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研究——以房地产相关知识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成亮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93-97,共5页
课程知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信息载体,课程知识拓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转型应对措施。当前在中国进入城镇化新常态阶段、城乡规划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存并举的权益价值转变的人才培养需求环境和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专业课程... 课程知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信息载体,课程知识拓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转型应对措施。当前在中国进入城镇化新常态阶段、城乡规划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存并举的权益价值转变的人才培养需求环境和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的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三大环节的专业体系构成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房地产相关课程知识可以增强城乡规划编制效果的评判标准支撑、拓宽城乡规划实施活动的开展基础范畴、构建城乡规划管理主体的运作依据路径,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下的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房地产课程知识拓展的可能性,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在地化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向
2
作者 田友谊 石蕾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助推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振兴的重要内生力。“地方”是在地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地化理论的提出为引领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视域,具有推动乡村学校课程质量提升、实... 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助推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振兴的重要内生力。“地方”是在地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地化理论的提出为引领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视域,具有推动乡村学校课程质量提升、实现乡村学生可持续发展及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实践价值。基于在地化理论审视当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发现,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正面临着课程取向的价值性冲突、课程建设主体的认同性焦虑、课程文化的本土性失语及课程评价标准的失焦等“离地化”困境。为此,要超越“农本”或“城本”取向的静态线性思维,运用共生思维,将地方知识、地方文化及地方环境融入课程内容,把学生、生态、社会的统一整全作为推进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促进学生与在地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契合当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建议从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建设主体专业赋能、课程资源供给及课程评价实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实践路径,以打造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新生态,走出一条中国乡村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理论 乡村学校 课程建设 在地化 离地化
下载PDF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谛 刘海英 魏云洁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并通过对课程需求、课程内容、实施策略的系统探讨,提出了西达摩村乡村研学旅行课程的新方案。该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还有助于发展旅游经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西达摩村 研学课程设计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意焕 孙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74-78,共5页
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在推进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该文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 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在推进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该文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路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实践性强、行业特征突出。在课程建设中,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结果,完善教与学的目标考核体系,重视纳入跨学科知识和实际经验,构建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市场营销 课程建设 乡村振兴 农业高等院校 营销人才
下载PDF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5
作者 魏晓 刘亭 杨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充盈儿童的心灵。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特殊的实践情境,在面对课程内容成人化、音乐教育内涵理解窄化以及课程开发不系统等问题时,教师应坚持基于儿童立场的音乐教育观、坚持联系视...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充盈儿童的心灵。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特殊的实践情境,在面对课程内容成人化、音乐教育内涵理解窄化以及课程开发不系统等问题时,教师应坚持基于儿童立场的音乐教育观、坚持联系视角的音乐课程观和整合方法的音乐教学观,促进儿童在艺术、情感、认知、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服务产业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为例
6
作者 秦静远 王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活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应用等改革措施,培养学生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识,提升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有效...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活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应用等改革措施,培养学生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识,提升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服务 乡村振兴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植物活性成分制备课程为例
7
作者 周逢芳 周银珠 +1 位作者 林雄平 刘凯良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4期38-41,共4页
地方性院校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任务,培养知农爱农综合型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该文对地方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以植物活性成分制备课程为载体,提出“一核心二融合三... 地方性院校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任务,培养知农爱农综合型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该文对地方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以植物活性成分制备课程为载体,提出“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块”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结合院校特色、课程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探索实践类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乡村振兴 模块 调查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根植三农聚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震 杨朋坤 +2 位作者 何金环 郑鸣 王永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8,共12页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课程组在思政案例凝练上,从学科发展史、三农实践应用、校友优秀案例、生态文明、职业道德与生物伦理等方面,搭建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平台;在课程思政案例和实践项目安排上,对接行业发展、三农实践、教师科研、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等,建立学生知识应用的“融合”平台,从而实现对学生“根植三农”的情怀培养和“聚焦融合”的能力提升。授课过程中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改造为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参与。在课前的线上布置任务、课中的“六环节”教学和课后的第二课堂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具有一定挑战度、高阶性和创新性的知识应用达到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三农行业一线的就业率明显提升,利用学科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利用课程知识服务“三农”实践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下载PDF
乡村教师何以卓越——面向乡村的卓越教师教育课程构建
9
作者 乔晖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教师教育课程定位规划、优化机制与范式重构是促进乡村卓越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基石。创造性地开展面向乡村的卓越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行动研究,能够为乡村教师培养提供范例。为解决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深植难、乡村教师培养机制相对割裂... 教师教育课程定位规划、优化机制与范式重构是促进乡村卓越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基石。创造性地开展面向乡村的卓越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行动研究,能够为乡村教师培养提供范例。为解决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深植难、乡村教师培养机制相对割裂分散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重构面向乡村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开发人文关怀、文化浸润、能力生成系列课程,以“大学—政府—乡村学校”为共同体实践路径,形成“引领、助力、提升”研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遗传学课程思政创新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庞宇 顾志刚 +2 位作者 荣博涵 林旭 杨秀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遗传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生产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教学中发现的课程思政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学生“三农”服务意识为目标,利用遗传学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科学理念为支撑,提出一体双翼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 遗传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生产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教学中发现的课程思政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学生“三农”服务意识为目标,利用遗传学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科学理念为支撑,提出一体双翼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等措施与东北农业大学“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动科精神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三农”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爱校、爱院的母校情节。培养学生树立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优秀的青年创新人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三农” 课程思政 教学创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
11
作者 王妍 赵意焕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0期5-8,共4页
我国正经历着由城市向乡村的人口流动趋势逆转、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乡关系建构等多重转型。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因而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困境,政府、教育机构、企... 我国正经历着由城市向乡村的人口流动趋势逆转、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乡关系建构等多重转型。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因而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困境,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三方应形成合力,从完善课程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同时深入研究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以精准培养和引进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农村 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资金支持 人才管理机制
下载PDF
乡村美育视域下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12
作者 乔扬 韦庆翠 +2 位作者 张衡锋 马甜 曲良谱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142-145,151,共5页
该文详细阐述乡村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关联性、必要性及具体路径,并通过效果评价验证其有效性。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丰富园林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增强乡村美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促进乡村文化与园林艺... 该文详细阐述乡村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关联性、必要性及具体路径,并通过效果评价验证其有效性。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丰富园林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增强乡村美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促进乡村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传承发展,将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乡村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程以乡土美育为视域,构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思政+乡情+审美”融合的教学方式,课程项目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乡村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设计创作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推演能力,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乡土情怀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育 高职课程 园林景观设计 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鸿林 周盼 +5 位作者 张勇 赵旺生 张贞贞 任鹏 吴均 刘静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65-267,共3页
动物营养学是畜牧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梳理动物营养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育人目标,挖掘章节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餐桌猪肉故事、磷营养代谢、产业振兴等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科技强国理... 动物营养学是畜牧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梳理动物营养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育人目标,挖掘章节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餐桌猪肉故事、磷营养代谢、产业振兴等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科技强国理念,增强其文化认同。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取得的育人成效,可为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培养可服务、面向乡村振兴的畜牧双创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动物营养学 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实践
下载PDF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困境与对策探析
14
作者 陈良维 张婷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2期57-60,共4页
为了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夺得新技术的制高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十分重要,是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缩小与城市义务教育... 为了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夺得新技术的制高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十分重要,是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缩小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差距的新起点。文章阐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作用,剖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课程 农村学校 义务教育 全民智能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15
作者 宋耀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乡村双创型人才,既能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乡村双创型人才,既能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也是形成乡村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分析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目标和机遇,面对的现实困境,从人才理念、导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与机制方面提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多元化路径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乖妮 董宏杰 王苗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服务乡村振兴的“乡建农创”课程体系探究与实践
17
作者 谢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乡村景观改造”项目,对湖北省内农村农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针对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乏力、人口结构空心化、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乡村景观改造”项目,对湖北省内农村农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针对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乏力、人口结构空心化、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探索。通过搭建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一轴两翼”乡建课程体系,形成“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艺术+科技+乡村”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大师工作室及田野课堂为主,整合艺术、科技、电商等方面的资源及优势进行三教改革,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乡村振兴培养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建课程 艺术设计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类院校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婷 孙继萍 肖铁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8-272,共5页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和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类院校都存在乡村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理论课程偏少、实践环节不足等诸多问题。以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提出通过构建...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和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类院校都存在乡村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理论课程偏少、实践环节不足等诸多问题。以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提出通过构建“五多”课程体系,即多维度教学目标、多维度课程体系、多维度教学模式、多种联合教学、“多企助育”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乡村建设人才,以期为其他建筑类院校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建筑类院校 乡村规划 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美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与社区规划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19
作者 郎嵬 黄妍 +1 位作者 袁媛 陈婷婷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4期1-6,共6页
美国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及其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在全球领先,涵盖社区发展、更新与规划等多个领域,并强调实践性教学。学生通常需要参与真实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设计,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美国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及其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在全球领先,涵盖社区发展、更新与规划等多个领域,并强调实践性教学。学生通常需要参与真实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设计,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技能,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规划工作。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全球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同时,美国高校社区规划及其相关课程,涵盖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教学实践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项目式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区规划项目中进行调研、规划设计和方案实施,从而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模式,推行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社区规划项目,并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城乡规划 课程体系 参与式教学 美国高校
下载PDF
转向身心一体:乡村学校乡土课程的具身回归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晔 董慧 欧阳小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9-57,共9页
植根于乡土空间和乡村沃土的乡土课程,既承载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并丰富其精神世界的使命。具身认知理论主张构建“认... 植根于乡土空间和乡村沃土的乡土课程,既承载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并丰富其精神世界的使命。具身认知理论主张构建“认知-身体-环境”的耦合关系,强调认知、身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关系,认为认知是在身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具身认知下的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基于乡土教育环境,通过个体的身体行动来实现全面发展。然而,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存在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性、规限个体的身体行动和弱化乡土文化功能的离身之困。为了实现乡村学校乡土课程的具身回归,应做到:强调身心一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注身体体验,加强乡土课程的建设;激活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乡土课程 身心一体 身体体验 乡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