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孢木霉与30%霜霉·嘧菌酯协同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畅 李小杰 +6 位作者 张梦丹 陈玉国 苗淑月 邱睿 白静科 尚颐茹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对尖孢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分别为0.0643 mL/L、2.36×10^(2)cfu/mL,且两者相容性好。除V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4∶6时无增效作用,其他8个混配比例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7∶3时增效比率最高,为1.16,抑菌率为68.3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5∶5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最好,为78.18%,其次为7∶3和1∶9,防效分别为77.27%和72.73%,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因此,可以将0.0643 mL/L 30%霜霉·嘧菌酯和2.36×10^(2)cfu/mL棘孢木霉Tr-0111以5∶5比例混匀复配应用于烟田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 棘孢木霉 复配
下载PDF
复合木霉制剂防治黄连根腐病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1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木霉制剂 黄连根腐病 根际土壤 防御酶活性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烤烟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君 郭敬 +8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李芳芳 平文丽 李建华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耿胜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尖孢镰刀菌 烟草根腐病 抗性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油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共生网络对根腐病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应会 黄耀恒 +3 位作者 陆荣民 杨日升 韦燕妮 梁文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目的】为研发根腐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推进油梨树种产业发展。【方法】本研究以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健康和根腐病发病油梨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 【目的】为研发根腐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推进油梨树种产业发展。【方法】本研究以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健康和根腐病发病油梨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和染病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比较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确定土壤病原菌和有益菌的变化。【结果】染病植株相对于健康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性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真菌类群。在门分类水平、纲分类水平以及属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分类水平降低,群落组成变化越明显。此外,健康和染病油梨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高于真菌群落,而健康与染病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小于真菌。细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真菌网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紧密,并且负连接百分比和关节类群数量更多,细菌网络的稳定性更高。同样,油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于真菌群落表现出更高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对根腐病有反应的细菌和真菌,如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和溶杆菌lysobacter和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由于其在染病油梨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土壤,可以被视为相关的生物防治菌。【结论】根腐病并不会使油梨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会使得一些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细菌比真菌对根腐病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根际细菌群落 根际真菌群落 共生网络
下载PDF
大豆镰刀菌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芳 于璐 +2 位作者 齐泽铮 周长军 于吉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5,共10页
【目的】镰刀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为获得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方法】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分离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 【目的】镰刀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为获得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方法】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分离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胞外酶活性及促生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盆栽试验进一步测定菌株生防及促生效果。【结果】筛选出的4株芽孢杆菌和1株假单胞杆菌对F.graminearum的抑菌率均达到60%以上,对F.oxysporum,F.solani,F.longifundum以及F.equiseti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及挥发代谢物均会影响F.graminearum的生长。5株拮抗菌具有产蛋白酶、纤维素酶以及葡聚糖酶的活性,解磷、解钾、固氮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综合以上测试结果,菌株20-8具有较强的抑菌及大豆促生效果。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菌株20-8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可以破坏F.graminearum菌丝体结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室内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20-8的稀释发酵液对F.graminearum引起大豆根腐病的防效可达46.08%,并且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结论】筛选鉴定的暹罗芽孢杆菌20-8具有解磷、解钾、固氮以及产铁载体及多种胞外酶功能,其稀释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及大豆促生能力,菌株20-8可以用于防治F.graminearum引起的大豆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拮抗细菌 分离鉴定 生物防治
下载PDF
4种杀菌剂对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侯夫云 李爱贤 +3 位作者 秦桢 周媛媛 李广华 王庆美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甘薯茎腐病的有效药剂,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薯苗生长前期用90%(质量分数,下同)氯溴异氰尿酸稀释液滴灌根部,防治效果可达94.64%;用70%甲基硫菌灵稀释液在栽插前浸苗20 min配合栽后每10 d滴灌1... 为筛选出防治甘薯茎腐病的有效药剂,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薯苗生长前期用90%(质量分数,下同)氯溴异氰尿酸稀释液滴灌根部,防治效果可达94.64%;用70%甲基硫菌灵稀释液在栽插前浸苗20 min配合栽后每10 d滴灌1次,防治效果为68.53%;用可杀得3000(46%氢氧化铜)稀释液或6%春雷霉素水剂稀释液浸苗配合叶面喷施,防治效果均低于40%.因此,90%氯溴异氰尿酸稀释液可作为甘薯茎腐病防控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花椒根腐病拮抗菌株W-1基因组测序及抑菌机理研究
7
作者 田凤鸣 陈强 +2 位作者 何九军 张晓娜 王国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9-1652,共14页
【目的】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W-1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探究其对花椒根腐病的生防机理,为该菌的高效开发和应用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并为该菌开发为生物农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三代PacBio平台测序技术对菌株W-... 【目的】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W-1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探究其对花椒根腐病的生防机理,为该菌的高效开发和应用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并为该菌开发为生物农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三代PacBio平台测序技术对菌株W-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W-1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菌丝形态、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菌株W-1基因组全长4166284 bp,GC含量为46.32%,其中编码蛋白基因4037个;GO、eggNOG和KEGG数据库中注释到的基因数分别为2935、3087和2185个;预测到菌株W-1能产生14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包括sur‐factin、butirosin A/butirosin B、planttazolicin、macrolactin H、bacilaene、fengycin、diffcidin、bacillibactin和bacilysin等9种已知基因簇及5种未知基因簇;菌株W-1特有的基因家族53个,特有基因414个,与模式菌株B.velezensis FZB42的亲缘关系较近。菌株W-1提取物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5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FC)为9.00 mg/mL。菌株W-1提取物可造成病原菌菌丝内含物外渗,在提取物浓度9.00 mg/mL处理10 h后,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相对电导率比空白对照高57.63%、核酸含量比空白对照高64.91%。【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W-1能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可破坏花椒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在花椒根腐病的绿色防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根腐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生、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提升,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花生 根腐病 镰孢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菌GDND-2的鉴定及防病效果
9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126-134,共9页
为烟草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发储备菌株资源。以烟草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培养形态、生化特征和分子技术鉴定菌株。用平板划线测定拮抗菌耐受力,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病害的防效。筛选出拮抗菌GDND-2,其10%和20%发酵滤液对病菌生长... 为烟草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发储备菌株资源。以烟草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培养形态、生化特征和分子技术鉴定菌株。用平板划线测定拮抗菌耐受力,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病害的防效。筛选出拮抗菌GDND-2,其10%和20%发酵滤液对病菌生长抑制率为53.09%和62.24%。鉴定GDND-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nzensis),该菌抑菌谱广,耐极端温度、酸碱和盐碱,对多菌灵等7种常用杀菌剂不敏感。GDND-2发酵液处理15、30、45 d,对烟草根腐病的防效为70.00%、74.62%和79.51%,处理45 d的防效高于多菌灵。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抗菌谱广,性状优良,可有效防治烟草根腐病,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鉴定 耐受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猕猴桃根腐病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研究
10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3 位作者 蔡林生 李振宇 方昉 金思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分析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可为研究猕猴桃根腐病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提供依据。在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的“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以树龄9年的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 分析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可为研究猕猴桃根腐病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提供依据。在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的“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以树龄9年的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对菌群ITS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注释后,对比分析了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测定分析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生极显著地降低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p<0.01)。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Chao1)显著低于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中相对丰度降低的有担子菌门、未分类真菌和接合菌门,其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相对丰度升高的为子囊菌门,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属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相对丰度增加的有赤霉菌属、丛赤壳属、镰刀菌属、假裸囊菌属和肉座菌属,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对丰度降低的有未分类伞菌纲、枝鼻菌属、粗糙孔菌属、线虫草属、支顶孢属、粪盘菌属、木霉属和被孢霉属,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猕猴桃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真菌在门和属水平上的菌群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微生物拮抗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栝楼根腐病镰孢菌拮抗菌SJ1623发酵代谢物的抑制活性
11
作者 余利 孟祥涛 +2 位作者 陈甦 潘怀松 段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病菌抑制活性最高的拮抗菌为SJ1623,种子液培养时间为10 h,0.75%(体积比)的接种量效果较好;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7.6%,脂肽粗提物50倍稀释液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根腐病 拮抗菌 发酵液 抑制活性
下载PDF
湖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2
作者 钟杰 邱泽澜 +7 位作者 刘仕达 周向平 王迎 黄焱斌 周可心 朱俊子 刘天波 肖艳松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67,共10页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活体盆栽防效试验验证候选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共分离到真菌128株,其中镰刀菌87株,包括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甜瓜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Fusarium falciforme、Fusarium humuli共7个种。其中,F.commune占比最高,为39.08%,其次为F.solani和F.incarnatum,占比均为14.9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烟草发病,明确其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物。F.commune对40%咪鲜胺EW、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高度敏感,EC50分别为0.026、0.079和0.169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胺EW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相对防效达到94.43%±2.79%,其次为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相对防效为88.63%±1.68%和83.07%±2.55%。本研究表明,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真菌以共享镰刀为主,供试药剂中,40%咪鲜胺EW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腐病 镰刀菌 致病性 共享镰刀菌 药剂筛选
下载PDF
番茄疫霉根腐病菌拮抗细菌HP8-1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潜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艺茹 潘培培 +4 位作者 沈虎生 张林林 王润东 何梦菡 申顺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探究HP8-1在番茄上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物防治资源。【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HP8-1菌株,探讨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生物学功能及在番茄根际... 【目的】探究HP8-1在番茄上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物防治资源。【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HP8-1菌株,探讨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生物学功能及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HP8-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具有解磷、分解蛋白、分解纤维素、产嗜铁素和产吲哚乙酸等生物学功能;HP8-1在番茄根系和根际土壤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尤其是在接种疫霉菌的条件下其定殖量趋于增加并显著高于未接种疫霉菌的条件;HP8-1处理对番茄疫霉根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57.41%;同时,HP8-1处理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结论】HP8-1菌株稳定定殖在番茄根系和根际土壤,防治番茄疫霉根腐病,促进番茄生长,是对番茄疫霉根腐病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细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番茄疫霉根腐病 根际定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草莓连作根腐病原菌及根际真菌群落变化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博申 张博源 +5 位作者 张迎鋆 蒲一蕾 刘猛 刘娜 马丽 张莉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草莓是一种兼具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水果,草莓连年栽培导致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从连作3年且患有根腐病的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病原菌,经鉴定分别为Fusarium pseudocircinatum、Fusarium solani、Fusari... 草莓是一种兼具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水果,草莓连年栽培导致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从连作3年且患有根腐病的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病原菌,经鉴定分别为Fusarium pseudocircinatum、Fusarium solani、Fusarium luffae、Aspergillus westerdijkiae、Cladosporium oxysporum、Ectophoma multirostrata、Neopestalotiopsis rosae和Neocosmospora rubicola。进一步对连作前后草莓根际土壤真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后真菌总数量下降,在属水平上,Pulvinula、Aspergillus、Acremonium、Funneliformis、unclassified_Cercozoa和unclassified_Pezizaceae等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unclassified_Hypocreales、Mortierella和Rhizophlyctis等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对连作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降低,全磷、硝态氮含量极显著增加,pH值显著增加。这说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和优势菌种的更替都是导致草莓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可为防治草莓根腐病和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连作 根际微生物 真菌 根腐病
下载PDF
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15
作者 张德胜 田雨婷 +3 位作者 马占宽 赵付枚 王英志 张振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6,355,共7页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对种薯发芽数也未见显著影响。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种薯带菌和育苗基质带菌处理未药剂浸种时产苗量分别减少43.97%和59.82%。使用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500 mg/L浸种时,种薯和基质带菌试验中千克种薯产苗分别为74.12株和69.56株,苗床接菌试验中产苗分别为126.92株和85.31株,均显著高于未药剂浸种的处理。调查发现,种薯或苗床带菌会使萌发的嫩芽受黑斑病菌感染,引起死苗、生长停滞和薯苗带菌,是产苗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可减少薯苗发病,增加产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长喙壳 甘薯苗期黑斑病 浸种 产苗量
下载PDF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16
作者 李美君 孙日丹 +5 位作者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王丽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新疆小麦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7
作者 鄢蓉 周小云 +7 位作者 张军高 王莉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李克梅 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9-1217,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麦根腐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选择新疆试验区的代表性菌株检测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麦根腐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选择新疆试验区的代表性菌株检测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区代表菌株(KS1-3、YL26、TC30及ML26)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小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PDA培养基最为适合菌菌株的生长,温度5~35℃、pH值4~1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7,对光照不敏感,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结论】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其主要生物学物性与多数菌物相类似,较喜温喜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8
作者 姜超 董禹含 +5 位作者 孟利强 王向向 刘治廷 陈静宇 樊川 曹旭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2,共7页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极易受病害影响。大豆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大豆病害类型。镰孢菌(Fusarium)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由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病害影...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极易受病害影响。大豆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大豆病害类型。镰孢菌(Fusarium)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由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病害影响,并分析了镰孢菌引发大豆根腐病的致病性与发病机理。通过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镰孢菌属菌株可以通过破坏宿主植物免疫应答系统或分泌真菌毒素破坏植物细胞等方式引发大豆根腐病。同时不同病原菌之间还存在协同互作机制,可通过分泌促侵染关键物质协同逃脱宿主植物防御。本文总结了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生物防治手段集合多个作用靶点于一体,通过转录组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而生防微生物固有的活体属性所带来的应用局限性则可通过与农业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方式加以攻破。本文还对关于大豆根腐病乃至各类农业生产病害的生物防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致病性 致病机理 生物防治
下载PDF
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19
作者 许彬彬 郑果 +4 位作者 李继平 王立 惠娜娜 张自强 翟艳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选用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9.49μg/mL... 为了探索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选用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9.49μg/mL,其次为1%申嗪霉素SC、3%中生菌素WP,EC_(50)依次为24.49μg/mL、29.56μg/mL;10亿cfu/g哈茨木霉DP、4%小檗碱AS、10%多抗霉素WP的抑菌活性略低,EC_(50)依次为51.01μg/mL、55.74μg/mL、498.4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WP的效果最好,防效为44.72%;其次为80%乙蒜素EC与10亿cfu/g哈茨木霉DP,防效分别为41.93%和4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根腐病 生物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20
作者 高文丽 苏海兰 +5 位作者 林凤芳 牛雨晴 朱育菁 刘波 程曦 肖荣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福建省多花黄精种苗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0.50%,采收时根茎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7.65%。分离纯化获得98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引物FOF1/FOR1和F8/R8、tef-1α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75.51%、20.41%和4.08%。代表性菌株经回接根茎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结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藤仓镰刀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首次报道藤仓镰刀菌可引起我国多花黄精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 藤仓镰刀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