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al traits of poplar leaves and fine roots responses to ozone pollution under soil nitrogen addi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Pin Li Rongbin Yin +2 位作者 Huimin Zhou Sheng Xu Zhaozhong F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Concurrent ground-level ozone(O_(3))pollution and anthropogenic nitrogen(N)deposition can markedly influence dynamics and productivity in forests.Most studies evaluating the functional traits responses of rapid-turnov... Concurrent ground-level ozone(O_(3))pollution and anthropogenic nitrogen(N)deposition can markedly influence dynamics and productivity in forests.Most studies evaluating the functional traits responses of rapid-turnover organs to O_(3) have specifically examined leaves,despite fine roots are another major source of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 input in forest ecosystems.How elevated O_(3) levels impact fine root biomass and biochemistry remains to be resolved.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poplar leaf and fine root biomass and biochemistry responses to five different levels of O_(3) pollution,while additionally examining whether four levels of soil N supplementation were sufficient to alter the impact of O_(3) on these two organs.Elevated O_(3) resulted in a more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fine root biomass than leafbiomass;relative to leaves,more biochemically-resistant components were present within fine root litter,which contain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ignin,condensed tannins,and elevated C:N and lignin:N ratio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slower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In contrast,leaves contained more labile components,including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and N,as well as a higher N:P ratio.Elevated O_(3) significantly reduced labile components and increased biochemically-resistant components in leaves,whereas they had minimal impact on fine root biochemistry.This suggests that O_(3) pollu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delay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nutrient cycling.N addition largely failed to affect the impact of elevated O_(3) levels on leaves or fine root chemistry,suggesting that soil N supplementation is not a suitable approach to combating the impact of O_(3) pollution on key functional traits of poplar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of leaves and fine roots to O_(3) pollution will result in marked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belowground roles of these two litter sources within forest ecosystems,and such changes will independently of nitrogen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pollution Nitrogen(N)input Fine roots leaves functional traits Chemical complexity
原文传递
氮添加对燕麦/豌豆间作体系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晓云 侯统璐 +3 位作者 鲍根生 张鹏 李媛 梁国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61,共12页
为分析无机氮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体系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播、隔行间作、同行混合间作3种种植方式和对照(0 kg·ha^(-1))、低氮(50 kg·ha^(-1))、高氮(20... 为分析无机氮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体系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播、隔行间作、同行混合间作3种种植方式和对照(0 kg·ha^(-1))、低氮(50 kg·ha^(-1))、高氮(200 kg·ha^(-1))3个氮添加水平,探究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对燕麦、豌豆茎叶及根系碳(C)、氮(N)和磷(P)含量和C/N、C/P、N/P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和燕麦茎叶、根系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下均表现不同;不同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下,豌豆和燕麦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RDA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与二者茎叶、根系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正负相关。因此,可通过植物组织养分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养分利用状况,进而为高寒区草地退化修复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种植 氮添加 茎叶 根系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闽江福州段湿地草本植物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对水盐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秋雪 彭书婷 +3 位作者 甘婉怡 彭正东 徐琪 黄柳菁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获取资源最重要的器官,探究叶片、细根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有利于揭示植物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生态策略。本文以湿地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闽江流域福州段4个典型湿地为研...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获取资源最重要的器官,探究叶片、细根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有利于揭示植物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生态策略。本文以湿地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闽江流域福州段4个典型湿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了3条垂直于河道的调查样带,108个样方,选取7个叶功能性状以及5个细根功能性状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湿地草本植物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对水盐梯度的响应。结果显示:(1)叶形指数和根组织密度变异系数最大;(2)叶厚、叶干物质含量、根体积、比根长随着水盐条件的增加而增加,比叶面积和根组织密度则随着水盐条件的增加而减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为关键;(3)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叶厚等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组织密度和叶干物质含量均与比根长、比根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功能性状在不同的水盐梯度下,一部分成对性状会呈现协同一致的趋势。研究结果说明,湿地草本植物对于水盐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够通过叶、细根功能性状的相互调节而实现,具有较强的性状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叶片 细根 功能性状 水盐梯度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根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文霞 邹斌 +1 位作者 郑景明 罗久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1,共7页
以有关植物各构件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3个主要假说(功能相似假说、结构相似假说和整体协调假说)为依据,研究植物3个构件根、茎、叶对应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植物功能性状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江西大岗山栲树天然阔叶林中常见... 以有关植物各构件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3个主要假说(功能相似假说、结构相似假说和整体协调假说)为依据,研究植物3个构件根、茎、叶对应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植物功能性状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江西大岗山栲树天然阔叶林中常见的1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了植物比叶面积、比根长、各构件组织密度以及各构件碳、氮、磷含量等共15个功能性状指标。并将其分为结构性状和化学性状2大类,利用多重t检验和皮尔森相关检验对根、茎、叶3个构件对应功能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性状方面,比叶面积和比根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各构件组织密度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叶>茎>根,茎和根的组织密度相关性比叶和茎、叶和根更强。在化学性状方面,各构件碳含量大小并无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极显著;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小枝>细根,且叶和细根的氮含量相关性显著;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小枝>叶>细根,且3个构件之间磷含量都为正相关。从各构件结构性状的关系来看,研究结果支持结构相似假说;从各构件氮含量的关系来看,研究结果支持功能相似假说;从各构件碳含量和磷含量的关系来看,研究结果支持整体协调假说。整体来看,植物各个构件的功能性状之间耦合协调,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状 化学性状 根茎叶功能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林下引入耐阴树种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海东 查美琴 +3 位作者 成向荣 汤胜 周恒发 虞木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948-6957,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协调性揭示了其适应特定生境的主要策略,而植物早期生长与功能性状可能具有很大关联性。为探讨林下引入耐阴树种的根、茎、叶功能性状协调性及其与生长的关系,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林下引入5种常绿阔叶树种(洒金叶珊瑚、...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协调性揭示了其适应特定生境的主要策略,而植物早期生长与功能性状可能具有很大关联性。为探讨林下引入耐阴树种的根、茎、叶功能性状协调性及其与生长的关系,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林下引入5种常绿阔叶树种(洒金叶珊瑚、杨桐、蚊母树、栀子和海桐)的生长率(树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以及27个根茎叶形态、生理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知耐阴树种种间根茎功能性状关联更紧密。此外,种间根、茎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叶面积;(2)耐阴树种种间和种内关键性状与生长率网络关联性差异较大。在种间水平上,生长率与大部分叶性状显著正相关,与根茎性状多为显著负相关;在种内水平上,关键性状与生长率关系网更加复杂;(3)树高相对增长率是种间和种内关系网中心性最高的生长率指标。种间中心性最高的性状指标是叶面积;叶、茎生物量占比和根干物质含量是种内中心性最高的性状指标。但只有叶面积与树高相对增长率在种间和种内均显著正相关,因此,叶面积更适合作为指示林下耐阴树种生长率变化的性状。总体上,耐阴树种叶性状对生长率的调控要强于根茎性状,其中引入较大叶面积的常绿阔叶树种可能更有利于杉木纯林的人促更新和高效复层林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阴树种 生长率 根茎叶功能性状 性状关联网络
下载PDF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林下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C、N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进如 闫晓俊 +4 位作者 贾林巧 范爱连 王雪 陈廷廷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16-3726,共11页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序级划分法,分析不同树种细根性状序级间的变化特征、常绿和落叶灌木细根性状之间的差异,不同序级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变异维度。结果表明:树种和序级对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直径、根长、根组织密度随着序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比根长和氮浓度逐渐减小,碳浓度在序级间的变化趋势不一,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落叶灌木细根直径、根长和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常绿灌木,碳浓度和组织密度显著低于常绿灌木,表明与常绿灌木相比落叶灌木更偏向于资源获取型生态策略,常绿灌木则更偏向于保守型策略。灌木细根在不同序级间的直径与比根长、组织密度,氮浓度与组织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细根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或因序级而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细根性状变异沿一个主成分轴发生变异,该轴表示灌木细根的资源获取和保守的权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细根功能性状 序级 常绿阔叶林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