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A Practical Way to Improve Grape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DU Tai-sheng KANG Shao-zhong +1 位作者 YAN Bo-yuan ZHANG Jian-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years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of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on fruit yield,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L. cv. Rizamat) in the arid region ...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years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of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on fruit yield,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L. cv. Rizama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wo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included, i.e., 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 (CFI, two root-zones were simultaneously irrigated during the consecutive irrigation) and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furrow irrigation (AFI, two root-zones were alternatively irrigated during the consecutive irr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I maintained similar photosynthetic rate (Pn) but with a reduced transpiration rate when compared to CFI. As a consequence, AFI improved water use efficiency based on evapotranspiration (WUEEr, fruit yield over water consumed) and irrigation (WUE~, fruit yield over water irrigated) by 30.0 and 34.5%, respectively in 2005, and by 12.7 and 17.7%, respectively in 2006. AFI also increased the edible percentage of berry by 2.91-4.79% significantly in both years. Vitamin C (Vc) content content of berry was increased by 25.6-37.5%, and tritrated acidity (TA) was reduced by 9.5-18.1% in AFI. Thi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total soluble solid content (TSS) to TA ratio (TSS/TA) by 11.5-16.7% when compared to CFI in both year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is a practical way to improve grape fruit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rrigated crops in 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fruit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fruit quality grape(Fitis vinifera L.
下载PDF
Compounding soils to improve cropland quality:A study based on field experiments and model simulations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China
2
作者 HUANG Yun-xin LIU Zheng-jia +2 位作者 LIU Yan-sui LI Yu-rui LIU Xue-q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0期2776-2790,共15页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ropland can alleviate the human-land contradic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ropland can alleviate the human-land contradic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ies,Yan’an,Northern Shaanxi,China implemented a major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from 2013 to 2018,achieving 33,333.3 ha of new cropland.However,the poor quality of some newly-constructed cropland at the initial stage hindered its efficient utilization.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red clay and Malan loess were compounded in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ropland quality.The 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treatments on soil water,nitrogen and maize growth.Experiment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018 to 2019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model.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soil water content,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above-ground biomass,leaf area index were in the range of 11.72-14.06 mm,4.06-11.73 mg kg^(-1),835.21-1151.28 kg ha^(-1)and 0.24-0.47,respectively,while the agreement index(d)betwee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values ranged from 0.70 to 0.96.It wa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land constructed with Malan loess only(T1),the soil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with a volume ratio of red clay and Malan loess of 2:1(T3)was better.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compared with T1,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of T3 increased by 14.4%and 19.0%,respectively,while N leaching decreased by 16.9%.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maize yield of T3 were 7.9%and 6.7%higher than that of T1,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water productiv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3 increased by 21.0%and 16.6%compared with that of T1.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unding red clay and Malan loess in an appropriate ratio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soil qual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technical idea and specific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r improvement of cropland in loess hilly-gully region,which may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other pl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reconstruction Soil quality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High-quality cropland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root water quality model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赵文举 张雪儿 +1 位作者 李建承 俞海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n,FURI)、交替灌溉(alternativ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APRI),3组灌水量:W_1(60%θ_f~70%θ_f,θ_f为田间持水率),W_2(70%θ_f~80%θ_f)和W_3(80%θ_f~90%θ_f),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共9组交互处理。[结果](1)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灌水量增加洗盐效果越显著,常规灌溉的深层含水率总体高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2)燕麦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SPAD)、品质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常规灌溉相比,W_2灌溉水平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粗脂肪,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分别增加7.02%,3.76%,6.06%,但降低了燕麦叶片的SPAD值,影响其光合能力。(3)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分根交替灌溉的积盐率最低,同时对燕麦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较相同灌水量(W_2)的常规灌溉分别增加6.75%,6.92%,1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32%。[结论]采用分根交替灌溉方式下的中等灌水量(W_2)有利于提高燕麦的生产效能,对盐分累积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交替灌溉 土壤水盐 燕麦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下载PDF
随机漂移粒子群算法的RZWQM替代模型参数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奚茂龙 卢丹 +1 位作者 齐志明 孙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5-41,129,共8页
根区水质量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RZWQM)被广泛应用于刻画土壤水文循环过程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模型率定模拟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然而RZWQM模型的一次率定需要较长时间,在可接受时间范围内找到一组合适的模型参数是一... 根区水质量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RZWQM)被广泛应用于刻画土壤水文循环过程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模型率定模拟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然而RZWQM模型的一次率定需要较长时间,在可接受时间范围内找到一组合适的模型参数是一件较困难的工作;同时传统的模型参数试错法依赖于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达到较满意的模拟效果。提出使用稀疏网格方法建立RZWQM模型的近似替代模型,并使用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替代模型进行自动参数优化,将优化后的参数用于RZWQM模型的实际应用模拟。替代模型近似精度高,率定速度快,大大节省了模型参数优化的计算开销。最后将提出的稀疏网格近似替代模型方法结合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算法使用美国爱荷华州5年玉米-大豆间中的作物产量、排水流量、NO-3-N流失量田间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模型参数优化效率和节省人力;同时,通过模型性能评价指标PBIAS、NSE和RSR的数值比较也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RZWQM模型性能要好于传统试错法的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漂移粒子群算法 稀疏网格 根区水质量模型(rzwqm) 替代模型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瑛 孙群策 +4 位作者 张树振 姜志鹏 温炳涵 葛星宇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5-1011,共17页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对其节水机制进行了解析,亟待总结梳理。本文回顾了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归纳了该技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并对分根区交替灌溉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作物分根区交替灌溉节水灌溉机理研究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区交替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节水机制
下载PDF
RZWQM模型介绍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风 张克强 +3 位作者 黄治平 李军幸 于丹 李晓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4期501-504,共4页
首先总述了美国RZWQM的研制过程、模拟功能以及模拟的流程,随后分别介绍了RZWQM 6个主要过程:物理过程、土壤化学过程、养分过程、杀虫剂过程、作物生长过程和管理过程;讨论了模型应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RZWQM98新版本特征;最后对R... 首先总述了美国RZWQM的研制过程、模拟功能以及模拟的流程,随后分别介绍了RZWQM 6个主要过程:物理过程、土壤化学过程、养分过程、杀虫剂过程、作物生长过程和管理过程;讨论了模型应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RZWQM98新版本特征;最后对RZWQM模型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RZWQM在模拟作物生长和水分、养分和杀虫剂在作物根区内的运移是很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zwqm 水分 进展
下载PDF
松滋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与分析
7
作者 唐君 杨帆 +1 位作者 陈琨 周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结合湖北省松滋市水功能区划成果、现状水质情况、点源面源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口特征,分别采用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零维、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与分析松滋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松滋市河湖长制的实施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结合湖北省松滋市水功能区划成果、现状水质情况、点源面源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口特征,分别采用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零维、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与分析松滋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松滋市河湖长制的实施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 纳污能力 一维模型
下载PDF
不同浓度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对设施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芙蓉 高艳明 +1 位作者 李建设 胡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5-1474,共10页
【目的】探究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在生产中对番茄光合特性、抗逆性、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微咸水贮量较大地区番茄高品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番茄‘TY1602’为材料,在分根灌溉条件下,分别用淡水、微咸水(EC=2.5、3.3、4.1m... 【目的】探究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在生产中对番茄光合特性、抗逆性、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微咸水贮量较大地区番茄高品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番茄‘TY1602’为材料,在分根灌溉条件下,分别用淡水、微咸水(EC=2.5、3.3、4.1mS/cm)进行灌溉,设置两种田间最大持水量上下限,分别为A[L侧(65%~90%),R侧(35%~50%)]和B[L侧(55%~80%),R侧(25%~40%)],低于下限自动滴灌,达到上限停止滴灌。试验共设9个处理,CK:淡水,L侧(65%~90%),R侧(65%~90%);T1:淡水,A;T2:淡水,B;T3:2.5mS/cm,A;T4:2.5 mS/cm,B;T5:3.3 mS/cm,A;T6:3.3mS/cm,B;T7:4.1mS/cm,A;T8:4.1 mS/cm,B)。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激素含量、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微咸水EC值增大,植株的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当EC值到达4.1mS/cm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T6、T8处理的碳同化酶活性变化最显著,T7、T8处理显著提高叶片中抗逆指标的含量,T5、T8处理则显著提高果实中CTK、ABA的含量,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胁迫。T7、T8处理的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风味表现良好,且水分利用率大幅提高,但产量下降较明显。【结论】处理T8的综合评价最好,在微咸水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作为生产高品质番茄的灌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微咸水 分根区交替灌溉 灌溉上下限 光合特性 抗逆性 品质产量
下载PDF
交替根区滴灌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侯东颖 苏东涛 +3 位作者 郝科星 张曼 张涛 侯富恩 《蔬菜》 2023年第7期15-20,共6页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根区滴灌 西瓜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三省藕虾养殖模式水环境质量监测研究及成本核算
10
作者 刘祝萍 郑尧 +6 位作者 刘少贞 廖河庭 王宁 孟顺龙 陈家长 安树伟 顾玲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127-137,共11页
为有效解决目前渔业养殖水体存在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确保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出藕虾养殖模式。通过测定TP、TN、NH_(3)-N、Chl-a等主要水质指标,对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藕虾养殖模式水环境质量和成本核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 为有效解决目前渔业养殖水体存在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确保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出藕虾养殖模式。通过测定TP、TN、NH_(3)-N、Chl-a等主要水质指标,对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藕虾养殖模式水环境质量和成本核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藕虾养殖模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养殖水体中的TP、TN、Chl-a、COD_(Mn)等水质理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兴化沙沟和扬州宝应3号藕虾共作养殖池的经济效益偏高,扬州宝应藕虾共作1号、2号和3号养殖池的环境效益较低。扬州宝应藕虾共作区3号养殖池经济效益高,且环境效益低于其他养殖池,从综合效益看,推荐小龙虾养殖密度为300 kg/hm^(2)、藕的种植密度为4500 kg/hm^(2)的藕虾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虾养殖模式 克氏原螯虾 水质 营养状态指数 成本核算
下载PDF
干旱荒漠绿洲区葡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杜太生 康绍忠 +2 位作者 闫博远 王锋 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58,共7页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葡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于2004~200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绿洲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固定部分根区滴灌和常规滴灌三种灌溉模式对鲜食葡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葡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于2004~200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绿洲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固定部分根区滴灌和常规滴灌三种灌溉模式对鲜食葡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灌水量较常规滴灌减少1/2,其产量未有显著下降,而且显著提高了浆果V c含量,使果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成熟度明显改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滴灌提高了37.36%。采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达到大量节水、提高葡萄品质和成熟度而不明显降低产量的目的,可以作为西北旱区果园有效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葡萄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不同交替周期对苹果树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贤赵 宿庆 孙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881-4888,共8页
以1112年生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于2006—2007年在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试验果园进行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试验,研究了APRI灌溉模式下不同交替灌溉周期对苹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处理的... 以1112年生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于2006—2007年在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试验果园进行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试验,研究了APRI灌溉模式下不同交替灌溉周期对苹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处理的苹果树湿润一侧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并出现明显拐点,交替周期愈短拐点愈接近地表,干旱一侧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二者含水量最大差值出现在土壤表层010cm。每2周交替灌溉1次的APRI1处理的叶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稍有降低,但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而每4周交替灌溉1次的APRI2和APRI3处理的上述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APRI处理显著抑制植株的新梢生长,但对果实直径没有显著影响。APRI1和APRI2处理的苹果产量比对照和APRI3下降了11.1%14.8%,但供水量减少了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71%80%,而且显著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干物质含量,使果实含酸量降低,果实硬度增加,果实品质明显改善。由此可以推断采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并进行适宜的交替周期处理(如试验中的APRI1)可以达到大量节水、提高苹果品质而不明显降低产量的目的,是苹果生产中一种切实可行的灌溉方式,值得旱地苹果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苹果 交替周期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 被引量:61
13
作者 黄真理 李玉粱 +1 位作者 李锦秀 陈永灿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4,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建立的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库区排污口混合区平面二维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CODMn和NH3 N总...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建立的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库区排污口混合区平面二维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CODMn和NH3 N总体环境和岸边环境容量及其沿江分配。根据岸边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提出了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标准。同时,推荐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综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质模型 污染混合区 水环境容量
下载PDF
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对农田水氮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涛 胡克林 +1 位作者 李保国 任图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8-1360,共13页
【目的】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基地,不同农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是造成该地区农田生产力空间变异的基本原因。通过研究该地区冲积始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对水氮过程以及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以... 【目的】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基地,不同农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是造成该地区农田生产力空间变异的基本原因。通过研究该地区冲积始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对水氮过程以及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高产农田的水氮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研究区3块具有不同土壤基础性质且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农田,进行3年田间试验,测定土壤剖面的土壤基本性质,具体包括机械组成、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点、有机碳、全氮;监测土壤剖面0—160 cm的水分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等。运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对各农田的水氮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RZWQM模型在整体上可以很好地模拟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3年不同基础土壤性质农田水分、无机氮、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动态特征,并计算各农田水氮平衡项。各农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对水氮过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具体为:高产农田0—160 cm剖面的最大有效贮水量为223 mm,分别高出中产和低产农田28和56 mm,同时30 cm深度以下土层具有相对较低的饱和导水率。该基础性质差异使得高产农田年均水分损失(地表径流+深层渗漏)仅为150.3 mm,分别低于中产和低产农田5.7和26.4 mm,从而使高产农田作物受到相对低的水分胁迫。高产农田土壤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中低产田高,而碳氮比则较低,使得高产农田具有更高的净矿化氮量(较中产和低产农田高52.0和82.6 kg·hm-2),且较低的氮损失(氨挥发+氮淋洗+反硝化作用),较中产和低产农田分别少6.9和10.9 kg·hm-2。高产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32 kg·m-3,分别较中产和低产农田高12.1%和6.8%,这是因为高产农田受到较低的氮素胁迫。在本研究区不同土壤基础性质农田的氮素利用效率(NUE)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理想的土体构型能够存储更多的有效水,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低的碳氮比能矿化出更多的无机氮,保障了充足的水氮供应,减缓作物受到的水氮胁迫,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土壤性质 冬小麦 夏玉米 水氮过程 根区水质模型
下载PDF
农田土壤水分二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仰仁 孙书洪 +1 位作者 叶澜涛 韩娜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4-909,918,共7页
本文考虑作物根系吸水的特性,把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层分为包含根系的根区和无根系的储水区,以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物质能量运动原理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农田土壤水分二区模型。对该模型的简化,即可得到了两个现在常用的描述... 本文考虑作物根系吸水的特性,把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层分为包含根系的根区和无根系的储水区,以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物质能量运动原理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农田土壤水分二区模型。对该模型的简化,即可得到了两个现在常用的描述土壤水分变化的概念性模型,表明本文提出的土壤水分二区模型是一通用式。对其中考虑下界面水分通量的概念性模型与二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区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其复相关系数达到0.91以上,由二区模型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与实测值有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蒸发蒸腾 水分通量 根区
下载PDF
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效应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永贤 李伏生 农梦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寻找烟田节水调质灌溉方式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施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烤烟生理特性、水分利用以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能有效地调节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少... 为寻找烟田节水调质灌溉方式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施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烤烟生理特性、水分利用以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能有效地调节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少其奢侈蒸腾耗水,达到节约灌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目的。与常规灌溉(CI)相比,不同生育期APRI处理低肥时平均节水10.6%,高肥时平均节水6.1%,低肥时烟叶WUE平均提高2.3%。APRI还可以明显提高烟叶K、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与CI相比,APRI处理烟叶K和粗蛋白含量,低肥时平均提高19.9%和7.1%;高肥时平均提高29.5%和15.1%,低肥伸根期APRI还原糖含量提高17.6%,烟碱含量降低25.7%。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肥时在烤烟伸根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是烟叶生产中一种较好的节水调质的烟田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分根区交替灌溉 生育时期 生理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下载PDF
城区河段多排污口耦合作用的水质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旭 李克锋 +2 位作者 李然 郝红升 脱友才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金沙江中游某河段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河流的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质模型,根据河段内当前存在的排污口的排污特征及其位置分布,计算了多排污口同时排污情况下河段内的水质情况,采用高精度网格对21 km的河段进行计算,模拟了污染物在河流... 以金沙江中游某河段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河流的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质模型,根据河段内当前存在的排污口的排污特征及其位置分布,计算了多排污口同时排污情况下河段内的水质情况,采用高精度网格对21 km的河段进行计算,模拟了污染物在河流中叠加耦合后的污染带分布,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判断污染物是否会对河段中取水口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污染带 二维水质模型 多排污口 取水口
下载PDF
农业源头流域景观异质性与溪流水质耦合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建锋 尹炜 +1 位作者 闫峰陵 史志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93-3200,共8页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溪流枯、丰水期的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流域和河岸缓冲带景观类型及其格局,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溪流水质的景观指数,利用逐步回归和冗余排序法定量描述景观格局与溪流水质的耦合关系...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溪流枯、丰水期的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流域和河岸缓冲带景观类型及其格局,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溪流水质的景观指数,利用逐步回归和冗余排序法定量描述景观格局与溪流水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溪流水质指标中氨氮和总磷浓度时空变化较大,其标准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69.8%-207.6%和52.0%-146.1%.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居民地是溪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两者在100m河岸缓冲带尺度上对氨氮的解释程度为58.6%,高于流域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中蔓延度、林地和居民地斑块密度、林地和居民地最大斑块指数以及林地和耕地聚集度指数等显著影响溪流水质(P〈0.05),流域尺度上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对总氮和总磷的解释程度分别介于71.1%-81.6%和74.5%-83.8%,均高于100m河岸缓冲带尺度,其中蔓延度对总氮和总磷均有显著影响(P〈0.05).无显著因子进入高锰酸盐指数模型中,其浓度变化是各景观指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景观格局季节变化也显著影响溪流水质.枯水期景观指数能够更好的解释总氮和总磷变化,而丰水期对氨氮的解释程度要好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水质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河岸缓冲带 回归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凡棠 林奎 +2 位作者 沈茜 陈铣成 谢国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2-660,共9页
EDSS(Environment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一个适用于潮汐河网地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软件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协助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和科学的水环境管理。该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等先... EDSS(Environment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一个适用于潮汐河网地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软件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协助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和科学的水环境管理。该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 ,将环境数据库、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库、经济优化技术、环境专家以及环境法规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文中首先介绍了EDSS的组织方法、设计特征、实现技术和主要功能 ;然后对系统的核心模块——水动力与水质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最后 ,以珠江三角洲潮汐河网区为例 ,介绍了 EDSS在水环境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情况 ,例如跨界水污染分析、集中供水吸水口选择、重点污染源排序、环境影响评价和水环境功能区划等 ,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潮汐河网 水质管理
下载PDF
土壤水分再分布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世杰 费良军 傅渝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9,264,共10页
在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生物角度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物理角度分别以耕作措施、雨强、灌水方式、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基于... 在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生物角度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物理角度分别以耕作措施、雨强、灌水方式、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滞后作用、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等的数学模型.从生物角度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生态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根系层土壤水分状况、丰富群落结构,提升土壤养分、增加根层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在对根层水分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又会因土壤水分、植物种类和土壤特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理清研究现状,以期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再分布 影响因素 基本理论 分布模型 根土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