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状病毒感染成年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嘉琦 刘晓 +2 位作者 熊新宇 陈瑜娜 陈元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昆明种小鼠对实验感染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敏感性。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用A组人Wa和恒河猴SA11株RV感染成年昆明种小鼠,观察小鼠的临床反应和排毒情况。结果成年昆明种小鼠感染Wa和SA11RV第二天后出现明显的临床腹泻症... 目的研究成年昆明种小鼠对实验感染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敏感性。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用A组人Wa和恒河猴SA11株RV感染成年昆明种小鼠,观察小鼠的临床反应和排毒情况。结果成年昆明种小鼠感染Wa和SA11RV第二天后出现明显的临床腹泻症状,第四天达到高峰;至少在感染后连续6天的动物大便中可检测到较高滴度的RV抗原。结论成年昆明种小鼠对RV感染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做为动物模型,在RV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和疫苗保护性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小鼠 轮状病毒感染 RV 成年 SA 大便 感染后 腹泻症状 实验感染 高滴度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夏群 陈兰举 +6 位作者 陈名武 周瑞 沈怀云 丁周志 徐家丽 薛莲 刘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方法:实验动物选用10-11日龄的清洁级ICR乳鼠,将32只乳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即RV肠道外感染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μl猴RV SA l1(病毒滴度TC ID50为10-4);对照组:乳鼠经...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方法:实验动物选用10-11日龄的清洁级ICR乳鼠,将32只乳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即RV肠道外感染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μl猴RV SA l1(病毒滴度TC ID50为10-4);对照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μl生理盐水。接种后每天观察乳鼠的活动状况、饮食情况、毛色、体型、大便变化等,4天后处死,留取心、肝、肾、脾、肠进行病理学切片和匀浆培养。结果:感染组在接种RV后第2天开始出现食欲不振,体毛蓬松、无光泽,活动减少,呆滞、嗜睡,对刺激反应淡漠,大便量少,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到第4天症状最明显,并有3只乳鼠出现腹泻,观察中累积腹泻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8.75%和100.00%。光镜下肝、肾、脾、小肠有病理改变,且肝、肾、小肠组织匀浆培养72 h后出现不同程度细胞病变,余阴性。对照组乳鼠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初步建立了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道外感染 乳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致乳鼠肠外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军华 解元元 +1 位作者 朱朝敏 刘作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引起肠外脏器损害情况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用MA104细胞培养猴RVSA-11经口感染生后7d昆明小鼠乳鼠,实验组每只经口接种0.1ml培养物冻融液(3.75×107pfu/ml),对照组经口接种0.1ml正常对照细胞冻融...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引起肠外脏器损害情况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用MA104细胞培养猴RVSA-11经口感染生后7d昆明小鼠乳鼠,实验组每只经口接种0.1ml培养物冻融液(3.75×107pfu/ml),对照组经口接种0.1ml正常对照细胞冻融液。接种后3d处死乳鼠,光镜下观察脑、肺、心、肝、胰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器官RV抗原分布情况;以Phalloidin-TRITC对丝状肌动蛋白染色并经软件(Imageproplus5.1,IPP5.1)测量分析以观察心肌组织丝状肌动蛋白含量有无改变;以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方法检测肝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巢式RT-PCR方法检测各器官内RVRNA分布情况。结果在光镜下脑、肺、胰和肾组织未见明显病变,但可见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细胞浊肿,肝细胞空泡变性;电镜下心肌细胞肌丝溶解,线粒体内室扩张,滑面内质网扩张,核周间隙增宽;Phalloidin-TRITC染色未见心肌组织丝状肌动蛋白含量改变;除脑组织外其他器官内见到RV抗原分布,而各器官内均有RV-RNA分布;肝细胞凋亡增加,而心肌细胞未见凋亡。结论RV可播散到肠外脏器并引起病理损害,但总体上程度较轻。病毒感染导致丝状肌动蛋白解聚及细胞骨架损害、诱导细胞凋亡不仅是肠黏膜损伤的机制,同时也是肠外损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 乳鼠 肠外损害
下载PDF
γ-干扰素干预对乳鼠感染轮状病毒后肝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梅 陈兰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检测肝脏核因子(NF)-κB的表达,评估γ-干扰素(IFN-γ)对乳鼠感染轮状病毒(RV)后的作用。方法:将乳鼠分为肠道外感染对照组、IFN-γ大小剂量干预组。腹腔注射RV建立2日龄RV肠道外感染模型。用大小剂量(2μg,0.2μg)IFN-γ在BALB/C... 目的:检测肝脏核因子(NF)-κB的表达,评估γ-干扰素(IFN-γ)对乳鼠感染轮状病毒(RV)后的作用。方法:将乳鼠分为肠道外感染对照组、IFN-γ大小剂量干预组。腹腔注射RV建立2日龄RV肠道外感染模型。用大小剂量(2μg,0.2μg)IFN-γ在BALB/C乳鼠背部皮下注射3 d。模型建立后第5天取材,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NF-κB表达。结果:IFN-γ小剂量干预组乳鼠肝脏病理损伤评分较肠道外感染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大剂量干预组乳鼠肝脏病理损伤评分均较肠道外感染对照组和IFN-γ小剂量干预组明显增高(P<0.01)。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IFN-γ大小剂量干预组NF-κB表达随IFN-γ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IFN-γ能刺激NF-κB的表达。肝脏的病理损伤与NF-κB在肝脏的表达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核因子κB Γ-干扰素 肠道外感染 BALB/C乳鼠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