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pl16-rpl14、GS序列的广义菊属若干分类群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素梅 陈发棣 +1 位作者 赵宏波 房伟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基于叶绿体rpl16-rpl14基因间区序列和GS基因序列对广义菊属(菊科,春黄菊族)部分属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分类群均归于一个单系统发生的广义菊属分类群(自展值100%),该单系统发生分类群可进一步分为3个狭义属分类... 基于叶绿体rpl16-rpl14基因间区序列和GS基因序列对广义菊属(菊科,春黄菊族)部分属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分类群均归于一个单系统发生的广义菊属分类群(自展值100%),该单系统发生分类群可进一步分为3个狭义属分类群,即菊属(Dendranthema,自展值96%),菊蒿属(Tanacenum,自展值87%)和木茼蒿属(Argyranthemum,位于广义菊属分类群基部分支)分类群。表明上述基因区段可有效阐明属水平的系统关系。尽管野菊的不同地理居群间或种间在形态学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于上述基因序列未能很好地区别其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推测其相互间的基因差异较小。有待于采用多种分子标记对该族更多的分类群展开研究,特别是对属下水平分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春黄菊族 广义菊属 系统发生 rpl16-rpl14 GS
下载PDF
nrDNA ITS和cpDNA rpl16基因测序法对六种鼠尾草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会芳 阚显照 +1 位作者 张韧 陈鸿珊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为从鼠尾草属植物中鉴别丹参品种,采用基因测序方法,用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区基因(nrDNAITS),编码核蛋白体大亚基多肽L16的基因(rpl16)及叶绿体DNA上包含trnL以及trnL和trnF间隔区的区域基因(trnL-trnF)的序列,检测六种鼠尾草属新鲜植... 为从鼠尾草属植物中鉴别丹参品种,采用基因测序方法,用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区基因(nrDNAITS),编码核蛋白体大亚基多肽L16的基因(rpl16)及叶绿体DNA上包含trnL以及trnL和trnF间隔区的区域基因(trnL-trnF)的序列,检测六种鼠尾草属新鲜植物。由于nrDNAITS和rpl16突变率较高,可以做为6种鼠尾草的基源鉴定标记,依此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从6种鼠尾草中鉴定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和云南鼠尾草(S. yunnanensis)。但trnL-trnF突变率太低,未能用于鉴别。商品干燥中药材因加工和储藏的方式致使DNA降解严重,基因测序法难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ITS基因 rpl16基因 trnL-trnF基因
下载PDF
基于ITS、rpl16和trnS-trnR DNA序列讨论锥形果属的系统位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涛 李德铢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599,共5页
基于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rpl16、trnS-trnR的DNA序列讨论了锥形果属的系统位置,3个基因片段独立以及联合的分析为锥形果属Gomphogyne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结果表明:(1)锥形果属是一个自然属;(2)雪胆属Hemsleya的短柄雪胆H... 基于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rpl16、trnS-trnR的DNA序列讨论了锥形果属的系统位置,3个基因片段独立以及联合的分析为锥形果属Gomphogyne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结果表明:(1)锥形果属是一个自然属;(2)雪胆属Hemsleya的短柄雪胆H.delavayi和圆锥果雪胆H.macrocarpa曾经被作为锥形果属的种,分子证据表明它们确实隶属于雪胆属;(3)锥形果属单独构成雪胆属的姊妹群,而并非是与绞股蓝属Gynostemma共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果属 ITS 分子系统学 rpl16 trnS-trnR
下载PDF
基于rpl16序列分析大百合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芸 杨妙琴 +2 位作者 徐英 张永洪 李洪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9-206,共8页
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 rpl16序列对10个大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 bp,共检测... 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 rpl16序列对10个大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 bp,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604;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660。该居群间遗传变异(71.53%)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28.47%),说明居群间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居群间遗传分化很高(Gst=0.677,Nst=0.614,Fst=0.71531),基因流较低(Nm=0.0995)。失配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中性检验支持上述结果:Tajima′s D=-1.74368(P>0.05);Fu and Li′s D=-2.69366(P<0.05);Fu and Li′s F=-2.79896(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百合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主要与其生活史特征相关。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rpl16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rpl16序列的中国野牡丹属植物分子系统关系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岳峰 李淑娴 +3 位作者 江鸣涛 吴沙沙 翟俊文 彭东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35-139,共5页
针对目前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关系存在的争议,采用叶绿体基因上的rpl16序列,以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之外的3个属4种植物为外类群,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pl16序列在野牡丹属植物中没有足够的变异位点,... 针对目前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关系存在的争议,采用叶绿体基因上的rpl16序列,以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之外的3个属4种植物为外类群,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pl16序列在野牡丹属植物中没有足够的变异位点,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形成单独的一支,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整个野牡丹属植物形成一支;两种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野牡丹科同一个属的植物都可以形成单独的分支。因此,rpl16序列并不适合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可能比较适合野牡丹科植物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植物 rpl16序列 分子系统关系
下载PDF
堇菜属组间的系统发育与亲缘关系:基于trnL-trnF、psbA-trnH、rpL16、ITS序列,细胞学以及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冠欣 邢福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7-488,共12页
以鼠鞭草(Hybanthus enneaspermus)、鳞隔堇(Scyphellandra pierrei)、雷诺木(Rinorea benga-lensis)作为外类群,对堇菜属(Viola)20个类群的trnL-trnF序列,17个类群的psbA-trnH、rpL16序列以及1个类群的nrDNA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B... 以鼠鞭草(Hybanthus enneaspermus)、鳞隔堇(Scyphellandra pierrei)、雷诺木(Rinorea benga-lensis)作为外类群,对堇菜属(Viola)20个类群的trnL-trnF序列,17个类群的psbA-trnH、rpL16序列以及1个类群的nrDNA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Bank下载相应的序列,运用最大简约法以及贝叶斯推论法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堇菜亚属(subgen. Viola)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并明确了堇菜属部分组间类群的亲缘关系。本文还结合形态与细胞学证据对堇菜属进行性状演化的推测。结果表明:1)直立茎较匍匐茎、莲座状茎(叶基生)原始;2)托叶边缘长流苏状与托叶1/2~3/4合生分别是鸟嘴柱头堇菜组(sect. Trigonocarpae)和合生托叶组(sect. Adnatae)演化路线的重要性状标志;3)花柱样式从柱头无喙演化至柱头有喙,并由柱头简单演化至柱头复杂,再趋向于柱头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 ITS TRNL-TRNF PSBA-TRNH rpl16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贝母类药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系统位置的探讨--来自ITS,rpl16,matK序列的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宏武 齐耀东 +2 位作者 刘海涛 刘久石 张本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69-3273,共5页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3个片段对湖北贝母及其近缘类群天目贝母F.monantha、安徽贝母F.anhuiensis等进行联合建树分析,对湖北贝母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为湖北贝母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分子证据。结果显示,分子系统树上,3种贝母各自的居群聚为一支,之后天目贝母与安徽贝母聚为一支,最后与湖北贝母聚为一支。表明湖北贝母与天目贝母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于安徽贝母与天目贝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适宜将湖北贝母归并于天目贝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天目贝母 安徽贝母 ITS rpl16 MATK
原文传递
肉苁蓉的生药学研究(3):基于质体rps2基因和rpl16-rpl14基因间隔序列分析列当科植物的生源关系
8
作者 鲍雷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中国药典中记载药材肉苁蓉的原植物仅为列当科植物Cistanche deserticola,而中药材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生药来自C.salsa和C.tubulosa,难以从形态学和化学特征加以鉴别。本次通过比较其rps2基因和rpl16~rpl14基因间隔区的核苷酸序列... 中国药典中记载药材肉苁蓉的原植物仅为列当科植物Cistanche deserticola,而中药材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生药来自C.salsa和C.tubulosa,难以从形态学和化学特征加以鉴别。本次通过比较其rps2基因和rpl16~rpl14基因间隔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这些植物的分类和生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生药学 质体 rps2基因 rpl16 rpl14 基因间隔序列分析 生源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DNA序列对四数獐牙菜系统位置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路存 陈桂琛 周国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3-1779,共7页
以扁蕾属植物为外类群,基于trnL-trnF序列、rpl16序列以及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对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ITS系统发育树t、rnL-trnF系统发育树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所用的种和数量有所不同,所得到的3种系统... 以扁蕾属植物为外类群,基于trnL-trnF序列、rpl16序列以及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对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ITS系统发育树t、rnL-trnF系统发育树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所用的种和数量有所不同,所得到的3种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也不一致,但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在3种系统发育树中的结果基本一致。在trnL-trnF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花锚属的H.elliptica、H.brevicornis和H.weddelli-ana形成了一个单系群;而在ITS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歧散獐牙菜先聚在一起,再与花锚属的植物聚为一支支持率较高的单系支。研究表明,四数獐牙菜与Anagalidium属的歧散獐牙菜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花锚属的植物,而与獐牙菜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本实验系统发育的结果支持将四数獐牙菜从獐牙菜属中分出而归入Anagalidium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数獐牙菜 trnL-trnF序列 ITS序列 rpl16序列 异花组 Anagallidium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及云贵高原芦苇居群的遗传变异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思文 何汝嘉 +6 位作者 周淇 王树人 黄睿 曹新益 丁浩 曾巾 赵大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准确划分其生态型可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异地引种提供参考。利用叶绿体DNA rpl16...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准确划分其生态型可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异地引种提供参考。利用叶绿体DNA rpl16基因序列,选取淡水湖泊较为集中且地理跨度较大的长江中下游和云贵高原,以地理位置为划分指标,探讨19个湖滨带芦苇居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分析了不同湖泊芦苇形态差异与遗传差异的异同,旨在分子水平为不同地理区域芦苇生态型的划分提供遗传分化方面的证据。结果表明:(1)rpl16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长江中下游芦苇居群基因水平上的变异程度较云贵高原的低;(2)基于rpl16基因序列重建的最简约系统发育树显示:以地理区域为划分指标,可将长江中下游和云贵高原的芦苇居群分为两个单系;(3)云贵高原芦苇居群的核苷酸多样性A=0.00047,单倍型多态性Hd=0.466,其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长江中下游(Pi=0,Hd=0);(4)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535 37,其中53.5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不同地理区域居群间,长江中下游芦苇居群的遗传差异指数Fst=0.537 24,基因流Nm=0.215 34,云贵高原芦苇居群的遗传差异指数Fst=0.532 78,基因流Nm=0.21923,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强烈。分析结果证明了两种地理生态型芦苇具有遗传上的差异,且地理隔离可能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rpl16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叶绿体DNA片段的RFLP分析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世安 吕海亮 +4 位作者 杨继 饶广远 尤瑞麟 葛颂 钟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7-110,共14页
对广义百合科黄精族 6属 2 3种及铃兰族 1属 1种的叶绿体基因组trnK和rpl1 6两个基因片段进行了PCR RFLP分析 ,结果表明 :trnK基因的PCR产物在各类群间几乎不存在长度变异 ,均约 2 60 0bp ,而rpl1 6基因则在各属之间及黄精属内表现出长... 对广义百合科黄精族 6属 2 3种及铃兰族 1属 1种的叶绿体基因组trnK和rpl1 6两个基因片段进行了PCR RFLP分析 ,结果表明 :trnK基因的PCR产物在各类群间几乎不存在长度变异 ,均约 2 60 0bp ,而rpl1 6基因则在各属之间及黄精属内表现出长度变异 ,变异范围在 1 1 40~ 1 32 0bp之间 ;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同源性分析显示 ,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构成的狭义黄精族与铃兰族中的铃兰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并支持将扭柄花属和万寿竹属从广义百合科黄精族中分出的观点 ;在狭义黄精族内 ,黄精属与竹根七属聚成一支 ,鹿药属与舞鹤草属聚成另一支 ,为探讨族内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另外 ,本研究结果支持将金佛山黄精从鹿药属转隶至黄精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族 系统学 RFLP trmK基因 百合科
下载PDF
Systematic positions of Lamiophlomis and Paraphlomis(Lamiaceae) based on nuclear and chloroplast sequences 被引量:4
12
作者 Yue-Zhi PAN Li-Qin FANG +2 位作者 Gang HAO Jie CAI Xun GONG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542,共8页
Genera Lamiophlomis and Paraphlomis were originally separated from genus Phlomis s.1. on the basis of particu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ir relationship was highly contentious, as evidenced by the l... Genera Lamiophlomis and Paraphlomis were originally separated from genus Phlomis s.1. on the basis of particu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ir relationship was highly contentious, as evidenced by the literature.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systematic positions of Lamiophlomis, Paraphlomis, and their related genera were assessed based on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chloroplast rpl16 and trnL-F sequence data using maximum parsimony (MP) and Bayesian methods. and outgroup were sampled. Analyses of both separate In total, 24 species representing six genera of the ingroup and combined sequence data were conducted to resolve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gener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Lamiophlomis is nested within Phlomis sect. Phlomoides and its generic status is not supported. With the inclusion ofLamiophlomis rotata in sect. Phlomoides, sections Phlomis and Phlomoides of Phlomis were resolved as monophyletic. Paraphlomis was supported as an independent genus. However, the resolution of its monophyly conflicted between MP and Bayesian analyses, suggesting the need for expended sampling and further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Lamiophlomis Paraphlomis rpl 16 systematic position trnL-F.
下载PDF
Phylogeny of Chinese Allium (Liliaceae) using PCR-RFLP analysis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兴金 葛颂 +1 位作者 许介眉 洪德元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正> Eighteen representative species were selected from all the nine sections of Chinese Allium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rphology and cytotaxonomy. The trnK and rpL16 gene fragments of chloroplast... <正> Eighteen representative species were selected from all the nine sections of Chinese Allium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rphology and cytotaxonomy. The trnK and rpL16 gene fragments of chloroplast DNA were amplified from 18 species by PCR method. The two cpDNA fragments were digested by 26 restriction enzymes, and 303 polymorphic restriction sites were found, of which 163 were informative. The restriction sit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PAUP (version 3.1.1) and MEGA (version 1.01) as well as PHYLIP. As a result, the genus Allium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ix subgenera. The recognition of Sect. Anguinum in the Flora of China is reasonable, Sect. Rhizirideum, Sect. Haplostemon and Sect. Cepa are not monophyletic. The infrageneric system of this genus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UM MOLECULAR PHYLOGENY PCR-RFLP trnK GENE rpl16 ge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