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secretion stimulating ash growth in larch-ash mixed forest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俊民 刘广平 +1 位作者 王晓水 吴保国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Allelopathic effect of larch (Larix gmelini ) on the ash growth (Fraximus mandshurica) was studied i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s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larch root secretion obviously stimulated the ash growt... Allelopathic effect of larch (Larix gmelini ) on the ash growth (Fraximus mandshurica) was studied i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s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larch root secretion obviously stimulated the ash growth.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ain stimulation allelochemical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By contrasting the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 and aminoacid in root secretion of larch and ash,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arbohydrate and aminoacid were not important stimulation allelochemicals. The organic acid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root secration of larch and ash were analyzed by GC and GC-MS analysis. The sand cultur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ed selected model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nzeneacetic acid, benzenepropionic acid and phenolic acids in root secretion of larch were the main stimulation allelo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CH ASH ALLELOPATHY ROOT SECRETION mixed forest
下载PDF
闽楠-木荷混交林空间结构及其养分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铁华 李阳宁 +1 位作者 闫旭 张心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7,共10页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性来探讨闽楠-木荷混交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种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物候期下3种林分的闽楠与木荷叶片养分的动态规律来阐明闽楠与木荷之间的养分利用关系。【结果】1)在16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在闽楠周围1.5 m内闽楠和木荷的根系分布虽有部分重叠,但闽楠仍占据优势地位,闽楠和木荷在地下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竞争但竞争不激烈;2)整体林分空间结构上,闽楠、木荷纯林略优于闽楠-木荷混交林,说明混交林的树种不同,树种之间的生长特性和生态特性不一样,林分的均一性会差一些,对其调整结构的难度要大于纯林。混交林中,木荷已对闽楠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3)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对养分吸收利用在物候期上部分不同步,存在相对有利的互补关系;从所有的物候期来看,闽楠叶片的N、P、K含量在大部分时期都高于木荷,表明闽楠-木荷混交更有利于闽楠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木荷对养分的需求更低;4)16年生混交林中闽楠、木荷的生长速度要优于相应的纯林,表明前期竞争促进了林分的生长。【结论】闽楠与木荷混交有利于闽楠获得更多的养分,适度竞争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木荷是闽楠较好的伴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木荷混交林 根系 林分空间结构 养分含量 伴生树种
下载PDF
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根和运输根形态与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汲昌昊 杨妮 +2 位作者 郭超 管俊泽 谷加存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0,共6页
为研究树种之间根系的相互作用,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地区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纯林和水曲柳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研... 为研究树种之间根系的相互作用,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地区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纯林和水曲柳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研究了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根和运输根形态与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表层(0<土壤深度(d)≤10 cm)和亚表层(10 cm<d≤20 cm),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水曲柳兴安落叶松混交林内,水曲柳吸收根生物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纯林。4种林型内,水曲柳吸收根和运输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45.79%~53.76%的吸收根和39.63%~49.39%的运输根位于土壤表层。在土壤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运输根比根长显著降低,根平均直径显著增加。在土壤亚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吸收根和运输根组织密度及吸收根平均直径显著低于纯林,而吸收根比根长显著高于纯林。水曲柳吸收根和运输根平均直径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运输根表现更加明显。吸收根生物量和比根长均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水曲柳与红松、落叶松混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的树种水曲柳的吸收根生物量,增强了水曲柳对土壤资源的获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水曲柳 根生物量 根形态 吸收根 运输根
下载PDF
紫金山两种典型林分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谷雨晴 袁在翔 +3 位作者 牛莹莹 吴茜 邹朋峻 关庆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磷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亚热带区域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以紫金山77年生的朴树(Celtis sinensis)、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磷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亚热带区域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以紫金山77年生的朴树(Celtis sinensis)、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磷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磷、凋落物和细根的化学组成以及磷酸酶活性,并对土壤磷组分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和稳定性磷含量均高于针阔混交林,表明阔叶混交林土壤具有较高的磷有效性和供应能力;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各磷组分占总磷(TP)比例具有相似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稳定性磷>中等活性磷>活性磷,其中,NaHCO_(3)-Po、NaOH-Pi、NaOH-Po、HCl-Pi、Residual-P在不同林分和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NaHCO_(3)-Pi仅在土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阔叶混交林土壤磷组分受凋落物碳磷比(C/P_(L))、细根碳氮比(C/N_(F))、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调控,除NaHCO_(3)-Po、NaOH-Po、HCl-Pi外,其余磷组分与DOC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7种磷组分与C/P_(L)呈正相关,与C/N_(F)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受土壤铵态氮(NH_(4)^(+)-N)、凋落物氮磷比(N/P_(L))、细根磷含量(P_(F))调控,除NaHCO_(3)-Pi外,其余磷组分与NH_(4)^(+)-N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_(F)呈正相关,与N/P_(L)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综上,阔叶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性磷含量,两种林分类型下土壤磷组分受不同因素调控,其中,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是导致两种林分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共同调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阔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微生物生物量磷 凋落物 细根 酸性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黔中地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雪娅 徐明 +3 位作者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张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林型细根性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 <0.01),其中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2)两种森林类型中各细根性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细根性状的变程大小基本上表现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3)普通Kriging插值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图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空间分布较马尾松纯林空间异质性强,且高值区较多;4)不同土壤因子对细根性状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存在差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变异在马尾松纯林的主要解释因子为AK,而在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的主要解释因子则为TP和pH值。【结论】两种森林类型的细根性状指标及细根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差异反映了在混交林中根系获取资源的策略与竞争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马尾松与阔叶树种的混交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性状 空间变异 针阔混交林 地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特色森林蔬菜刺通草扦插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恒鹏 夏谷平 +3 位作者 王磊 孟梦 蔡文良 李荣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1-64,78,共5页
云南植物资源丰富,在不同气候区域,当地群众发掘可食用野生森林蔬菜品种繁多,为有效利用和开发森林蔬菜品种,逐步开展具有开发价值的森林蔬菜品种繁育试验。以野生刺通草2年生枝条为插穗,开展不同扦插基质、植物生根混合剂、浸泡时间及... 云南植物资源丰富,在不同气候区域,当地群众发掘可食用野生森林蔬菜品种繁多,为有效利用和开发森林蔬菜品种,逐步开展具有开发价值的森林蔬菜品种繁育试验。以野生刺通草2年生枝条为插穗,开展不同扦插基质、植物生根混合剂、浸泡时间及扦插季节试验,探索其不同处理对刺通草平均生根量、生根长度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处理基质为复合基质,体积配比为腐殖土∶山沙∶泥碳土∶蛭石∶发酵秸秆粉=3∶3∶2∶1∶1,植物生根混合剂质量配比为0.002%α-萘乙酸钠∶0.02%萘乙酸酰胺∶0.01%硫脲=1∶1∶1,选用2年生刺通草枝条,在植物生根混合剂浸泡5 min后扦插,扦插50 d后刺通草插穗平均生根数量达5.87条、生根长度至8.28 cm、生根率为8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通草 特色森林蔬菜 扦插 复合基质 生根混合剂
下载PDF
对基层指挥员森林灭火行动的思考
7
作者 王笑东 《今日消防》 2023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森林灭火中,基层指挥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灭火情况能够看出,基层指挥员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认知不准确、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故灾害时心理素质不强等,这会导致在具体工作上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影... 在森林灭火中,基层指挥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灭火情况能够看出,基层指挥员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认知不准确、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故灾害时心理素质不强等,这会导致在具体工作上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影响工作的开展。分析了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的现状,及其在森林灭火行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森林灭火行动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基层指挥员灭火救援能力的对策,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指挥员 森林灭火行动 注意事项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8
作者 谭行鹏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7期127-130,共4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关乎路面工程使用寿命,是路面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层,也是路面结构层中主要的承重层,所以基层的施工质量非常关键。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有很多技术要点,本研究对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关乎路面工程使用寿命,是路面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层,也是路面结构层中主要的承重层,所以基层的施工质量非常关键。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有很多技术要点,本研究对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配合比设计 承载力
下载PDF
林草混交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宏彬 田青青 +4 位作者 李珍玉 赵亮 贺茜 刘卫东 易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香根草和小叶女贞两种不同植物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及两种植物混交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分别进行了系列直剪试验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含根比的情况下,植物根系对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草本植物香根草以... 通过对香根草和小叶女贞两种不同植物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及两种植物混交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分别进行了系列直剪试验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含根比的情况下,植物根系对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草本植物香根草以及木本植物小叶女贞的根系都能提高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但二者对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的贡献是不同的,且混交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仍符合库伦强度理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根土复合体的内摩擦角随小叶女贞含根比变化的幂函数关系式。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林草一体化高稳定护坡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边坡 根土复合体 林草混交根系 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不同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C动态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荣丽 李守剑 +2 位作者 李贤伟 张健 王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化学、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4种退耕还林模...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化学、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4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扁穗牛鞭草草地、柳杉(Cryptameriafortunei)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动态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中的C表现为净释放,其质量残留率符合单指数模型(P<0.01)。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碳(ROC)、总有机碳(TOC)都大于其他3种模式。4种模式下的SMBC对土壤TOC的贡献分别是1.2%—3.3%、0.7%—1.5%、0.8%—2.2%、0.5%—0.8%;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的ROC/TOC大于其他3种模式模式;各模式土壤ROC含量与土壤T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显示,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活性大、易转化,土壤总有机碳的高低决定了易氧化碳的丰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细根(草根) C动态 土壤活性有机碳 分解
下载PDF
光皮桦细根与扁穗牛鞭草草根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优势类群 被引量:16
11
作者 荣丽 李贤伟 +3 位作者 朱天辉 张健 袁渭阳 王巧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向土壤添加单一光皮桦直径为0~1mm细根(处理1)、1~2mm细根(处理2)、扁穗牛鞭草草根(处理3)、0~2mm细根与扁穗牛鞭草草根混合物(处理4)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12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向土壤添加单一光皮桦直径为0~1mm细根(处理1)、1~2mm细根(处理2)、扁穗牛鞭草草根(处理3)、0~2mm细根与扁穗牛鞭草草根混合物(处理4)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120d后,与未加植物根系的对照相比各处理都显著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其中细根、草根混合处理的微生物总数大于添加单一细根和草根的处理(P〈0.05)。真菌在分解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放线菌,最后是细菌。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出参与细根、草根分解初期的主要优势类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木霉菌属(Trichoderm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在培养后期(120d后)起主要作用的优势类群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8种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数量在分解过程中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分解120d后,各处理优势类群的数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细根、草根的不同处理对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有较大影响,不同的分解阶段发育着不同的土壤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草根 分解 土壤微生物 退耕还林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贤伟 张健 +2 位作者 陈文德 范冰 董慧霞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 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 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 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 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 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黑麦草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冰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董慧霞 范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6,共6页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增加较快,随后上升趋于平缓,而N、Ca的养分释放率增加整体比较平缓,元素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Mg,而N、Ca最慢;而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Mg的养分释放率初期增加都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现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率最慢,其他元素的分解率相近。由于细根和草根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上下层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种类也有所不同,因而有利于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复合模式 细根 草根 分解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玉盛 蔡丽平 +2 位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陈银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581,共7页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细根的养分现存量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是纯林的 1.3和 1.2倍 ;年归还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3倍和 1.14倍 ,且分别占混交林凋落物N、P养分年归还量的 38.3%和 6 7.4 ...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细根的养分现存量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是纯林的 1.3和 1.2倍 ;年归还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3倍和 1.14倍 ,且分别占混交林凋落物N、P养分年归还量的 38.3%和 6 7.4 % ;年分解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6和 1.2 3倍 ,而年累积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3和 1.14倍 ,可见混交林细根具有比纯林更高的养分累积和周转能力。混交林和纯林群落中林下植被细根在群落细根N、P养分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杉木和观光木 <0 .5mm径级细根则是其细根养分循环功能的主体。混交林和纯林杉木活细根N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 ,P则呈双峰型 ;死细根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均呈倒“S”型。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与杉木的较相似 ,但其活细根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混交林与纯林中林下植被活细根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均呈双峰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群落 细根 N P 养分现存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植物根系构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朱亚琼 郑伟 +1 位作者 王祥 关正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5,共13页
为从地下根系方面阐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型混播草地高效生产机制,将种群空间距离(行距)、种群空间作用方式(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地下根系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从根系的几何形态、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分析和比较2种牧草在竞争生境中根... 为从地下根系方面阐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型混播草地高效生产机制,将种群空间距离(行距)、种群空间作用方式(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地下根系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从根系的几何形态、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分析和比较2种牧草在竞争生境中根系构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异行混播和行距增大使2种牧草地上生物量增加,无芒雀麦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也增加,但红豆草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不明显。2)异行混播+行距增大使无芒雀麦≤0.16mm的细根增加,红豆草0.16~0.50 mm的根系增加,从而增加了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长;异行混播+阻隔使得2种牧草的根系直径增加,从而使得根系体积和比根面积增加。3)2种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下拓扑指数(TI)均接近于1,修正拓扑指数(qa)大于0.5,分支结构均为鱼尾状分支;随着种群空间距离的增加,2种牧草根系的拓扑结构有向叉状分支方向发展的趋势。4)2种牧草的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根系形态参数与根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而与地上生物量、根冠比相关性不显著。因此,种群的空间距离、种群的空间作用方式改变了混播群体地下根系的竞争环境,其通过形态、拓扑结构和分形的可塑性来响应种间竞争关系变化,采取了拓展空间和高效利用水分养分的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方式 豆禾牧草 根系形态 根系拓扑结构 根系分形 群体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师阳阳 陈云明 +1 位作者 张光辉 王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0,44,共6页
退耕还林(草)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生态建设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明显增加。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耕地(0a)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年限(3~5,10,18,28,37a)对撂荒地植... 退耕还林(草)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生态建设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明显增加。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耕地(0a)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年限(3~5,10,18,28,37a)对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同土层根长密度都表现为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37a>28a>18a>3~5a>10a>0a;撂荒地植被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相同层根系生物量表现为28a>37a>18a>3~5a>10a>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撂荒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根长密度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退耕模式细根(包括草根)分解过程中土壤酶动态 被引量:4
17
作者 荣丽 李守剑 +1 位作者 李贤伟 范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2-650,共9页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扁穗牛鞭草草地模式(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模式(LS)、光皮桦人工林模式(H)细...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扁穗牛鞭草草地模式(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模式(LS)、光皮桦人工林模式(H)细根(包括草根)分解过程中土壤酶动态。结果表明:1)HN下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LS下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p<0.05)。2)HN、NC和LS下的土壤脲酶与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显著相关,HN的蔗糖酶、NC的酸性磷酸酶、LS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除H外,土壤脲酶活性与细根C/N、纤维素绝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除NC外,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细根纤维素绝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土壤脲酶活性与需氧固氮细菌或与真菌数量显著相关,HN下的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H与NC下的土壤酸性磷酸酶还分别与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显示:由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不同生活型植物构成的复合模式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高低能够反映这几种退耕模式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的快慢,细根(包括草根)的C/N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真菌、需氧固氮细菌、纤维分解菌及细菌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分解 细根(包括草根) 土壤酶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2 位作者 林瑞余 谢锦升 陈银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 10 371MJ m2 ,是纯林群落的 1...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 10 371MJ m2 ,是纯林群落的 1 17倍 ,其中杉木、观光木、林下植被细根分别占 72 12 % ,14 88%和 13 0 0 % ;而不同树种 <0 5mm径级的细根是细根能量现存量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 .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纯林杉木的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双峰型 ,在 3月和 9月较高 ,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谷型 ,在 3月或 5月最低 .林下植被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峰型 ,在 5月最高 ,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谷型 ,在 5月最低 .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达 4 0 0 1MJ m2 ,是杉木纯林的 1 12倍 ,占地上部分年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 31 6 % ,不同树种的 <0 5mm径级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均占 6 0 %以上 .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分解量和净生产量分别达 2 0 0 9MJ m2 和 7 833MJ m2 ,是纯林的1 2 3倍和 1 17倍 ,而混交林细根枯落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 (0 178% )亦高于纯林细根的 (0 15 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细根 能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油松和虎榛子不同林型根系分泌物组分及化感效应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邵东华 任琴 +1 位作者 宁心哲 白淑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338,共6页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油松Piun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纯林及两者混交林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组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法选择邻苯二甲酸、ρ-香豆酸对油松盆栽幼苗进行了化感效应测试。...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油松Piun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纯林及两者混交林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组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法选择邻苯二甲酸、ρ-香豆酸对油松盆栽幼苗进行了化感效应测试。结果表明:根际中检测到的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酯类和酚酸类。其中有机酸是数量最多且比例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在油松纯林、虎榛子纯林及混交林中有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63.82%,71.05%和69.12%;酯类分别占8.38%,12.65%和14.42%;酚酸类分别占整个组分的27.80%,16.30%和16.46%;酚酸类化合物检测到7种,包括羟基肉桂酸、ρ-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和ρ-香豆酸,混交林中没有检测到羟基肉桂酸。油松纯林中,7种酚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林型,除3,4-二羟基苯甲酸外,其余酚酸含量均为混交林的2.5倍以上,ρ-香豆酸达到8倍;与对照相比,应用外源ρ-香豆酸和邻苯二甲酸在质量浓度2.5 mg·L-1时对油松苗高和生物量均具有促进作用,化感响应指数为正值。随着2种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加强,但ρ-香豆酸的抑制作用小于邻苯二甲酸。因此,混交林根际根系酚酸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其生长优于纯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油松 虎榛子 混交林 根系分泌物 酚酸类
下载PDF
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N动态 被引量:4
20
作者 荣丽 李贤伟 +1 位作者 张健 范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6,共6页
采用原状土芯法对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NC)、柳杉人工林(LS)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影响分解的质量指标及N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 采用原状土芯法对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NC)、柳杉人工林(LS)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影响分解的质量指标及N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分解1年后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在1年研究期内,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N与细根分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含量无关,其中光皮桦细根分解速率还与C含量有关。分解90天后,各模式细根(草根)木质素含量与分解速率关系分别为,H,LS呈显著负相关(P≤0.05),HN呈较弱负相关(P=0.087),NC不相关(P=0.279)。分解1年后N初始含量最高的HN具有最高的N释放率,N初始含量最低的LS具最低的N释放速率,4种模式N释放速率大小顺序为HN(70.12%)>H(56.49%)>NC(46.67%)>LS(21.76%),N初始含量高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模式 细根 草根 分解 N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