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翼桨叶扭角的数字化柔性检测方法
1
作者 唐毓阳 陈龙 肖庆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4-1051,共8页
旋翼桨叶扭角直接影响着桨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传统扭角检测多依赖于专用的工装和量具,检测方法柔性度低、检测效率低、重复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旋翼桨叶扭角的数字化柔性检测方法,设计并构建了旋翼桨叶扭角检测系统,实现了旋... 旋翼桨叶扭角直接影响着桨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传统扭角检测多依赖于专用的工装和量具,检测方法柔性度低、检测效率低、重复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旋翼桨叶扭角的数字化柔性检测方法,设计并构建了旋翼桨叶扭角检测系统,实现了旋翼桨叶扭角的自动化检测,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满足不同类型桨叶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截面局部轮廓配准的扭角计算方法,利用激光扫描传感器采集旋翼桨叶表面点云,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算法的粗配准和基于K维树改进的迭代最近点(KD-ICP)算法的精配准相结合的点云配准方式,准确、高效地计算了扭角数值,为旋翼桨叶扭角的计算提供了一种通用有效的计算方法。最后,以某类型旋翼桨叶为检测对象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扭角检测最大误差为54″,重复精度为18″,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角 旋翼桨叶 数字化检测 激光扫描 点云配准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swashplateless helicopter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limited angle direct-drive motor(LADDM)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Jian Wang Haowen Wu Ch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416-1425,共10页
It can be greatly beneficial to remove the swashplate of conventional helicopter, because the swashplate is usually complicated, aerodynamically resistive, and obstacle of more complex pitch control for improving perf... It can be greatly beneficial to remove the swashplate of conventional helicopter, because the swashplate is usually complicated, aerodynamically resistive, and obstacle of more complex pitch control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technologies for helicopter vibration reduction are usually narrow in effective range or requiring additional actuators and signal transfer links, and more effective technology is desired. Helicopter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removed of swashplate and integrated high-frequency pitch control function for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is likely the suitable solution at current technical level. Several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schemes are discussed, such as blades be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riven by actuators mounted in rotating frame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actuators, especially implementation schemes of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with or without gear reducer. It is found that swashplateless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pecially designed limited angle direct-drive motor (LADDM) is a mor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of the finally selected implementation scheme has been designed, fabricated and tested on rotor tow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considerable feasibility of the swashplateless helicopter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LAD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pitch control HELICOPTER Limited angle direct-drivemotor rotor tower test Swashplateless
原文传递
两种厚度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瑞兴 上官云信 +3 位作者 解亚军 高永卫 郭琦 郗忠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5-479,共5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 N F3 低速翼型风洞内首次完成了两个直升飞机旋翼翼型的动、静态测压实验研究。简述了翼型动态实验所用的测试设备、仪器和实验方法,对影响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折合频率和振幅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在西北工业大学 N F3 低速翼型风洞内首次完成了两个直升飞机旋翼翼型的动、静态测压实验研究。简述了翼型动态实验所用的测试设备、仪器和实验方法,对影响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折合频率和振幅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给出了相对厚度分别为9% 和12% 的两个直升飞机旋翼翼型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动态失速 折合频率 风洞 飞机 旋翼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被引量:61
4
作者 王适存 徐国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分两大部分 ,即旋翼理论分析的发展 (认识旋翼 )及旋翼桨叶外形的发展 (改造旋翼 )。在第一部分中 ,阐述了旋翼滑流理论、叶素理论、涡流理论 (其中又包括固定尾迹的经典涡流理论、预定尾迹的半经验涡流理论、自由尾迹的现代涡流理... 本文分两大部分 ,即旋翼理论分析的发展 (认识旋翼 )及旋翼桨叶外形的发展 (改造旋翼 )。在第一部分中 ,阐述了旋翼滑流理论、叶素理论、涡流理论 (其中又包括固定尾迹的经典涡流理论、预定尾迹的半经验涡流理论、自由尾迹的现代涡流理论 )和旋翼 CFD方法。在第二部分中 ,讨论了旋翼桨叶的翼型、桨尖形状、扭转角分布等的变化历程。最后 ,作为总结 ,提出了旋翼理论分析和桨叶气动外形的四代发展阶段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空气动力学 旋翼 涡流理论 翼型 直升飞机
下载PDF
基于立体视觉的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精度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欧巧凤 赵平均 +2 位作者 熊邦书 涂晓衍 莫燕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92-1698,共7页
为了提高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全面分析了其测量误差。首先,介绍了测量系统模型及误差来源;其次,分析了双目立体视觉静态三维测量的误差;再次,针对旋翼共锥度的多目标动态测量特点,分析了系统... 为了提高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全面分析了其测量误差。首先,介绍了测量系统模型及误差来源;其次,分析了双目立体视觉静态三维测量的误差;再次,针对旋翼共锥度的多目标动态测量特点,分析了系统安装误差对共锥度解算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原理样机进行了6 058次静态测量重复实验,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静态测量误差小于1.4 mm。对动态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给出了各参数对精度影响的量化结果,为实际共锥度测量的误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标记点安装精度小于10 mm的情况下,动态测量误差小于3.5 mm,合成产生的总测量误差小于4.9 mm,能满足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旋翼共锥度测量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检测法 被引量:5
6
作者 熊邦书 熊京京 +2 位作者 黄建萍 李新民 程骏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4-927,93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平面标定算法对双目视觉系统进行标定,获取摄像机内外参数;其次,采集不同桨叶的立体图像对,并用Bouguet算法对其进行校正,获取重投影矩阵;然后,对立体图像对中的标记...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平面标定算法对双目视觉系统进行标定,获取摄像机内外参数;其次,采集不同桨叶的立体图像对,并用Bouguet算法对其进行校正,获取重投影矩阵;然后,对立体图像对中的标记点进行检测与匹配,获取标记点的视差;最后,根据双目视觉测量原理计算出桨尖距地面的高度,实现桨叶共锥度检测。通过对旋翼塔进行多次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动态测量、非接触式、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和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旋翼桨叶 标记点 共锥度检测
下载PDF
动静叶可调子午加速轴流通风机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一明 王雷 李宝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70,共7页
采用RNGk-epsilon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分析了某鼓风机厂动静叶可调子午加速轴流通风机(简称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在不同叶轮叶片安装角和前导叶安装角下的气动性能,指出不同工况下风机动、静叶调节规律,以及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的节能... 采用RNGk-epsilon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分析了某鼓风机厂动静叶可调子午加速轴流通风机(简称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在不同叶轮叶片安装角和前导叶安装角下的气动性能,指出不同工况下风机动、静叶调节规律,以及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的节能途径。结果表明: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全压、流量会随着叶轮安装角及前导叶安装角的增加而增大;风机最高效率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该风机最高压力点不在高效率区;可通过动、静叶调节使风机保持在高效率区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动静叶可调 子午加速 气动性能 动叶 静叶 叶轮安装角 前导叶安装角
下载PDF
变几何涡轮动叶栅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超 臧述升 黄名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2,481,共6页
对某变几何涡轮在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进行了内流场PIV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详细的流场及涡量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叶转角从6°转到-6°的过程中,叶轮出口截面最大速度增加约11%,叶轮流... 对某变几何涡轮在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进行了内流场PIV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详细的流场及涡量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叶转角从6°转到-6°的过程中,叶轮出口截面最大速度增加约11%,叶轮流道内部最大绝对速度增加约40.6%,气流角度单调变化,叶轮输出功率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42%;但随着导叶转角的减小,下游动叶流道的流动损失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几何涡轮 动叶栅 流场 PIV实验 导叶转角
下载PDF
基于相似原理放大叶片对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邓若飞 肖云峰 +3 位作者 张志莲 许艳 黄俊强 高鹏远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9-22,6,共4页
根据叶轮机械相似原理,以某轴流通风机动叶可调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商业软件NUMECA,对其不同动叶叶片大小和不同安装角下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并将各种情况下的等熵效率和全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动叶安装角的变化,改变动叶叶片的... 根据叶轮机械相似原理,以某轴流通风机动叶可调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商业软件NUMECA,对其不同动叶叶片大小和不同安装角下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并将各种情况下的等熵效率和全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动叶安装角的变化,改变动叶叶片的大小,对风机的等熵效率和全压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放大动叶叶片对风机等熵效率的改变,随着动叶安装角的变化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减小动叶安装角,并同时放大动叶片,能得到较高的等熵效率,但全压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可调 轴流式通风机 放大叶片 数值模拟 动叶安装角
下载PDF
汽轮机调节级特性曲线快速算法改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慧君 赵翔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98,共5页
针对传统的汽轮机调节级特性曲线快速算法忽略次要因素,简化计算公式,误差相对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喷嘴汽流偏转角和动叶速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对调节级特性曲线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某200MW级机组汽轮机为例,采用本文算法建立计算调节级特性... 针对传统的汽轮机调节级特性曲线快速算法忽略次要因素,简化计算公式,误差相对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喷嘴汽流偏转角和动叶速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对调节级特性曲线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某200MW级机组汽轮机为例,采用本文算法建立计算调节级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在设计工况下进行计算,并与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计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调节级 特性曲线 计算方法 喷嘴 汽流偏转角 动叶速度系数
下载PDF
第二级动叶异常偏转对轴流风机失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磊 曲耀鹏 +2 位作者 王松岭 邓宇涵 李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125,共5页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片角度异常偏转时可能会诱发轴流风机失速。为了探讨这种影响规律,本文以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对第二级动叶轮中2个相邻叶片异常偏转角为+9°时轴流风机内的失速现象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片角度异常偏转时可能会诱发轴流风机失速。为了探讨这种影响规律,本文以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对第二级动叶轮中2个相邻叶片异常偏转角为+9°时轴流风机内的失速现象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虽然叶片偏转降低了轴流风机的出口静压,但使轴流风机的稳定运行范围有所增加;失速先兆最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片前缘叶顶;带有异常叶片和正常叶片的轴流风机内均经历了失速先兆的产生、发展、合并,最后演化为完整的失速团4个阶段;异常叶片的周向分布规律与正常叶片相同,均为周向均匀分布;异常叶片使失速先兆数量和演化为失速团的时间增加,虽然失速团数量没变,但生成的失速团的影响范围较正常轴流风机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动叶可调 安装角 异常偏转 失速先兆 失速团 出口静压 湍动能
下载PDF
非定常尾迹对复合角度叶片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玲 修栋波 +1 位作者 吴闯 郭瑞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及SIMPLE算法,在非定常环境下,通过直径分别为2,4,6mm的圆柱(尾迹宽度)来模拟燃气轮机静叶产生的尾迹,分析1个周期内展向倾角为45°时,射流孔中心线与叶片表面的夹角分别为30°,45°,60°的3种复... 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及SIMPLE算法,在非定常环境下,通过直径分别为2,4,6mm的圆柱(尾迹宽度)来模拟燃气轮机静叶产生的尾迹,分析1个周期内展向倾角为45°时,射流孔中心线与叶片表面的夹角分别为30°,45°,60°的3种复合角度动叶表面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1个周期内动叶全表面努塞尔数明显不同;随着动叶复合角度的增大,尾迹使压力面传热效果增强,吸力面传热效果减弱;不同宽度尾迹对压力面传热效果的影响明显高于吸力面,而尾迹宽度为4mm时,下游动叶全表面的传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动叶 全表面 复合角度 尾迹宽度 传热性能 努塞尔数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桨叶防/除冰技术新思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常卫 胡和平 +1 位作者 马艳玲 何枫 《直升机技术》 2009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了满足直升机全天候飞行和特殊环境中飞行的要求,有必要对直升机的旋翼桨叶、发动机进气道、风挡玻璃等部位采取防/除冰防护。常用的电热等防/除冰方法存在各种弊端,如消耗大量电能、冰防护装置复杂、脱冰产生危害等,而超疏水表面材... 为了满足直升机全天候飞行和特殊环境中飞行的要求,有必要对直升机的旋翼桨叶、发动机进气道、风挡玻璃等部位采取防/除冰防护。常用的电热等防/除冰方法存在各种弊端,如消耗大量电能、冰防护装置复杂、脱冰产生危害等,而超疏水表面材料以零耗能、零设备、零操作的特点在防/除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总结现有防/除冰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超疏水表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直升机防/除冰技术上应用的可能性,为解决直升机的防/除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材料 直升机旋翼 防/除冰 接触角 滚动角
下载PDF
轮毂尺寸调整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壮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1-1365,共5页
风力机轮毂直径加大之后,可以加大风轮直径,从而使风力机的额定功率明显提高,同时轮毂的受力情况也大大改善,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起动性能及低风速下的功率输出往往变差。因此,深入分析和优化轮毂尺... 风力机轮毂直径加大之后,可以加大风轮直径,从而使风力机的额定功率明显提高,同时轮毂的受力情况也大大改善,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起动性能及低风速下的功率输出往往变差。因此,深入分析和优化轮毂尺寸调整后风力机的起动性能及低风速性能,是应用这一方法的必要环节。笔者着重分析定转速失速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及低风速性能与轮毂直径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找出这种风力机起动性能和低风速性能变差的原因,并提出调整桨叶安装角和风轮转速两种低风速性能优化方法。应用风力机设计软件Blade for Windows对设计实例进行计算,对以上结论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尺寸 风力机起动风速 风轮转速 桨叶安装角
下载PDF
桨尖下反对旋翼BVI噪声特性的抑制分析
15
作者 倪同兵 招启军 +2 位作者 林永峰 陈丝雨 朱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2-529,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研究了新型下反桨尖对前飞状态旋翼桨/涡干扰(Blade-vortex interaction,BVI)噪声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获得准确的噪声声源信息,湍流模型采用一方程...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研究了新型下反桨尖对前飞状态旋翼桨/涡干扰(Blade-vortex interaction,BVI)噪声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获得准确的噪声声源信息,湍流模型采用一方程S-A模型。采用双时间法进行时间推进,为了提高流场的收敛速度,在伪时间方向上使用高效的隐式LU-SGS格式推进,并采用并行算法进行加速。然后,在获得的可靠声源信息基础上,采用基于FW-H方程的Farassat 1A公式求解噪声。对有试验结果的算例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噪声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具有典型BVI噪声特征的前飞斜下降状态,开展了不同下反角度桨尖新型旋翼噪声辐射特性的计算分析,通过噪声辐射球的对比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下反桨尖,可以有效地降低前飞斜下降状态下旋翼BVI噪声,从而达到较好的旋翼噪声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桨/涡干扰噪声 下反桨尖 NAVIER-STOKES方程 FW-H方程
下载PDF
阻尼器叶间布置的旋翼动态摆振角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永红 艾剑波 《直升机技术》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阻尼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摆振方向的约束刚度和约束阻尼,然而,叶间布置的阻尼器在集合型整体振动不提供摆振刚度和阻尼,这样,桨毂支臂的摆振角度会大一些。为了避免桨毂支臀碰撞桨毂中央件,需要对旋翼桨叶摆振角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并进行... 阻尼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摆振方向的约束刚度和约束阻尼,然而,叶间布置的阻尼器在集合型整体振动不提供摆振刚度和阻尼,这样,桨毂支臂的摆振角度会大一些。为了避免桨毂支臀碰撞桨毂中央件,需要对旋翼桨叶摆振角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并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旋翼摆振角受直升机飞行状态、过载系数、重心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多约束条件的动态非线性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直升机旋翼摆振角的工程设计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分析 旋翼 叶间阻尼器 动态摆振角
下载PDF
基于PCNN的桨叶图像提取及锥度测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迈 蔡成涛 +1 位作者 邓超 栗蓬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9-561,567,共4页
针对目前对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难度大、精度低、无法对桨叶逐点测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应用视觉系统测量旋翼共锥度的新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安装方案并对系统的成像误差精度进行了分析,由于旋翼桨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需要实时处理的特... 针对目前对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难度大、精度低、无法对桨叶逐点测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应用视觉系统测量旋翼共锥度的新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安装方案并对系统的成像误差精度进行了分析,由于旋翼桨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需要实时处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分割方法,在设计好的旋翼桨叶模型上进行了相关实验,通过与其它分割算法的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CNN的分割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实时的旋翼锥度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叶共锥度 精度分析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 旋翼桨叶模型
下载PDF
风轮间距与相位角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义鸣 谭剑锋 周天熠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3-859,864,共8页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滑移网格建立双风轮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将风力机叶片压力分布和功率特性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双风轮间距和相位角对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基本不受风轮间距的影响,...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滑移网格建立双风轮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将风力机叶片压力分布和功率特性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双风轮间距和相位角对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基本不受风轮间距的影响,后风轮的输出功率随风轮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降幅逐渐增大;随着风轮相位角的增大,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先减小后增大,后风轮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风轮相位角为30°和75°时,双风轮风力机总输出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风轮风力机 风轮间距 风轮相位角 功率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后导叶安装角对动调轴流风机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得胜 魏萌 +1 位作者 闫宏 王引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27,共8页
以自主设计的单级动调轴流模型风机为研究对象,在动叶角度为0°工况下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后导叶安装角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导叶安装角负向偏转(α=–40°)会显著降低模型风机和叶轮级的性能;与后导叶正常状... 以自主设计的单级动调轴流模型风机为研究对象,在动叶角度为0°工况下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后导叶安装角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导叶安装角负向偏转(α=–40°)会显著降低模型风机和叶轮级的性能;与后导叶正常状态相比,后导叶安装角度异常会导致模型风机全压系数最高降低35.3%,模型风机效率最高降低28.9%;在模型风机最高效运行点(φ=0.19),后导叶安装角度异常会导致模型风机叶轮级全压系数降低27.2%,模型风机叶轮级效率降低24.9%;后导叶负向偏转性能优于后导叶正向偏转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动调 轴流风机 后导叶 安装角 全压系数 效率 流动损失
下载PDF
ZGM16组合式分离器动静叶片对均匀性指数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峰彬 谢卫宁 +4 位作者 黄勇 何亚群 王海峰 魏华 王帅 《选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考察组合式分离器动静叶片对均匀性指数的影响,基于ZGM16型半工业中速磨煤机建立整机模拟模型,用Richardson外推法对网格无关性进行评估,并运用Fluent软件包中的RNG k-ε模型和DPM模型,采用均匀实验法对磨机中颗粒运动行为进行了模拟... 为考察组合式分离器动静叶片对均匀性指数的影响,基于ZGM16型半工业中速磨煤机建立整机模拟模型,用Richardson外推法对网格无关性进行评估,并运用Fluent软件包中的RNG k-ε模型和DPM模型,采用均匀实验法对磨机中颗粒运动行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静叶片角度、动转子转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均匀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600万网格密度下,模拟结果较为准确;动转子转速和静叶片角度对均匀性指数的影响可用二元二次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较高,相关性显著;动静叶片的交互作用对均匀性指数影响显著。关键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分离器 煤粉均匀性指数 数值模拟 静叶片角度 动转子转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