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秧歌剧作者身份的转换
1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作中的优秀典范。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的直接指导再到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对人民文教工作的讨论,轰轰烈烈的“秧歌下乡”运动逐渐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的“乡下秧歌”浪潮,工农兵登上了秧歌剧的创作舞台,成为了新秧歌运动的主角。而工农兵成为秧歌剧的创作者,得益于边区文艺政策的引导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得益于外部条件改善所激发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秧歌运动 秧歌下乡 乡下秧歌 作者身份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资源的征用路径——以定县秧歌为例
2
作者 王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8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乡村文艺 乡村建设 定县秧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晋察冀边区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与乡村群众的思想改造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桂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9-133,共15页
1943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上遇到了多重困境,生产、军事、党政、文教多个方面的工作因为乡村群众思想上的保守与落后而进展缓慢或停滞,“群众脑子里的敌人”严重威胁到中共在边区的发展与生存。为了走出这一困... 1943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上遇到了多重困境,生产、军事、党政、文教多个方面的工作因为乡村群众思想上的保守与落后而进展缓慢或停滞,“群众脑子里的敌人”严重威胁到中共在边区的发展与生存。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共产党人将具有本土化、广场性和互动性的传统秧歌改造成为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秧歌,由于这一新的宣传形式喜闻乐见,使得乡村群众在自愿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完成了思想改造,不仅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治理工作,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新秧歌 政治教育 乡村社会治理 思想改造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秧歌与乡村社会治理
4
作者 徐桂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44,共4页
秧歌作为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历经多年演化已成为当地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生存与发展,共产党人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文艺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宣传工具,帮助乡村群众自觉自愿地... 秧歌作为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历经多年演化已成为当地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生存与发展,共产党人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文艺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宣传工具,帮助乡村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改造。在中国共产党的改造下,秧歌剧经历了从旧民间艺术到新社会改造工具的转变过程,其作用大大超越了宣传工作的范畴,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社会的治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 新秧歌 政治教育 乡村社会治理 思想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