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体蛋白rpl15cDNA序列在真骨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向筑 张竞男 +2 位作者 宋平 胡珈瑞 钟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应用RTPCR,从真骨总目(Teleostei)5目15种鱼类中首次克隆了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5(rpl15,ribosomalproteinL15)的完整cDNA序列。以海鲢形亚组(Elopomorpha)的鳗鲡作为外类群,对这些真骨鱼类的核糖体蛋白L15c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 应用RTPCR,从真骨总目(Teleostei)5目15种鱼类中首次克隆了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5(rpl15,ribosomalproteinL15)的完整cDNA序列。以海鲢形亚组(Elopomorpha)的鳗鲡作为外类群,对这些真骨鱼类的核糖体蛋白L15c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rpl15基因在真骨鱼类等许多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2)系统树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与形态分类一致。rpl15编码区适合于真骨鱼类目以上分类阶元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l15(rpl15) 分子系统学 真骨鱼类
下载PDF
L-^(15)N亮氨酸和质谱测定大鼠肝蛋白质合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济宏 李幼生 +3 位作者 曹澄亚 朱明芳 韩勇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同位素L 15N亮氨酸测定大鼠肝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 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 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肝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 15N亮氨酸同一时相的大鼠肝15N丰度。 结果:大鼠肝游离氨基酸池中15N同位素丰度在注射... 目的:建立稳定同位素L 15N亮氨酸测定大鼠肝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 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 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肝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 15N亮氨酸同一时相的大鼠肝15N丰度。 结果:大鼠肝游离氨基酸池中15N同位素丰度在注射后30min内呈线性上升并达高峰,维持4h后缓慢下降,肝蛋白质中的15N丰度30min至12h基本维持不变;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肝蛋白质分数合成率亦增加,当L 15N亮氨酸剂量>1. 0mmol/kg,分数合成率并不随施加L 15N亮氨酸剂量的加大而增加。 结论:在进行大鼠肝蛋白质合成率测定时,一次性静脉注射的测量最佳时限为30min,剂量为1. 0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l-^15N亮氨酸 蛋白质合成率 分数合成率 质谱
下载PDF
鲇鱼和斜带石斑鱼核糖体蛋白L15完整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竞男 宋平 吕道远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通过RT PCR和3′ RACE方法,分别从鲇鱼(Silurusaso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中克隆了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5(ribosomalproteinL15,RPL15)的完整cDNA,并详细分析了其序列特征.这两种鱼的RPL15蛋白cDNA均包含一个615个核苷酸... 通过RT PCR和3′ RACE方法,分别从鲇鱼(Silurusaso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中克隆了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5(ribosomalproteinL15,RPL15)的完整cDNA,并详细分析了其序列特征.这两种鱼的RPL15蛋白cDNA均包含一个615个核苷酸的完整阅读框,推测分别编码一个204个氨基酸的蛋白.不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这2个序列分别与同属的南方大口鲇和同科的大眼鳜rpl15序列同源性最高,与其他已知的脊椎动物rpl15序列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基于这2个序列的编码区和其他鱼类的rpl15编码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鱼 斜带石斑鱼 核糖体蛋白l15(rpl15)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达努塞替通过极光激酶B/核糖体p70S6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15信号通路调控白血病细胞自噬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思佳 何志旭 +1 位作者 舒莉萍 周志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890-1894,共5页
目的探索达努塞替处理人白血病细胞后极光激酶B/核糖体p70S6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15(AuroraB/p70S6K/RPL15)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和K56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 目的探索达努塞替处理人白血病细胞后极光激酶B/核糖体p70S6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15(AuroraB/p70S6K/RPL15)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和K56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分别采用0.1μmol/L、1.0μmol/L、5.0μmol/L浓度达努塞替共培养THP-1和K562细胞,对照组(0μmol/L达努塞替)加入体积分数为2mL/L的二甲基亚砜(DMSO),以上各组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p70S6K、Aurora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LC3)、Beclin1、核糖体蛋白15(RPL15)的表达水平。第2部分:分别下调THP-1和K562细胞中AuroraB和RPL15,采用DMSO溶解达努塞替(5.0μmol/L),实验分组:DMSO组(空白对照组)、达努塞替处理组、空载质粒组、小干扰RNA(siRNA)组、空载质粒+达努塞替处理组和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检测自噬信号通路PI3K/AKT/mTOR中AuroraB、p70S6K、RPL15和自噬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情况。结果1.达努塞替可抑制THP-1、K562细胞生长,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6.9μmol/L和30.2μmol/L。2.在THP-1和K562细胞中,0.1μmol/L、1.0μmol/L、5.0μmol/L浓度的达努塞替处理细胞后,p-AuroraB/AuroraB、p-p70S6K/p70S6K、RPL15、p-mTOR/mTOR、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噬蛋白Beclin1、LC3表达量及细胞自噬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HP-1细胞中,下调AuroraB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p70S6K、RPL15分别低于空载质粒组22.1%、61.3%(F=18.1,P=0.001)和55.4%、56.1%(F=19.4,P=0.001);LC3表达量较空载质粒组升高13.6%、17.1%(F=15.4,P=0.001)。下调RPL15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Beclin1、LC3分别高于空载质粒组39.5%、92.3%(F=25.2,P=0.001)和40.2%、58.3%(F=23.9,P=0.001)。K562细胞,下调AuroraB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p70S6K、RPL15分别低于空载质粒组24.2%、62.7%(F=20.4,P=0.001)和57.2%、60.1%(F=23.9,P=0.001);LC3表达量较空载质粒组增加17.9%、56.7%(F=20.9,P=0.001)。下调RPL15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Beclin1、LC3分别高于空载质粒组20.6%、98.4%(F=22.4,P=0.001)和41.5%、70.1%(F=26.2,P=0.001)。结论达努塞替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自噬通路来抑制THP-1、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还可负性调控AuroraB/p70S6K/RPL15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其中RPL15可能是AuroraB/p70S6K/RPL15信号通路中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达努塞替 细胞自噬 核糖体蛋白1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