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刘庆平 柯居中 +7 位作者 宋家慧 高娇娇 李智韬 王小楠 邱桦 周弋 阮晓楠 吴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背景糖尿病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横断面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但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 背景糖尿病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横断面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但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CVAI的关系,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年1—7月参与浦东新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12个乡镇街道的35个村、居委的居民5236人为研究队列。收集其基线资料,内容包括CVAI、内脏脂肪指数(VAI)、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身体形态指数(ABSI)和身体肥胖指数(BAI),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进行追踪随访;截至随访结束(2019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医疗系统就诊信息和生命统计信息系统判断该研究队列糖尿病新发情况。依据基线CVAI、VAI、BMI、WC、WHR、WHtR、ABSI、BAI四分位数将纳入人群分别分为第Q1~Q4四分位数:CVAI各组人数依次为1306、1307、1307、1307人;VAI各组人数依次为1300、1316、1306、1306例;BMI各组人数依次为1305、1302、1312、1311人;WC各组人数依次为1302、1273、1287、1367人;WHR各组人数依次为1180、1203、1332、1514人;WHtR各组人数依次为1199、1393、1400、1237人;ABSI各组人数依次为1316、1302、1302、1308人;BAI各组人数依次为1310、1304、1308、1307人。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VAI和其他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CVAI与其他肥胖指标的预测作用。结果浦东新区居民2013—2016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33.55/1000人年,2017—2019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23.25/1000人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总发病密度呈现出升高趋势(2013—2016年:χ^(2)=28.503,P_(趋势)<0.001;2017—2019年:χ^(2)=25.600,P_(趋势)<0.001)。截至2016年,基线CVAI四分位数越高,糖尿病累积发病率(CVAI:χ^(2)=131.865,P_(趋势)<0.001)和发病密度(CVAI:χ^(2)=100.105,P_(趋势)<0.001)均越高。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CVAI处于Q1相比,CVAI处于Q4的男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79.4%(HR=1.794,95%CI=1.044~3.083,P<0.05),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371.2%(HR=4.712,95%CI=2.601~8.53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预测男性糖尿病发病情况中,CVAI对男性糖尿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0(95%CI=0.561~0.640),识别男性糖尿病的约登指数为0.181,截断值为104.1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CVAI对女性糖尿病预测的准确性最高(AUC=0.699),且在识别女性糖尿病时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值0.317,最佳截断值为104.609。结论2013—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且相较于其他肥胖指标,CVAI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浦东新区 前瞻性队列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2
作者 张向前 杜世州 +6 位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李玮 赵竹 陈欢 丁永刚 尚云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肥料施用不当会导致大豆贪青晚熟、倒伏、病虫害加重及肥料和产量效益下降。为提高肥料效益,充分发挥大豆单产和品质潜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大田研究了7种施肥模式F1(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300 kg/hm^(2)化肥)、F2(基施3000 k... 肥料施用不当会导致大豆贪青晚熟、倒伏、病虫害加重及肥料和产量效益下降。为提高肥料效益,充分发挥大豆单产和品质潜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大田研究了7种施肥模式F1(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300 kg/hm^(2)化肥)、F2(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化肥+追施150 kg/hm^(2)化肥)、F3(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225 kg/hm^(2)化肥+追施75 kg/hm^(2)化肥)、F4(基施1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化肥+追施225 kg/hm^(2)化肥)、F5(基施300 kg/hm^(2)化肥)、F6(基施150 kg/hm^(2)化肥+追施150 kg/hm^(2)化肥)和F7(基施225 kg/hm^(2)化肥+追施75 kg/hm^(2)化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相比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根干质量,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最有利于增加根干质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单株鲜叶质量、干叶质量、鲜茎质量、干茎质量及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高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各处理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提高了大豆结荚期和鼓粒期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基追比3∶1有利于提高大豆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开花期和鼓粒期的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6.69%~21.66%和14.99%~30.66%,化肥基追比不合理或减少有机肥用量会降低大豆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而降低粗脂肪含量,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最利于增产。综合得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大豆生长发育、光合及产量和品质方面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干质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南亚热带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帅康 栾军伟 +4 位作者 王树梅 尤业明 贺明霞 黄海梅 黄雪蔓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20,共13页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40 cm土层中细根的生物量大小和分布情况,使用叶面积指数仪测量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加深,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2)0-10和2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与树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不如0-10 cm土层明显,这可能归因于不同树种根系的养分吸收策略导致细根在不同土层上的分布产生差异。(3)细根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4)细根生物量随针叶、阔叶树种的混交模式变化呈极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阔阔混交>针阔混交>阔叶纯林>针叶纯林。本研究表明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大小和空间结构分布有明显影响,该结果为深入认识不同混交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丰富度 树种混交 细根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不同土层
下载PDF
牙根留置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的效果及对红色美学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梁珉 蔡丹 +3 位作者 周自恒 李雪 王静婷 刘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牙根留置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红色美学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区需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刻种植)和观... 目的:探讨牙根留置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红色美学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区需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刻种植)和观察组(延期种植),每组43例。修复后即刻与修复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各个位点牙槽嵴宽度、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及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程度。结果:与修复后即刻比较,对照组患者修复后6个月各个位点的牙槽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两组患者mPI与mSBI较修复后即刻均明显降低(P<0.05);修复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PI与mSBI均低于对照组;修复后6个月,两组患者PE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修复后即刻,且观察组PE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现桥体位置1例牙龈炎,观察组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色泽、附着高度、咀嚼功能及整体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根留置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中可改善患者术后修复效果,提高牙齿的美观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区 延期种植 牙根留置技术 红色美学指数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棉花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立桢 曹卫星 +1 位作者 张思平 周治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73,共8页
结合田间根钻取样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根系的长度、直径和表面积动态及 0~ 10 0cm深和 0~ 4 0cm宽土壤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与常规直尺测量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2 达到 0 .899(n =1318) ,显示了较好的可靠性... 结合田间根钻取样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根系的长度、直径和表面积动态及 0~ 10 0cm深和 0~ 4 0cm宽土壤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与常规直尺测量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2 达到 0 .899(n =1318) ,显示了较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 ,棉花平均根长密度 (RLD)在花铃期为 1.2 1~ 1.2 7mm·cm-3 ,吐絮后降至 1.0 4~ 1.12mm·cm-3 ,收花时为 0 .76mm·cm-3 。棉花根平均直径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 ,抗虫杂交棉的根直径最粗 ,平均为 0 .5 2mm ;早熟类型品种根直径较细 ,平均为 0 .36mm。在土壤深度上根直径的差异不显著 ,但距棉行距离越远 ,根的平均直径越小。在明确根系长度和直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了根表面积指数(RAI)的概念 ,与地上部叶面积指数具有相似的含义和生物学意义 ,且呈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 (R2 =0 .779)。RAI在生理发育时间 (PDT)小于等于 4 0前 ,其增长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 (R2 =0 .84 9) ,在PDT大于 4 0后 ,呈线性递减趋势 (R2 =0 .5 70~ 0 .895 ) ,且杂交抗虫棉的RAI在全生育期内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品种 ,而早熟类型品种相对略低。RAI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 ,开花前在浅根层内 (0~ 30cm)分布最多 ,花铃期以中层根系 (40~ 6 0cm)为主 ,吐絮后主要以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生长特征 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根表面积指数
下载PDF
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凯 宋立宁 +1 位作者 吕林有 祝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以章古台沙地樟子松(10、22、32、42年生)人工林细根为对象,采用根钻法分析不同土层细根(直径≤2mm)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林龄增加,细根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呈... 以章古台沙地樟子松(10、22、32、42年生)人工林细根为对象,采用根钻法分析不同土层细根(直径≤2mm)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林龄增加,细根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2a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它林龄(P〈0.05)。樟子松林50%的细根长度和面积分布在0~37.6cm,32年生樟子松林细根分布削弱系数为0.981,大于其它林龄。10、42年生樟子松林细根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32年生樟子松林细根与土壤含水量不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32年生樟子松林细根根长密度更高,面积更大,分布更深,但过度消耗了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长密度 根面积指数 根系消弱系数 细根分布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的细根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国盛 吴国玺 +3 位作者 王林和 秦艳 胡永宁 张忠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7,共10页
用根钻法和细根分级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的细根(D≤2 mm,D为根直径)垂直分布,并用渐近线方程Y=1-β^d[Y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根量百分比累积值(0-1),d表示土层深度(cm),β为根系削弱系数]描述根... 用根钻法和细根分级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的细根(D≤2 mm,D为根直径)垂直分布,并用渐近线方程Y=1-β^d[Y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根量百分比累积值(0-1),d表示土层深度(cm),β为根系削弱系数]描述根系分布与土壤深度的关系。对不同径级臭柏、油蒿细根的β值、根长密度及根面积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15 cm为取样深度级,臭柏和油蒿群落活细根(D≤2 mm)的各月生物量平均值,在0-15 cm范围内最大,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β值差异不显著(P〉0.5),但相应层次上的月平均细根生物量,臭柏群落是油蒿群落的6.7-14.6倍(P〈0.05),臭柏灌丛是油蒿群落的14.0-19.2倍(P〈0.05)。D≤1 mm与1 mm臭柏群落〉油蒿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 油蒿 细根分布 根系消弱系数 根长密度 根面积指数
下载PDF
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9 位作者 黄秋妹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37-43,共7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籼稻类型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一些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活力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两系法杂交稻在生长前期根系活力增幅大,叶面积指数...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籼稻类型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一些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活力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两系法杂交稻在生长前期根系活力增幅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快。(2)根系活力在分蘖期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与叶绿素a/b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根系活力的强弱与地上部分叶、蘖的发展是相对应的。(3)根系活力与灌浆成熟后期的籽粒充实度达极显著正相关,根系活力强的品种,后期充实度高,相反则充实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活力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 灌浆充实度
下载PDF
辽藁本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英 张永刚 +2 位作者 刘国辉 刘霞 王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4,407,共5页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辽藁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辽藁本年生育期约为220 d,物候期可划分为返青期、营养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枯萎期。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长曲线呈单S型,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大,孕蕾期叶面积最...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辽藁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辽藁本年生育期约为220 d,物候期可划分为返青期、营养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枯萎期。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长曲线呈单S型,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大,孕蕾期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高,此后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辽藁本为有限花序。根部返青后生长速度较快,开花期至坐果期生长缓慢,坐果期至枯萎期根重、根粗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根长此时则处于平缓增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藁本 生物学特性 叶面积指数 根部性状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中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10
作者 何维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利用挖掘法和渐近方程y=1 -βd( β为深度系数 ,d为土壤深度 (cm) ,y为地表到土层d的根面积比例 ( 0~ 1 )揭示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常绿灌木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 1 )根面积指数(根面积 /地表面积 )随土壤水分... 本文利用挖掘法和渐近方程y=1 -βd( β为深度系数 ,d为土壤深度 (cm) ,y为地表到土层d的根面积比例 ( 0~ 1 )揭示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常绿灌木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 1 )根面积指数(根面积 /地表面积 )随土壤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减小 ,这种格局有利于减缓植株地下部分对水分的竞争 ,从而经济、长时间地利用有限水分资源 ;( 2 )深度系数 ( β)、最大根系深度 (Rmax)、含 50 %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 (R50 )和含 90 %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 (R90 )均随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增大 ,这表明沙地柏可通过增大根系深度以补偿土壤水分的降低 ;( 3 )根面积分布特征既可能记载了生境中水分状况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柏 根面积指数 根系 荒漠植物 水分可利用性
下载PDF
水肥互作对大豆生理特性、根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春娟 王文斌 +5 位作者 孙旭刚 张立军 王昌陵 曹永强 宋书宏 袁玉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水肥互作对大豆部分生理性状、根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及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提高植株叶面积指数、根及地上部生物量,干旱(W1)及无肥(F0)条件限制了叶面积、根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形成。相同水... 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水肥互作对大豆部分生理性状、根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及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提高植株叶面积指数、根及地上部生物量,干旱(W1)及无肥(F0)条件限制了叶面积、根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形成。相同水分条件下,未施肥处理(F0)根瘤数优于施肥处理(F1),土壤干旱(W1)限制了根瘤的形成与生物量的累积。大豆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单个根瘤重均以处理W3F1最优;叶面积指数、地上/地下部生物量以处理W1F0值最低。收获后各处理茎秆、荚皮、籽粒产量均以处理W2F1最优,W1F0值最低。土壤水分、肥料以及二者互作对大豆茎秆、荚皮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互作 大豆 叶面积指数 根瘤 产量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试验初报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均 马明东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7,共3页
以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当年生枝条为插穗,NAA为生根促进剂,分别于6月和10月中旬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的结果表明,硬枝扦插效果优于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最适处理为NAA1000×10-6mg/m l,5 s;嫩枝扦插最适处理为NAA500×10-6mg/m l,30 s。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扦插 生根率 根表面积指数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玉米根系吸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元芝 黄明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6-73,共8页
为探索土壤质地、植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的影响机理,该文以相对根吸水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衡量土壤水分有效性,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3种土壤(壤黏土、黏壤土和砂壤土)中不同玉米生长状况(包括... 为探索土壤质地、植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的影响机理,该文以相对根吸水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衡量土壤水分有效性,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3种土壤(壤黏土、黏壤土和砂壤土)中不同玉米生长状况(包括叶面积指数、根系深度和根系剖面分布)或蒸发力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随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开始降低的临界含水率。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根系分布及大气蒸发力都对根系吸水动态曲线的临界含水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根系深度和根系分布形状还影响根系吸水速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的形状,但在3种土壤中,根系吸水速率的动态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大气蒸发力的响应不同。总体而言,3种土壤临界含水率的大小是壤黏土>黏壤土>砂壤土;临界含水率随大气蒸发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根系深度和深层根系分布的增加而降低;各因子对玉米根系吸水影响程度的大小是土壤质地>根系分布形状>根系深度>大气蒸发力>叶面积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土壤水分 根系吸水速率 土壤质地 气象条件 叶面积指数 根系深度 根系分布
下载PDF
红壤旱地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向前 黄国勤 +1 位作者 卞新民 赵其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0-1017,共8页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其单作,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不同生育时期边1行和边2行的叶面积指数,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且间作的效果小于该施氮水平。不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4.7%和2.8%,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6.5%和3.1%;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1.3%和1.3%,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3.5%和4.6%,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无明显变化,且该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成熟期的单株根瘤数和根瘤重,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而该施氮水平对根瘤数和根瘤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氮肥和间作可以改善大豆和花生的农艺性状,以施氮肥条件下边1行优势最为明显。不施氮肥和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及行产量皆高于相应单作,并以边1行为最高,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且施氮肥在改善大豆和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方面的效果大于间作。因此本试验得出间作边行优势效应为边1行>边2行>边3行(单作),且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边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豆科作物 间作 边行效应 叶绿素 叶面积指数 根干重 产量
下载PDF
根系特征参数对土体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磊 郝延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1-276,共6页
为了明确狗牙根根系对边坡土体强度的影响,沿土体深度方向向下分段测量根表面积指数(RAI)、根系横截面积比(RAR),应用张力监测计获取各分段土体吸力,运用应变控制式直剪试验获取各RAR下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结果显示:狗牙根根系特征参数... 为了明确狗牙根根系对边坡土体强度的影响,沿土体深度方向向下分段测量根表面积指数(RAI)、根系横截面积比(RAR),应用张力监测计获取各分段土体吸力,运用应变控制式直剪试验获取各RAR下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结果显示:狗牙根根系特征参数随土层深度增大呈指数型递减,RAI与RAR正相关;土体吸力与RAI正相关,当RAI<0.029时土体吸力增量几乎为零;当RAR<0.022‰时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增量接近于0,存在最优RAR=0.810‰使土体具有最高黏聚力。这说明狗牙根根系对土体强度的提高存在阈值(RAI≥0.029、RAR≥0.022‰),当RAI<0.029时狗牙根根系对土体吸力的提高可以忽略,当RAR<0.022‰时狗牙根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提高也可以忽略;当RAR>0.810‰时土体黏聚力降低,说明狗牙根根系对土体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根系 土体吸力 抗剪强度指标 根表面积指数 根系横截面积比
下载PDF
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婧 邱强 +5 位作者 张鸣浩 张伟 闫晓艳 孙星邈 钱芙蓉 陶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2-485,489,共5页
2009~2010年,以普通大豆品种九农21为对照,比较了其与高产品种长农13和吉育88的生长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并对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指标(根系活力、伤... 2009~2010年,以普通大豆品种九农21为对照,比较了其与高产品种长农13和吉育88的生长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并对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指标(根系活力、伤流量、根系体积和干重)、产量以及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品种,但主茎节数和分枝数低于对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单株粒重与R5期根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R6期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合理调控鼓粒期的群体结构,有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大豆 叶面积指数 根系活力 根系伤流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灌水量和喷抗旱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子领 张向前 刘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25-28,38,共5页
为给小麦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量20 mm(W1处理)、30 mm(W2处理)、40 mm(W3处理)、50 mm(W4处理)和化控措施喷施清水(CK)和喷施抗旱剂(H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灌水... 为给小麦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量20 mm(W1处理)、30 mm(W2处理)、40 mm(W3处理)、50 mm(W4处理)和化控措施喷施清水(CK)和喷施抗旱剂(H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灌水量有利于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W4和W3处理最高),但当灌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灌水的效果不再明显,且相同灌水量下,H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表现优于CK。W3处理的光合速率略高于W4处理,喷洒抗旱剂H处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CK,而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皆低于CK处理。小麦叶片水分瞬时利用率和群体水分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3处理最高,W1处理最低,相同灌水量下H处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和群体水分利用率高于CK。CK和H处理下W3和W4处理的产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W1处理,相同灌水量下,H处理的小麦产量皆高于CK,增产幅度可达1.9%~2.3%。综合认为,全生育期灌一水下W3处理是较为节水高效的灌水模式,小麦合理喷施抗旱剂增产可高达2.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叶面积指数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与灌水频率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坤 刁明 +4 位作者 景博 张筱茜 万文亮 郭鹏飞 韩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了了解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和2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在(10,40)cm土层(占比63.20%~85.67%),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长和干物质量逐渐减小;常规频率(F2... 为了了解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和2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在(10,40)cm土层(占比63.20%~85.67%),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长和干物质量逐渐减小;常规频率(F2)和低水(W3)有促使根系向深层土壤发育的趋势,高频灌溉(F1)和高水(W1)会促进根系在相对浅层的土壤范围内分布;相比常规频率,高频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波动较小,且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同时发现,土壤含水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随着灌水定额和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出增加趋势;相同灌水频率下,高水和适水处理下加工番茄产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低水处理下加工番茄产量(P<0.05).综合考虑根系生长、产量和节约水资源,适用于西北地区加工番茄种植的较优灌溉制度为75%ET 0的灌水定额,灌水频率苗期每周1次,开花坐果期至拉秧期每周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灌水量 灌水频率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量 根长 产量
下载PDF
一个预测核事故后果的动态食物链模式与程序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二邦 高占荣 +1 位作者 张和原 卫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8-425,共8页
描述了一个新近建立与开发的能预测核事故后果的动态食物链模式与程序。它既适用于西方饮食谱,也适用于中国居民的饮食谱。此模式考虑了干、湿沉积截获和初始滞留、易位、入渗、根部吸收、耕作等过程对事故释放导致的植物可食部位中核... 描述了一个新近建立与开发的能预测核事故后果的动态食物链模式与程序。它既适用于西方饮食谱,也适用于中国居民的饮食谱。此模式考虑了干、湿沉积截获和初始滞留、易位、入渗、根部吸收、耕作等过程对事故释放导致的植物可食部位中核素浓度的影响。也考虑了动物对核素的摄入、食品加工的影响及人体食入途径对核素的摄入率。在干沉积中考虑了有效叶面积指数对干沉积量的影响,在湿沉积中考虑了事故期间不同时段不同降雨强度对湿沉积量的贡献的计算方法。程序由1个主程序和5个子程序组成,分别计算植物与土壤表面的干、湿沉积量;核素在植物中的易位,植物可食部分及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浓度及人体的摄入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动态食物链 叶面积指数 根部吸收
下载PDF
2005–2015年川中丘陵区旱坡地主要作物的生物量(地上和地下)与叶面积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美荣 王艳强 朱波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37-44,共8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最基本的参量之一;根系是调控植物与土壤水分关系最主要的器官,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地上部生长状况及籽粒产量;地上生物量是作物长势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与LAI有密切关系。三者是农作...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最基本的参量之一;根系是调控植物与土壤水分关系最主要的器官,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地上部生长状况及籽粒产量;地上生物量是作物长势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与LAI有密切关系。三者是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作区生态环境评价等研究中的重要参数,通常作为遥感估测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蒸散量模型的输入参数。农田生物量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平衡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数据。盐亭站是以中亚热带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为核心研究对象,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布局的唯一基础性、公益性的该类型农田生态系统长期试验与观测平台。本数据集整合了盐亭站近十年(2005–2015年)典型耕作制下的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根生物量数据,以期为研究生物与气候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根生物量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