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1
作者 Yongchun Gu Longxing Ni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D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Methods : A total of ...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D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Methods : A total of 500Chinese patients'CBCT images were examined.The incidences and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s of DL root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first,second and third molar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and sides were tested by using Chi-square tests.The antimeric correlations for occurrence of the trait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pearman's rank order correlation test.Results : The prevalence of 3-rooted mandibular first molars was 31.98%(134 / 419individuals) calculated by individuals,and 25.89%(217 / 838teeth) calculated by teeth.The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 was 61.94%.A significant right-side predilection was found in the female group(P=0.025) as well as for both sexes combined(P=0.009).The Spearman's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 between antimeres was 0.77(P=0.000).The prevalence of DL root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and third molars were 2.02%(8 / 396individuals) and 12.10%(19 / 157individuals),respectively.The corresponding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 was 12.50% and 35.83%,and the bilater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22(P=0.000) and 0.50(P=0.000),respectively.Conclusion :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the DL root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of occurrence would be useful for dent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olingual root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CBCT
下载PDF
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亚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牙体牙髓专家门诊收治的80例(80颗患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患者,按材料差异应用差异分为两...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牙体牙髓专家门诊收治的80例(80颗患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患者,按材料差异应用差异分为两组,A组40例:根尖屏障修复术中应用iRoot BP Plus材料;B组40例:术中应用MTA材料;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A组、B组效果评价比较(P>0.05)。A组充填操作时间(8.51±1.38)min,短于B组的(15.48±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O-PAI评分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B组的20.00%(P<0.05)。结论iRoot BP Plus和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均有相似效果,但iRoot BP Plus充填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BP Plus MTA 根尖屏障修复术 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患者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珺 周媛媛 +1 位作者 孙中毅 郑艳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44颗牙)和试验组(44例,44颗牙)。对照组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作为填充材料,试验组选择iRoot BP Plus作为填充材料,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疗效、牙根发育情况,术前、随访1年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咬合功能、咀嚼功能、疼痛程度、牙周指数,术前、术后1周的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及牙根发育Ⅰ型患儿占比分别为95.45%、4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25.00%(均P<0.05)。与术前比较,随访1年后,两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增加,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龈沟液VEGF、bFGF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IL-8、IL-1β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与MTA比较,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中可调节患儿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减轻炎症,促进牙根生长发育,并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状况,进而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运重建术 iroot BP Plus 牙根发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显微超声技术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根管和远中中根管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4
作者 郑桂婷 项坤 +3 位作者 李午丽 王璐 孙成 李颂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8期462-465,470,共5页
目的:评估牙科手术显微镜(DOM)结合超声根管治疗仪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额外根管即近中中根管(MMC)和远中中根管(MDC)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06月至2024年06月进行根管治疗的166例患者175个下颌第一恒磨牙,均利用显微... 目的:评估牙科手术显微镜(DOM)结合超声根管治疗仪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额外根管即近中中根管(MMC)和远中中根管(MDC)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06月至2024年06月进行根管治疗的166例患者175个下颌第一恒磨牙,均利用显微镜观察结合超声清理,探查并疏通根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额外根管(MMC/MDC)总的发现率为17.14%,其中25个患牙发现MMC(14.29%),5个患牙探查到MDC(2.86%),MMC发生率高于MDC(P<0.001)。各年龄组间MDC/MMC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MC/MDC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左右两侧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OM和超声根管治疗仪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牙科医生探查和疏通额外根管(MMC/MDC),有利于控制根管系统内感染,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额外根管 近中中根管 远中中根管 根管显微镜 超声
下载PDF
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5
作者 张哲 任起辉 张雪松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珠江路康美口腔门诊部收治的2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采取口腔颌面CBCT进行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记录...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珠江路康美口腔门诊部收治的2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采取口腔颌面CBCT进行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记录牙根、根管数目及牙根、根管形态,并进行分类描述.结果:对263例患者52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口腔颌面CBCT检查结果显示,双根、C形融合根、锥形融合根、三根、单根的发生率分别为53.99%(284/526)、38.97%(205/526)、4.56%(24/526)、1.52%(8/526)、0.95%(5/26).双根及C形融合根是本组患者的主要的牙根形式.双根型的284个下颌第二恒磨牙中,Ⅳ型双根的发生率为78.52%(223/284),远高于其他类型根管;远中根Ⅰ型单根管发生率为92.25%(262/284),明显高于其他根管构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63例患者52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近中根双根管口发生率及双根尖孔发生率分别为88.73%(252/284)和79.23%(225/284),均显著高于远中根双根管口发生率及双根尖孔发生率的7.04%(20/284)和4.58%(13/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205颗C形融合根下颌第二恒磨牙中,C3型根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根管构型,C2型根管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扫描观察患者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具有明显优势,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复杂多样,其中以双牙根及C形融合根居多,双牙根中近、远中根的牙根形态分布明显不同,C形融合根根管的发生以C3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髓腔 牙根 解剖形态特点
下载PDF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杜芹 杨一凡 +1 位作者 贾淑娴 李小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乳磨牙早失、牙弓发育不足与后牙段牙列严重拥挤等问题,预防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与牙、牙槽骨及颌骨之间差异性生长发育平衡破坏有关,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分牙法、第二乳磨牙远中片切及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方案进行述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第一恒磨牙 异位萌出 牙根吸收 乳牙早失 间隙维持 早期矫治 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
下载PDF
藏族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次仁卡卓 陈立 +3 位作者 白玛德吉 安生琴 卓玛巴央 旦增确旦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2期877-882,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分析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为藏族人群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纳...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分析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为藏族人群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纳入300例藏族患者的3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记录患者年龄及其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数目,并用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近中牙根及远中牙根根管形态及发生率。结果3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双根牙198颗;三根牙102颗,三根牙中有1颗存在近中舌根,其余为远中舌根,远中舌根发生率为33.7%(101/300)。近中根最常见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Ⅳ型65.7%(197/300),其次为VertucciⅡ型20.3%(61/300)。近中中央根管(middle mesialcanal,MMC)发生率为6%(18/300),其中20~4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为9%(9/100)。远中单根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根以VertucciⅠ型根管为主,占比66.8%(133/199),其次为VertucciⅡ型14.6%(29/199)和VertucciⅣ型11.6%(23/199);远中为双根的下颌第一恒磨牙,96%(97/101)的远颊根根管和100%(101/101)远舌根根管为VertucciⅠ型。结论藏族人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形态复杂多变,约1/3的患者具有远中舌根,临床医生应在CBCT的指导下仔细探查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人群 下颌第一恒磨牙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近中中央根管 远中舌根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分叉病变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蓉 胡燕妮 林梓桐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的分类,为根分叉病变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163例患者的164颗下颌... 目的探讨基于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的分类,为根分叉病变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163例患者的1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分叉病变的CBCT影像资料。根据患牙牙周及根尖周骨吸收的形态和范围,髓室底和根管侧壁剩余牙本质的厚度,结合患者全口其他牙情况,将根分叉病变分为牙周来源、根尖周来源、穿孔性因素及混合来源;并对根尖周来源根分叉病变患牙的根管充填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分叉病变患牙中,根尖周来源的根分叉病变最多,占41.5%,其次是混合来源,占26.2%,穿孔性因素占18.3%,牙周来源占14.0%。68例根尖周来源的根分叉病变患牙中,CBCT图像显示48.5%的患牙根充良好,44.1%的患牙根充不全,7.4%的患牙超填。43例混合来源的根分叉病变患牙中,同时存在牙周来源和根尖周来源的患牙最多,占72.1%。结论CBCT可对根分叉病变进行细致的评价并进行分类,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恒磨牙 根分叉病变 根管治疗 牙周病 根尖周炎 穿孔 危险区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解剖研究进展
9
作者 丁祝雯 曹均凯 +1 位作者 蒋一 罗强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13-316,共4页
下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口腔重要功能牙之一,其在恒牙列中萌出早,且易患龋。因其近中根牙根数目多且根管内部解剖结构复杂,常是根管治疗的重中之重。临床治疗中常见根管峡区、近中中根管、弯曲根管以及危险区等解剖结构,易导致遗漏根管、根... 下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口腔重要功能牙之一,其在恒牙列中萌出早,且易患龋。因其近中根牙根数目多且根管内部解剖结构复杂,常是根管治疗的重中之重。临床治疗中常见根管峡区、近中中根管、弯曲根管以及危险区等解剖结构,易导致遗漏根管、根管预备清洁不彻底、出现台阶或侧穿等并发症,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与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为全面掌握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的解剖结构,提高其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其解剖特征、相关因素及临床指导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近中根 根管形态
下载PDF
不同方法探查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口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谭红 黄政 +1 位作者 黄定明 周学东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376-378,共3页
目的 :比较临床上不同探查方法探查根管口的效率。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 (上颌位 )、肉眼观察 (直视位 )、放大镜观察、# 15K型锉探查、牙科手术显微镜观察研究 80个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髓腔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有较高的多... 目的 :比较临床上不同探查方法探查根管口的效率。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 (上颌位 )、肉眼观察 (直视位 )、放大镜观察、# 15K型锉探查、牙科手术显微镜观察研究 80个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髓腔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有较高的多根管口率 ,五种方法多根管口的发现率分别为 :30 %、30 %、30 %、5 1.2 % ,6 6 .2 % ,K型锉和牙科手术显微镜多根管发现率与前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K型锉与牙科手术显微镜多根管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手术显微镜还发现远颊根双根管口率为3.75 %。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临床使用小号K型锉能发现绝大部分根管口 ,而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于完善的根管治疗术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恒磨牙 髓腔系统 根管口 牙科手术显微镜
下载PDF
锥束CT评价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瑶 郑庆华 +2 位作者 段星宇 邓彦涵 黄定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690,共4页
目的:用锥束CT扫描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305例锥束CT影像,分别记录病人的性别、牙位、牙根和根管的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在受检样本中,47.21%的下颌第二恒磨牙为融合... 目的:用锥束CT扫描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305例锥束CT影像,分别记录病人的性别、牙位、牙根和根管的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在受检样本中,47.21%的下颌第二恒磨牙为融合根,C形根和C型根管的检出率均为41.64%。在两个根的下颌第二恒磨牙中,66.03%近中根管是Ⅳ型,92.31%的远中根管是I型。左、右侧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牙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的C形牙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国西部人群中,下颌第二恒磨牙通常为双根或融合根,C形牙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根和根管解剖 C型根管
下载PDF
手术显微镜对上颌第一恒磨牙近舌根管寻找定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书昱 边专 范兵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在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近舌根管 (MB2根管 )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颌第一恒磨牙牙髓病或尖周病患牙 52个 ,采用肉眼观察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来寻找、定位上颌第一恒磨牙MB2根管口 ,运用统计学分析将两者对...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在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近舌根管 (MB2根管 )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颌第一恒磨牙牙髓病或尖周病患牙 52个 ,采用肉眼观察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来寻找、定位上颌第一恒磨牙MB2根管口 ,运用统计学分析将两者对MB2根管的发现率进行比较。结果 :肉眼观察组 30例中有1 5例发现MB2根管。手术显微镜组 2 2例中有 1 7例发现MB2根管 ,手术显微镜组对MB2根管的发现率显著高于肉眼组 (P <0 .0 5)。结论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寻找、发现MB2根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显微镜 上颌第一恒磨牙 近中颊根 近舌根管 定位 龋病 尖周病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鹏来 刘彬 +2 位作者 韩建国 杜昌连 刘宗响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方法制备50个上颌第一磨牙透明牙标本,显露根管系统的空间构型,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系统的形态,结合应用加以统计。结果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单根管率为66%,其中Ⅰ型占38%,双根管率为34%,...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方法制备50个上颌第一磨牙透明牙标本,显露根管系统的空间构型,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系统的形态,结合应用加以统计。结果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单根管率为66%,其中Ⅰ型占38%,双根管率为34%,远中颊根Ⅰ型占74%,腭根Ⅰ型占94%。②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多见于近颊根,在近颊根的发生率为40%,远颊根的发生率为24%,腭根的发生率为6%,发生部位多见于根尖1/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的根管系统最为复杂,根管变异较远颊根多,腭根变异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根管系统 近颊根第二根管 改良透明技术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7
14
作者 徐琼 凌均棨 黄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一磨牙95颗,拍摄术前X线片,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机动...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一磨牙95颗,拍摄术前X线片,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机动镍钛器械Hero 642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现率为81.1%,扩通的MB2占72.6%,多数MB2根管细小弯曲,需用小号K锉配合使用EDTA进行疏通,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近烦第二根管根管治疗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怡汀 罗俊 +1 位作者 刘鹏 林居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结论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 根管影像
下载PDF
离体上颌第二磨牙髓室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口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平 王浩军 +2 位作者 李德华 王宇 刘朝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的髓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定位。方法51颗离体的上颌第二磨牙,其中5颗牙齿拍常规的颊舌向X线片,牙齿均用金刚钻在喷水下依釉牙骨质界横断牙冠(cemento-enamel junction,简称CEJ),取根侧部分为实验样品,用放大镜观察髓...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的髓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定位。方法51颗离体的上颌第二磨牙,其中5颗牙齿拍常规的颊舌向X线片,牙齿均用金刚钻在喷水下依釉牙骨质界横断牙冠(cemento-enamel junction,简称CEJ),取根侧部分为实验样品,用放大镜观察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根管口的位置。髓室底沟分5型。结果根管口总是位于髓室壁和髓室的交汇处,或位于牙根发育融合线的顶点。髓室底沟呈"Y"型的牙齿28颗(占55%,28/51),呈"7"形的牙齿11颗(22%),上述根管口均与牙根发育融合线相接,远中颊舌沟的牙齿5颗(10%),近中颊舌沟的牙齿1颗(2%),2个根管口的牙齿6颗(12%)。结论由于X线片上有时很难准确显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的形态,修复性牙本质或矿化常闭塞根管口,应该仔细地进行X线片阅读和临床探查,防止根管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髓室底 根管口
下载PDF
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两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7
作者 胡晓燕 马丽琼 潘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目的:观察牙髓血管再生治疗对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9~13岁患者的12颗诊断为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进行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术后复查期21~24个月、12例全... 目的:观察牙髓血管再生治疗对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9~13岁患者的12颗诊断为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进行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术后复查期21~24个月、12例全部治愈。观察到4种类型的愈合方式:(1)根管长度和厚度增加,根尖孔闭合;(2)MTA下方根管弥漫性钙化;(3)MTA下方部分根管钙化;(4)根尖周病变愈合但根尖孔未闭合。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治疗能够促进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但治疗后并不都表现为牙根的继续发育,硬组织在根管壁上的过度沉积可能会导致根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牙髓血管再生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 牙髓坏死 牙根发育
下载PDF
下颌第2恒磨牙C型根管发生率及其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小兵 徐静舒 肖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下颌第2恒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并比较其一次性或两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本院口腔内科就诊患者260例下颌第2恒磨牙,X线牙片和临床检查分析C型根管及各型发生率;C型根管患牙随机分为A、B 2组,分... 目的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下颌第2恒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并比较其一次性或两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本院口腔内科就诊患者260例下颌第2恒磨牙,X线牙片和临床检查分析C型根管及各型发生率;C型根管患牙随机分为A、B 2组,分别进行一次性和两次性根管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成功率。结果260例中有80例为C型根管,发生率为30.77%;术前X线检查发现2组患牙共有Ⅰ型25例(31.25%),Ⅱ型32例(40%),Ⅲ型23例(28.75%);改良Melton分类法发现C1型17例(21.25%)、C2型39例(48.75%)、C3a型13例(16.25%)、C3b型11例(13.75%),C4型0例;术后6个月A组成功率为78.94%(30/38),B组成功率为81.08%(30/3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患者下颌第2恒磨牙C型根管较常见,一次性根管治疗可用于下颌第2恒磨牙C型根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2恒磨牙 C型根管 一次性根管治疗
下载PDF
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玉梅 强艳丽 +5 位作者 方冬冬 邱宏亮 刘道峰 宗敏 徐静 王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结构。方法离体上颌第二恒磨牙118颗,揭全髓室顶,探查及疏通近颊根第二根管(MB2),记录根管及根管口数目;去除冠部牙体组织,完整暴露根管口,蔡司根管显微镜下观察髓室底沟的形态并用数显卡尺测量两根...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结构。方法离体上颌第二恒磨牙118颗,揭全髓室顶,探查及疏通近颊根第二根管(MB2),记录根管及根管口数目;去除冠部牙体组织,完整暴露根管口,蔡司根管显微镜下观察髓室底沟的形态并用数显卡尺测量两根管口之间的距离。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沟中"Y"形沟占39.83%,"7"形沟占44.07%。3根管口及4根管口牙的近远中颊根管口距离(MB-DB)分别为1.74、2.19 mm,近中颊根管口至腭根管口距离(MB-P)分别为3.89、4.58 mm,远中颊根管口至腭根管口距离(DB-P)分别为3.30、3.58 mm,两者各根管口距离相比,P均<0.01;4根管口牙的近颊根双根管根管口距离(MB-MB2)为1.26 mm;2根管口牙根管口距离为3.33 mm。结论第二恒磨牙髓室底沟以"Y"形、"7"形多见,3根管口及4根管口牙的根管口距离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恒磨牙 髓室底 根管
下载PDF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显微CT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涛 赵长铭 +6 位作者 柴治国 沈丽娟 焦凯 牛丽娜 顾永春 田敏 曾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9-472,480,共5页
目的: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75个,分为双根组(n=32)和C形根组(n=43)。显微CT扫描后用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比较2组髓室底形态以及各型根管、侧副管的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75个,分为双根组(n=32)和C形根组(n=43)。显微CT扫描后用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比较2组髓室底形态以及各型根管、侧副管的发生情况。结果:双根组近中根根管多为1-1型(31.3%)及2-1型(34.4%),远中根多为1-1型(87.5%);近中根存在侧副根管牙根的发生率(65.6%)高于远中根(25.0%)(P<0.05)。C形根组以Ⅰ、Ⅳ型髓室底最为多见(均为30.2%);C形根管以MeltonⅢ型最为常见(58.1%),其次为MeltonⅠ型(27.9%)及MeltonⅡ型(14.0%)。双根组和C形根组存在侧副根管牙根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51.2%(P>0.05)。结论:双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的根管系统较远中根复杂;而C形根常常对应一个复杂的C形根管系统。根管峡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带状牙本质融合会影响C形根管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恒磨牙 C形根管 根管系统 显微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