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Soil Conditions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Yubin CAO Ning +4 位作者 XU Xiaohong ZHANG Feng YAN Fei ZHANG Xinsheng TANG Xinl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g small watershed of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Northeast China.This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conditions after the short-term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ites(ER,FP,FR,SS,and VR)and two controls(BL and CT)to investigate their properties.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quality,an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index,soil quality index(QI),was developed to compare the soil quality under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al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can improve the soil conditions and not all soil properties,especially soil organic carbon(SOC),can be recovered und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short-term.Moreover,the QI in the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two control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ER>VR>BL>FR>CT>SS>FP.ER exhibited a higher soil quality value on a slope scale.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ER is a better choice tha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s to planted grasslands and woodlands early 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soil property soil organic carbo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李晓玉 王晓伟 +3 位作者 谷佳桐 赵海根 孙琛 游松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为探讨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东北漫川漫岗区1981~2015年7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建立极端降水指标体系,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变差系数C_(V)、M-K突变检验法、R/S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 为探讨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东北漫川漫岗区1981~2015年7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建立极端降水指标体系,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变差系数C_(V)、M-K突变检验法、R/S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降水强度、频率、持续性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东北漫川漫岗区降水极端性整体呈减弱趋势,R×1day、R×5day、R12D、R50D、CRED分别以-0.5mm/10a、-2.1 mm/10a、-0.2 d/10a、0.02 d/10a、0.03 d/10a的速率减小;强度指数的年代变化呈“升-降-升”状态,频率指数与持续性指数的年代变化皆呈“降-升”状态,2010年代较2000年代上升12.5%~15.0%;频率指数R50D的C_(V)值为0.45,波动剧烈,其他指数的C_(V)值小于0.2,波动幅度较小;R50D与CRED分别在1988、1990年发生突变,在突变点前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后呈减弱趋势;极端降水指数未来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趋势相反,降水极端性加剧;极端降水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大部地区极端性有所增加,2000年代极端性减弱,2010年代东北漫川漫岗区南部极端降水强度减轻、频率降低、持续性减弱,北部高海拔地区极端降水强度增强,频率增加,极端降水发生风险较大。该研究可为制定东北漫川漫岗区应对极端降水侵蚀风险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R/S分析 东北漫川漫岗区
下载PDF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被引量:50
3
作者 胡刚 伍永秋 +3 位作者 刘宝元 郑秋红 张永光 刘洪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5-1173,共9页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借助...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借助GIS平台生成DEM,通过DEM的叠加分析,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漫岗黑土区 切沟 DEM GPS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顾广贺 王岩松 +3 位作者 钟云飞 刘建祥 范昊明 刘立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1,57,共6页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危险性较大,沟蚀剧烈程度地域性差异显著,研究区南、北部沟壑密度分别为0.3,0.06km/km2;地形、冻融历时、温差等差异造成降雨侵蚀力对北部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南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坡度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北部坡缓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南部坡陡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减小关系,北部、南部地形因子与沟壑密度分别呈线性增加、减小关系,随着坡长的增加,沟壑密度先增加后减小,临界坡长为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漫川漫岗区 侵蚀沟 影响因素 发育特征
下载PDF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范昊明 王铁良 +3 位作者 蔡强国 郭成久 武敏 周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87,共4页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育广泛,侵蚀沟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的发展阶段、形态特征、侵蚀沟底冲淤状况、侵蚀沟边坡扩展方式等,将该区侵蚀沟分为顺犁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槽沟5种类...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育广泛,侵蚀沟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的发展阶段、形态特征、侵蚀沟底冲淤状况、侵蚀沟边坡扩展方式等,将该区侵蚀沟分为顺犁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槽沟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沟由顺犁沟发展至槽沟的发展过程、发展条件,以及面蚀与沟蚀的发展转化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侵蚀沟在东北黑土漫岗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分类 发展 东北黑土漫岗区
下载PDF
东北丘陵区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许晓鸿 隋媛媛 +3 位作者 张瑜 欧洋 罗莉莉 李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为142.9 hm2,侵蚀沟数量共93条,沟长共5 476 m,沟壑密度3.83 km km-2,总侵蚀量为4 575 m3。其中切沟沟长占总沟长的61.03%,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92.35%。(2)研究区沟蚀发展现状严峻,其中小杨乡、红梅镇、双兴乡和一座营镇沟蚀强度为剧烈,沟道密度分别为7.12、4.63、5.55和4.25 km km-2。牛心顶镇和海龙镇沟蚀强度分别为强烈和中度。(3)坡度是研究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发展的重要因子,与沟壑密度存在较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1(p<0.05),在坡度大于8°时沟壑密度最大。(4)沟壑密度随坡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坡长200~299 m内最大,超过500 m后逐渐降低。(5)沟壑密度与流域长宽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p<0.05),沟壑密度随流域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低山丘陵区 坡耕地 侵蚀沟 沟壑密度
下载PDF
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水土流失评价的高分辨率DEM建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郭伟玲 杨勤科 +1 位作者 汪翠英 李文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6-252,共7页
选择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的东北黑土漫岗区和南方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利用AUNDEM软件和1∶1万数字地形图,对两地区高分辨率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所建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ANUDEM和1∶1万地形图... 选择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的东北黑土漫岗区和南方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利用AUNDEM软件和1∶1万数字地形图,对两地区高分辨率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所建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ANUDEM和1∶1万地形图插值建立的两个样区DEM三个主要参数分别为:东北黑土漫岗区分辨率1 m,迭代次数40,第二糙度系数0.5;南方红壤丘陵区分辨率5 m,迭代次数40,第二糙度系数0.6。通过与基础数据比较、DEM对地形的表现能力及水系网络分析三个方面对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建DEM能正确表现地形的形态及其与水系网络的关系,其派生等高线与原等高线符合度高。利用ANUDEM和数字地形图,可建立两类型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的DEM,为水文和土壤侵蚀模拟分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ANUDEM 分辨率 东北黑土漫岗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黑牛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 被引量:15
8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1 位作者 王跃邦 刘明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 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各级诊断模型,诊断评判出小流域系统健康水平;引进“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进行病理障碍和优势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和优势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诊断 指标体系 障碍度 优势度 东北低山丘陵区 小流域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展 隋媛媛 常远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3,共5页
以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方法,对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生14次和7次侵蚀性降水,在单场次降水中,坡度越大,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 以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方法,对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生14次和7次侵蚀性降水,在单场次降水中,坡度越大,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越大;(2)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时空变异性,2013年水土流失总量高于枯水年2014年的,6月和7月水土流失量最大,8月和9月相对较小,年内逐月分布情况保持一致;(3)地形和降水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量总体上随着坡度、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量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 低山丘陵区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典型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焦鹏 阎百兴 +7 位作者 欧洋 李明堂 任明 温磊磊 崔虎 田莉萍 程磊 刘惠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37,共9页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沟危害日益加剧。选择东辽河上游106.5 km^(2)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2 m的遥感影像,在GIS人工预判读侵蚀沟的基础上,野外实地验证并测量...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沟危害日益加剧。选择东辽河上游106.5 km^(2)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2 m的遥感影像,在GIS人工预判读侵蚀沟的基础上,野外实地验证并测量了研究区内长度≥50 m、且深度≥0.5 m的侵蚀沟的几何参数与经纬度;基于DEM获取了侵蚀沟所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高程等空间信息;分析了研究区侵蚀沟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探讨了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研究区已形成侵蚀沟322条,分布密度为3.0条/km^(2),沟壑密度为0.8 km/km^(2),割裂度为1.4%,侵蚀沟发展速度快,沟蚀强度已达强烈程度,应引起足够重视。(2)侵蚀沟主要分布在6°~9°的坡耕地上,坡度对沟蚀的影响明显,坡耕地高强度垦殖是沟蚀加剧的主要驱动力;(3)阳坡(S、E)上侵蚀沟分布相对较多,而阴坡(N)上侵蚀沟分布最少,坡向对沟蚀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为认识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发生与演化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低山丘陵区 侵蚀沟 几何参数 坡度 坡向
下载PDF
东北山地沼泽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旭含 蔡体久 王晓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8,共3页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原生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群落多样性指数——白桦—乌拉苔草群丛>白桦—柴桦—修氏苔草群丛;灌木群落多样性——柴桦—五蕊柳—沼泽皱蒴藓群丛>细叶...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原生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群落多样性指数——白桦—乌拉苔草群丛>白桦—柴桦—修氏苔草群丛;灌木群落多样性——柴桦—五蕊柳—沼泽皱蒴藓群丛>细叶沼柳—五蕊柳—修氏苔草群丛>柴桦—乌拉苔草群丛;草本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篷子菜拉拉藤—修氏苔草群丛>小白花地榆—丛苔草群丛>大叶樟—修氏苔草群丛>小白花地榆—修氏苔草群丛。篷子菜拉拉藤—修氏苔草群丛和柴桦—五蕊柳—沼泽皱蒴藓群丛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Jsi)较高,而白桦—柴桦—修氏苔草群丛和柴桦—乌拉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山地 沼泽湿地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