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low-velocity perforation of thin steel plates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hai CHEN Xi ZHU +2 位作者 Hai-liang HOU Xue-bing TIAN Xiao-le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7-337,共11页
Ballis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in steel plates that are normally impacted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at velocities higher than their ballistic limit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thin st... Ballis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in steel plates that are normally impacted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at velocities higher than their ballistic limit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thin steel plates were analyzed.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erforation phenomenon of the thin steel plates to determine the radius of the bulging region. In establishing this new method, a dynamic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lastic wave propagation concept based on the rigid plastic assumption was adopted. The whole perfora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our consecutive stages, namely, bulging deformation, dishing deformation, ductile hole enlargement, and projectile exit.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a new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velocities of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that perforate thin steel plates at low velocitie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by the present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erms of both the radius of the bulging region and the residual velocity of the projectile when the strain rate effects of the target material during each stage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impact Thin steel plate PERFORATION Low VELOCIT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impacted by steel projectile at velocity of 50m/s 被引量:1
2
作者 Dong-li ZOU Ya-kun GUO +1 位作者 Mao-bing SHUAI Da-wu XIA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43-1051,共9页
The deforme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impacted by steel projectile at a velocity of50m/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transmissio... The deforme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impacted by steel projectile at a velocity of50m/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ndenter techniqu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herical cap crater was formed in depleted uranium target impacted by steel projectile,and the diameter and depth of the impacted crater were5.45and1.01mm,respectively.From crater rim to deep matrix,four deformed zones were classified,including twin fragmentation zone,high density deformation twin zone,low density deformation twin zone and matrix zone.Twinning was considered as the dominant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pleted uranium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s.Besides twinning,the dislocation slipping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accommod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Finally,the deforme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under high velocity impact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eted uranium steel projectile dynamic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TWINNING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on the terminal penetration of long rod projectile 被引量:2
3
作者 Krushna Kumbhar P.Ponguru Senthil A.K.Gogi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13-421,共9页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terminal penetration of tungsten heavy alloy(WHA) long rod penetrator impacted against armour steel at an impact velocity of 1600 m/s. The residual penetrator and armour steel target recov...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terminal penetration of tungsten heavy alloy(WHA) long rod penetrator impacted against armour steel at an impact velocity of 1600 m/s. The residual penetrator and armour steel target recovered after the ballistic test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zer(EPMA). Metallurgical changes in target steel and WHA remnant have been analysed. Large shear stresses and shear localization have resulted in local failure and formation of erosion products.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cts as precursor for formation of adiabatic shear band(ASB) induced cracks in target steel. Recovered WHA penetrator remnant also exhibits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forming localized shear bands, ASB induced cracks and shock induced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rod projectile TERMINAL PENETRATION SHEAR localization ADIABATIC SHEAR band Tungsten heavy alloy Armour steel
下载PDF
Strain Measurement for Hollow Projectiles During Its Penetration of Concrete Targets
4
作者 王琳 王富耻 +1 位作者 王鲁 李树奎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Gives a new technique to measure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strain development of a hollow steel projectile during its penetration of concrete targets. Direct strain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str... Gives a new technique to measure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strain development of a hollow steel projectile during its penetration of concrete targets. Direct strain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strain gages attached to the inner walls of the hollow projectile, linked with on-board testing and storage recorder. This on-board test-record system is easy to operate, cost-effective and can provide reasonable, accurate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bverse ballist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ogival-nose hollow projectiles normally impacting concrete targets at velocities from 150 m/s to 300 m/s.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projectiles was measured, recorded and played back. Profiles of voltage-time relationship were successively obtained and transfered to strain-tim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id of calibration tables. It was found that projectiles go through a series of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deformations intermittent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in development and projectile deforma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steel projectiles concrete targets PENETRATION strain measurement on-board test-record (system)
下载PDF
加强筋位置对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多层钢靶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晨钟 张丁山 +1 位作者 张博 吕永柱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加强筋位置对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多层钢靶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了加强筋在弹体轴向不同位置处的2种半穿甲战斗部,以一定速度(710 m/s)、着角(20°)侵彻8层钢靶的弹道偏转、弹孔尺寸、余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加强筋位置对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多层钢靶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了加强筋在弹体轴向不同位置处的2种半穿甲战斗部,以一定速度(710 m/s)、着角(20°)侵彻8层钢靶的弹道偏转、弹孔尺寸、余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加强筋位置由弹尖向质心位置逼近时弹道偏转角减小、弹孔长轴减小、穿甲能力提升;弹道偏转角增量与靶间距呈正相关关系;弹道偏转角、侵彻余速、弹头侵蚀量及弹孔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值最大偏差为8.82%,仿真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半穿甲战斗部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筋 半穿甲战斗部 弹道偏转角 多层钢靶 侵彻弹孔
下载PDF
钢板加筋结构对柱形弹超高速侵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坤 李名锐 +3 位作者 陈春林 尹立新 冯娜 沈子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1-2452,共12页
为在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靶板问题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筋结构对弹体侵彻能力的影响,在数值模拟方面,结合GRAY物态方程固相-液相模型、Johnson Cook(JC)强度模型以及JC失效模型作为金属本构模型,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开展计算。在实... 为在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靶板问题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筋结构对弹体侵彻能力的影响,在数值模拟方面,结合GRAY物态方程固相-液相模型、Johnson Cook(JC)强度模型以及JC失效模型作为金属本构模型,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开展计算。在实验方面,分别开展圆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单层加筋钢板和3层加筋钢板的实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分析弹体超高速撞击加筋结构的物理机制,研究弹体倾角、弹体攻角、加筋类型、弹体直径与筋厚比对圆柱形弹体侵彻能力的影响,分析圆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单层加筋钢板和3层加筋钢板问题中弹道的横向偏移。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撞击下,在单主筋基础上增加垂直方向的主筋或副筋对弹体侵蚀长度的影响较小,弹体侵蚀长度与筋宽比随弹体直径与筋厚比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在非对称撞击下,弹体轴线与主筋中面夹角大是引起弹体姿态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而剩余弹体横向运动速度相对入射方向的剩余速度为小量;在连续撞击3层加筋钢板情况下,当主筋边界(相对弹轴远侧)与弹体边界相对弹轴的比例关系在0.6以内时,弹体仍能保持较好的侵彻能力。即使弹体相对主筋存在初始横向偏移,侵彻弹道也不会发生较大的横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加筋钢板 柱形弹体 终点弹道效应
下载PDF
大质量钨合金动能块高速侵彻超高强度钢靶作用特性
7
作者 冯晓伟 李俊承 +4 位作者 卢永刚 王守乾 卢正操 刘闯 傅丹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178,共12页
为研究超高强度钢靶抗大质量钨合金动能块的侵彻性能及破坏特性,基于弹道炮开展了215 g圆柱形钨合金动能块高速侵彻半无限超高强度G50钢靶和低强度45钢靶试验,获得了不同速度侵彻下两种钢靶的侵彻深度和成坑体积。试验表明,不同于低强... 为研究超高强度钢靶抗大质量钨合金动能块的侵彻性能及破坏特性,基于弹道炮开展了215 g圆柱形钨合金动能块高速侵彻半无限超高强度G50钢靶和低强度45钢靶试验,获得了不同速度侵彻下两种钢靶的侵彻深度和成坑体积。试验表明,不同于低强度钢靶的近似圆柱体成坑特性,钨合金动能块侵彻超高强度钢靶时,在靶板内形成了类锥形弹坑,成坑侧面和坑底均有拉伸崩落裂纹;分析了超高强度钢靶的侵彻破坏特性,指出侵彻过程中钨合金动能块局部破碎引起靶板内的卸载拉伸剥落和动能块的侵彻锐化行为联合导致了类锥体弹坑的形成。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超高强度钢靶的高速侵彻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大质量钨合金动能块 高速侵彻 侵彻特性
下载PDF
675装甲钢遮弹层抗缩比巡航导弹侵彻研究
8
作者 常旭娜 韩峰 +2 位作者 任云燕 周峤 刘旸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3,共10页
为研究675装甲钢遮弹层的防护能力和抗巡航导弹侵彻性能,分析侵彻过程中弹靶作用机理以及装甲钢力学行为,设计了缩比巡航导弹侵彻675装甲钢的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75装甲钢硬度很高,侵彻基本保持在开坑阶段,弹坑面积小,靶... 为研究675装甲钢遮弹层的防护能力和抗巡航导弹侵彻性能,分析侵彻过程中弹靶作用机理以及装甲钢力学行为,设计了缩比巡航导弹侵彻675装甲钢的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75装甲钢硬度很高,侵彻基本保持在开坑阶段,弹坑面积小,靶板整体变形并不显著;侵彻过程中弹丸由弹头与弹身交接处断裂,因弹头侵蚀和弹丸断裂损失的能量较大,致使靶板变形小,靶板变形主要发生在弹丸断裂前;随着侵彻速度由350 m/s增至600 m/s,靶板弹坑深度和背突高度随速度线性增加;弹坑直径由1.1倍弹丸外径增至1.5倍弹丸外径,弹丸因质量侵蚀损失的能量由总能量的42.4%增加至68.6%;弹丸加速度在靶板磨损弹头部一半,弹头与弹身交接处发生塑性变形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75装甲钢 缩比巡航导弹 抗侵彻性能 轻气炮实验 弹坑深度 弹丸能量损失
下载PDF
分段弹芯对陶瓷/钢复合装甲的侵彻行为
9
作者 王明扬 郑宇轩 +2 位作者 李天鹏 程春 王远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67-3675,共9页
针对高速弹靶作用时穿甲弹芯发生变形及破碎的现象,设计一种两级分段弹芯结构,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两级弹芯结构侵彻陶瓷/钢复合靶板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弹靶作用过程中的弹靶破坏模式、两级弹芯结构的运动规律,对侵彻过程进行阶段分析... 针对高速弹靶作用时穿甲弹芯发生变形及破碎的现象,设计一种两级分段弹芯结构,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两级弹芯结构侵彻陶瓷/钢复合靶板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弹靶作用过程中的弹靶破坏模式、两级弹芯结构的运动规律,对侵彻过程进行阶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弹芯长度比例、间隔距离等因素对两级弹芯结构侵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弹芯结构较普通弹芯的侵彻深度增加率可达到16%以上;两级弹芯长度比例和间距对侵彻效果影响较大,选择合理的长度比例和间距有助于提高两级分段弹丸对陶瓷/钢复合靶板的侵彻性能;研究结果为两级分段弹芯的设计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弹芯 弹体破碎 陶瓷/钢复合靶板 侵彻行为
下载PDF
长杆高速侵彻下装甲钢靶的等效强度
10
作者 王积锐 王诚鑫 +2 位作者 王艺霓 唐奎 薄其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55-3770,共16页
装甲钢是复合装甲的主要组分之一,针对其抗长杆弹高速侵彻等效强度不明的问题,建立了三维SPH-FEM耦合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钨合金长杆弹在1 000~1 800 m/s初速度范围内侵彻半无限300~600 HBW装甲钢的仿真研究,基于侵彻... 装甲钢是复合装甲的主要组分之一,针对其抗长杆弹高速侵彻等效强度不明的问题,建立了三维SPH-FEM耦合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钨合金长杆弹在1 000~1 800 m/s初速度范围内侵彻半无限300~600 HBW装甲钢的仿真研究,基于侵彻阻力和Walker-Anderson(W-A)模型对高应变率-绝热工况下靶钢的等效强度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侵彻过程分为初始瞬态、准定常和剩余侵彻3个阶段,W-A模型在大部分工况下可准确计算侵彻深度和准定常段头尾速度;准定常阶段杆体直径与靶体等效强度近似保持恒定,侵彻阻力可由Poncelet公式描述。基于以上分析建立装甲钢等效强度-硬度非线性换算模型,结合W-A模型能准确预测长杆弹对半无限靶的侵彻深度。此模型表明等效强度与硬度正相关,但热软化的增强与应变率强化的减弱使等效强度的增速逐渐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杆弹 半流体侵彻 半无限靶 高硬度装甲钢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
下载PDF
椭圆横截面弹体斜贯穿双层间隔薄钢板失效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浩 武海军 +3 位作者 闫雷 皮爱国 李金柱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11,共11页
为探究椭圆横截面弹体斜撞击双层间隔薄钢板的贯穿机理与姿态偏转规律,开展圆横截面弹体(C型弹)、椭圆横截面弹体(E型弹)、椭圆变横截面弹体(TE型弹)30°倾角贯穿双层间隔945舰船用薄钢板实验,获得了薄钢板失效模式和弹体运动数据... 为探究椭圆横截面弹体斜撞击双层间隔薄钢板的贯穿机理与姿态偏转规律,开展圆横截面弹体(C型弹)、椭圆横截面弹体(E型弹)、椭圆变横截面弹体(TE型弹)30°倾角贯穿双层间隔945舰船用薄钢板实验,获得了薄钢板失效模式和弹体运动数据。基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3种弹体贯穿薄钢板后靶板花瓣型破坏特征。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扩展研究了TE型弹不同初始速度与30°、45°、60°倾角姿态贯穿双层间隔靶板过程,分析了该弹斜贯穿质心运动、姿态偏转规律。结果表明:E型弹斜贯穿薄钢板会形成非对称的花瓣型破坏;TE型弹的弹道极限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TE型弹以两种典型的姿态斜贯穿薄钢板呈现不同的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弹体 椭圆横截面弹体 薄钢板 斜贯穿 剩余速度 花瓣型破坏
下载PDF
A3钢钝头弹撞击45钢板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小伟 张方举 +2 位作者 梁斌 谢若泽 徐艾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为了研究破片模拟弹的终点弹道效应,进行了不同质量A3钢钝头弹(弹径25mm)撞击45钢板的试验研究,其中A3钢强度弱于45钢。在约200-800m/s的撞击速度范围内,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分别观察到弹体出现泰勒撞击、“向日葵”型花瓣帽形... 为了研究破片模拟弹的终点弹道效应,进行了不同质量A3钢钝头弹(弹径25mm)撞击45钢板的试验研究,其中A3钢强度弱于45钢。在约200-800m/s的撞击速度范围内,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分别观察到弹体出现泰勒撞击、“向日葵”型花瓣帽形失效及靶板冲塞穿甲三种破坏模式。伴随弹体和靶体经历的不同结构破坏模式,弹材和靶材也经历着相当复杂的材料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终点弹道 A3钢钝头弹 45钢板 泰勒撞击 花瓣帽形失效 冲塞
下载PDF
高速钢弹对多层大间隔金属靶的侵彻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龙源 岳小兵 +2 位作者 周翔 谢文 方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用某火炮发射长径比为 1 .5且着速在 1 30 0m/s左右的钢弹丸侵彻大间隔多层A3薄钢靶板的方法 ,对钢弹丸侵彻多层大间隔靶板的作用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 ,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分析表明 ,所设计的弹丸对... 用某火炮发射长径比为 1 .5且着速在 1 30 0m/s左右的钢弹丸侵彻大间隔多层A3薄钢靶板的方法 ,对钢弹丸侵彻多层大间隔靶板的作用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 ,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分析表明 ,所设计的弹丸对多层间隔靶具有较强的侵彻能力 ,为以后类似弹丸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丸 侵彻 数值模拟 多层间隔靶
下载PDF
弹体长径比影响钢筋混凝土侵彻规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文乾 龙源 +1 位作者 岳小兵 纪冲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相同初始条件下(初始位置相同,初始速度和实始动能相同),对长径比分别为1.5、2.5、4、5四种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板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弹体速度在两层钢筋网附近时下降很快,弹体长径比在这两个阶...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相同初始条件下(初始位置相同,初始速度和实始动能相同),对长径比分别为1.5、2.5、4、5四种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板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弹体速度在两层钢筋网附近时下降很快,弹体长径比在这两个阶段对速度变化影响很大。弹体长径比为5时,剩余速度增量已经很小,再增大长径比对侵彻速度变化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侵彻 ANSYS/LS-DYNA 数值研究 速度变化 有限元软件 混凝土靶板 初始位置 初始条件 初始速度 数值分析 弹体侵彻 速度增量 大长径比 钢筋网 动能
下载PDF
弹体对钢筋混凝土板-钢板的贯穿计算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明洋 郑大亮 白晓燕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5,共7页
主要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板-钢板中箍筋、纵向钢筋和钢板对弹体贯穿过程的影响。根据钢筋混凝土板-钢板多阶段变形与破坏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差异,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板-钢板的变形与破坏模型,确定了箍筋和钢板对弹体的阻力公式,并将... 主要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板-钢板中箍筋、纵向钢筋和钢板对弹体贯穿过程的影响。根据钢筋混凝土板-钢板多阶段变形与破坏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差异,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板-钢板的变形与破坏模型,确定了箍筋和钢板对弹体的阻力公式,并将纵向钢筋网等价为薄钢板厚度,从而给出了弹体和贯穿块的运动方程。并通过与弹体贯穿混凝土板过程中弹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的对比,说明了钢筋混凝土板-钢板中各联系件对弹体在介质贯穿过程中位移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变形和破坏模型 弹塑性理论 钢筋混凝土 钢板 弹体
下载PDF
钢/纤维复合板对破片弹速侵彻吸能机制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晓旭 徐豫新 +2 位作者 田非 王树山 李硕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09-315,共7页
研究钢/纤维层合复合板对破片弹速侵彻防护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采用破片模拟弹丸(FSP)结构模拟破片,通过12.7 mm弹道枪驱动FSP弹体对4 mm钢/12 mm芳纶纤维和5 mm钢/10mm芳纶纤维2种结构复合板进行弹速侵彻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现象分... 研究钢/纤维层合复合板对破片弹速侵彻防护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采用破片模拟弹丸(FSP)结构模拟破片,通过12.7 mm弹道枪驱动FSP弹体对4 mm钢/12 mm芳纶纤维和5 mm钢/10mm芳纶纤维2种结构复合板进行弹速侵彻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现象分析不同结构复合板的破坏特征,分析FSP弹体对前置钢板与后置芳纶纤维板的破坏模式及钢/芳纶复合板的弹道吸能机制。据此,采用能量和动量守恒理论,建立了破片弹速侵彻下钢/纤维复合板面密度吸能的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冲击动力学 钢/纤维复合板 破片 弹速侵彻
下载PDF
长杆射弹侵彻三种混凝土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若棋 汤文辉 +3 位作者 赵国民 石志勇 孙岩 龚昌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为了研究钻地武器的侵彻性能,在57mm口径的气炮上发射长杆射弹对三种靶体进行模拟侵彻实验。靶体为水泥砂浆石靶、钢纤维混凝土靶和含单层密排刚玉球的钢纤维混凝土靶。实验结果表明,弹头形状对侵彻深度有明显影响;当长杆射弹和撞击速... 为了研究钻地武器的侵彻性能,在57mm口径的气炮上发射长杆射弹对三种靶体进行模拟侵彻实验。靶体为水泥砂浆石靶、钢纤维混凝土靶和含单层密排刚玉球的钢纤维混凝土靶。实验结果表明,弹头形状对侵彻深度有明显影响;当长杆射弹和撞击速度都相同时,与侵彻钢纤维混凝土靶相比,含单层密排刚玉球的钢纤维混凝土靶中的侵彻深度大约降低了11%,而水泥砂浆石靶中的侵彻深度增加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杆射弹 侵彻 钢纤维混凝土靶 刚玉球
下载PDF
贝氏体钢和35CrMnSi空心弹体侵彻金属靶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琳 王富耻 +2 位作者 王鲁 才鸿年 李树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3,共5页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 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 ,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 ,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 ,...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 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 ,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 ,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 ,并有绝热剪切现象 ,剪切带的形貌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体的宏观变形和破坏。贝钢的剪切转变带中较多微孔洞 ,其断口为平坦脆性断口 ;35CrMnSi的剪切带中较多微裂纹 ,断口平坦面比贝钢小 ,并有撕裂现象。剪切转变带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组织。两种材料的弹体经较低速度侵彻后 ,亦可观察到少量的形变带和转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35CRMNSI钢 空心弹体 显微组织 硬度 绝热剪切带 侵彻 穿甲弹弹体
下载PDF
弹丸侵彻装甲钢板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奇 齐明思 +1 位作者 丁爱国 孙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研究弹丸的强度和耐热性能,以弹丸为研究对象,对弹丸侵彻装甲钢板过程中速度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弹靶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并用Ls-prepost后处理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弹丸... 为研究弹丸的强度和耐热性能,以弹丸为研究对象,对弹丸侵彻装甲钢板过程中速度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弹靶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并用Ls-prepost后处理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弹丸温度场变化云图及在不同侵彻速度下,温度升高较大节点的加速度、温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丸侵彻速度为1 200 m/s条件下,弹内节点温度达到465~473 K,接近于炸药熔点473 K。研究结果为弹内装药及电子器件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 侵彻 钢板 温度场
下载PDF
EFP侵彻陶瓷/金属复合靶实验运动网格法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金柱 张连生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4-1008,1013,共6页
为高效地实现EFP弹丸成型、飞行及大炸高下侵彻氧化铝陶瓷/金属复合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JH-2模型描述99氧化铝陶瓷本构关系,运动网格法进行流场计算,流固耦合算法实现EFP对复合靶板的侵彻作用.该方法解决了EFP在大炸高下形成及侵... 为高效地实现EFP弹丸成型、飞行及大炸高下侵彻氧化铝陶瓷/金属复合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JH-2模型描述99氧化铝陶瓷本构关系,运动网格法进行流场计算,流固耦合算法实现EFP对复合靶板的侵彻作用.该方法解决了EFP在大炸高下形成及侵彻靶板过程计算总网格数过多问题,获得了侵彻过程中陶瓷的损伤演化和分布以及在A3钢背板中的侵彻深度.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EFP头部速度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尾部速度值略高于实验值,EFP的长径比略高于实验值;在背板中的残余侵深比实验结果略高,但差别不大;EFP在钢背板中的残余侵彻深度随陶瓷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残余侵深与陶瓷厚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成型弹丸(EFP) 运动网格法 JH-2模型 氧化铝陶瓷 金属复合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