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琼 张怀军 +1 位作者 孙立忠 常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 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 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下载PDF
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胜中 黄克力 谭今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总结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6例在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A组),采用残余主动脉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 目的总结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6例在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A组),采用残余主动脉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并与同时间段未行右心房分流术的21例主动脉根部疾病患者(B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第1d心包和纵隔引流量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少,输入血液制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主动脉CTA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分流通道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右心房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分流术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胜中 黄克力 谭今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总结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26例在我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残余主动脉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部行吻合,... 目的总结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26例在我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残余主动脉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全组手术时间(248±56)min,体外循环时间(126±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6)min,术中失血量(321±101)ml,术后第1d心包和纵隔引流量(354±179)ml,术后总引流量(635±232)ml,输入血液制品量(1150±455)ml,术后住院时间(11.8±4.6)d。全组无二次开胸止血,死亡3例。出院前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液流动,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分流通道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右心房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分流术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主动脉外科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
4
作者 常义 陈国志 +2 位作者 肖安平 杨伦先 马骏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采用脊神经后根行囊腔内引流治疗脊髓空洞症9例,经1~6年随访.疗效满意.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引流可靠和术后神经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外科治疗 脊神经后根分流术 神经组织损伤
下载PDF
四分叉人工血管-牛心包预制裙边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
5
作者 杨宗达 赵铎 +5 位作者 封加涛 简劲锋 叶华安 林家旺 张明翰 曾建琼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方法,总结该方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预先使用牛心包胸普外科修补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型号:B型/TB-S80120)在四分...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方法,总结该方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预先使用牛心包胸普外科修补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型号:B型/TB-S80120)在四分叉人工血管(Maquet公司,规格型号:M00202175728APO)的3个分叉血管根部吻合,人工血管全部吻合完毕之后,将牛心包和残留的升主动脉壁吻合,然后与右心耳吻合在一起,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结果该方法建立交通容易,吻合方便,需要止血的部位少,止血时间短,31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无一例术后因为引流液多而需要再次开胸止血。1例患者因脊髓缺血发生双下肢截瘫,经脑脊液引流和激素治疗后,术后3个月下肢肌力1级;1例患者因右侧脑梗死而发生左侧偏瘫,经康复治疗3个月后肌力3级。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均未发现升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异常血流信号。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该方法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势,可避免反复止血和大量输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四分叉人工血管 牛心包 根部分流
下载PDF
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远建 李瑞 +5 位作者 游杰 刘林稳 李民杰 易超 王超 田祥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52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流术分为非分流组2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传统Bentall手术... 目的研究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52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流术分为非分流组2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传统Bentall手术;分流组25例,在传统Bentall手术基础上行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入住ICU时长、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的心脏彩超指标。结果分流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入住ICU时长、术后住院天数较非分流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入血浆、术前与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Bentall术相比,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从而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置换 BENTALL手术 主动脉壁包裹 右心房分流
下载PDF
气力输送技术在煤炭采制样系统弃样返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文莉 陈学兵 《煤质技术》 2017年第6期28-32,共5页
探讨了机械化煤炭采、制样系统在弃样返送中目前遇到的问题,阐述了气力输送技术的原理,并根据实际应用案例对气力输送的参数进行推导及验算。从罗茨风机动力单元、旋转供料器、加速器、分路阀、组合分离器、电气控制单元等方面剖析了气... 探讨了机械化煤炭采、制样系统在弃样返送中目前遇到的问题,阐述了气力输送技术的原理,并根据实际应用案例对气力输送的参数进行推导及验算。从罗茨风机动力单元、旋转供料器、加速器、分路阀、组合分离器、电气控制单元等方面剖析了气力输送设备的结构设计,依据相关实例应用的数据对气力输送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归纳总结了气力输送的优点,指出气力输送系统的风量、压力、流速和输送效率均与设计值吻合且均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但对在应用中的系统能耗、煤粒粒度损失、煤粒水分损失、系统压力损失、系统堵煤及系统控制信号对接等方面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制样系统 弃样返送 悬浮流 暂存仓 罗茨风机 旋转供料器 加速器 分路阀 组合分离器 电气控制单元 输送效率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脑积水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伟松 王强 +4 位作者 钟帷韬 李泽霖 黄启威 张媛 张旺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因脑积水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是否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分为分流组和未...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因脑积水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是否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分为分流组和未分流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确定术后需要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人患儿165例,术前脑积水110例(66.7%),术后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35例(21.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分流组(130例)比较,分流组(35例)患儿术前脑间质水肿者占比较高[91.4%(32/35)对比73.1%(95/130)],术后首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较高[M(Q_(1),Q_(3))分别为8.9(5.0,20.3)和5.7(3.4,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脑积水、术前肿瘤播散、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术者、术后脑室系统积血、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术前外周血NLR和术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脑间质水肿(0R=5.29,95%CI:1.40~19.95,P=0.014)和术后首次外周血NLR高(0R=1.07,95%CI:1.02~1.11,P=0.002)均为术后需要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脑间质水肿和术后首次外周血NLR较高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在肿瘤切除术后需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窝 儿童 肘脑积水 月脑脊髓液分流术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短期及中远期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范舒雅 丘俊涛 +4 位作者 戴路 赵锐 邱家伟 郭宏伟 于存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1,共6页
目的评估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8年间490例同期收治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夹层累及窦管交界以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8年间490例同期收治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夹层累及窦管交界以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为既往行根部处理;外伤致主动脉夹层;行根部置换术(Bentall或Daivd术式)。纳入490例,其中男366例(74.69%),女124例(25.31%);年龄24~77岁,平均(51.28±10.99)岁。利用方差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远期生存及二次干预情况以Kaplan-Meier曲线展示。结果所有患者按根部修复技术分为外膜内翻(A组)、直接缝合(B组)和包裹分流(C组)3组,术前A组平均年龄较高(53.05±11.09)岁,C组心功能较低,更多见肾灌注不良。术中A组平均HCA、CPB及ACC时长最短,平均最低肛温最高。3组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随访生存和再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中远期随访均未进行根部非计划干预,A组根部直径形态及大小在随访过程中更稳定,3组根部直径分别为(33.14±3.74)mm、(34.51±3.83)mm和(33.89±3.89)mm(P=0.008)。结论外膜内翻技术应用于ATAAD患者根部修复安全有效,可达到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内翻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夹层 分流包裹
原文传递
经脊髓背根入髓区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偏心型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腾飞 陈荣彬 +1 位作者 陈文 戴大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偏心型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特发性或病因治疗无效的继发性偏心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经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偏心型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特发性或病因治疗无效的继发性偏心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空洞均位于颈、胸髓.患者均接受DREZ入路直形引流管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腰痛量表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MRI评估脊髓空洞的改善情况(空洞体积缩小≥50%为明显改善).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暂时性上肢麻木及脑脊液漏各1例,无一例患者出现分流管堵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死亡.术后3、12个月随访,分别有17例(81.0%)、20例(95.2%)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mJOA腰痛量表评分分别为(11.6±1.1)分、(11.3±1.3)分,与术前的(8.1±1.3)分比较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随访显示,术后3个月,19例(90.5%)患者的脊髓空洞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20例(95.2%)患者的脊髓空洞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特发性或病因治疗无效的继发性偏心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经DREZ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偏心型空洞 脊髓背根入髓区 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