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文献挖掘探析肝癌前病变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
- 1
-
-
作者
苟思媛
杨先照
王龙珠
田羽佳
茹淑瑛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感染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胃病科
-
出处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603555)。
-
文摘
目的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肝癌前病变临床用药经验的文献,通过分析其组方规律,归纳总结疾病特点和治疗思路,为该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在遣方用药、经验加减上提供参考。方法经过系统性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等8个电子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及个人经验类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信息,基于“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组成用药记录数据库来统计药频及性味归经,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4.1的Apriori模块完成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应用SPSS Modeler网络模块来完成对高频药物的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达到标准纳入研究的共34篇文献,其中含有34首中药复方,共110味药物,涉及15类功效,总计291药物频次。频数分析显示,药物词频前8位的中药为黄芪、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鳖甲、莪术、半枝莲、郁金;在“四气”中所占比重前3位的药物排名依次为寒、温、平;“五味”中所占比重前3位排名依次为苦、甘、辛;由多到少药物在归经频次中前4位排名依次为肝、脾、肾、肺。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药对组合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为白术、白芍、白花蛇舌草、茯苓、莪术、郁金、鳖甲、黄芪、三棱、丹参、半枝莲。结论中医治疗肝癌前病变以健脾养肝、活血解毒为组方首选,配伍行气、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
-
关键词
肝癌
癌前病变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黄芪
白术
丹参
-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cancerous les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ule
Milkvetch root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Radix salviae miltiorrhhizae
-
分类号
R287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鼻复康口服液中三味中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卢守四
-
机构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出处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4-35,共2页
-
-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鼻复康口服液
川芎
丹参
黄芩
-
Keywords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Bifukang oral liquid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salvia miltiorrhiza
Baical skullcap root
-
分类号
R286.0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云南鼠尾草不同部位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光明
杨艳娟
梁杏梅
余朝良
-
机构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88-91,117,共5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1091)。
-
文摘
试验探究了多种因素对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根、芦头、茎段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的上半段6 cm长、直径大于5 mm斜插于园土∶有机肥(1∶1)中发芽率最高,达90%;具有2个芽的芦头、60 mg/L ABT处理1 h扦插于珍珠岩∶蛭石(1∶1)中发芽率最高,达93.33%;茎段用80mg/L ABT处理2 h,扦插于园土∶有机肥(1∶1)的基质中发芽率最高,达83.33%。云南鼠尾草具有2个芽的芦头、60 mg/L ABT处理1 h,扦插于珍珠岩∶蛭石(1∶1)的基质中发芽率最高。
-
关键词
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
根
芦头
茎段
扦插繁殖
-
Keywords
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
root
rhizome
stem
cutting propagation
-
分类号
S681.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S615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丹参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张楠楠
王倩
高洁
李红艳
韩彦琪
邹敏杰
白钢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南开大学药学院
天津嘉氏堂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40-2447,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638
81102835
81001682)
-
文摘
目的探讨丹参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丹参多种提取物及萃取部位;以抗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的活性为导向,MTS法筛选活性部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UPLC-Q/TOF法分析丹参活性成分;通过反向对接预测试药抗细胞增殖的机制,RT-PCR检测caspase-3、MAP2K1、MAPK1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石油醚提取部位有较强的抗HSF增殖的活性,能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降低增殖指数(PI),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酮类化合物;反向对接预测结果显示,丹参酮类化合物抗HSF增殖机制主要与调节caspase-3和MAP2K1等靶点及其相关通路有关;隐丹参酮能够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下调MAP2K1、MAPK1基因的表达,与预测结果相吻合。结论丹参抗HSF增殖作用的机制与丹参酮类成分调节MAPK、VEGF等信号通路有关。
-
关键词
丹参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MAPK1
反向对接
丹参酮
-
Keywords
roots and rhizom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MAPK1
reverse docking
tanshinone
-
分类号
R282.71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 5
-
-
作者
曾慧婷
宿树兰
朱悦
谷巍
钱大玮
段金廒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324-3331,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次培养工程"资助项目(BRA2015391)
-
文摘
丹参酚酸类成分为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而确切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随着临床及市场对丹参酚酸类物质需求量的剧增,提高丹参中酚酸类成分的量及提升利用效率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丹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与调控机制,以及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转化利用现状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丹参酚酸类物质资源的高效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丹参
酚酸类成分
关键酶基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机制
-
Keywords
roots and rhizomes of salvia mltiorrhiza
phenolic acids
gene of key enzyme
biosynthesis pathway
regul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R282.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 6
-
-
作者
陶思宇
李政
赵家敏
庄鹏宇
-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
-
出处
《价值工程》
2016年第16期240-242,共3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H2014209241)
项目名称:野八角果实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异戊郗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研究
审批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文摘
目的: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ODS)、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 HPLC)等技术对丹参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4′-O-葡萄糖苷(2)、地芰普内酯(3)、丹参酮Ⅰ(4)、隐丹参酮(5)、丹参酮ⅡA(6)、柳杉酚(7)、槲皮素(8)、咖啡酸(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丹参
根及根茎
凝胶柱色谱
波谱解析
丹参酮Ⅰ
-
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root and rhizome
sephadex LH-20
spectral analysis
tanshinone I
-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