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掤捋挤按”的文化隐喻
1
作者 姜丽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习练太极拳的要求和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对太极拳的体悟,对其外在的技术特点和内在的文化隐喻进行了分析。认为“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技术之基,其中蕴含“以方为体,以圆为用”的立身之...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习练太极拳的要求和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对太极拳的体悟,对其外在的技术特点和内在的文化隐喻进行了分析。认为“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技术之基,其中蕴含“以方为体,以圆为用”的立身之本;内隐“以形为本,以意律体”的中和之法;追求“以内引外,整合化一”的无为之境。最终指出,太极拳不仅要在技术上回归,更要追求文化上的传承,需找回太极拳“掤捋挤按”中隐喻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掤捋挤按” 修身 和谐 无为
下载PDF
Cr5M钢支撑辊回火脆性及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研究
2
作者 李奇 赵士光 +2 位作者 王成 高安阳 斯庭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对Cr5M钢进行热处理实验,分析Cr5M钢回火脆性与硬度的关系及其组织结构对回火脆性的影响;据此提出满足辊面硬度要求的Cr5M钢支撑辊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工艺,探究Cr5M钢支撑辊的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Cr5M钢具有一定程度的回... 对Cr5M钢进行热处理实验,分析Cr5M钢回火脆性与硬度的关系及其组织结构对回火脆性的影响;据此提出满足辊面硬度要求的Cr5M钢支撑辊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工艺,探究Cr5M钢支撑辊的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Cr5M钢具有一定程度的回火脆性,回火脆性温度范围为300~500℃,400℃回火时Cr5M钢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低值(7.6 J);250℃附近回火,Cr5M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Ar)开始发生分解,分解结束温度约400℃,软韧相Ar的分解是导致回火脆性发生的主要因素;960℃淬火+615℃回火的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可替代支撑辊的差温热处理或表面淬、回火热处理,经整体浸入式调质处理的Cr5M支撑辊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表面硬度均匀,最大与最小肖氏硬度差值仅0.7 HSD,平均肖氏硬度为40.1 HSD,支撑辊工作层(淬硬层)深大于15 cm,工作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的铁素体,工作层硬度仅2.1 H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5M支撑辊 回火脆性 二次硬化 显微组织 淬硬层
下载PDF
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
3
作者 董微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提升舰船的回转性能和稳定性,研究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方法。计算回转舰船横摇力矩,通过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的鲁棒PID控制器。以计算的横摇力矩与期望横摇力矩间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 为提升舰船的回转性能和稳定性,研究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方法。计算回转舰船横摇力矩,通过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的鲁棒PID控制器。以计算的横摇力矩与期望横摇力矩间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率为鲁棒PI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律,并作用于舰船上实现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实验证明:在高速大舵角下回转工况下,该方法可有效自动控制舰船横摇力矩波动,降低横摇力矩的振动幅度;应用该方法后,可将舰船横摇角自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舰船回转轨迹与期望轨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大舵角 回转 舰船横摇 力矩波动 自动控制 鲁棒PID
下载PDF
开口防撞梁辊弧后端头收张口研究
4
作者 曹大兴 高亚南 +4 位作者 李彦波 耿晓勇 李庆达 王文彬 李新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针对开口防撞梁辊弧后端头收张口问题,采用仿真和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3种典型开口防撞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截形角度和匹配角度对收张口的影响得出辊弧后收张口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断面应力分析得出辊弧后收张口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 针对开口防撞梁辊弧后端头收张口问题,采用仿真和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3种典型开口防撞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截形角度和匹配角度对收张口的影响得出辊弧后收张口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断面应力分析得出辊弧后收张口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通过分析反弯措施对收张口的影响,得出了布局角度对收张口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4种反挤压变形方案对收张口进行了分析,并经方案改进后得出最优工况。结果表明:起弧轮布局角度一定时,截形角度越大,立筋刚度越小,收张口差值随截形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辊弧后产生收张口现象是由辊弧时工件内部产生的剪应力造成的,剪应力是由起弧轮高度差引起的;调整起弧轮布局角度形成反弯可消除部分内应力,减小收张口差值;反挤压变形可减小收张口差值,采用5个整形轮时结构最优;内推轮内推2 mm时辊弧后防撞梁一致性较好,但同时带来法兰边翘曲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梁 辊弧 收张口 反弯 反挤压
下载PDF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山弯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5
作者 朱明帅 罗晔 +4 位作者 贾朝媛 苗来成 张福勤 SANCHIR Dorjgochoo 于剑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7-3460,共14页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呈北东向从蒙古中部延至鄂霍茨克海的乌地湾,被认为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侏罗纪-白垩纪闭合产物,其对于探讨东北亚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欧亚大陆中生代聚合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具有典型的山弯构造格架,...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呈北东向从蒙古中部延至鄂霍茨克海的乌地湾,被认为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侏罗纪-白垩纪闭合产物,其对于探讨东北亚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欧亚大陆中生代聚合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具有典型的山弯构造格架,其“对折”的两翼发生了强烈的“自碰撞”造山作用。关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动力学机制,前人将其归因于西伯利亚与华北-阿穆尔陆块之间的挤压缩短、古亚洲洋俯冲板片不断的后撤和西伯利亚与华北的相向旋转等动力学过程,却忽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马蹄形弯曲过程的影响。最近,弧岩浆活动的迁移和山弯构造转折端构造变形解析研究暗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板片后撤可能在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新的解释模式还缺乏地质证据的支持和验证。围绕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发育的与岛弧岩浆岩同时期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双峰式火山岩、A2型和S型花岗岩和伴生的沉积岩等地质记录,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多期次弧后伸展,总的延伸长度超过5000km,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大规模俯冲板片后撤有关。弧后盆地带的厘定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发育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另外,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弧后伸展盆地形成时间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弯曲的时间一致,进一步证实俯冲板片沿走向不均匀后撤在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茨克 山弯构造 弧后伸展 板片后撤
下载PDF
冷轧支持辊轴承高温原因分析与改进
6
作者 王金星 刘勇 +3 位作者 孙孝升 于新方 解学广 柳庆坡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1450连轧机组支持辊轴承在轧制时温度快速升高问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轴承产生高温的原因,通过增设远程测温监控技术,采用加大油气润滑供给,增加局部冷却及保持轴承座润滑油液位等一系列措施,保证轴承能够在适当的... 为了有效控制1450连轧机组支持辊轴承在轧制时温度快速升高问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轴承产生高温的原因,通过增设远程测温监控技术,采用加大油气润滑供给,增加局部冷却及保持轴承座润滑油液位等一系列措施,保证轴承能够在适当的温度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50连轧机组 轧机支持辊 轴承温度 油气润滑 润滑油粘度
下载PDF
制动卡钳活塞密封槽倒角尺寸对活塞回程量及拖滞和需液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陆 陈荣中 +1 位作者 郑德金 曾勇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制动卡钳密封槽的设计对制动器卡钳总成需液量、制动器总成拖滞力矩以及活塞回程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活塞回程量、制动器拖滞力矩、制动钳总成需液量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目前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去衡量三者关系,仅仅是依... 制动卡钳密封槽的设计对制动器卡钳总成需液量、制动器总成拖滞力矩以及活塞回程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活塞回程量、制动器拖滞力矩、制动钳总成需液量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目前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去衡量三者关系,仅仅是依靠试验数据总结得出经验。分析介绍了制动卡钳密封槽的密封结构、密封机理以及活塞回程量的根本原理,基于对密封槽倒角结构的分析建立了其与活塞回程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密封槽前倒角结构尺寸对制动卡钳需液量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数据验证活塞回程量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密封槽前倒角尺寸对需液量和拖滞力矩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活塞回程量与倒角数学模型曲线趋势,与试验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槽结构 倒角 活塞回程量 需液量 拖滞力矩
下载PDF
四辊可逆粗轧支承辊的剥落分析与使用维护
8
作者 万敏 郭修磊 +1 位作者 杨秀霞 张涛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结合某钢铁企业1780 mm热带连轧机粗轧支承辊使用跟踪情况,对支承辊的接触疲劳剥落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四辊可逆粗轧支承辊的使用与维护方案。实践表明,通过增大磨削量和增加表面检测可有效避免支承辊剥落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粗轧支承辊 接触疲劳 剥落 维护
下载PDF
苏拉威西岛北部左旋走滑与俯冲后撤的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张健 董淼 +3 位作者 姜程浩 方桂 褚伟 何雨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苏拉威西岛北部属于马鲁古海板块,其主体是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与帕卢-科洛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岛北支和岛东支。大约5 Ma前,苏拉群岛沿Sorong断层与苏拉威西岛东支碰撞,导致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引起了岛北支顺时针旋转约20°... 苏拉威西岛北部属于马鲁古海板块,其主体是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与帕卢-科洛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岛北支和岛东支。大约5 Ma前,苏拉群岛沿Sorong断层与苏拉威西岛东支碰撞,导致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引起了岛北支顺时针旋转约20°~25°,同时,西侧的帕卢-科洛断层发生了约4 cm/a的左旋走滑。本文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计算了该区三维温度、速度、黏性特征,认为:苏拉威西岛北部在左旋走滑、俯冲后撤过程中,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但由于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在地壳内形成南向倾斜的软弱层,Moho面和地形“镜像”区域内形成脆、韧变形共存的组合。地幔变形为韧性变形,深度约100 km的上地幔低速流变层是地幔韧性变形的主控层位。在周边板块边界不断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中,苏拉威西岛北部在地壳尺度以收缩-伸展变形为主,在岩石圈尺度以旋转变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岛北部 左旋走滑 俯冲后撤 地球物理计算分析 地壳与地幔变形
下载PDF
Cr5支撑辊材料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士光 张响响 +2 位作者 王成 高安阳 斯庭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试Cr5系支撑辊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绘制支撑辊下限成分Cr5L和上限成分Cr5U试样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CCT)曲线,研究材料的组织转变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r5L试样相比,Cr5U试样具有更低的马氏体形成...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试Cr5系支撑辊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绘制支撑辊下限成分Cr5L和上限成分Cr5U试样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CCT)曲线,研究材料的组织转变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r5L试样相比,Cr5U试样具有更低的马氏体形成起始温度(Ms)和结束温度(Mf),分别为279,153℃;上限成分提高了钢的淬透性,马氏体(M)转变临界冷却速度由Cr5L试样的1.00℃/s下降到0.50℃/s。Cr5L和Cr5U试样过冷奥氏体(A’)连续冷却均发生珠光体(P)、贝氏体(B)和M转变,且P和B转变“C”曲线发生分离,具有双“C”曲线特征;Cr5L和Cr5U试样B转变分别形成B_(下)(B_(1))和B_(粒)(B_(2)),且Cr5U试样M组织中含质量分数约6%的软韧相残余奥氏体(Ar),故以大于B临界冷却速度冷却的Cr5U试样维度硬度值小于Cr5L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5支撑辊 连续冷却转变 显微组织 相结构 硬度
下载PDF
Metamorphic gradient modificat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Northern Andes subduction zone:A record from thermally overprinted high-pressure rocks
11
作者 D.S.Avellaneda-Jiménez A.Cardona +2 位作者 V.Valencia S.León I.F.Blanco-Quinter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54-371,共18页
New field observations and petrological data from Early Cretaceous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Central Cordillera of the Colombian Andes allowed the recognition of thermally overprinted high-pressure rocks derived from o... New field observations and petrological data from Early Cretaceous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Central Cordillera of the Colombian Andes allowed the recognition of thermally overprinted high-pressure rocks derived from oceanic crust protoliths.The obtained metamorphic path suggests that the rocks evolved from blueschist to eclogite facies towards upper amphibolite to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transitional conditions.Eclogite facies conditions,better recorded in mafic protoliths,are revealed by relic lawsonite and phengite,bleb-to worm-like diopside-albite symplectites,as well as garnet core composition.Upper amphibolite to high 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overprinting is supported by coarse-grained brown-colored Ti-rich amphibole,augite,and oligoclase recrystallization,as well as the record of partial melting leucosomes.Phase equilibria and pressure-temperature(P-T)path modeling suggest initial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conditions M1 yielding 18.2-24.5 kbar and 465-580℃,followed by upper amphibolite to high 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overprinting stage M2 yielding 6.5-14.2 kbar and 580-720℃.Retrograde conditions M3 obtained through chlorite thermometry yield temperatures ranging around 286-400℃at pressures below 6.5-11 kbar.The obtained clockwise P-T path,the garnet zonation pattern revealing a decrease in X_(grs)/X_(prp)related to Mg#increment from core to rim,the presence of partial melting veins,as well as regional constraints,documen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subduction zone in Northern Andes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Such increment of the metamorphic gradient within the subduction interface is associated with slab roll-back geodynamics where hot mantle inflow was triggered.This scenario is also argued by the reported trench-ward magmatic arc migration and multiple extensional basin formation during this period.The presented example constitutes the first report of Cretaceous roll-back-related metamorphism in the Caribbean and Andean realms,representing an additional piece of evidence for a margin-scale extensional event that modified the northwestern border of South America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roll-back Mineral chemistry Phase equilibria P-T path modeling roll-back metamorphism Thermally overprinted high-pressure rocks
下载PDF
高强薄规格带钢生产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周少见 《一重技术》 2023年第6期65-66,51,42,共4页
针对1780 mm热连轧机高强薄规格带钢生产过程中AGC调节量不合理,穿带不稳定和抛钢甩尾等问题,通过跟踪控制系统,优化AGC调整限幅,开发精轧头部水平值自动记忆、抛钢尾部自动调平、甩尾后F7辊缝自动上抬功能,实现高强薄规格带钢的稳定轧制。
关键词 轧制稳定性 高强薄规格带钢 甩尾 头部水平值记忆
下载PDF
宽带钢热轧支持辊辊形变化对板形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安瑞 张清东 +3 位作者 曹建国 陈先霖 魏钢城 黄四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5-567,共3页
分析了宽带钢热轧支持辊辊形变化对板形的影响,提出板形稳定性(ST)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带钢宽度越宽其板形稳定性越差,其他参数对权形稳定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热轧 支持辊 板形 稳定性 宽带钢 辊形
下载PDF
印刷机械中的张力控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盛卫锋 周一届 姜旻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共4页
基于动力学原理 ,分析了印刷机械中的张力控制 ,并介绍了相应的张力控制系统 ,该系统精度高。
关键词 印刷机械 张力控制 收卷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 退卷装置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作用:来自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记录与启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芳华 徐学纯 +2 位作者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3-2492,共30页
目前对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仍存在地幔柱、加厚/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板片脱水导致地壳熔融等不同认识。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组成,岩浆成因锆... 目前对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仍存在地幔柱、加厚/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板片脱水导致地壳熔融等不同认识。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组成,岩浆成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156Ma)、早白垩世早期(139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具有富集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等活动陆缘岩浆岩特点,表明辽西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发生与俯冲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6~139Ma)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I型花岗岩类似,同时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22.70^-18.66)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387~2767M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130Ma的花岗质岩石同样具有与I型花岗岩相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其Hf同位素组成突变为亏损(εHf(t)=+3.64^+6.22、tDM1=537~969Ma),其初始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混入少量亏损地幔物质组分;形成于125Ma的花岗质岩石为碱性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其他岩石有所不同,具有负的εHf(t)值(-17.30^-11.56)和相对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年龄(tDM2=1917~2278Ma),初始岩浆可能起源于较为古老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形成于160~139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I型、高钾钙碱性、与埃达克质岩石类似的高Sr/Y、低Y含量特征和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而形成于130~120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碱性、与典型岛弧岩浆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相对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同时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向洋年轻化的特点,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156~139Ma期间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作用,而139~130Ma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开始回撤,130~125Ma进入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持续回撤导致的强烈区域伸展作用阶段。古太平洋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岩石圈地幔并形成幔源岩浆,幔源岩浆不断底侵作用于古老/新生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为花岗质岩石提供岩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岩石成因 HF同位素组成 古太平洋俯冲与回撤 华北克拉通东部
下载PDF
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眭向荣 沈风刚 +3 位作者 张迪 王清宝 汤春天 廖秋尽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46,共5页
依据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使用工况,选择了YJ012–S堆焊过渡层和YJ243–S药芯焊丝作为堆焊工作层并辅以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热处理的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冷轧支承辊进行堆焊修复。堆焊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其强韧性和耐磨性优于原9Cr2Mo辊... 依据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使用工况,选择了YJ012–S堆焊过渡层和YJ243–S药芯焊丝作为堆焊工作层并辅以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热处理的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冷轧支承辊进行堆焊修复。堆焊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其强韧性和耐磨性优于原9Cr2Mo辊面金属。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运行考核,相对原辊,寿命提高了1倍,满足了冷轧支承辊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支承辊 堆焊修复 不锈钢
下载PDF
基于烟丝特性和卷制原理的卷烟机最佳回丝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向虎 何孝强 +4 位作者 王龙 邹玉胜 刘戈弋 杨涛 李绍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7-220,共4页
为确定卷烟机最佳回丝量,根据烟支卷制原理,结合烟支重量、规格、密度和平准盘凹槽规格、卷烟机吸丝道导轨规格等因素建立了卷烟机最佳回丝量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推算出的卷烟机回丝量是合适的,不仅能提供满足烟支质量要求的... 为确定卷烟机最佳回丝量,根据烟支卷制原理,结合烟支重量、规格、密度和平准盘凹槽规格、卷烟机吸丝道导轨规格等因素建立了卷烟机最佳回丝量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推算出的卷烟机回丝量是合适的,不仅能提供满足烟支质量要求的烟丝量,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因回丝量过大造成的烟丝造碎,降低烟支含末率,提升产品质量。该模型确定卷烟机最佳回丝量的方法实施方便,且不受卷烟机机型、烟支规格、原辅材料等因素限制,具有一般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丝量 卷制原理 平准盘 烟支密度
下载PDF
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40)Ar/^(39)Ar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45
18
作者 岳雅慧 丁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5-866,共12页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_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_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84%~5.35%,平均4.57%)、高钾高碱(K_2O+Na_2O为4.60%~6.23%、K_2O/Na_2O为0.71~1.18)为特征,属于钾玄质基性岩脉;稀土和微量元素呈现陆缘火山弧的特征,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9~0.94,平均0.83);强烈富集K、Rb、Sr、Ba、Th、Sr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Th、Nb、Ta、P、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的负异常;Sr-Nd-O同位素组成上,具有相对原始的Sr、Nd同位素比值,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87~0.70543,^(143)Nd/^(144)Nd比值为0.51266~0.51273,ε_(Nd)值为0.5~1.8,相对低的δ^(18)O_(V-SMOW)值(4.8‰~7.6‰); ^(40)Ar/^(39)Ar角闪石单矿物年龄为52.9Ma。利用地幔地球化学示踪理论,推断林周钾玄质基性岩脉的形成与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向欧亚大陆俯冲过程中的回转、断离以及由此引起的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是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上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指示冈底斯带在古新世-始新世(55~50Ma)时期一次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周盆地 林子宗火山岩 钾玄质基性岩脉 交代岩石圈地幔 大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
下载PDF
面向制造的特征设计和工序图形的自动生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恒 宁汝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提出了特征节点和工艺间模型的概念,对模型特征树进行分析,实现特征节点到工艺间模型的映射,利用特征回退技术直接得到部分工序的工序图形.归纳了特征设计中面向制造的设计约束,扩充和细化模型特征树,使其包括可以映射到相应的工艺间模... 提出了特征节点和工艺间模型的概念,对模型特征树进行分析,实现特征节点到工艺间模型的映射,利用特征回退技术直接得到部分工序的工序图形.归纳了特征设计中面向制造的设计约束,扩充和细化模型特征树,使其包括可以映射到相应的工艺间模型所必须的特征节点,可生成所有的工序图形.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零件和装配体.在Pro/E上二次开发了工序图自动生成系统,并用该系统生成了某非轴类零件和某子装配的工序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节点 工艺间模型 持征回退 工序图形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中产品装配过程回溯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振宇 谭建荣 张树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32-1436,共5页
在记录虚拟装配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任务时间的虚拟装配过程整体回溯与基于任务对象的虚拟装配过程局部回溯方法 虚拟装配过程整体回溯以装配任务时间为回溯准则 ,允许将装配场景中零部件的方位与装配关系回溯到曾经存在的装配历史状... 在记录虚拟装配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任务时间的虚拟装配过程整体回溯与基于任务对象的虚拟装配过程局部回溯方法 虚拟装配过程整体回溯以装配任务时间为回溯准则 ,允许将装配场景中零部件的方位与装配关系回溯到曾经存在的装配历史状态 ,而虚拟装配过程局部回溯 ,是根据装配序列中零件间装配约束与几何干涉方面存在的相关性进行装配过程的选择性回溯 文中方法在虚拟设计与装配原型系统开发中得到实现 实践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 产品装配 虚拟装配 回溯方法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