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和生长特性
1
作者 张蕾力 张明宇 +3 位作者 汪宇轩 彭旭嵘 周逸文 单宏英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红中柱根腐病的危害程度逐渐加重,该病害病原菌种类多样,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土传病害,对草莓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23年3月,笔者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草莓种植基地发现大面积植株萎蔫枯死,根部横切后,主根截面木...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红中柱根腐病的危害程度逐渐加重,该病害病原菌种类多样,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土传病害,对草莓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23年3月,笔者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草莓种植基地发现大面积植株萎蔫枯死,根部横切后,主根截面木质部呈红褐色腐烂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6株草莓病株的根组织分离出5株形态一致的菌株,菌落圆形、白色,背面呈暗粉红色,边缘为淡粉红色。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圆形。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TN97接种草莓植株后,茎基部和根部出现相同的发病症状。通过提取致病菌株TN97的基因组DNA,扩增和测序rDNA-ITS和EF-1α基因,经NCBI的BLASTn比对分析表明,2个基因(PP257645和PP297566)与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的相似性均为100%,系统发育分析也与F.proliferatum聚于同一分支。致病菌株TN97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硝酸钾,最适生长温度是25℃,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8~10。综上,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天津地区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中柱根腐病 层出镰孢菌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小健 李秉钧 +3 位作者 颜耀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为探究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间的表型差异,揭示杉木细根功能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环境的响应特征,选取我国杉木分布区内16个种源地4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维根比及皮层... 为探究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间的表型差异,揭示杉木细根功能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环境的响应特征,选取我国杉木分布区内16个种源地4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维根比及皮层占比等细根解剖性状的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性状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结构特征与种源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的解剖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大小为北带>中带东区>中带中区>中带西区>南带,其中,福建上杭和河南信阳种源杉木细根表现出较大的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江西上饶种源杉木的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较小。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皮层厚度大小为北带>中带西区>中带东区>中带中区>南带,其中,河南信阳种源杉木的细根皮层组织较薄,而江西上饶和湖北罗田种源杉木的细根则表现出较厚的皮层组织。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细根皮层厚度、皮层占比与土壤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维根比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生境条件的响应特征有所不同,表明杉木细根为适应不同种源地的生境条件产生了功能性状和生态适应策略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源 细根 皮层厚度 维管束直径 根直径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飞 潘新雅 +1 位作者 卫先伟 王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0-1822,共13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测定苗期根系中柱面积、皮层面积、皮层细胞层数等根系解剖结构特性。低磷胁迫抑制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和磷吸收效率,不同品种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吸收效率,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耐低磷、高产磷敏感、低产耐低磷和低产磷敏感型四大类型,这4类品种在低磷胁迫下均表现出皮层面积、中柱面积和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等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相比,高产耐低磷型品种的皮层细胞层数下降幅度较大,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增大幅度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根系横向吸收效率,同时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幅度较低,保证了较强的轴向运输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和皮层细胞层数(P<0.05)、次生木质部面积(P<0.01)与磷吸收效率显著正相关。调控次生木质部面积、皮层细胞层数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是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响应低磷胁迫的主要途径,其中次生木质部面积是影响磷吸收效率最关键的解剖结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耐低磷紫花苜蓿 磷敏感紫花苜蓿 根系皮层 根系中柱 次生木质部面积 磷吸收
下载PDF
秦艽根中柱裂分结构的发生及龙胆苦苷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伟娜 魏朔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18,共7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分析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有效成分积累部位及其结构与有效成分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1)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是由于维管形成层和薄壁细胞的异常活动,使原...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分析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有效成分积累部位及其结构与有效成分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1)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是由于维管形成层和薄壁细胞的异常活动,使原维管柱裂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维管柱,这些独立的维管柱被木栓化细胞包围,主根裂分为支根;(2)秦艽根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维管组织的韧皮薄壁细胞和木薄壁细胞中;(3)秦艽根中裂分部位的龙胆苦苷含量为未裂分部位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中柱裂分 龙胆苦苷
下载PDF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紫英 康艳萍 袁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7-580,共4页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无影响,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蔗糖为碳源生长最好;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最好,NH4C l生长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中柱根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穆丽松 刘志恒 +3 位作者 孙俊 张海英 周如军 马家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 茄腐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我国对草莓炭疽根腐病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国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6,共3页
草莓炭疽根腐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草莓病害,但对该病害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本文介绍了草莓炭疽根腐病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症状表现、病原菌种类及用药策略上的不同,并指出了国内草莓炭疽病发生和危害的特点,勿将炭疽... 草莓炭疽根腐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草莓病害,但对该病害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本文介绍了草莓炭疽根腐病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症状表现、病原菌种类及用药策略上的不同,并指出了国内草莓炭疽病发生和危害的特点,勿将炭疽根腐病误认为是红中柱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炭疽根腐病 红中柱根腐病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华芳 李成勇 +3 位作者 许延波 张晓云 张旭东 刘永碧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8期73-74,78,共3页
本文以蒸馏水作对照,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根据5种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对红颜草莓苗进行浸根处理,分别在浸根处理后9、12、15、18 d,调查统计不同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感病期间,72... 本文以蒸馏水作对照,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根据5种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对红颜草莓苗进行浸根处理,分别在浸根处理后9、12、15、18 d,调查统计不同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感病期间,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的防效为65.97%,99%噁霉灵4 000倍液的防效为59.07%,二者无显著差异,防效较好,防效高于其他3种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中柱根腐病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哲 黄静 +1 位作者 赵佳 梁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4,共8页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由宿主特异性强的草莓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连续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种植地的毁灭,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草莓红中柱根...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由宿主特异性强的草莓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连续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种植地的毁灭,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现与危害、病原菌的病原物生物学以及分子检测手段、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中柱根腐病 疫霉菌 病害防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草莓疫霉红心病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静秋 王振华 +3 位作者 龚国祥 娄少之 郑作良 陈克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2,共5页
草莓疫霉红心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预防和控制该病害在中国扩展蔓延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草莓疫霉红心病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分析影响病害适生的环境变量,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草莓主产区是该病害的适生区。最冷季节... 草莓疫霉红心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预防和控制该病害在中国扩展蔓延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草莓疫霉红心病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分析影响病害适生的环境变量,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草莓主产区是该病害的适生区。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是影响病害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疫霉红心病 适生性 环境变量 MAXENT
原文传递
龙津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玉源 周厚高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对龙津蕨的根、茎、叶、孢子囊等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对孢子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根为二原型。茎为网状中柱,维管束排成一环,木质部两端呈向内的弯勾状。叶柄基部为两个近似哑铃形的维管束,但在叶柄上部逐渐在远轴... 对龙津蕨的根、茎、叶、孢子囊等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对孢子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根为二原型。茎为网状中柱,维管束排成一环,木质部两端呈向内的弯勾状。叶柄基部为两个近似哑铃形的维管束,但在叶柄上部逐渐在远轴面连接成一个"V"形维管束,羽轴中也为"V"形维管束,但开口方向的两端明显呈弯勾状。叶片为同形叶肉细胞组成的较均匀的结构。孢子囊具有一条纵向环带。孢子具周壁,为四面体型,极面观为圆角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津蕨 维管束 解剖学
原文传递
热带亚热带26种蕨类植物的吸收根解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项伟 黄冬柳 朱师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3-601,共9页
植物吸收根的生理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其解剖结构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热带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丰富,生态和经济价值较高,但目前对这一重要植物类群的吸收根解剖特征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测定了分布在热... 植物吸收根的生理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其解剖结构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热带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丰富,生态和经济价值较高,但目前对这一重要植物类群的吸收根解剖特征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测定了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的共26种蕨类植物吸收根的解剖特征,分析它们的种间差异,结合系统发育与全球自然分布区的气候因子解释根系性状的变异。同时,通过收集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和温带蕨类植物相关的已发表数据,比较不同类群的根系性状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1)这些蕨类植物吸收根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 8个根系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0.61%–41.75%。(2)除皮层厚度外根系性状无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说明性状变异受系统发育的影响较小;气候因子显著影响根系特征,根直径和皮层厚度随着最干月(季)降水量减少而增大。(3)随着吸收根直径的减小,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趋于具有更低的皮层厚度/中柱直径比值,而蕨类植物则相反;与温带蕨类相比,该研究中蕨类植物具有更大的根直径、皮层厚度和管胞直径。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根系生理生态适应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根 气候 系统发育 根直径 皮层厚度 中柱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