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皮肤感染1例分析
1
作者 郭艳阳 张喆 +5 位作者 海璐明 高继鑫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346-350,共5页
报道1例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感染。患者女性,47岁,右胫后红色丘疹、斑块5周,伴溃疡4周余,发病前泰国海边游玩时不明海洋生物螫伤。取皮肤组织行病理、真菌培养,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HE切... 报道1例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感染。患者女性,47岁,右胫后红色丘疹、斑块5周,伴溃疡4周余,发病前泰国海边游玩时不明海洋生物螫伤。取皮肤组织行病理、真菌培养,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HE切片示真皮坏死及透明样真菌结构,脂肪小叶见灶性坏死。PAS、六铵银染色坏死区见菌丝、链状分生孢子及较大孢子结构。真菌培养见菌落扩展生长、羊毛状,棕褐色。胶带粘贴镜下可见棕色4~9个离壁分隔的分生孢子,两端有暗色带。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E.rostratum。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E.rostratum皮肤感染。治疗: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次,2次/日,1个月后减量至200 mg/次,1次/日,顿服,共3个月,皮损基本痊愈。E.rostratum引起皮肤感染少见,海洋生物螫伤引起皮肤屏障损伤及接触环境真菌可能是该患者感染E.rostratum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E.rostratum 感染
下载PDF
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延菊 曲波 +2 位作者 刘更林 白艳伟 董文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5,59,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对刺萼龙葵的幼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刺萼龙葵子叶长1.2~1.8cm,宽0.2~0.6cm,厚度180~270μm,栅栏组织1层,厚55~65μm,海绵组织相对很发达,占叶肉的很大比例,厚155~165μm,气孔器在上、下表皮都有分布,...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对刺萼龙葵的幼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刺萼龙葵子叶长1.2~1.8cm,宽0.2~0.6cm,厚度180~270μm,栅栏组织1层,厚55~65μm,海绵组织相对很发达,占叶肉的很大比例,厚155~165μm,气孔器在上、下表皮都有分布,气孔指数平均为46.1;真叶长2~2.5cm,宽1.5~2cm,厚度220~340μm,栅栏组织1层,厚108~114μm,海绵组织细胞4~6层,厚111~118μm;上下表皮均具表皮毛。皮层中的细胞具有叶绿体;维管束为双韧型。刺萼龙葵根的表皮细胞1层,排列紧密;皮层细胞均为薄壁细胞,凯氏带就分布于此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幼苗 形态
下载PDF
内蒙古新外来入侵植物——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 被引量:21
3
作者 贺俊英 哈斯巴根 +1 位作者 孟根其其格 胡美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1年第3期288-290,共3页
通过标本鉴定和查阅文献,证实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首次发现的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新近入侵内蒙古的一种外来植物.黄花刺茄原产北美洲,其入侵性极强,具有重大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 内蒙古 黄花刺茄 外来入侵植物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and Endosperm in Ranalisma rostratum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Jianbo Chen Jiakuan +1 位作者 Li Rongqian Wang Huiqi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The embryo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in Ranalisma rostratum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zygote divides by a transverse wall to form basal and apical cells.The larger basal cell undergoes no further division and beco... The embryo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in Ranalisma rostratum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zygote divides by a transverse wall to form basal and apical cells.The larger basal cell undergoes no further division and becomes the basal suspensor cell.The embryo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Caryophyllad type.In the mature seed,the embryo is U shaped and forms the embryonic shoot apex accompanied by one intraseminal leaf.The endosperm development belongs to the Hebolial type.The primary endosperm nucleus (invariably lying in the chalazal part of the embryo sac) divides and forms a large micropylar chamber and a small chalazal chamber.The chalazal endosperm chamber remains uninucleate,and free nuclear divisions occur in the micropylar chamber.Cellularization of the endosperm begins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micropylar and the chalazal ends.The cellularization is related to phragmoplast and cell plate, and does not arise from the free growth wall.Accompanying the embryo development,the endosperm degrades and does not exist in the mature seed.In the proembryo developing stages, the basal suspensor cell and chalazal endosperm cell grow to a considerable size.The nucleus and cytoplasm stain densely.Sometimes, binucleate or trinucleate was observed in both of the two cells.In the laterally concave embryo stage,they begin to degenerate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cellularization of the endosperm.They are presum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nourishment of the embryo prope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embryo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alisma rostratum Stapf EMBRYO ENDOSPERM
下载PDF
Life History Traits and Mechanisms of Endangerment in Ranalisma rostratum
5
作者 Wang Jianbo,Chen Jiakuan, Li Rongqi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199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Ranalisma rostratum (Alismataceae) is an endangered aquatic plant, and now there is only one population existing in China. In its natural habitat, Huli marsh in Chaling, Hunan province, the best growing plants have be... Ranalisma rostratum (Alismataceae) is an endangered aquatic plant, and now there is only one population existing in China. In its natural habitat, Huli marsh in Chaling, Hunan province, the best growing plants have been observed at microsites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5~10cm, and the plants grow in emergent form.R. rostratum reproduces asexually or sexually. The recruitment of asexual propagules into popu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 size. Although seed production does not appear to limitR. rostratum, restricted dispersal of propagules and seeds, low seed viability, low germinability, slow growth of seedlings under all conditions, and habitat loss due to agriculture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endangerment of this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words Ranalism rostratum life history mechanism of endangerment
下载PDF
入侵植物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在新疆的分布及其群落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珍珍 谭敦炎 周桂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黄花刺茄原产北美,2005年首次在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和昌吉市三工镇发现。采用样方法,对不同生境中黄花刺茄分布相对集中的14个样地所有物种的多度、频度和重要值进行观测和分析,进一步明确黄花刺茄在新疆的分布区及其群落特征,并... 黄花刺茄原产北美,2005年首次在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和昌吉市三工镇发现。采用样方法,对不同生境中黄花刺茄分布相对集中的14个样地所有物种的多度、频度和重要值进行观测和分析,进一步明确黄花刺茄在新疆的分布区及其群落特征,并揭示其最适生境。结果表明:黄花刺茄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县)、昌吉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分布在海拔-12~1 325 m处。生境类型包括荒漠草原、荒漠和绿洲。在3种生境中,黄花刺茄的相对多度均处于首位,且在绿洲中达到最大值,是入侵区域最为重要的物种;在相对盖度上均为第一,且绿洲(54.27%)>荒漠草原(35.07%)>荒漠(26.40%)。基于重要值数据的分析表明,黄花刺茄在3种生境中的综合适应力均最大,且以绿洲中尤为突出,表明黄花刺茄在新疆荒漠草原和荒漠生境中尚处于局部危害阶段,但在绿洲中已处于蔓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 ) 分布范围 群落特征 新疆
原文传递
Pollen limitation in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Solanum rostratum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opulation size 被引量:4
7
作者 Li-Juan Zhang An-Ru Lo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Aims small plant populations may be more likely to suffer more severe pollen limitation due to the lower number of potential mates or suitable pollinators.For invasive species,this phenomenon may be more common when a... Aims small plant populations may be more likely to suffer more severe pollen limitation due to the lower number of potential mates or suitable pollinators.For invasive species,this phenomenon may be more common when an invading population colonizes a new habitat.Here,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ollen limitation occurs in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Solanum rostratum during its invasion from North america to China and evaluated the patterns between pollen limitation and population size.Methods Pollen addi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six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S.rostratum.by comparing fruit set and seed production with open pollination treatment,we calculated the index of pollen limitation and regressed it to population size and density.Important Findingsamong the six sampled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S.rostratum,the fruit set and seed production per fruit were 0.346±0.014 and 52.38±9.29,respectively,with open pollination treatment and 0.572±0.022 and 56.28±10.79,respectively,with pollen addition treatment.Compared with open pollination,pollen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uit set and seed production by 65.3 and 7.4%,respectively.The standardized index of pollen limitation ranged from 0.022 to 0.125,with an average of 0.065,suggesting that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S.rostratum do suffer from pollen limitation.The index of pollen limit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 that smaller populations suffer from more severe pollen lim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ve species pollen limitation population size Solanum rostratum
原文传递
模拟氮沉降对刺萼龙葵幼苗生长与生物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佳 王雪丽 +3 位作者 王鹤松 王鹏 王竹天 周立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幼苗在氮沉降作用下的生长及分配特征,试验设置2种氮沉降方式(铵态氮((NH4)2SO4),记为A;硝态氮(NaNO3),记为B)和4种氮沉降水平(0、4、8、10 g/(m^(2)·a),记为1、2、3、4)。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幼苗的株高不受... 为探究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幼苗在氮沉降作用下的生长及分配特征,试验设置2种氮沉降方式(铵态氮((NH4)2SO4),记为A;硝态氮(NaNO3),记为B)和4种氮沉降水平(0、4、8、10 g/(m^(2)·a),记为1、2、3、4)。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幼苗的株高不受氮沉降影响;所有氮沉降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粗,且处理13水平最小,为0.74 cm;二者交互作用和铵态氮处理对刺萼龙葵幼苗茎粗均具有极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处理14水平最小,为1.04 cm;所有氮沉降处理均显著增大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比叶面积,且处理10水平最大,为23748.41 mm^(2)/g。铵态氮处理下的处理13均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二者交互作用下的处理16均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茎、叶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除处理16外,其余的交互作用均促进了叶生物量比和根冠比。这些结果表明,在铵态氮和二者交互作用浓度为4~8 g/(m^(2)·a)时,会增加刺萼龙葵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促进其入侵,而铵态氮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浓度均为10 g/(m^(2)·a)时,会减小刺萼龙葵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从而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不利于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刺萼龙葵幼苗 生物入侵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凯 邵华 +1 位作者 韩彩霞 Zokir Toshmatov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目的】分析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了解其根际可培养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并从中筛选具有开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除草剂潜力的菌株。【方法】采集刺萼龙葵根际土壤,提取总DNA,利用高通量测... 【目的】分析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了解其根际可培养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并从中筛选具有开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除草剂潜力的菌株。【方法】采集刺萼龙葵根际土壤,提取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同时,利用纯培养手段获得可培养真菌菌株,以乙酸乙酯萃取其发酵产物,并以单子叶植物早熟禾和双子叶植物反枝苋为受试植物,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促生/抑生活性。【结果】子囊菌门真菌广泛存在于刺萼龙葵根际土壤中,且占绝对优势。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刺萼龙葵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有着非常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菌株SR02、SR05和SR13对受试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刺萼龙葵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明显,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在真菌群落中占优势地位;从根际土壤中发现多个具有显著生长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菌株,其在刺萼龙葵根际土壤中所起到的生理生态学意义,以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是否具有开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农药的潜力,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刺萼龙葵 高通量测序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ibosomal RNA(ITS rDNA) 真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特征与防治策略
10
作者 周全来 曹伟 +5 位作者 张悦 金永焕 王永翠 马瑛培 陈辉 崔雪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322,共9页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侵历史和分布特征、危害、现有防除措施及存在等问题进行综述。刺萼龙葵具有花期长、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高、果实和种子产量大等高繁殖能力特征;能适应多变气候和异质性生境;具有自体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和人为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已先后入侵了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的55个区县,向华北、华中和华东快速入侵的可能性高;刺萼龙葵的植株及分泌物对人畜安全、动物皮毛质量、草地植被结构、农作物产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并帮助传播植物病虫害。然而,现有的化学和物理防除措施仍不能彻底遏制传播、消除危害和保障生产。为有效防除刺萼龙葵,应开展刺萼龙葵入侵风险评估,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制定防治措施,加强入侵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生物生态学特性 传播途径 入侵特征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油梨突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11
作者 王晓宇 徐冬英 +4 位作者 王彤彤 卢艳春 谭德锦 杨志强 蒋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3,98,共7页
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杀菌剂。结果表明,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 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杀菌剂。结果表明,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28℃,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pH值7,黑暗条件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百菌清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突脐蠕孢均有抑制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2、0.04、0.1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叶斑病 突脐蠕孢 Exserohilum rostratum 杀菌剂
下载PDF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寇紫倩 刘煜光 +1 位作者 彭伟秀 史宝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谢活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同时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刺萼龙葵生长样地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CK),显著增强了对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等底物的利用率;根际(GJ)、非根际土(GW)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与未入侵样地相比,刺萼龙葵入侵样地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差异不明显。特定物种的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变化,鞘脂菌属(Sphingobium)的相对丰度提高了79倍,Rokubacteriales相对丰度降低了3.3倍;相关性Heatmap结果显示鞘脂菌属(Sphingobium)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酚酸类物质代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Rokubacteriales与之相反。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刺萼龙葵入侵主要提高了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功能。【结论】本研究揭示刺萼龙葵的生长降低了细菌多样性,打破原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并通过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及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细菌群落组成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48
13
作者 钟艮平 沈文君 +1 位作者 万方浩 王进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检疫性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近年来扩散蔓延到中国华北地区,利用刺萼龙葵在原产地和其他入侵地的分布和14个环境变量,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对环境图层的刀切法... 检疫性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近年来扩散蔓延到中国华北地区,利用刺萼龙葵在原产地和其他入侵地的分布和14个环境变量,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对环境图层的刀切法结果表明,7个环境变量能提高预测的准确率,适合性卡平方一尾测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预留数据的受测者工作曲线(ROC)检测表现出很好的预测能力,中国所有已知分布均被正确预测。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极广,可以分布在除西藏、青海、海南及两广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尤其在华中、华北及华东地区的适生的可能性最高,由此刺萼龙葵可能进入一个危险的快速扩散阶段,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刺萼龙葵 GARP 潜在分布区 预测
下载PDF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潜在危险性评估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53
14
作者 高芳 徐驰 周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对在北京密云县发现的原产北美的外来有毒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种皮致密且坚厚,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在田间种植,其植株成活率高、分枝多、扩展面积大.单花花期短,约2... 对在北京密云县发现的原产北美的外来有毒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种皮致密且坚厚,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在田间种植,其植株成活率高、分枝多、扩展面积大.单花花期短,约2~3d,整株花期长达50d左右,整株花多达上千朵.雄蕊异型,花粉总量约3.8×105个,花粉萌发较快,萌发率在81%以上.果实为浆果,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约3.8×104粒.研究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在北京地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竞争力均较强,具有较大的潜在入侵危险性.此外还对该植物的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外来入侵植物 生物学特性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外来杂草刺萼龙葵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43
15
作者 魏守辉 张朝贤 +4 位作者 刘延 黄红娟 孟庆会 崔海兰 李香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起源于北美洲,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有害杂草。对刺萼龙葵的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起源于北美洲,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有害杂草。对刺萼龙葵的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和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特点,对刺萼龙葵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6,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高度重视刺萼龙葵的入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外来杂草 生物生态学特性 风险分析
下载PDF
3种除草剂对苗期刺萼龙葵的防除试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曲波 王承旭 +4 位作者 赵丹 张国良 付卫东 陈旭辉 李天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4-617,共4页
采用3种化学除草剂[质量分数为72%2,4-D丁酯乳油、质量分数为20%的克草胺+20%的莠去津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0%的百草枯水剂]、设9个剂量水平,对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的苗前期、子叶期幼苗、一叶期幼苗、二叶期幼苗、三叶期幼苗、... 采用3种化学除草剂[质量分数为72%2,4-D丁酯乳油、质量分数为20%的克草胺+20%的莠去津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0%的百草枯水剂]、设9个剂量水平,对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的苗前期、子叶期幼苗、一叶期幼苗、二叶期幼苗、三叶期幼苗、四叶期幼苗进行室内防除试验。结果表明,72%2,4-D丁酯乳油、20%克草胺+20%莠去津和20%百草枯水剂对刺萼龙葵的防除效果均较好,尤其是20%百草枯水剂效果非常明显;随着幼苗的逐渐长大,72%2,4-D丁酯乳油和20%克草胺+20%莠去津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刺萼龙葵 幼苗
下载PDF
长喙毛茛泽泻的生活史特征及濒危机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1 位作者 利容千 何国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7-171,共5页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是1种水生濒危植物,目前我国仅在湖南茶陵的湖里沼泽中生存有1个种群。在自然生境中,它在水深5~10cm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挺水。该植物以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生殖,无性...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是1种水生濒危植物,目前我国仅在湖南茶陵的湖里沼泽中生存有1个种群。在自然生境中,它在水深5~10cm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挺水。该植物以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生殖,无性繁殖体对种群的补充是保持自然种群大小的重要途径。虽然种子产量不是限制因素,但无性繁殖体和种子传播受限制、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低、幼苗生长慢、在自然群落中竞争能力差、生境破坏很可能是导致这种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茛泽泻 生活史 濒危机制
下载PDF
辽宁省刺萼龙葵入侵区和未入侵区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曲波 祝明炜 +5 位作者 杨红 李楠 陈旭辉 张国良 付卫东 李天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8-303,共6页
2008-2009年,对辽宁省刺萼龙葵入侵区(Ⅰ)以及未入侵区(Ⅱ)进行了选择性的取土和抽样调查。对采集的150份土样用平板法培养,经分离、纯化共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其中刺萼龙葵入侵区(Ⅰ)21个属。通过计数统计发现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 2008-2009年,对辽宁省刺萼龙葵入侵区(Ⅰ)以及未入侵区(Ⅱ)进行了选择性的取土和抽样调查。对采集的150份土样用平板法培养,经分离、纯化共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其中刺萼龙葵入侵区(Ⅰ)21个属。通过计数统计发现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毛霉属、根霉属、镰孢菌属、枝顶孢属种类较多,为该区的优势类群。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刺萼龙葵入侵区(Ⅰ)与未入侵区(Ⅱ)土壤真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Cj值为0.50~0.75,属于中等相似水平,其真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从土壤真菌的角度分析,刺萼龙葵向未入侵区(Ⅱ)扩散蔓延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土壤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迁地保护中普通野生稻和长喙毛茛泽泻种群动态及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今 陈家宽 +1 位作者 周进 何国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对江西东乡含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和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的群落在余江县实施重建,研究并评价了迁地保护后的濒危植物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呈迅... 通过对江西东乡含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和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的群落在余江县实施重建,研究并评价了迁地保护后的濒危植物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布面积迅速扩大,有性繁殖正常,实生苗补充在种群增长中起重要作用;无性繁殖旺盛,对新生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在两年实验研究期间,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迅速扩大,在良好生境中通过有效扩散使种群占据塘底有利生境,并通过无性繁殖及短暂有性繁殖实现种群更新。两个濒危种迁地保护是成功的,杂草是阻碍两个濒危植物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水位控制是实验塘生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迁地保护 普通野生稻 长喙毛莨泽泻
下载PDF
2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少逸 魏守辉 +5 位作者 李香菊 史致国 黄红娟 曹新明 王金信 张朝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1106,共6页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21种苗后阔叶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有7种药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90.0%,其中辛酰...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21种苗后阔叶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有7种药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90.0%,其中辛酰溴苯腈对刺萼龙葵的活性最高,ED90为67.31 g/hm2(有效成分);氟磺胺草醚最低,ED90为795.47 g/hm2(有效成分)。7种除草剂ED90由高到低的依次为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百草枯、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草甘膦、氟磺胺草醚。综合考虑药剂活性及其推荐剂量,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百草枯、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均可在低于推荐剂量下用于防除刺萼龙葵,但使用氟磺胺草醚时应适当增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除草剂 防效 室内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