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ral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Ecology
1
作者 杨恢武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After reviewing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the paper h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ve led to the migration ... After reviewing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the paper h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ve led to the migration of a number of rural people,the damage of traditional communities,rural social hierarchy and social separation.With the movement of people,a large area of rural lands have been abandoned and land resources been wasted.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should not adopt urban construction mode blindly in rural planning,but reconstruct rural social ecology and introduce non physical pattern planning based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villagers'status,providing a solid basis for physical pattern planning,so as to guide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RYSIDE RESIDENTIAL space SOCIAL ecologY Urban-rural PLANNING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山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优化研究——以井陉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 冯奕丁 +1 位作者 陈宇轩 靳晓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优化。结果表明:(1)基于“源-汇”理论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山区“三生空间”格局构建,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中具有相容性和可行性;(2)研究区以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优化区为主,生态空间占比59.5%,以生态功能为主,农村居民点分布中生产功能占比62.7%,以生产功能导向为主,因此,乡村整治要根据农村居民所处的主导功能分类整治;(3)乡村整治应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特征,分类促进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三生空间” “源-汇”理论 MCR模型 太行山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安市乡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娟 《市场周刊》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空间治理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从空间规划、政策机制和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乡村公共空间全面治理、...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空间治理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从空间规划、政策机制和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乡村公共空间全面治理、推进集体资产增效、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和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改善淮安市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为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空间 乡村生态环境 公共基础设施 淮安市
下载PDF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
4
作者 王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18,共8页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诉诸于生产空间、权利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资源利用与转化。乡村教育振兴空间正义以现代性为目标取向、以乡土性为现实指向、以整体性为基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总体导向,旨在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形塑乡...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诉诸于生产空间、权利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资源利用与转化。乡村教育振兴空间正义以现代性为目标取向、以乡土性为现实指向、以整体性为基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总体导向,旨在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形塑乡村教育特色、凝聚乡村教育力量、彰显乡村教育价值;在价值诉求上实现生产正义以盘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实现权利正义以提升乡村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文化正义以唤醒乡村教育生命活力,实现生态正义以追求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教育要主动置身于全局性战略框架下,以空间正义为理论指向,不断增加乡村教育产品供给、释放乡村教育内在潜能、激发乡村教育主体自信、夯实乡村教育组织保障、构建城乡教育共生格局,进而拓展乡村教育发展空间,凸显乡村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乡村教育的独特功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共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振兴 空间正义 生产空间 权利空间 文化空间 生态空间
下载PDF
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基于安徽省H村生态治理实践分析
5
作者 李航 丁伯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96,共6页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空间正义离散、空间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乡村生态空间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通过调动和挖掘乡村内生力量——新乡贤的作用来重构乡村社会空间,利用乡村社会空间中存在的多重利益结构促使正式权力对非正式权力进行赋权,重塑乡村社会空间权力秩序,提高乡村内生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利用新乡贤的乡土文化与公共身份特性修复乡村社会空间分化、空间正义离散、空间治理紊乱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 新乡贤 空间行动逻辑
下载PDF
国内乡村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璞玲 刘丽 杨定海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功能空间作为乡村空间的支撑体系,成为乡村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结合Citespace软件和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CNKI)上截至2023年发布的乡村“三生”空间期刊文献进行定量定...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功能空间作为乡村空间的支撑体系,成为乡村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结合Citespace软件和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CNKI)上截至2023年发布的乡村“三生”空间期刊文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结果:在数理分析方面,文献量呈上升趋势,研究进程划分为农业发展(2006—2012年)、空间重构(2013—2017年)和乡村规划(2018—2023年)3个阶段,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空间格局”2个热点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人文地理学和土地科学领域成为主要来源;在内容分析方面,构建了以系统构成和演进过程为核心的研究框架,涉及乡村“三生”空间内涵定义、空间格局及综合评价等系统构成内容,以及演进特征、演进机制和重构优化等演进过程内容。未来,完善契合乡村的“三生”空间理论、拓展理论应用方向与深度、创新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空间 乡村振兴 乡村规划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基于J村的个案研究
7
作者 吕延菲 何爱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2-79,共8页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乡村生态教育。在空间生产理论的生态观指导下,通过运用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法,对典型案例J村的生态教育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其空间实践表现为教育内容与乡村现实的内在统一,空间表象的...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乡村生态教育。在空间生产理论的生态观指导下,通过运用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法,对典型案例J村的生态教育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其空间实践表现为教育内容与乡村现实的内在统一,空间表象的形成得益于教育目标对乡村生态的抽象规约,而教育方式与村民状态的动态平衡促成了表征空间与空间表象的统一,最终实现了乡村生态空间的重构。由此,乡村生态教育可以建构出到田野中挖掘教育内容、从需要中筛选教育目标、在交流中探索教育方式的三元路径,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理论 乡村生态教育 乡村振兴 个案研究
下载PDF
内生性空间修复: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逻辑——基于浙江省P市的经验
8
作者 毛渲 王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2,共13页
空间是生态文明的物理容器,也是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视角。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于生态空间增量资源的限制,地方政府主动发挥调控作用,通过产业“腾笼换鸟”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县域空间的内生性修复,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县... 空间是生态文明的物理容器,也是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视角。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于生态空间增量资源的限制,地方政府主动发挥调控作用,通过产业“腾笼换鸟”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县域空间的内生性修复,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该过程立足县域独特的自然社会禀赋,以域内生态环境资源创新利用与循环发展为动力,形成具有整体性、内部性和自发性特征的内生性空间修复过程,涉及“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重生态空间的转型重构。浙江省P市通过县域空间重构、空间整合、空间更新、空间增值,推动了既有产业空间、城乡人居空间、生态景观空间与生态文化空间的重置与再造,展现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内生性空间修复的生动实践。这一实践基于县域整体统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生态资本、自然资本与生态文化等要素的共同作用,蕴含了政策在地化、城乡共生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与价值内在化的多维共奏,既盘活了县域内生态资源,又保留了县域自然生态风貌,实现了产业增效、居民宜居、生态增值的多重效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性空间修复逻辑回应了生态环境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县域资源统筹与整合,以空间内部更新、重塑与再生,创造出应对生态挑战、维持空间平衡、创造空间价值、保留地方特色等多效合一的新样态,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也为生态环境空间正义价值旨归的实现提供了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内生性空间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生态特色型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转型机制——以上海市青浦区莲湖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叶洋 邵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上海市莲湖村为案例,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探究生态特色型乡村的空间重构过程及其转型机制。研究发现:①莲湖村乡村重构过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民宿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上海市莲湖村为案例,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探究生态特色型乡村的空间重构过程及其转型机制。研究发现:①莲湖村乡村重构过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民宿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其发展转型和空间重构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达到平衡状态。②由地方政府和民宿业主分别作为两个阶段的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的行动者网络实现了转译与承接转换,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乡村空间仍处于动态变化中。③莲湖村乡村空间重构呈现出经济职能转型、社会结构重组和空间特征演变的特征,既可看到“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的模式,也可看到“自下而上”市场力主导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重构 行动者网络 村庄转型机制 生态特色型
下载PDF
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基因特征——以隆子县为例
10
作者 杨定 宋金平 +1 位作者 杨振山 陈东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1800,共10页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区位选择多依赖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和自然环境因素,形成了河畔谷底、山腰缓坡、河流交汇口3种聚落选址模式。③散列型聚落围绕农田和山丘不规则布局,形成聚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团块型聚落在河畔谷底或河流交汇口布局,是追求背山向阳的隈曲墁坡为风水吉地等生态观的结果。④聚落与周边植被形成作物与聚落、山林与聚落组合模式。⑤聚落围绕寺庙建造方便藏族人民日常宗教活动,聚落围绕行政机构或交通线建造方便居民服务和出行。⑥聚落生产景观基因包括林地和耕地独特的用地印迹。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的聚落格局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景观 三生空间 生态景观基因 生活景观基因 生产景观基因 隆子县
下载PDF
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质量测算方法研究——以辽宁省凤城市为实证
11
作者 王心茹 关鑫 +2 位作者 魏琨翔 张帆 谢能付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3期67-76,共10页
文章在探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与进展的基础上,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与政策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碳汇模型,构建了基于“比重法-均方差法”的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质量测算方法,包括庭院空间生态、生态农业空间质量、农村空间生态改建、... 文章在探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与进展的基础上,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与政策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碳汇模型,构建了基于“比重法-均方差法”的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质量测算方法,包括庭院空间生态、生态农业空间质量、农村空间生态改建、农业空间生态恢复4个维度、19项具体指标,并以辽宁省凤城市为实证对象,对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基于实证分析做出的问题识别,提出凤城市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的对策:(1)庭院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等;(2)生态农业空间质量保护修复:实施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商品林建设等;(3)农村空间生态改建修复:实施生态基础和生态网络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农业空间生态恢复修复:大力实施“固碳工程”,推进碳汇交易,探索拓展场外交易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农业农村空间 生态修复质量测算 凤城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典型乡村地域国土空间特征及分区调控研究
12
作者 封艳 朱传民 +3 位作者 付永虎 刘昕然 双文元 刘俊青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54-61,共8页
精准把握乡村地域国土空间特征并优化调控,是充分发挥土地功能与土地安全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集成运用功能评价体系、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东海县进行研究,探... 精准把握乡村地域国土空间特征并优化调控,是充分发挥土地功能与土地安全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集成运用功能评价体系、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东海县进行研究,探讨乡村地域国土空间特征并测度其“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借助功能比较优势度与系统聚类法识别出东海县5类优势功能区,针对各区属性特征提出差异性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东海县“三生”各子系统、整体功能指数阈值分别为[0.04~0.43]、[0.05~0.26]、[0.01~0.18]、[0.06~0.32],子系统与整体的功能高度一致,因区域自身特征及外在因素差异使其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整体较好,中级协调区占47.06%,失调区占11.76%,空间格局整体呈“东高西低”状态;基于RCA指数、耦合协调性,乡村地域国土空间五类优化区的划分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在明确各区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东海县应强调主体功能与协调功能的结合,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以形成聚合效应,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综上,本文依据当地资源禀赋,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为东海县乡村地域国土空间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国土空间 乡村地域 比较优势度 东海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三生空间环境改善策略研究——以利辛县西潘楼镇刘营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玉敏 朱雅婷 +3 位作者 关振 党名 韩旭阳 喻淑琳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3,114,共7页
村庄作为我国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单元,与三生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对利辛县西潘楼镇刘营村三生空间进行分析,提取出村内存在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 村庄作为我国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单元,与三生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对利辛县西潘楼镇刘营村三生空间进行分析,提取出村内存在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结合现状问题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村庄内三生空间的融合,为未来乡村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 国土空间规划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旅游发展驱动下的山区乡村三生空间重构——以秭归县屈原村规划为例
14
作者 宋秋明 唐淼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94-100,175,共8页
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促进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开展旅游发展驱动下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山区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山区村落的“地理区位、交通设施、地形空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五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 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促进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开展旅游发展驱动下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山区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山区村落的“地理区位、交通设施、地形空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五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可作为破解山区乡村发展困境的有效手段。基于对“线、点、面、体”旅游空间结构四要素的建构解析,总结出要素关联下的三生空间演变特征:(1)生活空间由分散单一走向集聚融合;(2)生产空间由破碎低效走向集约高质;(3)生态空间由斑块保护走向整合利用。最后以湖北秭归县屈原村规划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旅游发展驱动下的三生空间重构路径,以期为我国山区乡村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环境整治等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乡村 乡村旅游 要素建构 三生空间 乡村空间重构 屈原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低碳化转型驱动乡村空间再造的逻辑与路径
15
作者 牛文涛 张越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以“三生空间”为核心架构,在理论阐释乡村旅游低碳转型与乡村空间再造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台湾坪林和浙江滕头为观察对象,采用双案例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乡村旅游低碳转型驱动乡村空间再造的现实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低碳化转... 以“三生空间”为核心架构,在理论阐释乡村旅游低碳转型与乡村空间再造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台湾坪林和浙江滕头为观察对象,采用双案例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乡村旅游低碳转型驱动乡村空间再造的现实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低碳化转型通过驱动乡村资源配置逻辑的绿色重建,乡村空间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生产秩序获得“低碳矫正”,乡村空间生产维度绿色转型的内在激励不断强化;通过低碳生活设施建设等乡村社区“低碳”改造,以及村民和外部旅游者等空间主体行为偏好的“低碳”矫正,乡村空间提供生活产品、居住服务及其衍生的社会关系网络等生活秩序得到重建和优化;通过乡村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逻辑的“原生”调整,乡村空间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蕴含的生态价值属性持续优化,外部旅游者与乡村空间的多维价值认同不断强化,生态空间再造进一步赋能生产和生活空间的秩序重建过程。通过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差异化的低碳化路径,空间再造目标下的乡村旅游低碳化转型实践提供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乡村旅游 低碳化转型 三产融合
下载PDF
黄河流域宁夏段打造塞上乡村乐园路径研究
16
作者 邓娜 《民族艺林》 2024年第3期5-17,共13页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宁夏段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乡村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乡村乐园应找准“乐有所依”的立足点,以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为抓手,进一步夯实乡村发展基础,锚定乡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宁夏段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乡村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乡村乐园应找准“乐有所依”的立足点,以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为抓手,进一步夯实乡村发展基础,锚定乡村发展核心,激发乡村发展动力。针对目前塞上乡村在“三生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乡村生态空间应减缓空间失语、彰显乡村特色、构建生态格局,为塞上乡村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前提;乡村生活空间应实现“守土有方”、完善公共服务空间,为塞上乡村乐园提供核心要素;乡村生产空间应统筹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融合,为塞上乡村乐园提供动力支持。以此依托“三生空间”合力,助推黄河流域宁夏段稳步建设塞上乡村乐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乡村振兴 “三生空间”
下载PDF
内生式发展视角下乡村“三生空间”营建探索
17
作者 谢悦 曾钰喧 +2 位作者 鲁玮瑄 于镇涛 余凌云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149-153,共5页
“内生式发展”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发展模式,是以区域内的产业、文化、自然等资源为基础,通过自主引导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开发,将生产价值在区域内重新分配再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黄双冲村的自然资... “内生式发展”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发展模式,是以区域内的产业、文化、自然等资源为基础,通过自主引导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开发,将生产价值在区域内重新分配再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黄双冲村的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分析村庄生产、生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内生式发展”理论从资源发掘、动力激活、生态修复三个方面探索村庄“三生空间”营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式发展 乡村振兴 三生空间
下载PDF
乡村设计:构建三生空间乡村意象体系
18
作者 陈俊杰 朱思武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52-55,60,共5页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乡村设计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目前乡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发展滞后,缺少理论支撑,设计框架还尚未成熟。该文首先梳理乡村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乡村设计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目前乡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发展滞后,缺少理论支撑,设计框架还尚未成熟。该文首先梳理乡村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后以乡村意象为基础,提出以三生空间为基底的乡村意象体系,涵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积极探索乡村设计框架体系,为乡村设计学科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设计 乡村意象 三生空间 要素
下载PDF
三生融合下大都市郊区乡村绿色转型与发展
19
作者 刘雯雯 王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0期42-45,共4页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大都市郊区乡村出现绿色转型发展需求,三生空间功能需要与之匹配。本研究分析了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发展机遇和功能转变现状,提出三生融合下的乡村绿色转型与发展路径。并以山重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划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大都市郊区乡村出现绿色转型发展需求,三生空间功能需要与之匹配。本研究分析了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发展机遇和功能转变现状,提出三生融合下的乡村绿色转型与发展路径。并以山重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划定三生空间,提出存量挖掘、农旅产业结合及三生空间综合整治的大都市郊区乡村绿色转型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融合 郊区乡村 绿色转型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吉林省乡村文化活动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20
作者 庄敬宜 叶姚良 史夺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文化的根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村落消亡的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基于“三生空间”的核心理念,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统一,对吉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文化的根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村落消亡的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基于“三生空间”的核心理念,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统一,对吉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旨在构建一种新型乡村文化空间,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吉林省 传统村落文化 活动空间营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