构造裂缝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损伤带和过程带,在断层带的两侧和端部发育形成一定宽度的裂缝带。裂缝带周边也会发育少量孔隙,部分区域会形成一定的渗流优势通道,因此注入水的流失量较大,注水效果相对于断裂空腔型储集体较差。研究成果支撑了富满油田上产原油350×10^(4) t,可助推注水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方案的优化,对同类型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类型 注水开发 碳酸盐岩 断控破碎体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岩相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
15
作者 罗顺社 傅于恒 +1 位作者 殷杰 代榕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斜道段灰岩和毛儿沟灰岩中高产气藏的发现,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以外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太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地化实验...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斜道段灰岩和毛儿沟灰岩中高产气藏的发现,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以外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太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地化实验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海陆混合沉积潮坪环境中灰岩有机地化特征,并对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岩相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①总体看来,太原组灰岩较之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斜道段灰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毛儿沟段次之;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部分样品出现Ⅱ型干酪根特征;有机质普遍处于高成熟度演化阶段,热解峰温(T max)平均可达483℃,镜质体反射率(R o)普遍高于1.2%。②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岩石学特征的差异,将太原组灰岩共分为4类岩相类型:Ⅰ-Ⅱ型干酪根高有机质纹层状泥质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相以及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相。③研究区中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为主,烃源岩厚度不大;西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岩相为主,有效烃源岩厚度较大;东部灰岩沉积分布广且厚度大,虽以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为主,但岩相多变,有效烃源岩厚度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碳酸盐岩 烃源岩 岩相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岩石类型测井识别
16
作者 黄文科 马雄雄 +4 位作者 潘晓丽 薛媛竹 贺刚 张小莉 杨懿 《国外测井技术》 2024年第1期32-39,M0002,共9页
基于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_(8下)和山_(2)^(3)录井、岩心薄片分析、x衍射粘土分析、全岩分析、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3种: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针对3种砂岩类型,分析... 基于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_(8下)和山_(2)^(3)录井、岩心薄片分析、x衍射粘土分析、全岩分析、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3种: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针对3种砂岩类型,分析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对砂岩岩石类型敏感的测井参数:光电吸附截面指数和自然伽马,进而采用交会图技术分别确定盒_(8下)和山_(2)^(3)的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解释标准,系统开展砂岩岩石类型测井解释,与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比,盒_(8下)和山_(2)^(3)测井解释符合率分别为89.2%和95.0%。最后,利用系统的测井砂岩岩石类型解释结果,厘清了不同类型砂岩的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岩石类型 测井解释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盒_(8下)段 山_(2)^(3)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的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建孟 程耀东 +2 位作者 何娟 刘璋 陈培元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5-83,116,共10页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相较于常规碎屑岩储层,其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规律及特征不明显。碳酸盐岩储层的连通性与孔洞特征具有强相关性,且连通性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碳酸盐岩孔洞连通性的评价是孔洞型碳...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相较于常规碎屑岩储层,其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规律及特征不明显。碳酸盐岩储层的连通性与孔洞特征具有强相关性,且连通性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碳酸盐岩孔洞连通性的评价是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关键问题。以伊拉克东南部B油田FQ-1井M组MB21亚油组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基于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的高分辨率动态图像,利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进行二次迭代分割,识别电成像图像孔洞;根据8连通域标记法标记连通孔洞;提取每个连通孔洞的特征孔径、内部最长通道距离、内部最长通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平均通道宽度这4个几何参数,最终构建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指数。连通指数在伊拉克东南部B油田FQ-1井M组MB21亚油组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应用表明,利用此方法建立的连通指数与FQ-1井碳酸盐岩储层岩心渗透率相关系数达0.8437,并且连通指数曲线的趋势符合岩心渗透率在储层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证明了连通指数可以指示储层孔隙结构较好、溶蚀孔洞发育的深度段,并可以划分储层中连通性较好的深度区间,该参数对于寻找碳酸盐岩储层渗透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型碳酸盐岩 连通指数 电成像测井 孔洞识别 连通域标记
下载PDF
宽高比对煤柱型冲击地压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朱志洁 姚振华 +3 位作者 陈昆 吕飞 韩军 王来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3-1317,共15页
我国深部煤炭开采日趋复杂,区段煤柱在采动、构造或坚硬顶底板影响下极易诱发煤柱型冲击地压,煤柱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已成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研究不同宽高比条件下区段煤柱的力学性能及冲击破坏特性对煤柱型冲击地压防治具有积极... 我国深部煤炭开采日趋复杂,区段煤柱在采动、构造或坚硬顶底板影响下极易诱发煤柱型冲击地压,煤柱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已成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研究不同宽高比条件下区段煤柱的力学性能及冲击破坏特性对煤柱型冲击地压防治具有积极意义。采用不同宽高比煤样的“岩-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通过分析煤岩组合体的冲击倾向性、动态破坏特征、分形维数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等,研究了宽高比对煤柱冲击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①煤柱的宽高比对煤岩组合体的冲击倾向性具有显著影响,宽高比不小于2∶1时,其冲击能量指数K_(E)为1.82~2.65,冲击倾向性无明显变化;小于2∶1时冲击倾向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1时K_(E)最大,达到了15.43。②随宽高比减小,煤岩组合体破坏特征依次表现为:拉压破坏—压剪破坏—拉剪破坏。煤柱宽高比为5∶1~3∶1时,煤岩组合体破坏较为缓慢;宽高比为2∶1时开始出现片状煤屑弹出,冲击破坏剧烈程度较低;宽高比为1∶1和0.75∶1时,具有明显的冲击破坏特性;宽高比为0.5∶1时,煤岩组合体整体稳定性下降,相对0.75∶1煤岩组合体煤柱破坏的剧烈程度降低。③峰后声发射能量释放率与分形维数D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宽高比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宽高比不小于2∶1时,煤岩组合体破坏过程中能量持续释放时间较长,煤柱破坏平缓;宽高比为1∶1时,能量释放率和D值明显增大,相较宽高比不小于2∶1煤岩组合体的能量释放率增大了约4倍,D值增大了0.18~0.23,煤柱冲击破坏最为剧烈;宽高比0.75∶1煤岩组合体能量释放率与D值分别降低了约10%和0.01,破坏剧烈程度与1∶1煤岩组合体相近;宽高比减小至0.5∶1时,相关参数的降低幅度约为0.75∶1煤岩组合体的6倍,破坏剧烈程度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宽高比对煤柱的冲击破坏具有显著影响,整体上,煤柱冲击破坏剧烈程度随宽高比减小(5∶1~0.5∶1)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煤柱宽高比大于3∶1时,煤柱冲击危险性相对较小,煤柱宽高比为1∶1和0.75∶1时冲击危险性较大,0.5∶1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型冲击地压 煤柱宽高比 煤岩组合体 声发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中老铁路盐岩地层隧道断面型式研究
19
作者 赵万强 李金宜 +1 位作者 罗禄森 王志杰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中老铁路盐岩地层隧道施工中出现基底塌陷、衬砌开裂等病害。为保证该隧道安全施工和健康服役,采用现场勘探、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监控量测等方法对隧道断面型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蛋形断面围岩变形略小于原马蹄形断面,但塑性区面... 中老铁路盐岩地层隧道施工中出现基底塌陷、衬砌开裂等病害。为保证该隧道安全施工和健康服役,采用现场勘探、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监控量测等方法对隧道断面型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蛋形断面围岩变形略小于原马蹄形断面,但塑性区面积大幅增加;椭圆形、圆形断面有利于围岩稳定;(2)马蹄形断面拱顶存在应力集中,蛋形断面墙脚应力较大,椭圆形、圆形断面受力均匀,且椭圆形安全系数大于圆形;(3)将断面面积、衬砌周长、洞周变形率、围岩塑性区面积比、最小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施工因素,圆形断面型式最优;(4)隧道采用圆形断面施工后,围岩变形、应力大幅度减小,衬砌无裂缝,仰拱底鼓情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盐岩地层 断面型式 数值计算 层次分析法 现场量测
下载PDF
鲁中南典型地热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20
作者 李曼 张薇 +3 位作者 廖煜钟 刘峰 魏帅超 何雨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Ca-Cl型、Na-Ca-SO_(4)-Cl型和Na-Cl^(-)SO 4型为主,基本为弱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Na^(+),氟质量浓度在0.38~4.5 mg/L之间,富钠弱碱性环境有利于地热水中氟的富集。地热水中F-质量浓度与Na^(+)、Cl^(-)和总溶解固体(TDS)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沂沭断裂带地热水样中F-质量浓度还与K^(+)、SO_(4)^(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和HCO_(3)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较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更为强烈,Na^(+)反应强度明显强于Mg^(2+)。鲁中隆起地热区和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均为裂隙型热储,热储岩性分别为石灰岩、灰岩热蚀变带和安山岩破碎带,水岩作用强烈。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受控于阳离子交换等水岩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形成高氟地热水,其中高温和富钠对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富集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隆起地热区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地热水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裂隙型热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