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也要有人懂”——论《儒林外史》的曲笔艺术
1
作者 沈新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F0002,124,共11页
《儒林外史》中有大量的曲笔描写,有些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于是,鲁迅发出“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浩叹。《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原本不学无术,意外考中而发疯。学道周进的科举经历使他对范进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手下留情,使... 《儒林外史》中有大量的曲笔描写,有些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于是,鲁迅发出“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浩叹。《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原本不学无术,意外考中而发疯。学道周进的科举经历使他对范进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手下留情,使范进命运发生了逆转。曲笔手法源于史官的历史记载,后代诗歌等文体也有运用,直接影响到小说创作。曲笔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加强了小说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扩大了想象空间,提升了审美趣味;深化了作品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为后世小说创作开辟了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曲笔 艺术
下载PDF
女性文人的才名焦虑与功名情结——以《儒林外史》为个案延及明清两代女性文人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珏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146,共7页
八股才女鲁小姐一向被认为是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女性人物,醉心科举尤其使她得到负面评价。其实不然。纵观明清两代闺阁生活,在举国若狂的科举热潮中,女性文人被寄予承继家声的期望,同时还要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由此产生功名观念对正统... 八股才女鲁小姐一向被认为是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女性人物,醉心科举尤其使她得到负面评价。其实不然。纵观明清两代闺阁生活,在举国若狂的科举热潮中,女性文人被寄予承继家声的期望,同时还要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由此产生功名观念对正统儒道的修正。相夫教子的传统妇职与功名第一的人生追求紧密结合,进而影响到女性文人对壸教传统的认知,改变了母德母教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多年的学习、思考与环境熏染,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步苏醒,滋生较为强烈的才名焦虑,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价值判断体系和自我评价,成就一曲书写贤媛历史困境的末世咏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科举 闺阁 才名 功名
下载PDF
谈谈“省句”——兼析《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句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志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5,共2页
本文在杨树达“省句”说的基础上,推衍发挥,对这一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论析,并据以 解释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有争议的句子。
关键词 '省句' 《儒林外史》 小说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儒林”之旅的回顾与反思
4
作者 陈美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31,共16页
自述半个世纪来研究《儒林外史》的历程,从考索吴敬梓的家世、探析其思想面貌,为其立传起始;进而又从多方面评论其作品《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并采用"五四"以来少有人运用的批点形式,前后进行四次批评,均能公开出版;尔后... 自述半个世纪来研究《儒林外史》的历程,从考索吴敬梓的家世、探析其思想面貌,为其立传起始;进而又从多方面评论其作品《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并采用"五四"以来少有人运用的批点形式,前后进行四次批评,均能公开出版;尔后又研究前人的研究,撰写了《儒林外史》研究史。在研讨过程中联系学术界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一己之见,可作为研究史当代一页的补充。在反顾研究历程时,也述及个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如文与史的关系,认为二者可以互证,但不能互代,并且在校、注、评等方面均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家世 《儒林外史》研究史
下载PDF
解读文本互涉:从《儒林外史》到《孔乙己》
5
作者 张晓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孔乙己》对《儒林外史》的模仿、转化、吸收与省略是值得注意的存在,通过叙事细节对比,可以找到互文性例证,为解读《孔乙己》提供别一种方式。
关键词 文本互涉 《儒林外史》 《孔乙己》 叙事细节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视野下的王际真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文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150-152,共3页
美国华裔汉学家王际真对《儒林外史》的英文节译在其英译史上具有学术价值,本文首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将王际真英译《儒林外史》置于世界文学的视野下来观照。通过与杨宪益、戴乃迭《儒林外史》英文本的对比分析,力图呈现... 美国华裔汉学家王际真对《儒林外史》的英文节译在其英译史上具有学术价值,本文首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将王际真英译《儒林外史》置于世界文学的视野下来观照。通过与杨宪益、戴乃迭《儒林外史》英文本的对比分析,力图呈现其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际真 《儒林外史》 翻译 世界文学
下载PDF
论《儒林外史》中的医药思想
7
作者 陈龙梅 张颖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6期33-35,共3页
《儒林外史》描写了很多医药知识情节,如七情致病、实用护理方法、寒热症的治疗等,作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弘扬祖国医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医药思想 七情致病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与扬州园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康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对扬州园林的艺术描绘,不仅为今人研究当时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修复、维护扬州名园古迹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扬州 园林
下载PDF
《儒林外史》所见明清文人生计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巧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高度发达,科举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科举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意味着大多数文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高度发达,科举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科举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意味着大多数文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写的一部记录文人(尤其是未仕文人)的文学作品。通过梳理及分析《儒林外史》中文人的生计方式,有利于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文人的生活世界;《儒林外史》也反映了明清时期忽视生计的文人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作者反理学,重视民生和民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明清 文人 生计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夏志清的《儒林外史》研究
10
作者 曹文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9-53,共5页
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认为《儒林外史》是从儒家思想出发而创作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出色地运用了喜剧性的讽刺方式;但有的讽刺与上下文相矛盾,有的讽刺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以为《儒林外史》有一个结构;它没有像很多中国传统小... 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认为《儒林外史》是从儒家思想出发而创作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出色地运用了喜剧性的讽刺方式;但有的讽刺与上下文相矛盾,有的讽刺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以为《儒林外史》有一个结构;它没有像很多中国传统小说那样采用说书人的话语模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它的语言风格在传统小说中独树一帜。夏志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既有洞见,也有不见和偏见,需要我们根基于中国文学传统对之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讽刺 结构
下载PDF
从娶妾议论看《儒林外史》相关情节写作用意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丹宁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2-37,共6页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中多有涉及违法处,如庶民的违法娶妾。在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希望国家立法限制娶妾,却不知随意娶妾实已违法,也不知明代已有与其方案极其接近的法律。这段描写,究竟是作者不知道明朝制度所致,还是别有创作目的在...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中多有涉及违法处,如庶民的违法娶妾。在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希望国家立法限制娶妾,却不知随意娶妾实已违法,也不知明代已有与其方案极其接近的法律。这段描写,究竟是作者不知道明朝制度所致,还是别有创作目的在焉,值得仔细探讨。由于清乾隆五年删定律例时,删除了明律中有关娶妾限制之款,而《儒林外史》作者明显很熟悉法律,于是作者之知不知明代相关规定,不仅关系到第三十四回中相关叙述的创作年代问题,还涉及作者是否为吴敬梓、原书形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娶妾 明律 儒林外史 创作年代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王际真《儒林外史》英文节译本研究
12
作者 曹文刚 雷芳 《语文学刊》 2019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本文首次对王际真《儒林外史》英文节译本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呈现其历史原貌。他在翻译中打破了原著的章回结构,重新做了调整,增加了详细的注释。本文选取一个个案将王氏译文与杨宪益、戴乃迭《儒林外史》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王际... 本文首次对王际真《儒林外史》英文节译本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呈现其历史原貌。他在翻译中打破了原著的章回结构,重新做了调整,增加了详细的注释。本文选取一个个案将王氏译文与杨宪益、戴乃迭《儒林外史》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王际真的翻译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参与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际真 《儒林外史》 英译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人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建构与价值观念传播——以《儒林外史》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鄢宏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147,共7页
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知识传承者和道德守卫者的角色。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由文人创作、刻画文人形象、表现文人生存状态和人生理想的"文人主题"作品。通... 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知识传承者和道德守卫者的角色。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由文人创作、刻画文人形象、表现文人生存状态和人生理想的"文人主题"作品。通过对《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人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建构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文人形象的建构是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对传播中国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念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传统文人 形象 建构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修洁堂初稿》及《〈儒林外史〉题辞》续考--再与郑志良先生商榷
14
作者 叶楚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通过对于宁楷和吴烺、戴翼子、严长明等人交游、唱和的考察,以及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考索可知,《修洁堂初稿》中的《捣衣》《观猎》《谒卞忠贞公墓》《赠严东友四首(其四)》《〈五声反切正均〉序》等诗文的写作时间都在乾隆十八年(1753)... 通过对于宁楷和吴烺、戴翼子、严长明等人交游、唱和的考察,以及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考索可知,《修洁堂初稿》中的《捣衣》《观猎》《谒卞忠贞公墓》《赠严东友四首(其四)》《〈五声反切正均〉序》等诗文的写作时间都在乾隆十八年(1753)之后,郑志良先生所认定的《修洁堂初稿》应成书于乾隆十八年(1753)的观点难以成立。《修洁堂初稿》的成书时间应在吴敬梓去世之后。此外,《〈儒林外史〉题辞》实际上就是对于"幽榜"一回的"题辞",因此在对于人物的选取、品评、态度,乃至先后顺序等方面都与"幽榜"保持一致。在《〈儒林外史〉题辞》、"幽榜"一回以及宁楷其他作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宁楷便是"幽榜"一回的增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洁堂初稿》 《〈儒林外史〉题辞》 《儒林外史》 “幽榜”宁楷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贵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不只是表现手法 ,而是总体构思和具体描写中有反思明史、总结明亡历史教训的用心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怀念明朝的民族主义思想感情。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假托 明代 古代小说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