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SR Analysis of Hybrid Descendants of Ros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 Dai-di Su Cheng-yuan +4 位作者 Zhang Jin-zhu Chen Xue Ma Xue Wang Na Li Wen-ti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Four different rose hybri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ique with nine polymorphic primers. All of the primers produced 64 bands, of which 59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6.6 for ea... Four different rose hybri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ique with nine polymorphic primers. All of the primers produced 64 bands, of which 59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6.6 for each primer.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sm ranged from 57.1% to 100%, with an average of 92.3%. An UPGMA dendrogram showed five groups. The primer numbered with PI9 and PI11 had relatively high resolution in identifying the F 1 offspring in thi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 hybrid descendants issr genetic diversity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Hybrid Performan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SSRs and ISSRs in 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3
2
作者 FUTing-dong YANGGuang-sheng SHENJin-xi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083-1090,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were emp...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3 double low self-incompatible lines and 22 male parental varieti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Hybrids were produced in a NCⅡ mating design by hand-pollin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25 parental varieties (li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athematics Average (UPGMA) clustering based on GDs. SI-1300 and SI-1320 could be singly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respectively. Varieties from Chin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another group, SI-1310 and varieti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other three groups. The grouping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arental pedigree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yield, quality and phenological period trait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parent groups. Although hybrid yield/plant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but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as low. It appeared to be unsuitable for using the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to predict heterosis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Brassica na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基因多样性 杂交性能 相关性 SSR iss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Evaluation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Hybrid Parents Developed in Brassic napus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Ping wu, ZHOU Guo ling, YANG Guang sheng and FU Ting dong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Rapeseed Improvement, Wuhan 430070,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054-1060,共7页
Genetic diversity of 50 Brassic napus varieties including 21 sterile lines, 16 restorer lines and 13 check cultivars was estimated by SSR and ISSR. The UPGMA results showed that 50 Brassica napus varieties were divide... Genetic diversity of 50 Brassic napus varieties including 21 sterile lines, 16 restorer lines and 13 check cultivars was estimated by SSR and ISSR. The UPGMA results showed that 50 Brassica napus varietie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 restorer lines tested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ⅠⅢ respectively. The sterile lines tested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Ⅳ. In addition, the sterile lines could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except 1471AB, all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in subgroupⅠ, 1471AB and al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in the subgroupⅡ. The UPGMA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restorer lines had more genetic diversity than the sterile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亲本 基因多样性 SSR issr 雄性不育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铃铛铁线莲品种杂交F_(1)代鉴定
4
作者 耿宇航 周欣莹 +2 位作者 贾艳艳 孙浩男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82,共8页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ISSR引物均可体现6组铃铛铁线莲杂交组合父本的特异性,37个杂交F_(1)代均为真杂种,F_(1)代出现父母结合带较多,部分F_(1)代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这表明F_(1)代中产生了遗传变异。单株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F_(1)代在基因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某一方亲本的现象,为后续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借鉴。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在铃铛铁线莲杂交后代生长早期用于鉴定其是否为真杂种,为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铛铁线莲 杂交F_(1)代 issr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SSR、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73
5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种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但决定系数较小。SSR及ISSR标记遗传距离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杂种产量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SR标记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 产量性状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3个野生种群及种群间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吕林兰 杜晓东 +2 位作者 王嫣 石耀华 王爱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2,共7页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85、0.2607和0.2571;3个自繁群体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04、0.2545和0.2527,3个杂交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747、0.2659和0.2784。种群间杂交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了杂交子一代与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而自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的野生种群比较,遗传多样性降低。本文指出利用野生群体进行杂交育种应该纯化亲本才能获得杂种优势,人工育苗或选择性育种需要保持足够数量的繁殖亲本以避免遗传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野生种群 遗传多样性 杂交 issr标记
下载PDF
利用ISSR揭示不同类型月季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俐宏 张金柱 +1 位作者 李振 车代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315,共5页
本研究应用正交设计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月季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25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PCR缓冲液、1U Taq DNA聚合酶、800pmol/L引物、0.16mm... 本研究应用正交设计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月季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25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PCR缓冲液、1U Taq DNA聚合酶、800pmol/L引物、0.16mmol/L dNTPs、Mg2+1.5mmol/L。筛选了33个ISSR引物,共得到了11个多态性比较高的ISSR引物,占所筛引物的33.33%。利用筛选出的11条ISSR引物对3种月季类型的23份月季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477条DNA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4个,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4.5个多态性位点。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丰花月季基本能聚为一类,切花月季与藤本月季交叉聚在一起。这表明月季种质的遗传差异与其应用分类的相关性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issr 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小黑麦杂交F_1代真假杂种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建文 李冬梅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1037,共7页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生长后期死亡。14条ISSR引物对46个正常结实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9%,其中,UBC822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_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杂交F_1代群体和父母本在阈值0.748处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_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_1代单株;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一类,之后与父本聚为一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除株高偏向于父本外,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偏向于母本,与父本的差距较大,这与I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杂交F1代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新 马庆华 +5 位作者 王贵禧 赵天田 贾建云 徐丽 张力思 刘庆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5,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达维、辽榛3号等17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试验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进行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 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达维、辽榛3号等17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试验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进行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获得5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8.3条谱带,引物平均多态性比率84.6%;7条ISSR引物可将所有样品完全分开,当遗传相似性阈值为0.687时可将样品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14个品种(系)可分成4个亚类,第Ⅱ类群1个品种,第Ⅲ类群2个品系。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8~0.879(平均0.678)。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6751、0.3701和0.5308。上述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是一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群体,主栽品种(系)间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平欧杂种榛的遗传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榛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麻竹种内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秀艳 傅懋毅 姜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3,共6页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麻竹种内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开展研究。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9个重复性高、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22个杂种家系的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3655和0.5442。22个家系间...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麻竹种内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开展研究。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9个重复性高、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22个杂种家系的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3655和0.5442。22个家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为0.3953~0.7907,平均为0.6130;遗传距离变化为0.2348~0.928,平均为0.4996,杂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天然或栽培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杂交子代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现代月季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金磊 郭国业 崔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1-25,共5页
利用ISSR标记对14个月季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正交设计确定20μL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7条引物对14个月季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7条引物共扩增出60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5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0%,品种间遗传一致... 利用ISSR标记对14个月季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正交设计确定20μL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7条引物对14个月季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7条引物共扩增出60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5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0%,品种间遗传一致度为0.50~0.85.UPGMA聚类显示,藤本月季与大花月季和微型月季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月季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的品种类群间可能发生过杂交和基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月季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国岭 刘平武 +1 位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66-1771,共6页
利用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18份不育系、21份恢复系和11份对照品种共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50份材料被聚为四大类群,其中所有的不育系聚在第四大类,恢复系都聚在了其它三大类中。不育系又分为2个亚类,... 利用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18份不育系、21份恢复系和11份对照品种共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50份材料被聚为四大类群,其中所有的不育系聚在第四大类,恢复系都聚在了其它三大类中。不育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核不育系聚为一亚类(除1471AB外),而所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聚为另一亚类。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比恢复系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亲本 遗传多样性 评价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通草1号虉草及其杂种后代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永亮 刘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4,共7页
为了选育出产草量高、品质好、耐盐碱性和扩展性强,能够在内蒙古盐碱湿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虉草新品种,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 Tongcao No.1)为母本(或父本),分别与川引3号虉草(P. arundinacea L. Chuanyin No.3)、... 为了选育出产草量高、品质好、耐盐碱性和扩展性强,能够在内蒙古盐碱湿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虉草新品种,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 Tongcao No.1)为母本(或父本),分别与川引3号虉草(P. arundinacea L. Chuanyin No.3)、美国虉草(P. arundinacea L.)进行杂交,得到了杂种后代(F1~F3),选择14个杂交株系和4个亲本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运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18份虉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为虉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4.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4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8 5,平均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61 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02 3~0.818 2。当欧氏距离为0.57时可将18份虉草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由川引3号虉草、美国虉草和S18杂种构成;第2类群包含通草1号虉草、通辽野生虉草和S2、S17杂种构成;第3类群由6个通草1号虉草为母本(或父本)的杂交F1代构成;第4类群由4个通草1号虉草为父(母)本的杂种F2代和1个F1代构成。14份虉草杂种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虉草 杂种后代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桂南木莲和马关木莲正反交杂种的ISSR鉴定
14
作者 余秋岫 刘彩贤 +3 位作者 罗峰 张方静 胡希军 金晓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806-5812,共7页
以桂南木莲、马关木莲及两者的杂交后代(正反交)共32株为试验材料,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后代的真实性。结果如下:从16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引物用于杂种鉴定,试验表明30株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真实杂种率为100%;4条引物在正交杂种和... 以桂南木莲、马关木莲及两者的杂交后代(正反交)共32株为试验材料,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后代的真实性。结果如下:从16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引物用于杂种鉴定,试验表明30株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真实杂种率为100%;4条引物在正交杂种和亲本中扩增出4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84.7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76~0.863,变幅为0.387。遗传相似系数0.714把亲本和正交种分为偏母本型、中间型和父本;4条引物在反交种和亲本中扩增出4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88.7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0.872,变幅为0.472。遗传相似系数0.594把亲本和反交种分为偏母本型和偏父本型。30株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培育木兰科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 马关木莲(Manglietia maguanica) 杂种后代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