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
19
1
作者
甘立
原园
+2 位作者
刘凯
成雨
张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743,929,共6页
为了建立更为精准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修正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完全塑性三种变形状态;建立了临界第一弹塑性接触面积、临界第二弹塑性接触面积与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为了建立更为精准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修正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完全塑性三种变形状态;建立了临界第一弹塑性接触面积、临界第二弹塑性接触面积与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推导出三种变形阶段的接触载荷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结合海洋岛屿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总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不但与材料属性和分形参数有关,也与微凸体的尺寸有关;分形参数一定时,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也在增大,弹性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的比值逐渐减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润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微凸体
分形理论
临界接触面积
接触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尺度相关的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
21
2
作者
成雨
原园
+2 位作者
甘立
徐颖强
李万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粗糙表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粗糙表面间的分形接触模型。考虑微凸体的等级,确定了弹性临界等级、第一弹塑性临界等级和第二弹塑性临界等级的表达式,研究了粗糙表面中单个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及完全塑性变形的...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粗糙表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粗糙表面间的分形接触模型。考虑微凸体的等级,确定了弹性临界等级、第一弹塑性临界等级和第二弹塑性临界等级的表达式,研究了粗糙表面中单个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及完全塑性变形的存在条件,推导出各个等级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凸体的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是和微凸体的尺度相关,随着微凸体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微凸体的变形顺序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与传统的接触模型一致;在整个粗糙表面接触过程中,粗糙表面变形过程与单个微凸体的变形过程一致;最大微凸体所处的等级范围不同,粗糙表面所表现的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微凸体
尺度
临界接触面积
弹塑性接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问题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孙见君
嵇正波
马晨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微凸体变形机制、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的关系,揭示了接触界面的孔隙率和真实接触面积随端面形貌、表面接触压力等参数变化的规律,给出了不同形貌界面被压实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微凸体变形从弹性变形开始,并随着平均接触压力pm的增大逐步向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转变;接触界面的初始孔隙率φ_0随D的增大而增大,压实孔隙所需要的最大变形量δ也随之增大;接触压力p_c增大,孔隙率φ减小,并随着D的增大和G减小,φ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变为零;D较小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影响较小;D较大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作用明显.研究成果为端面摩擦副的润滑与密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力学模型
分形
接触面积
孔隙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被引量:
59
4
作者
贺林
朱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自表面接触塑性变形模型问世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的M-B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M-B模型以分形参数代替统计学参数表征粗糙表面,推导出了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以及实际弹性接触面积和实...
自表面接触塑性变形模型问世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的M-B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M-B模型以分形参数代替统计学参数表征粗糙表面,推导出了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以及实际弹性接触面积和实际塑性接触面积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影响接触面变形性质的因素与规律.由于分形参数的尺度独立性,可望利用M-B模型对接触面积的预测不受测量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其比基于统计分析的G-W接触模型更为合理.尽管如此,M-B模型还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模型
机械摩擦
磨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
19
1
作者
甘立
原园
刘凯
成雨
张静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出处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743,92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304
5147536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5JM5212)
文摘
为了建立更为精准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修正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完全塑性三种变形状态;建立了临界第一弹塑性接触面积、临界第二弹塑性接触面积与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推导出三种变形阶段的接触载荷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结合海洋岛屿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总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不但与材料属性和分形参数有关,也与微凸体的尺寸有关;分形参数一定时,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也在增大,弹性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的比值逐渐减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润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微凸体
分形理论
临界接触面积
接触模型
Keywords
rough surface
s
asperity
fractal
theory
critical
contact area
contact
model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尺度相关的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
21
2
作者
成雨
原园
甘立
徐颖强
李万钟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304
5147536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5JM5212)资助
文摘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粗糙表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粗糙表面间的分形接触模型。考虑微凸体的等级,确定了弹性临界等级、第一弹塑性临界等级和第二弹塑性临界等级的表达式,研究了粗糙表面中单个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及完全塑性变形的存在条件,推导出各个等级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凸体的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是和微凸体的尺度相关,随着微凸体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微凸体的变形顺序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与传统的接触模型一致;在整个粗糙表面接触过程中,粗糙表面变形过程与单个微凸体的变形过程一致;最大微凸体所处的等级范围不同,粗糙表面所表现的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微凸体
尺度
临界接触面积
弹塑性接触
Keywords
rough surface
s
asperity
fractal
dimension
scale
critical
contact area
elastic-plastic
contact
density function
two dimensional
topology
model
s analysi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formation
friction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问题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孙见君
嵇正波
马晨波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245
51505230)
博士后基金(2017M611822)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微凸体变形机制、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的关系,揭示了接触界面的孔隙率和真实接触面积随端面形貌、表面接触压力等参数变化的规律,给出了不同形貌界面被压实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微凸体变形从弹性变形开始,并随着平均接触压力pm的增大逐步向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转变;接触界面的初始孔隙率φ_0随D的增大而增大,压实孔隙所需要的最大变形量δ也随之增大;接触压力p_c增大,孔隙率φ减小,并随着D的增大和G减小,φ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变为零;D较小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影响较小;D较大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作用明显.研究成果为端面摩擦副的润滑与密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力学模型
分形
接触面积
孔隙率
Keywords
rough surface
,
contact mechanical model
,
fractal
,
contact area
,
porosity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被引量:
59
4
作者
贺林
朱均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
出处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自表面接触塑性变形模型问世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的M-B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M-B模型以分形参数代替统计学参数表征粗糙表面,推导出了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以及实际弹性接触面积和实际塑性接触面积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影响接触面变形性质的因素与规律.由于分形参数的尺度独立性,可望利用M-B模型对接触面积的预测不受测量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其比基于统计分析的G-W接触模型更为合理.尽管如此,M-B模型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模型
机械摩擦
磨损
Keywords
rough
surface
contact
model
fractal
geometry
fractal
dimension topographic parameter real
contact
area
分类号
TG84 [金属学及工艺—公差测量技术]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甘立
原园
刘凯
成雨
张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尺度相关的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成雨
原园
甘立
徐颖强
李万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问题的重新分析
孙见君
嵇正波
马晨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贺林
朱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5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