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美的传递——谈许渊冲诗译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云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词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被引量:
1
2
作者
顾正阳
余双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美
古诗词
翻译
格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睿才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的学术努力分不开的。正宗还亲自编选了《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文院编《杜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宗以其接受、传播中国文化的实绩,证明自己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才的李祘
中国典籍
杜甫、陆游律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崔颢、李白名诗格律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梁光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唐人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诗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崔、李及同时代人均未说是七言律诗,然而宋代至今均有学者大家硬说崔、李之诗为七言律诗。本文根据七言律诗平仄格律规则,详论崔、李之诗不是七言律诗,而是七言古诗。
关键词
崔颢
李白
名诗
格律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文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本文主要就徐朔方先生之“《玉合记》为宜黄腔创作说”,提出质疑。并通过对清商乐、南曲格律、用韵等大量材料和文献的分析、考索,发现徐先生的的观点与《玉合记》的实际情况颇不相符。我们认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这有梅氏的交...
本文主要就徐朔方先生之“《玉合记》为宜黄腔创作说”,提出质疑。并通过对清商乐、南曲格律、用韵等大量材料和文献的分析、考索,发现徐先生的的观点与《玉合记》的实际情况颇不相符。我们认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这有梅氏的交游诗文、自述以及《玉合记》的有关内容可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合记
宜黄腔
清商
格律
用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吴宓的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恒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55-62,共8页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 ,“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 ,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 ...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 ,“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 ,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 ,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格律
思想内容
艺术特征
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闻一多的新诗社团活动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卫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的格律
清华文学社
新月社
西南联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言志”——中国诗论的诞生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凤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
《尧典》携带了漫长历史过程的文化信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乐的形态从综合到分化的历史轨迹,乐的目的从宗教到政教的思想变迁,诗的性质从记事到抒情的发展演进,终于掀开中国诗论诞生的帷幕,在文学思想史上确立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
典乐
“诗言志”
形态
目的
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英文诗歌翻译摭谈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宏照
《台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8-63,共6页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译英诗
《失明》
《人生颂》
古体诗
他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律诗中的对仗及其英译
被引量:
1
10
作者
毛华奋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能会较好地传递出来,但形式上定有所改变或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对仗
内容
形式
可译
不可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据格律考订马钰、丘处机诗词异文
11
作者
杨怀源
匡腊英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马钰、丘处机诗词中的27条异文可以从诗词格律的角度进行校订。
关键词
格律
马钰
丘处机
异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缪斯的虔诚守护者——论万龙生的诗歌创作
12
作者
陈敢
林莹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领域,诗人万龙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怀着对诗神缪斯一颗虔诚的心,真挚地歌唱出对诗歌、对生活、对情感的炽爱与感动,他的诗歌创作为促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格律
意象
构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涉:典律的生成——当前新诗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沈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0,共3页
以新诗百年反思为切点,对新诗之"新"重新发问。指认当代新诗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随意性不断打破应有的局限,只见探索,不见守护,只求变革,不求整合,造成标准的丧失与本质的匮乏,量的堆积而致品质的稀释。由此提出重涉典律、追寻...
以新诗百年反思为切点,对新诗之"新"重新发问。指认当代新诗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随意性不断打破应有的局限,只见探索,不见守护,只求变革,不求整合,造成标准的丧失与本质的匮乏,量的堆积而致品质的稀释。由此提出重涉典律、追寻本体、收摄汉语诗歌之语言根性以求"安身立命"的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标准
典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情诗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分野——从《诗经》到《湖畔》
14
作者
刘忠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共4页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进入20世纪,在“五四”启蒙思潮的影响下,爱情诗经“湖畔派”诗人的倡导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了一条不同于古典形态的开放、自觉道路。
关键词
爱情诗
古典形态
现代分野
《诗经》
《湖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拟古诗”:吴兴华对新诗的焦虑与期待
15
作者
叶红
屈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4-19,共6页
吴兴华是一位一度被深深遗忘,又一度被高高举起的诗人,他作为诗人身份的遭际本身就可以引发出很多研究话题。本论文以吴兴华的“拟古诗”为中心,探讨“绝句”“古题新咏”两种诗体的诗艺特征及得失,兼及讨论吴兴华对新诗的失望、焦虑与...
吴兴华是一位一度被深深遗忘,又一度被高高举起的诗人,他作为诗人身份的遭际本身就可以引发出很多研究话题。本论文以吴兴华的“拟古诗”为中心,探讨“绝句”“古题新咏”两种诗体的诗艺特征及得失,兼及讨论吴兴华对新诗的失望、焦虑与期待,以及他提出的诗歌“形式”决定论的观点内涵及影响,从吴兴华的“拟古诗”和“形式决定论”的诗学观,考察1940年代中国诗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兴华
拟古诗
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格律追求与现实表现的《死水》
16
作者
李乐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具有象征内涵的《死水》所追求的三美是闻一多纳诗于艺术之轨和倡导诗之格律的具体实践。这不仅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有关,也与其方正性格有关。虽然《死水》在追求唯美方面达到极端,但又是他现实人生底基石上的至情至性作品,是他这...
具有象征内涵的《死水》所追求的三美是闻一多纳诗于艺术之轨和倡导诗之格律的具体实践。这不仅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有关,也与其方正性格有关。虽然《死水》在追求唯美方面达到极端,但又是他现实人生底基石上的至情至性作品,是他这张“唱片”在苦难大地上发出的惊天叫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水>
闻一多
新诗
格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诗式理论及其发展
17
作者
谭桂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1-26,共6页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见分歧,现代诗歌体式的建立最终向中国古典诗歌回归,一方面显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的接续,一方面也使得现代诗式的理论探讨逐渐退出了现代诗学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诗式
自由体
格律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于格律的风雅词论略
18
作者
董朝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 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关键词
格律
风雅词
南宋
姜夔
吴文英
婉约词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掌握近体诗的平仄
19
作者
王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学习近体诗,认识格律是关键,但一般读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音韵学知识,对掌握近体诗的格律感到困难。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读者掌握近体诗格律感到困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近体诗
格律
入声字
多音多义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20
作者
刘求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qu...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改造”
放宽格律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美的传递——谈许渊冲诗译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云霞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文摘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词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Keywords
Xu Yuanchong
classic Chinese
poem
translation
beauty in sense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被引量:
1
2
作者
顾正阳
余双玲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基金
200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2008BYY204)"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
文摘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关键词
声音美
古诗词
翻译
格律
Keywords
beauty
of
sound
ancient
poem
translation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睿才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的学术努力分不开的。正宗还亲自编选了《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文院编《杜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宗以其接受、传播中国文化的实绩,证明自己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关键词
全才的李祘
中国典籍
杜甫、陆游律诗
Keywords
Li Suan
Chinese authority book
DU Fu
Lu You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崔颢、李白名诗格律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梁光华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唐人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诗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崔、李及同时代人均未说是七言律诗,然而宋代至今均有学者大家硬说崔、李之诗为七言律诗。本文根据七言律诗平仄格律规则,详论崔、李之诗不是七言律诗,而是七言古诗。
关键词
崔颢
李白
名诗
格律
研究
Keywords
Cui Hao
Li Bai
classical
poem
s
rules
and
forms
of
poem
s
research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文德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文摘
本文主要就徐朔方先生之“《玉合记》为宜黄腔创作说”,提出质疑。并通过对清商乐、南曲格律、用韵等大量材料和文献的分析、考索,发现徐先生的的观点与《玉合记》的实际情况颇不相符。我们认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这有梅氏的交游诗文、自述以及《玉合记》的有关内容可资佐证。
关键词
玉合记
宜黄腔
清商
格律
用韵
Keywords
YuHe Ji
YiHuang Tune - pattern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using rhythm
分类号
J809.248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吴宓的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恒文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55-62,共8页
文摘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 ,“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 ,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 ,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 。
关键词
吴宓
格律
思想内容
艺术特征
诗歌
Keywords
Wu Mi
poem
the new materials
the old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
ideology
art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闻一多的新诗社团活动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卫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基金
2008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诗歌转型的审美接受研究"成果之一
编号JA08055S
文摘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关键词
闻一多
诗的格律
清华文学社
新月社
西南联大
Keywords
Wen Yidao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the Literature Society
of
Tsinghua
the Crescent Moon Society
Sou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言志”——中国诗论的诞生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凤泉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
文摘
《尧典》携带了漫长历史过程的文化信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乐的形态从综合到分化的历史轨迹,乐的目的从宗教到政教的思想变迁,诗的性质从记事到抒情的发展演进,终于掀开中国诗论诞生的帷幕,在文学思想史上确立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
典乐
“诗言志”
形态
目的
性质
Keywords
classical
music
poem
revealing ambition
form
objective
property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英文诗歌翻译摭谈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宏照
机构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台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8-63,共6页
文摘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关键词
晚清
汉译英诗
《失明》
《人生颂》
古体诗
他异性
Keywords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translated English
poem
s
On His Blindness
A Psalm
of
Life
verses in
classical
forms
othernes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律诗中的对仗及其英译
被引量:
1
10
作者
毛华奋
机构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基金
台州学院校立重点课题项目042D06
文摘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能会较好地传递出来,但形式上定有所改变或缺损。
关键词
律诗
对仗
内容
形式
可译
不可译
Keywords
Eight - line classic Chinese
poem
s (lushi)
antithesis
content
form
transtability
untranstabil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据格律考订马钰、丘处机诗词异文
11
作者
杨怀源
匡腊英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处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20070421030)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0702047C)
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08-NYY01)
文摘
马钰、丘处机诗词中的27条异文可以从诗词格律的角度进行校订。
关键词
格律
马钰
丘处机
异文
Keywords
ro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Ma Yu
Qiu Chuoji
variation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缪斯的虔诚守护者——论万龙生的诗歌创作
12
作者
陈敢
林莹秋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文摘
在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领域,诗人万龙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怀着对诗神缪斯一颗虔诚的心,真挚地歌唱出对诗歌、对生活、对情感的炽爱与感动,他的诗歌创作为促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格律
意象
构思
Keywords
modern
poem
s with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
rules
and
forms
with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
image
plot
分类号
D207.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涉:典律的生成——当前新诗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沈奇
机构
西安财经学院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0,共3页
文摘
以新诗百年反思为切点,对新诗之"新"重新发问。指认当代新诗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随意性不断打破应有的局限,只见探索,不见守护,只求变革,不求整合,造成标准的丧失与本质的匮乏,量的堆积而致品质的稀释。由此提出重涉典律、追寻本体、收摄汉语诗歌之语言根性以求"安身立命"的诗学命题。
关键词
新诗
标准
典律
Keywords
New
poem
s
st
and
ard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s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情诗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分野——从《诗经》到《湖畔》
14
作者
刘忠
机构
浙江行政学院文化所
出处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共4页
文摘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进入20世纪,在“五四”启蒙思潮的影响下,爱情诗经“湖畔派”诗人的倡导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了一条不同于古典形态的开放、自觉道路。
关键词
爱情诗
古典形态
现代分野
《诗经》
《湖畔》
Keywords
the love
poem
s
the classic form
the modern boundary
The Book
of
Songs
The Lake Side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拟古诗”:吴兴华对新诗的焦虑与期待
15
作者
叶红
屈蓉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4-19,共6页
文摘
吴兴华是一位一度被深深遗忘,又一度被高高举起的诗人,他作为诗人身份的遭际本身就可以引发出很多研究话题。本论文以吴兴华的“拟古诗”为中心,探讨“绝句”“古题新咏”两种诗体的诗艺特征及得失,兼及讨论吴兴华对新诗的失望、焦虑与期待,以及他提出的诗歌“形式”决定论的观点内涵及影响,从吴兴华的“拟古诗”和“形式决定论”的诗学观,考察1940年代中国诗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
吴兴华
拟古诗
形式
Keywords
WU Xinghua
poem
s mimicking classic styles
form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律追求与现实表现的《死水》
16
作者
李乐平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文摘
具有象征内涵的《死水》所追求的三美是闻一多纳诗于艺术之轨和倡导诗之格律的具体实践。这不仅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有关,也与其方正性格有关。虽然《死水》在追求唯美方面达到极端,但又是他现实人生底基石上的至情至性作品,是他这张“唱片”在苦难大地上发出的惊天叫响。
关键词
<死水>
闻一多
新诗
格律
Keywords
'Dead Water'
Wen Yiduo
new
poem
s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诗式理论及其发展
17
作者
谭桂林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摘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见分歧,现代诗歌体式的建立最终向中国古典诗歌回归,一方面显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的接续,一方面也使得现代诗式的理论探讨逐渐退出了现代诗学的中心位置。
关键词
现代新诗
诗式
自由体
格律体
Keywords
modern poetry
form
of
poetry
free verse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于格律的风雅词论略
18
作者
董朝刚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文摘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 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关键词
格律
风雅词
南宋
姜夔
吴文英
婉约词派
Keywords
elegant Ci party
refined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s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掌握近体诗的平仄
19
作者
王林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摘
学习近体诗,认识格律是关键,但一般读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音韵学知识,对掌握近体诗的格律感到困难。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读者掌握近体诗格律感到困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近体诗
格律
入声字
多音多义字
Keywords
classical
poem
s
the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s
rushengzi
words having two or more sounds
and
meaning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20
作者
刘求长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文摘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旧体诗词
“改造”
放宽格律尺度
Keywords
ancient style
of
poem
s
reform
relaxing the rules
and
forms
of
the Chinese classic
poem
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美的传递——谈许渊冲诗译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张云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顾正阳
余双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
赵睿才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崔颢、李白名诗格律研究
梁光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
张文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吴宓的诗
高恒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评闻一多的新诗社团活动
陈卫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诗言志”——中国诗论的诞生
刘凤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晚清英文诗歌翻译摭谈
刘宏照
《台州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律诗中的对仗及其英译
毛华奋
《台州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据格律考订马钰、丘处机诗词异文
杨怀源
匡腊英
《云梦学刊》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缪斯的虔诚守护者——论万龙生的诗歌创作
陈敢
林莹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重涉:典律的生成——当前新诗问题的几点思考
沈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爱情诗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分野——从《诗经》到《湖畔》
刘忠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拟古诗”:吴兴华对新诗的焦虑与期待
叶红
屈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格律追求与现实表现的《死水》
李乐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诗式理论及其发展
谭桂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精于格律的风雅词论略
董朝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如何掌握近体诗的平仄
王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刘求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