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溶冰 宋来军 +2 位作者 邹广玲 崔艳玲 汪丽静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9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择取急性脑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造成脑栓塞的中心血管,给予中心血管造影。结果 rt-PA动脉溶栓后血管再... 目的观察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择取急性脑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造成脑栓塞的中心血管,给予中心血管造影。结果 rt-PA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5例,其余患者联合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4例。治疗后24 h患者的NIHSS评分(7.9±2.5)分显著低于治疗前(15.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共19例(90.48%)。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栓塞
下载PDF
rt-PA动脉溶栓与机械取栓联合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莫教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年第08Z期6-7,共2页
目的研究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刺激活物)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刺激活物)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灶血管完全再通24例、部分再通17例、再通失败5例,血管再通率89.1%。患者治疗后NI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脑出血3例、继发性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10.9%。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栓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和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炜 佟俊萍 +2 位作者 张换立 高超 赵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纤溶系统和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间接收的80例早期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纤溶系统和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间接收的80例早期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rt-PA动脉溶栓治疗)和研究组42例(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纤溶系统和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 d、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低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早期ACI患者,可改善患者近远期疗效和预后,有效调节纤溶系统,减轻机体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早期急性脑梗死 纤溶系统 神经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普阳 王参 郭晨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rt-P...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64±2.12)分,低于对照组的(8.15±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水平分别为(7.14±2.75)mg/L、(7.05±2.78)μg/L、(3.32±1.23)nmol/L及(1257.64±101.6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0.82±3.12)mg/L、(10.78±3.41)μg/L、(6.30±2.24)nmol/L及(2395.84±183.41)μmol/L;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为(214.43±23.82)U/mL,高于对照组的(175.61±27.52)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IM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ACI,可抑制溶栓时再灌注损伤出现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rt-pa动脉溶栓 再灌注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机械碎栓结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及多模式CT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杰 李东群 《现代医学》 201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CT对DSA指导下的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多模式CT筛选出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栓塞患者30例,年龄38~78岁,平均65岁;病程0.5~6 h... 目的:观察多模式CT对DSA指导下的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多模式CT筛选出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栓塞患者30例,年龄38~78岁,平均65岁;病程0.5~6 h。将患者分为〈3 h组,16例;3~6 h组,14例。均经多模式CT诊断及评估后,行DSA指导下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均再次行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并记录溶栓前后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巴塞尔指数(BI)。结果:30例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60%。NIHSS评分显示,〈3 h组患者有5例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总显效率达到75.0%;3~6 h组的患者有3例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总显效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及BI评分显示,〈3 h组有12例临床结局良好,4例临床结局不良,10例预后结果良好,无出血病例;3~6 h组有6例临床结局良好,7临床结局不良,9例预后结果良好,1例症状性脑出血。两组比较,安全性及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诊断及评估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该法对于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急性脑梗死 机械碎栓 rt-pa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