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地区767例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韩 李小龙 +3 位作者 王薇薇 郑文静 王金果 余方友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温州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767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7例腹泻患儿中,有156例检出轮状病... 目的分析浙江温州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767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7例腹泻患儿中,有156例检出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0.3%。其中,0~6个月、6个月~1岁、1~2岁、2~3岁、〉3岁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11.1%、22.3%、35.4%、42.9%、5.6%,而1~2岁、2~3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腹泻患儿R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间的阳性率分别为18.6%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秋冬季10月、11月、12月以及次年的1月是RV感染高峰,其阳性率分别为39.2%、43.3%、43.1%、32.1%,不同月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39,P〈0.01)。结论 1~3岁儿童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年龄段群体,每年秋冬季节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轮状病毒(rv)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腹泻 感染 粪便标本
下载PDF
1568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淑雯 梁卓夫 +1 位作者 林爱君 王淑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1期73-74,共2页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632例,阳性率为40.3%;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12月最高,为51.7%。结论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建议于流行季节为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 轮状病毒(rv)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轮状病毒致腹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剑 段晨阳 +1 位作者 刘梦颖 何海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389-2392,共4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发展中国家致5岁内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病例高达600,000多人。[1]近年来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引起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始终未达成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是有...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发展中国家致5岁内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病例高达600,000多人。[1]近年来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引起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始终未达成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是有两种假说,即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假说和肠道神经系统(ENS)假说。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及治疗,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减毒活疫苗预防,但其疗效不甚令人满意,并且有可能导致肠梗阻。[2-3]本文将对轮状病毒致婴幼儿腹泻的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针对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将讨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 感染性腹泻 非结构蛋白4(NSP4) 肠道神经系统(ENS)
原文传递
2011—2012年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丽丽 高雷 杨育松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3期3136-3137,共2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集在密云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 133份粪便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 目的探讨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集在密云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 133份粪便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杯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6.54%;其次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52%。对上述2种病毒与感染者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的比较发现,除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与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是引起密云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进一步开展病毒性腹泻监测和阳性毒株分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原文传递
脾胃康颗粒口服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嘉辉 张畅 +1 位作者 陈丽君 林晓洁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脾胃康颗粒口服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收治的RV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 目的观察脾胃康颗粒口服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收治的RV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补液盐Ⅲ和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脾胃康颗粒口服和中药热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R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1β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脾胃康颗粒口服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RV感染性腹泻脾虚湿热证,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止泻时间和病程,还能降低血清IL-1β、IL-6水平,提高RV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小儿 脾虚湿热证 脾胃康颗粒 中药热敷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急性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 mRNA表达及血清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被引量:2
6
作者 资捷 王前 +2 位作者 郑磊 赵源 林立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LR3)mRNA表达与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急性RV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水平.结果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LR3)mRNA表达与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急性RV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水平.结果 重型腹泻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0.820±0.051、(33.67±12.88)pg/ml、(62.21±14.65)pg/ml,而轻型腹泻组为0.717±0.040、(24.01±10.06)pg/ml、(50.99±12.18)pg/ml,正常对照组为0.525±O.029,(12.52±5.19)pg/ml、(28.65±7.44)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和轻型腹泻组TLR3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型腹泻组与轻型腹泻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表达和血清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r=0.372,P〈0.05).结论 急性RV腹泻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上调,TLR3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急性RV腹泻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TOLL样受体3 外周血单核细胞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腹泻 儿童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邓 贾泽颖 +5 位作者 张丹 全炎铭 郭又春 刘莉如 刘修全 陈华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50,288,289,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RV)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根据PEDV CV777株、TGEV Purdue P115株全基因序列和RV OSU毒株的VP6基因序列,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RV)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根据PEDV CV777株、TGEV Purdue P115株全基因序列和RV OSU毒株的VP6基因序列,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开展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最低限为1×10~2拷贝/μL的RNA标准品或1×10^(-2)TCID_(50)/mL的疫苗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统计学要求;利用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以及商品化试剂盒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说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稳定,可用于PEDV、TGEV和RV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轮状病毒(rv) 检测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