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作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儒桐 刘现 +2 位作者 贾露瑶 张凤 刘世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20年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种植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误差回归模型等模型方法,在县域尺度上... 【目的】分析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20年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种植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误差回归模型等模型方法,在县域尺度上进行研究。【结果】2015—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呈波动性增加趋势,玉米播种面积整体下降,稻谷和薯类播种面积整体上升;粮食种植结构类型共有54种,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波动上升,玉米型县域数目减少,稻谷型增加;云南省石漠化地区HH集聚区的粮食作物为玉米与薯类,广西石漠化地区HH集聚区粮食作物为玉米与稻谷,而在贵州省石漠化地区,3种粮食作物分别有相应的HH集聚种植区;此外,自然地理环境、总人口、居民可支配收入、产业发展是影响西南石漠化地区粮食、玉米、稻谷、薯类播种面积的主要因素,亩均利润对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正向效益,国家政策促进了西南石漠化地区玉米面积的调减与种植结构的改变。【结论】2015—2020年西南石漠化地区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减少玉米非优势区的播种面积,优化了该区域的种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石漠化地区 粮食作物 空间自相关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桂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关系
2
作者 黄丽芳 覃星铭 +6 位作者 胡宝清 黄思敏 韦雯雯 张礼黎 陈思锜 赖茹芸 陈汉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208,共12页
为探究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成效,基于县域尺度,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10、2015和2020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化情况,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以解... 为探究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成效,基于县域尺度,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10、2015和2020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化情况,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以解析影响耦合协调性提升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效益指数排序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中生态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社会效益缓慢增长,经济效益提升速度有所降低,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2)研究区石漠化治理成效状况存在差异,西北部及中部区域保持较高生态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强首府战略”背景下的南宁市主城区及所辖宾阳县、横州市等区域;(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47~0.51之间,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状态;2020年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经济、社会效益滞后是制约石漠化治理效益耦合协调提升的关键因子。在后续的石漠化治理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要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石漠化治理效益 耦合协调性 限制因素 桂西南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以广西来宾市为例
3
作者 孙新宇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267-275,共9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日益突出,探究其背后驱动力对于解决该生态问题至关重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征空间模型提取2000—202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石漠化信息,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揭示长时间序列石漠化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日益突出,探究其背后驱动力对于解决该生态问题至关重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征空间模型提取2000—202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石漠化信息,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揭示长时间序列石漠化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石漠化演变呈现“先缓后快”的改善态势;空间上呈现“东西轻,南北重”的分布格局;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GDP和降水量是石漠化演变过程中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 特征空间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云南省2000-2020年石漠化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棋 张超 +3 位作者 田湘云 史小蓉 张玉薇 王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426,共10页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石漠化占国土面积比例从9.65%下降至6.48%,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2)云南省石漠化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征,其中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等地区的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石漠化发生面积的65.42%~72.14%。(3)石漠化演变流向复杂,既转移至石漠化程度高的等级又向石漠化程度低的等级转移,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未被遏制。(4)极重度石漠化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近20 a间云南省极重度石漠化大部分转移至重度石漠化。(5)石漠化内部演变过程剧烈,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的综合变化速率较快,易于改善的同时亦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需加以重视。【结论】依据相关规程中的石漠化等级判定标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可准确提取宏观尺度的石漠化斑块信息。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表征因子 遥感识别 时空分布 演变过程 云南省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进龙 卢新海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覃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结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降至30.61亿t,较1990年减少了0.52%。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始终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依次对应云南片区、广西片区以及贵州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但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距离县中心”始终是影响力最强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因子。[结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呈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宗达 许进龙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欧胜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36-11144,共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018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但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态势应引起警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10423.82亿元逐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31.62亿元,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仍任重道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程度影响深刻。距离县中心、人口密度和年均气温始终是解释力排前三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解释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滇东石漠化坡地不同恢复模式下云南松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楚欣 范弢 陈培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肥力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在滇东石漠化区选取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肥力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在滇东石漠化区选取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样地0~10、1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碳、氮、磷质量分数,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用冗余分析工具分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滇东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94、0.26、0.46 g·kg^(-1),呈低碳低氮格局。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人工混交林和纯林(P<0.05),人工混交林土壤氮和磷质量分数最为丰富,土壤磷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递增,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在土层0~10 cm达最大,呈表聚性,土壤磷质量分数在云南松林不同土层中变异较小。云南松林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和碳磷比均值分别为11.43、0.59和4.53,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高于纯林和人工混交林(P<0.05),纯林土壤氮磷比最大,3种云南松林下土壤氮磷比小于14,凋落物氮磷比小于25,土壤氮缺乏且凋落物分解也受氮元素限制,其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氮最缺乏;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比随土层加深递减,3种云南松林土壤氮磷比和碳磷比随土层加深递减。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受凋落物碳氮比和土壤大团聚体、容重、孔隙度、根长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滇东云南松林土壤呈低碳低氮格局,主要受氮元素限制,建议云南松林恢复时用混交林代替纯林,并针对元素限制性的植被施肥。图4表3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石漠化区 云南松 植被恢复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桂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忠毅 张亚丽 +3 位作者 陶进 吴潇 杨文英 梁晓燕 《大众科技》 2023年第2期41-45,27,共6页
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当地石漠化演化机制,对该流域石漠化治理和恢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MODIS、LULC等遥感数据,采用地理空间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1—2020年桂西南石漠... 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当地石漠化演化机制,对该流域石漠化治理和恢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MODIS、LULC等遥感数据,采用地理空间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1—2020年桂西南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呈现先恶化后改善趋势;(2)桂西南石漠化分布特征明显,流域上游石漠化程度较重,中下游的石漠化程度较轻;(3)植被覆盖度是石漠化指数的主要解释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石漠化指数 驱动力因素 地理空间探测器 HURST指数
下载PDF
Drivers of soil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oss by soil leakage during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W China 被引量:5
9
作者 Xudong Peng Quanhou Dai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As 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karst rock desertification is caused by soil loss and rock exposure.In some areas with serious rocky desertification,there is no soil to be eroded or leaked.The... As 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karst rock desertification is caused by soil loss and rock exposure.In some areas with serious rocky desertification,there is no soil to be eroded or leaked.The soil loss in these areas superimposes soil erosion and unique subsurface loss by soil leakage through fissures,pipelines,sinkholes,etc.,which directly reduce soil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However,the factors driving soil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oss by soil leakage are still unclear.Rainfal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simulated slopes with surface-exposed bedrock and subsurface fissure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a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China.Four factors,including rainfall intensity,slope gradient,bedrock exposure rate and subsurface fissure degree,were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W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soil surface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is driven not only by the runoff volume but also by other influential factors.Rainfall intensity is the driving fact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surface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The slope gradient plays a leading role only in subsurface fissure flow leakage loss.The bedrock exposure rate drives the surface soil erosion rate,shows a critical value(30%),and dominates the fissure flow leakage loss rate.Subsurface fissure d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face loss of soil and water;however,an increase in the subsurface fissure density does not obviously accelerate the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of soil and water.Although this result,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simulations,may differ at the field scale or larger,it coul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systematic studies on soil erosion/leakage and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leakage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factors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oil erosion Subsurface leakage Southwest China
原文传递
河南省南阳市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10
作者 孙彦 蔺星娜 +3 位作者 李生 罗超 王佳 郑宇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20-30,40,共12页
【目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全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索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对该区水源地保护及生态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方... 【目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全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索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对该区水源地保护及生态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MOD17A3数据集,结合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河南省第四次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等分析方法,研究2000—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及其石漠化区域的NPP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1)2000—2020年,南阳市90%以上的区域NPP显著增长;2)南阳市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驱动类型为气温驱动,占全市面积的23.61%,非气候因子驱动区占全市面积的69.65%;3)长时间土地利用持续有利于NPP增长,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越剧烈,其对NPP的影响越大;4)2000—2020年,石漠化区域年均NPP高于非石漠化区域,气温驱动区占区域面积的51.45%。【结论】2000—2020年,南阳市NPP呈增长趋势,气温驱动为主要驱动类型,土地利用持续有利于NPP增长,土地利用变化越大则对NPP变化影响越大,这可为南阳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石漠化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因子 土地利用变化 石漠化
下载PDF
21世纪西南岩溶石漠化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6
11
作者 蒋忠诚 罗为群 +4 位作者 童立强 程洋 杨奇勇 吴泽燕 梁建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8,共8页
文章通过分析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遥感调查结果和相关统计资料,揭示了21世纪以来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2015年,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总面积降至9.2万km^2,石漠化演变的总趋势由21世纪以前的加剧变化为21世纪的逐渐减缓,而... 文章通过分析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遥感调查结果和相关统计资料,揭示了21世纪以来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2015年,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总面积降至9.2万km^2,石漠化演变的总趋势由21世纪以前的加剧变化为21世纪的逐渐减缓,而且,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程度显著变轻,由21世纪初的以重、中度石漠化为主演变为以轻、中度石漠化为主,危害最大的重度石漠化面积比例由38.08%降至15.31%,说明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石漠化演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主要与国家实施植被修复工程力度、影响植被恢复的岩溶地貌类型、地下水开发程度、雨水资源以及区域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植被建设规划面积与石漠化减少面积成正比,生态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峰林平原和溶丘洼地石漠化治理效果最好,地下水开发和比较丰沛的雨量可有力促进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居民贫困化可使石漠化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 石漠化 环境演变 影响因素 21世纪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2
作者 胡宁 袁红 +3 位作者 蓝家程 袁道先 傅瓦利 文志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93-7402,共10页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岩溶石漠化 无机磷形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思砚 苏维词 +2 位作者 范新瑞 李灿 史雪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5,180,共6页
主要对普定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简要分析了气象、石漠化、坡度、植被、土壤性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率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 主要对普定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简要分析了气象、石漠化、坡度、植被、土壤性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率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不同发育程度的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影响因素 石漠化 贵州普定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子。植被因子与石漠化的阶段和过程显著相关表征了石漠化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土壤环境因子表征了石漠化在空间上岩性的差异特征,是石漠化类型的表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内在因素 贵州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霖娇 盛茂银 +1 位作者 杜家颖 温培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8-1365,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其恢复重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环境健康功能,另一方面土壤有机...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其恢复重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环境健康功能,另一方面土壤有机碳也间接影响了陆地生物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主要因子,它的转化和积累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动态,已成为生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系统的总结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覆被/土地利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气候、地形与土壤性质、植被等)和人为(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管理措施等)各因素,并提出增加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对策。研究结果为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石漠化地区土壤综合利用、增加碳截存应对全球碳循环减源增汇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1 位作者 周炼川 方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203,共6页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土壤水分释放快,释放量大;当水吸力S超过300 KPa,直至1.5 MPa吸力段时,θm变化平直,土壤水分释放慢,释放量小。(2)未石漠化的荔波森林黑色石灰土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587.8 g/kg,有效水含量达435.8 g/kg,明显高于其它受到石漠化影响的土壤。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3)喀斯特地区土壤较薄,土壤总库容和有效库容较低,是石灰岩地区土壤易发生侵蚀性退化和干旱的重要原因。通透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未石漠化的荔波原始森林黑色石灰土〉潜在石漠化的普定灌丛黑色石灰土、玉米地棕色石灰土〉轻度石漠化的荔波玉米地黄红壤,石漠化的发展减弱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及0.3-0.03 mm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水分库容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水库容 石漠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降雨因子对喀斯特石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谷晓平 于飞 +1 位作者 刘云慧 罗宇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0,共5页
石漠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研究石漠化发生发展的驱动机制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必要条件。为了定量研究气候要素对石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综合选取地理要素、气候要素、人口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人地关系要... 石漠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研究石漠化发生发展的驱动机制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必要条件。为了定量研究气候要素对石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综合选取地理要素、气候要素、人口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人地关系要素中对石漠化具有驱动作用的因子。用这些驱动因子与石漠化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选取显著相关的部分驱动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来定量衡量各驱动因子对石漠化影响的重要性,从而定位气候要素对石漠化发生发展影响的作用。分析认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自然地理因子决定的,自然气候要素特别是暴雨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直接的驱动力,并随着雨量级的增加其对石漠化的驱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石漠化 气候因子 驱动力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霖娇 李瑞 盛茂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7-1378,共12页
选取中国西南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贵州毕节鸭池高原山地石漠化区、贵阳红枫湖高原盆地石漠化区和关岭花江高原峡谷石漠化区)为研究区,广泛建立野外样地,开展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与石漠化等级、地形地貌、植被、... 选取中国西南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贵州毕节鸭池高原山地石漠化区、贵阳红枫湖高原盆地石漠化区和关岭花江高原峡谷石漠化区)为研究区,广泛建立野外样地,开展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与石漠化等级、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毕节鸭池、贵阳红枫湖和关岭花江3个石漠化生态系统平均值分别为23.42、25.78、26.03 g/kg,且3个不同地貌类型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差异。2)土地覆被变化明显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原生森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31.32 g/kg,是所有类型中最高的。随着土地覆被由原生森林至石旮旯地退化不断增加的过程,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特性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土壤总氮、水解氮、速效钾、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上层渗透性存在极显著地正相关,与总磷、下层渗透性存在显著地正相关,与容重存在极显著地负相关。4)植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R)和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5)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随着石漠化干扰程度的递增,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示了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的减源增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有机碳 分布格局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分布与环境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军峰 贾少华 +1 位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1期68-73,共6页
2012年7月对云南锅盖山喀斯特石漠化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样品100份,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进行鉴定,分析了该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标、β多样性指标、均匀度指数和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2年7月对云南锅盖山喀斯特石漠化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样品100份,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进行鉴定,分析了该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标、β多样性指标、均匀度指数和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有苔藓植物9科17属51种;山顶苔藓植物丰富度最高(0.595),石芽区苔藓植物丰富度最低(–1.663),α多样性指标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同趋势:石芽区到山脚明显增加,其他样地间的变化不明显,β多样性显示出物种从山腰到山顶变化最快,群落从山脚到山腰变化变化最快;不同石漠化等级区样地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芽区是干扰度和p H,山脚和山腰是灌木度和草木度,山上是海拔和乔木度。为该区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分布状况提供参考,并为保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苔藓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 被引量:28
20
作者 倪九派 袁道先 +1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2期217-225,共9页
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引入石漠化因子,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40011.51 t/a,土壤保持量835963.94... 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引入石漠化因子,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40011.51 t/a,土壤保持量835963.94 t/a.计算研究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时,石漠化程度越高,总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和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的差异越大;在岩溶区,使用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更能真实的反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状况.研究区水田和林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大,旱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小,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是在裸岩山地和陡坡地植树造林,大于25°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地面积,减小陡坡耕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GIS 岩溶槽谷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