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久病入络”与慢性偏头痛辨治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病理基础,涉及神经递质传递、受体平衡、细胞因子表达、激素代谢、活性物质转换链等。脑动脉系统四通八达,侧支循环丰富,脑神经网络通路复杂,共同与脑脊液循环通路等组成颅脑神经血液网络体系,与"络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出为孙"的经络层次和空间位置不谋而合。"久发、频发之恙必伤血络",慢性偏头痛核心在"邪伏络瘀",辨治应注重祛邪通络,根据络瘀伏邪性质,益气通络、活血通络、化瘀通络、化痰通络、搜风剔络等,各有侧重,辨证可相互交叉及组合;重用涤清伏邪、疏通脑络瘀滞、安神定痛、恢复神机清灵之品;虫类及通络药多有抗凝、镇痛、抗血栓、促纤溶、抗癫痫、抗肿瘤等作用,临证巧用僵蚕、全蝎、蜈蚣、九香虫、蜣螂虫、地龙等可提高疗效,用量宜少,多则耗气动血;疼痛顽固剧烈可伍少量马钱子、土鳖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久病 邪伏络瘀 益气通络 涤清伏邪 疏通脑络 活血通络 化瘀通络 化痰通络 搜风剔络 安神定痛 虫类药 通络药
下载PDF
试论宋金时期北方话入近去声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在具体分析诗词用韵和宋人笔记中相关记载两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入声在宋金时期北方话中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存在,还未分化,可能保留喉塞韵尾,听感上和去声很接近,正处在入声消变过程中的"入近去声"阶段。
关键词 宋金时期 通押 近去声
下载PDF
宋代潼川府路诗韵的阴入通押现象分析
3
作者 钱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9-80,共2页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阴声韵与入声韵通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关键词 宋代 潼川诗人 韵系 通押
下载PDF
从《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左侧音看近代汉语入声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星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8-44,共7页
《翻译老乞大》和《翻译朴通事》,是在朝鲜王朝早期最广泛使用的两本汉语会话教材。书中每个汉字下有 两种韩文注音,分为左音和右音。这两种注音都反映中国北方现实语音。我们认为左、右音的主要差别在于标记方式上,而其音值上并没... 《翻译老乞大》和《翻译朴通事》,是在朝鲜王朝早期最广泛使用的两本汉语会话教材。书中每个汉字下有 两种韩文注音,分为左音和右音。这两种注音都反映中国北方现实语音。我们认为左、右音的主要差别在于标记方式上,而其音值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本文将以左音为依据,对当时中国北方的入声韵的真实面貌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 近代汉语 语音 俗音
下载PDF
宋代入声字韵尾变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裴宰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5,共7页
宋代或宋初的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文章旨在研究宋代入声韵尾怎样变化。宋词用韵反映了宋代实际语音系统,是现存重要研究材料。通过考察临安、山东、福建、江西等地诗人入声用韵情况,文章认为宋代入声韵尾-p、-t、-k变成喉塞音是无... 宋代或宋初的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文章旨在研究宋代入声韵尾怎样变化。宋词用韵反映了宋代实际语音系统,是现存重要研究材料。通过考察临安、山东、福建、江西等地诗人入声用韵情况,文章认为宋代入声韵尾-p、-t、-k变成喉塞音是无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声字 韵尾 语音 喉塞音
下载PDF
《入蜀记》引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珺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创作背景,解释语义,赏析辨误,另一方面又用古诗丰富行记的历史层次,辨正世俗讹传,提供审视自然的新视角。通过对《入蜀记》引诗解诗用诗的考察,可以发现陆游受古诗影响的具体方面和实际情形以及散文与诗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记》 陆游 引诗 历史 风俗
下载PDF
姚文田古音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洁瑕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姚文田的《古音谐》分古韵为八类二十六部,将《广韵》韵目平上去三声分为十七部、入声分为九部。姚氏古音学的贡献在于人声九部独立以及匊(觉)部独立;其不足在于物部没有独立、缉盍不分以及入声卩(质)部与真部相配等等。
关键词 姚文田 《古音谐》 古音学
下载PDF
说“内” 被引量:1
8
作者 谭生力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4期76-80,127,共6页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字所从宀形部件表示锐端之形"入"的"所入之处&q...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字所从宀形部件表示锐端之形"入"的"所入之处",并非从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
下载PDF
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反映的声调变化
9
作者 谢洁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6-79,共4页
宋代河南地区文人诗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阴入通押韵段是研究宋代通语声调的重要材料。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中入韵的全浊上声字有93个,只与去声字押韵的有26个,兼押上去声字的有60个;入声韵叶入阴声韵的有23个韵字。这些用韵材料... 宋代河南地区文人诗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阴入通押韵段是研究宋代通语声调的重要材料。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中入韵的全浊上声字有93个,只与去声字押韵的有26个,兼押上去声字的有60个;入声韵叶入阴声韵的有23个韵字。这些用韵材料能显示出宋代通语中浊上变去的进程以及入声韵尾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河南 诗词用韵 浊上变去 通叶
下载PDF
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晓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4,共9页
本文借助文献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材料,考察了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文章以《李氏音鉴》等材料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北京话,选取材料中共有的245个常用清入字,逐个考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异读、调类归并及读音的保留... 本文借助文献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材料,考察了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文章以《李氏音鉴》等材料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北京话,选取材料中共有的245个常用清入字,逐个考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异读、调类归并及读音的保留、增减和转移等情况,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的演变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语言演变 方言 音调
原文传递
“匣入喻三”与南朝江东方言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伟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32-53,共22页
从音变方向来看,中古音阶段的“喻三归匣”应称作“匣入喻三”,即匣母读同云母,而不是相反.本文指出,从日译吴音等域外文献资料来看,“匣入喻三”是古江东方言(南朝吴语/金陵口语)的音韵特征之一;通过对《经典释文》《篆隶万象名义》等... 从音变方向来看,中古音阶段的“喻三归匣”应称作“匣入喻三”,即匣母读同云母,而不是相反.本文指出,从日译吴音等域外文献资料来看,“匣入喻三”是古江东方言(南朝吴语/金陵口语)的音韵特征之一;通过对《经典释文》《篆隶万象名义》等音韵史文献的分类分析,可以看到,该音变也影响到了中古金陵书音系统.云、匣母在中古金陵口语音系中合流后的音值应分别拟作[*w-]和[*Φ(w)-],即均为带合口介音的零声母;北方方言的云、匣母则分别读[*w-]和[*γ-],各自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三 南朝江东方言 《切韵》南北差异 对音材料
原文传递
《音韵日月灯》的入作去声现象——兼与“入声归去”、“入近去声”、“入似二声”论商榷
12
作者 辛彩凤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 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书音色彩;共同语、读书音入声演变与方言所循路径不同。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入声字的演变轨迹是,北方各方言有清入主要变平、上、去三种类型,共同语则保留入声调类,部分变读舒声者主要变读为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日月灯》 作去声 声归去 近去声 似二声 共同语 读书音
原文传递
张家山汉简《盖庐》“出入甚客者”解
13
作者 何义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0,共2页
张家山汉简《盖庐》“不喜田作,出入甚客者”之“客”,在文中应读为“暇”,为空闲、闲散之义。“不喜田作,出入甚客者”,是指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往来悠闲、闲散之人。
关键词 《盖庐》 甚客 闲散
原文传递
“鼻”的读音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化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在官话、晋语、吴语、平话以及其他部分南方方言中,"鼻"的读音一般来自全浊入声。这个读音《广韵》失记,与其去声一读当都是来自上古並母质韵长入声。普通话"鼻"的读音也是来自这个失记的读音。
关键词 “鼻” 全浊 方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