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易”的词汇化与“容”表“许可”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晁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清代翟灏与当代学者周日健、王小莘、胡绍文都曾谈到“容易”的词汇化问题,但是在阐述其词汇化过程方面尚欠允当。本文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发现“容”表示“许可”义双音化在前,“容易”词汇化在后。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容”表示... 清代翟灏与当代学者周日健、王小莘、胡绍文都曾谈到“容易”的词汇化问题,但是在阐述其词汇化过程方面尚欠允当。本文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发现“容”表示“许可”义双音化在前,“容易”词汇化在后。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容”表示“许可”义的双音化,在动宾结构“容易”中,动词“容”丧失其支配能力,频繁相邻的“容”与“易”就词汇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 双音化
下载PDF
上博简《容成氏》九州补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周书灿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5,共5页
上博简《容成氏》所记九州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发生于今黄河下游鲁地一带自成一系的古老传说。由于传说受地域的影响,其所记州名、州域与传世文献同中有异。不加分析地以传世文献州名、州域相比附,显然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 成氏》 九州 鲁地
下载PDF
《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句义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新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9-82,共4页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该句中“心”的义指,既有客体蕴含的义理精神,也有主体的情感体认;而“拟容取心”既是针对“比”而言,也是针...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该句中“心”的义指,既有客体蕴含的义理精神,也有主体的情感体认;而“拟容取心”既是针对“比”而言,也是针对“兴”而言。另外,“拟容”与“取心”在逻辑上应属于顺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比兴 取心 义理精神 情感体认 顺承关系
下载PDF
“容易”的惯常标记用法及其类型学意义
4
作者 姜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汉语中“容易”标记惯常行为的用法包括对过去惯常行为的总结、一般规律或主体特征的判断和未来变化的预测三层涵义。其内部规律特征—反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量级含义对相关句法现象以及“留白提请”语用功能具有核心解释力。历时角度看... 汉语中“容易”标记惯常行为的用法包括对过去惯常行为的总结、一般规律或主体特征的判断和未来变化的预测三层涵义。其内部规律特征—反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量级含义对相关句法现象以及“留白提请”语用功能具有核心解释力。历时角度看,“容易”的惯常用法来源于“不费力”义形容词。跨语言调查证明,“不费力>惯常体(EASY>HABITUAL)”是一种普遍的演变模式,可作为惯常体语法化来源的类型学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惯常标记 量级含义 语法化
下载PDF
先秦德性世界的基本价值理念:强、容、和
5
作者 曾小五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9-93,共5页
先秦道德哲学描绘其德性世界的基本价值理念有三,即"强、容、和"。它们源于《易经》三种原初的基本哲学意象,即"阳、阴、生"。它们成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精神以及"贵和重中"的伦理品格... 先秦道德哲学描绘其德性世界的基本价值理念有三,即"强、容、和"。它们源于《易经》三种原初的基本哲学意象,即"阳、阴、生"。它们成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精神以及"贵和重中"的伦理品格,同时,也是先秦儒道两家描绘自己德性世界的"三原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道家 德性世界
下载PDF
《汉书》中“颂系”不当看作“鬆系”
6
作者 李艳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87-91,共5页
《汉书》的《刑法志》和《惠帝纪》两处出现“颂系”,颜师古认为“颂系”即“容系”,宽容地对待犯罪的人,关押时不给他们戴刑具。“颂系”制度是对官僚贵戚的优待和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体恤。但杨树达在《汉书窥管》中质疑“颂系”... 《汉书》的《刑法志》和《惠帝纪》两处出现“颂系”,颜师古认为“颂系”即“容系”,宽容地对待犯罪的人,关押时不给他们戴刑具。“颂系”制度是对官僚贵戚的优待和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体恤。但杨树达在《汉书窥管》中质疑“颂系”不成词,提出“颂系”应该读为“鬈系”。本文通过查证和分析认为:古籍中“颂”“容”通用为常例,却没有“颂”“鬈”假借的证据;“颂(容)系”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古书多有记载,而“鬈系”一词却没有任何用例。所以杨树达之说难以成立,颜注实为古人共识,今天仍当遵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