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Metropolis Fringe Area——Taking Shuangliu County of Chengdu in China as a Case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Kaiyong GAO Xiaolu CHEN T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24-234,共11页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ace of urban sprawl has been quickened and most metropolises have ex-perienced expansions in leaps and bounds in suburb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urban and rural spa...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ace of urban sprawl has been quickened and most metropolises have ex-perienced expansions in leaps and bounds in suburb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metropolis fringe area. In this paper, Shuangliu County is taken as a case, since it is a typical fringe area of Chengdu Metropolis.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of Chengdu City and Shuangliu County obtained in 1985, 2000 and 2004,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Shuangliu County were analyzed, such as core-periphery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me obvious integration trends.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some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Shuangliu County is undergoing a key transition and reform period. Its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was affected not only by such common factors as the location, natural background, industrial transition, migra-tion, etc., but also by some unique factors such as city plan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its uneven spatial struc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ould be useful for car-rying out spati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metropolis frin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和乡下 空间结构 成都 都市化 都会边缘地区
下载PDF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61
2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2 位作者 赵婷婷 方磊 朱泰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8,128,共6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农村居民点整理 模式 分区 北京市
下载PDF
略论大都市效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云才 郭焕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考虑城乡系统关系的基础上,以大都市郊区为对象,研究大都市郊区乡村游憩地的配置。乡村游憩地的发展不仅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新兴产业发展,还能促进乡村景观整治,推动乡村风貌塑造,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 在考虑城乡系统关系的基础上,以大都市郊区为对象,研究大都市郊区乡村游憩地的配置。乡村游憩地的发展不仅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新兴产业发展,还能促进乡村景观整治,推动乡村风貌塑造,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城乡景观一体化整合,建立城乡经济系统,发挥合理的地域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 H B.罗多曼模式和 Clawson&J、 knetsch模式,揭示了都市郊区游憩地配置的内在规律性,并以北京市郊区为例,研究了乡村游憩地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郊区 景观 游憩地 乡村 配置 北京 旅游业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134
4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市场运作 农村建设 效益评估 农村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大都市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丽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伴生的,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也不一样,城乡关系也会因为工业化的演进而演变。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乡之间的关系将从二元结构向城乡转型直至城乡融合阶段演变。在不同的阶段,...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伴生的,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也不一样,城乡关系也会因为工业化的演进而演变。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乡之间的关系将从二元结构向城乡转型直至城乡融合阶段演变。在不同的阶段,要素流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的流向,对城乡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产业的地域分布。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宁波市特殊的区位和区域环境出发,分析了宁波市的城乡发展格局,指出宁波市城乡之间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产业竞争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平面化的城镇体系严重影响其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宁波市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后勤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农村城镇之间实行网络化发展、以及用工业化理念来经营农业等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理念 中国 宁波市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 区域 城市化 中期 影响 用工
下载PDF
乌鲁木齐环城游憩带旅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风勤 田晓霞 +1 位作者 任娟娟 姬仁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9-35,共7页
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上3个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对景区游客的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景区客源虽来自多个省(市),但以新疆本地游客居多;景区旅游客源市场Shan... 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上3个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对景区游客的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景区客源虽来自多个省(市),但以新疆本地游客居多;景区旅游客源市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存在差异;景区中"一拖N"群体游客占较大比重;景区游客感知评价和游客重游率不高。分析认为:景区经营管理应注重开拓客源,改善客源市场结构;依据景区所处市场阶段、游客特征,及时更新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确保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类景区的合理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景区 客源市场 竞争态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大都市外围乡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霞 李振林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对外围乡村生态安全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武汉市农业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生态安全空间特征。武汉市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圈层特征明显且轴向差异较大,... 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对外围乡村生态安全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武汉市农业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生态安全空间特征。武汉市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圈层特征明显且轴向差异较大,三生空间的生态安全状况同时存在轴向和圈层差异;山体、水体生态安全状况由近到远梯次递增。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复合的调控思路,提出分类、分级、分层的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大都市外围乡村 生态安全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建富 《职教通讯》 2013年第13期29-34,共6页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提出了诉求。依据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及主导性,可以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大致上划分为三大类型:都市圈协作型统筹模式、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和城乡联合型统筹模式。这三种模式的...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提出了诉求。依据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及主导性,可以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大致上划分为三大类型:都市圈协作型统筹模式、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和城乡联合型统筹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把资源整合作为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把提升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效能以及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作为目标追求;注重统筹规划;强调城市职业学校或骨干职业学校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注重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职业教育 统筹发展模式 都市圈 中心辐射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大都市的扩展历程与大都市边缘区的城乡一体化问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孟祥林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大都市经历了吸收为主到辐射为主的漫长发展历程,在吸收阶段,腹地与大都市之间会出现较大的发展差距。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发挥核心作用,就需要构建多种高效的辐射机制拉动腹地发展,比较有效的举措诸如"市管县"、"区... 大都市经历了吸收为主到辐射为主的漫长发展历程,在吸收阶段,腹地与大都市之间会出现较大的发展差距。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发挥核心作用,就需要构建多种高效的辐射机制拉动腹地发展,比较有效的举措诸如"市管县"、"区划归并与分解"、"区划升级"、"扶持新城发展"等,通过行政介入,产生市场机制单独作用下不能产生的效果。城市发展进程中遵循"S曲线"规律、地租递减规律以及职能疏解规律。只有建立恰当的机制,才能发挥大都市的辐射作用,让大都市与腹地得到同步发展,带动更大腹地的城市化进程,大都市就会发挥出更大作用。在大都市的影响下,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城乡文化一体化,小城镇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区 城乡一体化 聚集效应 行政区划
下载PDF
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鲍富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3期66-71,共6页
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现状,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国家旅游局据此提出了2007年"和谐城乡游"的主题。而处于城乡交错地带的环城游憩带,起着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环城游憩带能... 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现状,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国家旅游局据此提出了2007年"和谐城乡游"的主题。而处于城乡交错地带的环城游憩带,起着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环城游憩带能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对创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解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分析了构建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乡和谐型 环城游憩带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城郊农村妇女人口结构和发展需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远郊F区为例
11
作者 杜立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20,124,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远郊F区的个案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农村妇女人员结构和发展需求的特征,分别是:农村居住人员中人户分离现状严重,居住女性呈老龄化、贫困化倾向;中青年农村女性通过购房方式实现"市民化"过...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远郊F区的个案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农村妇女人员结构和发展需求的特征,分别是:农村居住人员中人户分离现状严重,居住女性呈老龄化、贫困化倾向;中青年农村女性通过购房方式实现"市民化"过程中造成新的"贫困化";女性的就业期望值和实际就业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外来女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已经与本地女性数量持平。根据这些现状,对妇联工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最后研究启示中针对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农村城市化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的原因做出总结性的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郊农村 妇女
下载PDF
新疆环城游憩带不同乡村旅游地旅游市场需求比较分析
12
作者 贾风勤 田晓霞 张文亚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环城游憩带的3个知名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8月~10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乡村旅游地均表现出以疆外中远程游客市场为主,疆内为辅的...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环城游憩带的3个知名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8月~10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乡村旅游地均表现出以疆外中远程游客市场为主,疆内为辅的特征;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为观光游览,属于基本层次的旅游活动行为,影响其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为交通和距离、乡村特色;乡风民俗和乡村生活成为乡村旅游地最主要的旅游吸引力,而远离城市喧嚣和品尝农家特色是影响旅游吸引力选择最主要的旅游感知因素.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环城游憩带3个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地 旅游吸引力 感知因素
下载PDF
昆明城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
13
作者 查芳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以昆明市区为中心,按照距离的远近,对昆明城郊近、中、远程三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分别从旅游地类型、依托类型、开发条件、发展阶段和市场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旅游产品供给对应旅游市场需求角度,总结其市场开发模式,并得出关于... 以昆明市区为中心,按照距离的远近,对昆明城郊近、中、远程三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分别从旅游地类型、依托类型、开发条件、发展阶段和市场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旅游产品供给对应旅游市场需求角度,总结其市场开发模式,并得出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城郊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大都市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市近郊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卢宗亮 潘星辰 +5 位作者 周国林 汤泽桐 李晓纯 郭宇娟 黄俊滔 庄大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4,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大都市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认识发达地区的耕地边际化形成,以及制定区别于丘陵山区的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边际化的认定和因素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进行假设验... 研究目的:探索大都市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认识发达地区的耕地边际化形成,以及制定区别于丘陵山区的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边际化的认定和因素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进行假设验证。研究结果:(1)近郊乡村的耕地边际化正在处于从“隐性边际化”向“显性边际化”过渡的“中期边际化”阶段;(2)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与耕地区位条件低度相关,但与耕地的种植条件、农户家庭及职业条件显著相关,且农户家庭及职业条件更显著。研究结论:近郊乡村的耕地边际化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建议因地制宜从经济补贴、改善灌排条件、吸引原籍农户回流、市场化4个方面制定政策,破解耕地边际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近郊乡村 耕地边际化 影响因素 农户
下载PDF
基于城村矛盾对立互倚性的城中村解读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建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8,共7页
文章运用城市-村庄矛盾对立互倚分析框架,从城市-村庄矛盾运动的角度,梳理了1990年代中以来的城中村研究成果,考察城中村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城乡关系运动,希望能为处在大城市周边的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乡关系 城村矛盾 对立互倚 村庄
下载PDF
大都市半城镇化地区村庄发展的差异及趋势——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楚阳 张立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2期15-23,共9页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广佛大都市区的空间拓展,但也使得其外围村庄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位于广佛都市区外围的高明区,下辖3镇48个行政村,村庄发展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课题组通过村干部座谈和村民访谈并结合村民问卷的形式,对...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广佛大都市区的空间拓展,但也使得其外围村庄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位于广佛都市区外围的高明区,下辖3镇48个行政村,村庄发展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课题组通过村干部座谈和村民访谈并结合村民问卷的形式,对高明区的村庄经济、社会、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村庄划分为平原地区的近郊村、远郊村、城边村和山区的近郊村、远郊村五大类,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同时,从空间区位、地形特征、工业发展及资源条件的角度解释了佛山市村庄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佛山市的村庄发展总体滞后,缺乏特色,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于土地生产方式,继而引发各村庄的发展差异,但依托于征地和土地出租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其可持续性较差;继而分析了村民的未来城镇化意愿,指出镇区建设的滞后影响广佛都市区外围村庄的整体发展。最后,在分析高明区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化 半城镇化地区 村庄 发展差异 广佛大都市区 高明区
下载PDF
大都市远郊农业小城镇围绕“三农”的积极探索——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郊野公园规划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伟 《城乡规划》 2018年第4期91-101,共11页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解读及其与国际对标的研究,提出大都市远郊以农业为主的城镇,在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的思路和对策。文章以金山区廊下镇郊野公园规划为依托,对镇村...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解读及其与国际对标的研究,提出大都市远郊以农业为主的城镇,在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的思路和对策。文章以金山区廊下镇郊野公园规划为依托,对镇村的现状进行剖析,并从如何提高农村建设的生态化、加强农民生活权益的保障、发挥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将多个规划合一,保障项目的实施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小城镇 三农问题 郊野公园 规划
下载PDF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咸新区城乡一体化浅析
18
作者 王晓光 《价值工程》 2012年第29期156-157,共2页
本文立足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结合西咸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咸新区城乡一体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西咸新区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分区研究——以北京昌平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霞 姜群鸥 +1 位作者 齐元静 张宝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85,共19页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化绿色新城。结果表明:1)昌平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区56.83%,分布在西部和北面地表植被覆盖为森林的广泛山区;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相对较小,占全区2.01%,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主要紧密交错分布在昌平平原中部;城镇建设适宜区占全区11.58%,占昌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4.43%。2)昌平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城镇建设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功能区,面积依次是1076.47、181.61和87.96 km2,分别占全区80.12%、13.52%和6.55%。全区以生态保护功能区为主,且三类空间分区在镇域分布极不均匀。3)昌平中心集约提质区、科教文娱引领区、文旅康乐涵养区和城乡腹地承载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5.96%、69.08%和9.29%。中心集约提质区主要包括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和南邵镇;科教文娱引领区主要包括百善镇、北七家镇、沙河镇和小汤山镇;文旅康乐涵养区主要包括阳坊镇、流村镇、南口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崔村镇、兴寿镇;城乡腹地承载区主要包括东小口镇、回龙观镇、霍营街道、马池口镇和天通苑北街道等。本研究可为昌平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三类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 昌平
原文传递
基于IAD理论框架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晓坤 李小天 刘静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城市乡村比一般乡村受到更强烈的城市化影响,面临着最剧烈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冲突,但是聚焦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探讨尚未展开。本文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厘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内涵与特...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城市乡村比一般乡村受到更强烈的城市化影响,面临着最剧烈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冲突,但是聚焦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探讨尚未展开。本文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厘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基于IAD理论构建了包括治理环境、治理行动和治理绩效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以及“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行动。进一步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案例,分析了其“规划—整治—运营”不同环节的行动主体和运行规则。研究认为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不仅需要单独的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和乡村运营,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种工具的统筹,强调从划定蓝图、实施路径再到价值实现的整个治理过程的系统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乡村 国土空间治理 “规划—整治—运营” IAD框架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