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Y对铸造高温合金与陶瓷界面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史振学 潘宏涛 +1 位作者 郝齐赞 刘世忠 《铸造》 CAS 2024年第6期810-817,共8页
在定向凝固炉中,采用相同的硅基陶瓷型芯,刚玉陶瓷型壳,熔炼工艺和定向凝固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Ru、Y含量的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研究了组织稳定性提升元素Ru、抗氧化性增强元素Y对合金与陶瓷材料界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不含Ru... 在定向凝固炉中,采用相同的硅基陶瓷型芯,刚玉陶瓷型壳,熔炼工艺和定向凝固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Ru、Y含量的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研究了组织稳定性提升元素Ru、抗氧化性增强元素Y对合金与陶瓷材料界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不含Ru、Y时,合金与型壳发生的界面反应主要为物理粘砂作用,未见合金元素与型壳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合金与型芯发生轻微的界面反应,除了物理作用,还发生了Al与SiO2的化学反应。合金中添加Ru,对合金与型壳或型芯的界面反应无影响。合金中添加0.01%Y后,合金与陶瓷型壳或型芯的界面反应稍有增加,但由于其添加量较少,故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高温合金 界面反应 ru Y
下载PDF
调控等级孔UiO-66(Ce)中Ru纳米团簇的电子态、丰度和微环境用于高效催化双环戊二烯加氢
2
作者 李如硕 汪琳梦 +7 位作者 周佩云 林璟 刘志远 陈娟 赵丹凤 黄秀兵 陶志平 王戈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催化石油加工副产物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得到的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燃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DCPD加氢催化剂在反应中存在使用寿命短和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周期有序多... 催化石油加工副产物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得到的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燃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DCPD加氢催化剂在反应中存在使用寿命短和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周期有序多孔材料,有望成为用于DCPD加氢的新型高效催化剂.通过引入介孔或大孔来构建等级孔MOFs(HP-MOFs),可以克服微孔对DCPD等大客体分子的扩散限制,促进底物分子向HP-MOFs内部活性位点转移.此外,加入合适的金属组分(如价格相对低廉的Ru)到HP-MOFs,可以使金属的原子利用率最大化,优化活性位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协同提升催化性能.因此,发展HP-MOFs与金属组分间异质结构的调控方法,建立构效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HP-UiO-66(Ce),设计和构建了介孔UiO-66(Ce)负载钌纳米簇(NCs)异质材料,并用于催化DCPD加氢反应.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脱附和DCPD加氢结果表明,与微孔和大孔UiO-66(Ce)相比,介孔UiO-66(Ce)独特的结构在催化剂制备和DCPD加氢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具有配体缺失缺陷的Ce-oxo簇促进了Ru^(3+)的有效吸附;(2)微孔框架的约束作用实现了Ru NCs的有效固定和均匀分散,抑制了Ru NCs的团聚和流失,保证了催化剂的稳定性;(3)介孔结构为DCPD和H_(2)底物分子提供了高效的传质通道,也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中心,促进DCPD与H_(2)底物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此外,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精确控制Ru NCs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分布和微环境.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Ru NCs和Meso-UiO-66(Ce)之间Ru-O-Ce强异质界面的形成导致了晶格畸变,Ru@Meso-UiO-25-200中Ru^(0)和M-O占比最多,主要来源于还原处理得到的Ru NCs和Ru-O-Ce异质界面中Ru‒O键的形成,且样品中Ru0的含量与Ru^(3+)吸附温度呈反相关趋势,与样品还原温度呈正相关趋势.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金属Ru0作为主要活性位点,极大地促进了DCPD和H2的吸附,并激活了催化剂上吸附的DCPD的C=C键,促进了DCPD两个C=C双键的“共吸附”和连续化加氢过程.因此,介孔UiO-66(Ce)和Ru NCs异质结构的构建,在低温(60℃)下仅用35 min就实现了DCPD催化加氢得到四氢双环戊二烯(THDCPD)(100%转化率和~100%选择性),且循环使用6次后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综上,本文通过等级孔和异质结构的构筑,证明了介孔结构在大底物分子催化反应中的结构优越性,并进一步揭示了催化剂合成条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理性设计新型MOFs基功能材料在催化、吸附、储能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孔 UiO-66(Ce) ru纳米簇 双环戊二烯 微环境调控
下载PDF
高分散Ru/Si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_(2)加氢中的应用
3
作者 颜琳琳 魏宇学 +2 位作者 张成华 相宏伟 李永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催化剂(分别为0.5%Ru/Si_(3)N_(4)、1.0%Ru/Si_(3)N_(4)和2.0%Ru/Si_(3)N_(4)),并以商品氮化硅(Si_(3)N_(4)-C)为载体制备了2.0%Ru/Si_(3)N_(4)-C催化剂作为对照组。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测试了其在300℃、0.1 MPa下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与Si_(3)N_(4)-C相比,Si_(3)N_(4)的比表面积较高(502 m^(2)/g),Si_(3)N_(4)作为载体显著提高了金属分散度,降低了金属粒径,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0.5%Ru/Si_(3)N_(4)的金属粒径较小,展现出强的H_(2)吸附能力,H难以解吸,抑制了中间物种CO加氢生成CH_(4)。随着Ru负载量增加,金属粒径增大,催化剂的CH_(4)选择性更好。Ru/Si_(3)N_(4)系列催化剂中,2.0%Ru/Si_(3)N_(4)的CH_(4)选择性较高(98.8%)。空速为10000 m L/(g·h)时,0.5%Ru/Si_(3)N_(4)的CO选择性为88.2%。与2.0%Ru/Si_(3)N_(4)相比,2.0%Ru/Si_(3)N_(4)-C的金属粒径更大,活性位点较少,活性更低。2.0%Ru/Si_(3)N_(4)和2.0%Ru/Si_(3)N_(4)-C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3.1%和9.2%。Si_(3)N_(4)有效提高了金属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通过调控Ru负载量控制催化剂金属粒径,可实现对产物CO或CH_(4)选择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ru/Si_(3)N_(4)催化剂 CH_(4)选择性 CO选择性
下载PDF
CeO_(2) 微球负载 Ru 催化氧化乙酸乙酯
4
作者 王晓娇 莫德清 +6 位作者 莫胜鹏 李武超 温新颖 丁学刚 李俊 任恩伯 石卓凡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0,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eO_(2)微球,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在CeO_(2)微球表面负载Ru,制备Ru/CeO_(2)微球。通过SEM观察了CeO_(2)微球的外观形貌;利用TEM观测了CeO_(2)微球表面Ru颗粒分布情况;XRD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氮气吸附-解吸比较了微...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eO_(2)微球,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在CeO_(2)微球表面负载Ru,制备Ru/CeO_(2)微球。通过SEM观察了CeO_(2)微球的外观形貌;利用TEM观测了CeO_(2)微球表面Ru颗粒分布情况;XRD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氮气吸附-解吸比较了微球负载Ru前后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变化;XPS测试分析了微球负载Ru前后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通过H2-TPR和O2-TPD表征了微球负载Ru前后催化剂还原性和氧活化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样品催化氧化乙酸乙酯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Ru/CeO_(2)的结构与CeO_(2)相似,均为介孔材料,其中Ru可以离子态进入CeO_(2)晶格,造成CeO_(2)晶格畸变;Ru/CeO_(2)催化剂呈现出贵金属和二氧化铈的强相互作用,活性氧物种较CeO_(2)增加,储氧释氧能力增强,促进了低温催化氧化乙酸乙酯性能的提升;随着Ru负载量的增加,Ru/CeO_(2)催化氧化乙酸乙酯的性能先提高后逐渐趋于平稳,负载量为1.0%时的样品效果最优,其T90与CeO_(2)的相比降低了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CeO_(2)微球 协同作用 乙酸乙酯 催化氧化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Ru/CeO_(2)催化氨分解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得兴 汤婷 +3 位作者 陈紫文 王培贤 魏忠 王自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2,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SEM、CO_(2)-TPD、H_(2)-TPD、H_(2)-TPR、XPS、N_(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Ru/CeO... 采用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SEM、CO_(2)-TPD、H_(2)-TPD、H_(2)-TPR、XPS、N_(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Ru/CeO_(2)-CP催化剂在450℃、气时空速15000 h-1条件下,氨转化率可达80.7%,是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Ru/CeO_(2)催化剂的1.3,2.7倍。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疏松,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为催化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碱性位点。CeO_(2)载体与Ru金属间的强相互作用有利于电子从CeO_(2)向Ru的转移,提高了Ru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促进了N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结合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ru/CeO_(2)催化剂 制氢 构效关系
下载PDF
Ru纳米晶的电催化水解析氢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迎春 刘洪岩 张彩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能源转化领域,电解水制备氢气是目前获得清洁能源的有效方式。开发出性价比高的电催化水解析氢材料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在众多催化剂中,Ru纳米晶在电催化水解析氢领域表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性能,尤其Ru纳米晶通过性能优化之... 在能源转化领域,电解水制备氢气是目前获得清洁能源的有效方式。开发出性价比高的电催化水解析氢材料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在众多催化剂中,Ru纳米晶在电催化水解析氢领域表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性能,尤其Ru纳米晶通过性能优化之后,其电催化析氢效率甚至能超过目前性能最优的Pt催化剂,加之其价格比Pt便宜很多,因此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Ru纳米晶的电催化水解析氢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纳米晶 电催化 析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etastable face-centered cubic ruthenium-based binary alloy for efficient alkaline hydrogen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is
7
作者 Yunbo Li Jianchao Yue +3 位作者 Chaoyi Yang Hongnan Jia Hengjiang Cong Wei Lu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07-215,共9页
Metastable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with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urface environmen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hase-based electrocatalyst often shows distinctive catalytic property.Although Ru-based electrocataly... Metastable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with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urface environmen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hase-based electrocatalyst often shows distinctive catalytic property.Although Ru-based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toward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under alkaline electrolytes,these studies are mostly limited to conventional hexagonal-close-packed(hcp)phase,mainly arising from the lack of sufficient synthesis strategies.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precise synthesis of metastable binary RuW alloy with face-centered-cubic(fcc)phase.We fi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W can serve as fcc phase seeds and reduce the formation energy of metastable fcc-RuW alloy.Impressively,fcc-RuW exhibits remarkable alkaline HOR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with the activity of 0.67 mA cm_(Ru)^(-2)which is almost five and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hcp-Ru and commercial Pt/C,respectively,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optimized binding strength of adsorbed hydroxide intermediate derived from tailored electronic structure through W doping and phase engineering.Moreover,this strategy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ynthesize other metastable fcc-RuCr and fcc-RuMo alloys with enhanced HOR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Metastable phase Face-centered cubic(fcc) ru Phase engineering
下载PDF
氧化物载体对Ru基催化剂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莉 许俊杰 +1 位作者 李瑞玲 鲁礼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271,共8页
分别以ZrO_(2)、Al_(2)O_(3)、La_(2)O_(3)为载体构建Ru基催化剂,借助XRD、SEM、H_(2)-TPR、XPS、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及in situ-DRIFTS等对所制催化剂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Ru/Zr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相比Ru/Al_(2)O_(3)和Ru/L... 分别以ZrO_(2)、Al_(2)O_(3)、La_(2)O_(3)为载体构建Ru基催化剂,借助XRD、SEM、H_(2)-TPR、XPS、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及in situ-DRIFTS等对所制催化剂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Ru/Zr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相比Ru/Al_(2)O_(3)和Ru/La_(2)O_(3)催化剂有显著提升,使用Ru/ZrO_(2)催化剂在450℃下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乙醇转化率和氢气选择性分别达到90.0%和78.4%,Ru/ZrO_(2)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分散性、更强的C—C键裂解能力和催化乙醇氧化脱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载体 ru基催化剂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催化机理
下载PDF
泡沫镍支撑Ru基析氢/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力敏 窦迪 +1 位作者 王海斌 丛媛媛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81-87,共7页
电催化水分解大规模制氢有望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对于阴极析氢反应(HER)和阳极析氧反应(OER),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加速反应过程和降低能耗的迫切需要。以泡沫镍为基底的Ru基电催化剂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高... 电催化水分解大规模制氢有望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对于阴极析氢反应(HER)和阳极析氧反应(OER),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加速反应过程和降低能耗的迫切需要。以泡沫镍为基底的Ru基电催化剂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材料,可用于提高电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综述了以泡沫镍为基底的Ru基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制备高效Ru基电催化剂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泡沫镍 ru基电催化剂
下载PDF
Ru/ZSM-5载体效应及Ru活性物种对邻二氯苯氧化降解研究
10
作者 杨帅 孙天 +3 位作者 郭海威 孙鹏 陈益锋 马小东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
为了研究载体效应及不同Ru物种催化氧化氯代芳烃活性,制备不同载体(Al_(2)O_(3),HY,SiO_(2)和ZSM-5)及不同Ru物种(即Ru^(0),Ru^(3+),Ru^(4+))催化剂用于邻二氯苯(氯代芳烃模型化合物)的催化氧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载体,ZSM-5负载型... 为了研究载体效应及不同Ru物种催化氧化氯代芳烃活性,制备不同载体(Al_(2)O_(3),HY,SiO_(2)和ZSM-5)及不同Ru物种(即Ru^(0),Ru^(3+),Ru^(4+))催化剂用于邻二氯苯(氯代芳烃模型化合物)的催化氧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载体,ZSM-5负载型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通过热处理控制制备不同Ru物种催化剂(Ru/ZSM-5,Ru/ZSM-5(100)及Ru/ZSM-5(300)),其中Ru/ZSM-5表现出最高的邻二氯苯转化率(97.8%)及CO_(2)收率(54.5%)。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Ru/ZSM-5催化剂能够稳定运行600 min仍保持较高催化活性及矿化能力。通过NH3-TPD的研究可知:载体ZSM-5中较多的酸性位点有助于邻二氯苯吸附,进而促进其催化氧化;XPS表征结果发现Ru^(0)含量对其催化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Ru/ZSM-5的Ru^(0)含量最高,因而具有高效的邻二氯苯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氯苯 ru/ZSM-5 催化氧化 载体效应 ru物种
下载PDF
合金化元素Ru和Re在Ni_(3)Al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胡雪兰 王梦媛 +1 位作者 孙小清 王亚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广义梯度近似的第一原理方法,探究了Ru元素和Re元素在Ni_(3)Al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表明:在绝大多数化学计量比范围内,Ru原子优先占据Ni_(3)Al中的Ni位,Re原子优先占据Ni_(3)Al中的Al位,Ru和Re...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广义梯度近似的第一原理方法,探究了Ru元素和Re元素在Ni_(3)Al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表明:在绝大多数化学计量比范围内,Ru原子优先占据Ni_(3)Al中的Ni位,Re原子优先占据Ni_(3)Al中的Al位,Ru和Re易于聚集分布,占据近邻的Ni-Al原子对.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图和态密度图分析得到Ru和Re掺杂会与近邻Ni原子产生轨道相互作用,Ru和Re之间也会产生轨道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弹性模量,应用经验判据得到Ru的加入使得Ni_(3)Al材料抗压缩能力和韧性明显增强,但硬度有所降低.而Ru、Re的同时加入使其抗压缩能力、韧性和硬度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Ni_(3)Al金属间化合物 ru元素 Re元素 力学性质
下载PDF
硫代乙内酰脲衍生物Ru59063的公斤级合成
12
作者 赵娅敏 李泽坤 +2 位作者 魏立梁 马瑜浩 刘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1-2784,共4页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腈(Ⅶ);化合物Ⅶ再与叔丁基-(4-氯丁氧基)-二甲基硅烷通过乌尔曼C—N偶联反应,得到了4-{3-[4-(叔丁基二甲基硅基)-羟基丁基]-4,4-二甲基-5-氧代-2-硫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Ⅷ);最后,中间体Ⅷ进行羟基脱保护得到Ru59063,4步反应总收率为61.6%,HPLC纯度为98.2%。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收率提高了4.7倍,并且未使用氰化物,可以更方便、更安全地制备了Ru59063。对2 kg 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进行了放大实验,总收率可达到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59063 硫光气 硫代乙内酰脲 [3+2]环加成 乌尔曼C—N偶联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Ru掺杂Mn/TiO_(2)催化氧化NO的研究
13
作者 王仲霞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6-19,共4页
通过掺杂不同含量贵金属钌(Ru)改性Mn/TiO_(2)制备得到Ru_((x))Mn_((y))/TiO_(2)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工业烟气中NO的研究。探究了Ru掺杂量、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NO转化率的影响;考察了连续催化反应时催化剂反应活性变化及稳定性。结果... 通过掺杂不同含量贵金属钌(Ru)改性Mn/TiO_(2)制备得到Ru_((x))Mn_((y))/TiO_(2)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工业烟气中NO的研究。探究了Ru掺杂量、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NO转化率的影响;考察了连续催化反应时催化剂反应活性变化及稳定性。结果表明,Ru_((10))Mn_((90))/TiO_(2)对NO催化氧化活性最佳,在300℃时NO转化率达到80.1%;低反应空速时催化剂具有更好的低温反应活性;Ru_((10))Mn_((90))/TiO_(2)具有良好的反应寿命和结构稳定性,具备工业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催化氧化 烟气脱硝 ru掺杂 NO转化率
下载PDF
Ru修饰负载型Co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敬如 娄舒洁 +1 位作者 孟闪茹 肖海成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Ru助剂可以提高Co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抑制烧结和积炭,进而起到改善Co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费托反应催化性能的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Co/MgO、Co/MnO_(2)、Co/NaY、Co/SiO_(2)和Co/ZnO,Co负载量(质量分数... Ru助剂可以提高Co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抑制烧结和积炭,进而起到改善Co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费托反应催化性能的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Co/MgO、Co/MnO_(2)、Co/NaY、Co/SiO_(2)和Co/ZnO,Co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均为30%);再以RuCl_(3)•xH_(2)O为Ru助剂修饰以上Co基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得了Ru负载量为0.5%和1.0%的Ru修饰负载型Co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N_(2)吸附、XRD和H_(2)-TPR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的Ru助剂对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的影响不同。浸渍Ru助剂后,所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下降;H_(2)-TPR表征表明Ru助剂能够促进Co物种的还原、降低还原温度,并抑制Co与载体之间难还原物种的生成。Co/MnO_(2)系列催化剂在270℃下才能体现出活性,其中0.5%Ru-Co/MnO_(2)具有最低甲烷选择性(5.45%)和最高C5+选择性(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Co基催化剂 氧化物载体 ru助剂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u元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新玥 赵云松 +6 位作者 张迈 卢广先 李远 张剑 骆宇时 王恩会 侯新梅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具有优异的高温抗蠕变、抗疲劳、抗氧化和耐热腐蚀等综合性能的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当代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研究者发现,Ru元素的引入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和高温蠕变性能有重大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开始较... 具有优异的高温抗蠕变、抗疲劳、抗氧化和耐热腐蚀等综合性能的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当代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研究者发现,Ru元素的引入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和高温蠕变性能有重大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开始较晚,不够充分,因此Ru元素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此外,Ru的添加提高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制造成本,所以高代次单晶合金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并未在实际生产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本文从Ru元素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热处理态组织、组织结构稳定性和蠕变性能的影响4个方面出发,总结了Ru元素在单晶高温合金中具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ru元素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Ru掺杂对闪锌矿ZnO磁光机理的影响
16
作者 于航 李聪 +2 位作者 孙继智 左桂鸿 黄海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6,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Ru掺杂量为3.125 mt%—9.375 mt%范围内闪锌矿ZnO的电子结构、磁性参数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Ru掺杂量越高,体系的形成能越低,掺杂越容易,体系稳定性越高.Ru掺杂量为3.125 mt%时,体系表现出铁磁性;Ru掺杂量...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Ru掺杂量为3.125 mt%—9.375 mt%范围内闪锌矿ZnO的电子结构、磁性参数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Ru掺杂量越高,体系的形成能越低,掺杂越容易,体系稳定性越高.Ru掺杂量为3.125 mt%时,体系表现出铁磁性;Ru掺杂量为6.25 mt%时,Ru-Ru间距为0.5671 nm的体系表现出铁磁性,Ru-Ru间距为0.4630 nm的体系表现出反铁磁性;Ru掺杂量为9.375 mt%时,体系表现出亚铁磁性.铁磁性系统的Ru-4d态在费米能级附近发生了明显的自旋劈裂效应,磁矩主要来源于Ru-4d态和O-2p态.上述特性说明,通过控制Ru在ZnO中的掺杂方式以及浓度,可以实现体系磁性的转变.在红外和远红外区域,掺杂对光学性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个掺杂方式均使该区域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显著增大.这表明Ru掺杂闪锌矿ZnO可应用于磁、光一体的半导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掺杂 闪锌矿ZnO 第一性原理 RKKY 光学性质
下载PDF
Ru/TiO_(2)催化剂在三硝基苯乙烯加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宫丁丁 宋华兴 +1 位作者 孙卓群 林清泉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高附加值的芳香胺类化合物是制备染料、荧光增白剂、稳定剂以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在涂料、医药以及农药等产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选用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经销和中国有色金属化学研究所制备的TiO_(2)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u/T... 高附加值的芳香胺类化合物是制备染料、荧光增白剂、稳定剂以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在涂料、医药以及农药等产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选用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经销和中国有色金属化学研究所制备的TiO_(2)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u/TiO_(2)催化剂。分别应用到三硝基苯乙烯加氢反应中,比较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贵金属钌负载到中国有色金属化学研究所制备的TiO_(2)载体时,具有相对理想的催化性能。压力为0.5 MPa、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三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5.6%,三氨基苯乙烯的选择性为90.1%。运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物理吸附仪(BET)、化学吸附仪(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金属-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TiO_(2)载体晶体结构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晶体结构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加氢
下载PDF
Ru掺杂Ni_(3)N催化剂的电催化析氢反应
18
作者 张艳平 高鹏 +3 位作者 李建保 王敏 万伟敏 陈拥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98-1706,共9页
开发高催化活性和廉价催化剂是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过渡金属氮化镍(Ni_(3)N)具有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电化学活性和类贵金属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然而,Ni_(3)N碱性电催化析氢反应过程中,水的解离效率低,且对反应... 开发高催化活性和廉价催化剂是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过渡金属氮化镍(Ni_(3)N)具有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电化学活性和类贵金属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然而,Ni_(3)N碱性电催化析氢反应过程中,水的解离效率低,且对反应中间体质子的吸附太强,这两个因素导致Ni_(3)N的性能远低于Pt,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通过水热-氮化两步法成功制备了Ru掺杂多孔纳米片Ni_(3)N/Ru。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Ni_(3)N/Ru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衍射仪(XPS)对催化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Ru掺杂量对Ni_(3)N材料形貌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30%Ru负载的Ni_(3)N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驱动10 mA·m^(-2)的电流密度仅需要49 mV过电位,可以和商业Pt/C相媲美(46 mV@10 mA·cm^(-2))。将其应用于两电极全解水体系,仅需1.54 V的电压即可获得10 mA·cm^(-2)的电流密度。突出的催化性能归因于Ru掺杂Ni_(3)N有效提升水解离,并使Ni_(3)N中Ni和N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促进吸附氢中间体的形成过程(H++e-=H*),改善析氢反应动力学,进而提升其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N ru掺杂 电催化析氢 电催化析氧 电催化性能 全解水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Ru/WO3 with hetero-interface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被引量:2
19
作者 Xin Xie Yunxiao Fan +6 位作者 Wanyu Tian Meng Zhang Jialin Cai Xingang Zhang Jie Ding Yushan Liu Siyu L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50-157,I0006,共9页
Water electrolysis is considered as one most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The high efficiency electrocatalyst is the key to accelerating the sluggish kinetics of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in ... Water electrolysis is considered as one most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The high efficiency electrocatalyst is the key to accelerating the sluggish kinetics of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in alkaline media.In this work,an efficient HER electrocatalyst with hetero-interfacial metal-metal oxide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a redox solid phase reaction(SPR) strategy.During the annealing process under Ar atmosphere,RuO_(2) and WS_(2)in RuO_(2)/WS_(2)precursor were converted to Ru nanoparticles(NPs) and WO3in situ,where tiny Ru NPs and oxygen vacancie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to the newly formed WO3nanosheets.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were adopted to confirm the successful formation of Ru/WO_(3)electrocatalyst(RWOC).The optimized RWOC sample annealed at 400℃ exhibited the low overpotential value of 13 mV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and strong durability under the alkaline conditio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promoted adsorption/desorption rate of reaction intermediates and the accelerated kinetics of HER process were deduc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Ru and WO_(3)in electrocatalyst.This work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to fabricate highly efficient HER 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WO_(3) Hetero-interfac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
下载PDF
Double spatial confinement on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inside carbon frameworks as durable catalysts for a quasi-solid-state Li–O_(2) battery 被引量:2
20
作者 Meiling Wang Ying Yao +5 位作者 Feiyang Yang Zhenwu Tang Jingjie Ren Cunzhong Zhang Feng Wu Xiangke Wang 《Carbon Energy》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114-125,共12页
The rational design of large-area exposure,nonagglomeration,and longrange dispers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NPs)in the catalysts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systems.Little attentio... The rational design of large-area exposure,nonagglomeration,and longrange dispers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NPs)in the catalysts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system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modulating and developing catalyst interface contact engineering between a carbon substrate and dispersed metal.Here,a highly dispersed ultrafine ruthenium(Ru)NP strategy by double spatial confinement is proposed,that is,incorporating directed growth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rystals into a bacterial cellulose templating substrate to integrate their respective merits as an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cathode catalyst for a quasi-solid-state Li–O_(2) battery.The porous carbon matrix with highly dispersed ultrafine Ru NPs is well designed and used as cathode catalysts in a Li–O_(2) battery,demonstrating a high discharge areal capacity of 6.82 mAh cm^(–2) at 0.02 mA cm^(–2),a high-rate capability of 4.93 mAh cm^(–2) at 0.2 mA cm^(–2),and stable discharge/charge cycling for up to 500 cycles(2000 h)with low overpotentials of~1.4 V.Thi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demonstrates a new and promising approach to optimize highly efficient cathode catalysts for solid-state Li–O_(2)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cellulose cathode material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ru nanoparticles solid-state Li-O_(2)batter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