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ting the Spirit of the UDHR and Discussing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Summary of Views from the Seminar Commemorating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1
作者 刘炫麟 LI Dongli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On December 4,2023,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hosted a seminar in Beijing commemorating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Participants discussed topics such as the si... On December 4,2023,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hosted a seminar in Beijing commemorating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Participants discussed topics such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China’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respecting and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the three global initiative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age,and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of human rights in the new era.The discussions led to a broad consensus an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rule of law protection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perspective on human rights
下载PDF
Leg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Peace in the Contex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
2
作者 刘明 NIU Huiz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The right to peace means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resist aggression,and to safeguard and enjoy peace.As a collective right enjoyed by a country or people,the right to peace has not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as... The right to peace means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resist aggression,and to safeguard and enjoy peace.As a collective right enjoyed by a country or people,the right to peace has not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as a legal right by international laws o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This situ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long-term control of the individualistic human rights discourse.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 in UN resolutions,peace is the common goal of all countries,and the whole of human society,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raising an increasingly higher demand for the right to peac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The right to peac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requir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tipulate the right to peace via international laws and conventions and clarify its connotations,the subjects of the right and their obligations,as the implementing agencies and ways to realize the r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o peace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下载PDF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at the Local Level
3
作者 付子堂 张善根 Zhang Meich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1期93-112,共20页
Going beyond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holistic state in rule of law discussion, we can classify the rule of law into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based on the stages and increments of its execution. The phenomenon of ... Going beyond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holistic state in rule of law discussion, we can classify the rule of law into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based on the stages and increments of its execu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local rule of law reflects the stages and incremental progress of building a rule of law China. It has a realistic foundation in society and a profound basis in legal theory.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ecessitates giving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o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The attempts and experiments of local government enable us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is embodied in three dimensions: "text--action---concept." Assessment mechanisms and indicators for the loc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framework. The building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should be synchronized with assessment of the rule of law. We need to optimize top-level design, conduct evaluations of local legislation, improve local rule of law work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use a nile of law index to assess the local rule of law in an overall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w-based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a rule of law China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rule of law assessment rule of law index
原文传递
“平台”与我国县域基层法治秩序的生成——浙江海宁社会治理实践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洪义 何佳舟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种类型问题的工作机制,客观上已经助力生成了法治秩序不可或缺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话语交流的公共空间。在浙江海宁,平台被用于促进实现公众与企业合法权利、改造和规范行使公共权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居民安居乐业,以公开促公正公平,有效提升了法律在基层的实施能力。在法治建设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之际,有关平台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可借鉴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秩序 社会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模式嬗变与机制设计
5
作者 张琦 鲁煜晨 孔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基于对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目标和机遇进...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基于对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目标和机遇进行的系统化探讨,可以发现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基层治理能够实现向源头治理与融合治理的模式嬗变,而基层司法所应当在数字科技发展的环境下发挥牵头治理的作用。结合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在全面解析数字赋能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观念培育、技术配套、风险防范和人才培养等四大方面的机制设计,能够助推数字技术在乡村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活力,使其在优化基层治理水平的同时提高推动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 乡村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宋代民众的诉讼与官府的审理——读《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几点认识
6
作者 许怀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好讼”是宋代比较普遍的民情,这一现象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具体印证。凭借大量的案例,再联系历史实情,可知“好讼”源于官吏贪腐、豪强奸恶,也是民众学法懂法、有文明维权意识的表现。江西农耕经济旺盛,耕地紧俏,因而争夺田产所... “好讼”是宋代比较普遍的民情,这一现象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具体印证。凭借大量的案例,再联系历史实情,可知“好讼”源于官吏贪腐、豪强奸恶,也是民众学法懂法、有文明维权意识的表现。江西农耕经济旺盛,耕地紧俏,因而争夺田产所有权的讼案很多。审理纠纷时因官员品德才干差异,有的贪财,甚至“自紊其法”,遂判决不公正。诸多关于教化与刑罚并举的判词,启发我们加深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理解,朱熹强调圣贤教人之道,也告诫生徒若不听教育,必将实施“学规”,予以惩罚。《名公书判清明集》是研究断代史、社会史、法制史等的珍贵资料,至今不失其借鉴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名公书判清明集》 “在上者自紊其法” 民众学法 “学规”
下载PDF
实时法治体检:街道层级法治评估体系的功能及其建构
7
作者 余凌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及时建立起完善的法治评估体系,确保政府法治工作在各个层级都能够得到有效推进。然而,比较各地推出的基层依法治理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及时建立起完善的法治评估体系,确保政府法治工作在各个层级都能够得到有效推进。然而,比较各地推出的基层依法治理评估体系,其内容设计“承上的多”“启下的少”,未能充分还原基层政府贴近人民、直接服务人民的工作特点;配套的测评方案也动辄以年为计,削弱了法治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随时了解效果,看到成绩和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困境,深圳市近年来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领先优势,突破既有的考核、评估模式,组织开展了实时动态的“法治体检”,通过精准、科学的大数据摸排确定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业务节点,探索形成了专门的、从街道工作中生长起来的指标体系。实时法治体检具有随时预警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加强街道之间的横向比较和行政违法的自查自纠,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法治 指标体系 实时体检 人民满意
下载PDF
基层赋权清单的法治化建构初探
8
作者 吕逸天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3-84,116,119,共14页
赋权清单作为推进向基层放权赋能改革的制度载体,尚缺乏理论建构与制度设计。实证研究表明,赋权清单的外部形态呈现纵向上对赋权决定目录约束力不明、横向上与法定职权目录界限模糊的问题,赋权清单的编制规则亦存在主体适格性、依据差... 赋权清单作为推进向基层放权赋能改革的制度载体,尚缺乏理论建构与制度设计。实证研究表明,赋权清单的外部形态呈现纵向上对赋权决定目录约束力不明、横向上与法定职权目录界限模糊的问题,赋权清单的编制规则亦存在主体适格性、依据差异性、程序正当性方面的问题。经分析发现,赋权清单兼具内部自制效力与外部法律效力,宜将其定性为“准行政立法”并适用行政立法裁量的思路。在宏观方案上,应选择并发展“赋权指导目录—赋权决定目录—权责清单”的层次结构,将以“职权公开”为核心目的的法定职权目录摒弃于赋权清单之外;在具体方案上,应以立法机关的提前介入审查补正编制主体的正当性,基于赋权类型的差异展开编制依据的选择与编制程序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赋权 放权赋能 赋权清单 编制规则 法治化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与法治:伦理变迁的视角
9
作者 冯书生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时空情境中,乡村伦理的解体与都市伦理的建构并不同步,同时空情境中都市伦理精神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乡村生活的低流动与强互动,都市生活呈现强流动与低互动特征,这决定了都市伦理的建构需要法治先...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时空情境中,乡村伦理的解体与都市伦理的建构并不同步,同时空情境中都市伦理精神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乡村生活的低流动与强互动,都市生活呈现强流动与低互动特征,这决定了都市伦理的建构需要法治先行,在法治立基的前提下,推进市民道德建设。都市伦理建构中的德治与法治互动,渗透在治理过程中。基层治理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就是普法和道德教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关注城乡伦理状况的变化与衔接,妥善处理都市伦理建构过程中的“德”“法”关系,推动基层治理时空情境中公民伦理精神的可能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德治 法治 乡村伦理 都市伦理 公民伦理
下载PDF
诉源治理导向下的村级组织调解优势与实践
10
作者 于桐月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9期50-60,共11页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实现纠纷的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规则内化、民间权威整合与体制资源衔接,村级组织调解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乡村纠纷治理也以强化村级组织功能为突破口形成了整合型纠纷...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实现纠纷的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规则内化、民间权威整合与体制资源衔接,村级组织调解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乡村纠纷治理也以强化村级组织功能为突破口形成了整合型纠纷解决机制,助推基层多元纠纷解决体系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演进。具体表现为:1.村级组织调解嵌入到正式解纷制度之中,借助体制性身份的赋权,村干部具备了更强的纠纷调解能力与调解权威;2.村干部既可以立足国家法治权威并灵活援引人情、面子、道义等地方性知识实现矛盾纠纷的化解,又可以通过制度渠道调动正式法治资源,形成融合法治规则与基层治理目标的情、理、法纠纷调解连续体,从而达到“息讼止争”与依法治理的平衡,缓解纠纷治理目标与法治化要求之间的张力;3.村级组织调解定位的变迁集中体现了国家法治与乡村司法的进一步衔接与融通,有助于多元协同型诉源治理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纠纷调解 村级治理 法治乡村 三治融合 诉源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基层法治建设视域下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问题研究
11
作者 赵欢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法治思维的具体方法,提出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强化依法行政实践、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四大改进措施,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基层领导干部 干部队伍建设 法治建设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刍探
12
作者 张荣君 《成才之路》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文章提出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学习目标、设计互动方案、对接生活认知、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举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文章提出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学习目标、设计互动方案、对接生活认知、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举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以达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心理健康教育 立德树人 教学目标 认知水平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FTA的贸易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翔 滕聪波 张继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6,共12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仅有3个沿线国家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基于2000—2018年国家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法治水平下的异质性...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仅有3个沿线国家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基于2000—2018年国家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法治水平下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双边贸易,并对中国与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2)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主要从需求侧、供给侧、供需交易三个方面通过经济规模、技术创新、外汇储备和贸易成本四种机制对中国与沿线不同法治水平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中主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外汇储备和降低贸易成本对其与中国双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未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促进双边贸易;而在“一带一路”沿线较低法治水平伙伴国中未能通过这四种机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应加大力度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提质扩容,同时因地制宜地放宽对低法治水平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贸易 自由贸易协定 贸易效应 “一带一路” 法治水平
下载PDF
民间习惯司法适用的经验省思——基于青海省的实践
14
作者 多杰昂秀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9,共14页
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基于青海省的实践表明,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在司法事实认定、司法调解以及司法判决等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在“制度层面”和“人的因素”上面临一定的问... 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基于青海省的实践表明,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在司法事实认定、司法调解以及司法判决等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在“制度层面”和“人的因素”上面临一定的问题。在“制度层面”上,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缺乏健全的配套措施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在“人的因素”上,基层司法人员缺乏主动适用民间习惯的意识与能力。为更好完善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条件,应从“制度层面”强化以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和指导性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供给,同时从地方层面积极拓宽司法制度的建设路径;而在“人的因素”上要切实提高司法人员适用民间习惯的意识与能力,包括强化司法为民理念和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司法专门队伍建设。对于多民族地区特殊的司法环境而言,还应当赋予民间习惯的司法适用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习惯 司法适用 基层法治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维度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红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共17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法治,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法治建设的外在需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法治,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法治建设的外在需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从理论上厘清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的辩证关系,并在立足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基础上,从国际法治角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响应;也需要在实践上对过去四十多年来法治从保障对外开放到引领对外开放的治理模式加以回顾和总结,并回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需要厘定相应的原则,在统筹推进中加强涉外立法,在深化改革中完善以国际商事法庭为重点的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在开放包容中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中国 涉外法治
下载PDF
论我国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现代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晓红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8,共1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化、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法治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关注民商事纠纷的解决。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与博弈促成了纠纷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化、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法治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关注民商事纠纷的解决。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与博弈促成了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全球化则加速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呼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解纷体系的调整,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完善应满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需求。我国应在厘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调配立法与司法资源,完成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的顶层设计,以增强诉讼在民商事纠纷解决中的引领力;同时也要继续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提高仲裁的公信力和发挥调解的聚合力,从而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现代化 多元化纠纷解决 高水平对外开放 仲裁诉讼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德”“法”共治一体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婵 赵家乐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乡村善治的必由之路。德治与法治不同的功能特点和乡村法治建设的自身特征决定了二者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而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为“... 法治乡村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乡村善治的必由之路。德治与法治不同的功能特点和乡村法治建设的自身特征决定了二者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而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为“共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乡村法治作为社会法治的基本单元,需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通过二者之间形成的优势互补关系共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德”“法”共治一体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首先要重视传统治理方式,强化道德对法律的引领和滋养,同时依靠法治,提高法律对道德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让德治与法治同构乡村治理格局;其次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崇法尚法信仰,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同时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实行决策民主,加大惩戒,确保追责“有声”,形成良好乡村法治文化氛围;最后,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法规制度,坚持基层党组织对依法治村的领导,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文明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德治 法治 乡村建设 基层党建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总体要求及根本所在 被引量:1
18
作者 乌洗尘 《行政与法》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精准掌握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先导;对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精准掌握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先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高度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所在,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
下载PDF
论《民法典》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19
作者 郭霓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修内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特殊教育功能挖掘不力、教学方案陈旧、教学策划缺乏创新性等不足。《...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修内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特殊教育功能挖掘不力、教学方案陈旧、教学策划缺乏创新性等不足。《民法典》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路径是:深究《民法典》的特殊功能,重构教学的顶层设计;聚焦《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大胆改革教学的实施方案;突出《民法典》的主体内容,试行创建“法治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高校思政课 顶层设计 核心要义 实施方案 主体内容 “法治校园”
下载PDF
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有序化的法治路径研究
20
作者 周爱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与扩大背景下,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的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结合人才流动理论,基于利益驱动,当人才流动推力与拉力不平衡时,作为人才流出方的高校将在这一综合博弈中陷入被动,造成人才无序流动。在深入... 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与扩大背景下,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的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结合人才流动理论,基于利益驱动,当人才流动推力与拉力不平衡时,作为人才流出方的高校将在这一综合博弈中陷入被动,造成人才无序流动。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基于“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保障作用”的指引,从法律法规和人事管理两个维度构建人才流动公平、平等、和谐机制,推动人才流动有序化,进而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流动 有序化 法治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