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na's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海波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As far as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is concerned,this paper divides the upgrade into two basic aspects:the shifting dominant posi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and that of labor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 and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Moreover,this paper has examined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since 1949 and identified that the upgrad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demonstrate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attern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and China's reality,great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improve China's indigenous innovation capacity,expedit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and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sector,and vigorously promote service sector(especially producers servi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culture industry and maritim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hical history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primitive ancient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since 1949
下载PDF
国家、市场、产权关系重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新解释 被引量:7
2
作者 冯涛 李英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7,共12页
通过考察中外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可以构建一个国家、市场、产权互动式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内生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确立国家、市场、产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及均衡结构,实现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国家、市场、产权关系中,... 通过考察中外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可以构建一个国家、市场、产权互动式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内生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确立国家、市场、产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及均衡结构,实现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国家、市场、产权关系中,虽然三者的缺失都不利于经济发展,但两种情况不能等量齐观。只要通过适当调整,在国家有效发挥职能的基础上,释放出市场和私有产权的因素,就可能使经济获得持续增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转轨过程,也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面临着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文化与意识形态转变等多重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关键是建立国家、市场与产权三者关系良性化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机制 产权关系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现状、约束与路径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保平 李梦欣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9,共15页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城乡现代化 生态文明 政治文明
下载PDF
对近代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全有 常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近年来近代中国海洋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研究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视野的狭隘、理论方法运用的不足、研究内容的不均衡、史料挖掘的不充分等四个方面,只有在此几方面进行全面改观,方能推动近代中国... 近年来近代中国海洋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研究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视野的狭隘、理论方法运用的不足、研究内容的不均衡、史料挖掘的不充分等四个方面,只有在此几方面进行全面改观,方能推动近代中国海洋史研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海洋史 海防史 海洋经济史
下载PDF
从实践的三个维度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 被引量:3
5
作者 严书翰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4,125,126,共11页
大历史观是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其发展必然趋势的历史观。本文从三个维度考察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生动体现。第一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推进... 大历史观是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其发展必然趋势的历史观。本文从三个维度考察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生动体现。第一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战略,再到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二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以贯之地重视和抓好“三农”工作:从新民主主义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支持和推动农业生产责任制,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第三个维度,即提出并不断推进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并推进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正确党史观 经济社会发展 “三农” 脱贫攻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及其根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子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共5页
通过采用历史比较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剖析,认为从1840年到1949年,近代中国在外力的挑激下,被强行卷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自此打破了原有社会系统的自足性,开启了社会结构的形变过程。但这百余... 通过采用历史比较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剖析,认为从1840年到1949年,近代中国在外力的挑激下,被强行卷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自此打破了原有社会系统的自足性,开启了社会结构的形变过程。但这百余年现代化进程是曲折和缓慢的。从甲午战败、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创立民国、再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建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虽然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化因子和集团也在凝聚,且社会改革也推进到制度和文化层面上,但其所联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要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现代化的启动具有不连续性、曲折性和反复性。追溯近代中国现代化启动的根源,明确它的曲折艰难与反复,对于其在实践中的历史走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良性的助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现代化 历史进程 经济发展史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阶段性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悦 吴亦繁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近代华北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于2011年初开辟了"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为该领域的学者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并且为整合优质研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渠道。&qu... 近代华北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于2011年初开辟了"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为该领域的学者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并且为整合优质研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围涉及到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这两个社会多变、事件多发时期的方方面面,其中对近代华北人物、农村与城市的研究具有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 清末民初 抗日战争 近代华北人物 农村与城市 综述
下载PDF
近代东北地区城乡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动因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郎元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3-117,共5页
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乡村发展缓慢,且二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原有的城乡关系也急速发生变化。"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从属"的新型城乡关系格局初步形成,城乡间的交流逐渐加快,乡村... 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乡村发展缓慢,且二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原有的城乡关系也急速发生变化。"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从属"的新型城乡关系格局初步形成,城乡间的交流逐渐加快,乡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集中,大中型中心市场在城市形成并成为近代东北地区城乡交流的中心。而促使近代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动因更值得我们深入探析,以期对近代东北社会史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东北地区 城乡关系 东北社会史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研究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光远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6-24,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期藏学领域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兴起,迄今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试对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史汉文研究状况从档案资料汇编、学术专著和公开发表论文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期藏学领域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兴起,迄今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试对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史汉文研究状况从档案资料汇编、学术专著和公开发表论文等三个方面对所涉各行业文献给予了系统归纳总结,冀能为今后学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并根据学术界研究状况,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藏区近代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甘南 青海 西康 藏区 近代经济
下载PDF
近代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进述论
10
作者 戴鞍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撑和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变革。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符合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要求,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明显制约了这种关系的地域范围和实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城乡经济关系 农村经济 通商口岸
下载PDF
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11
作者 沈年耀 《襄樊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71-73,共3页
经济侵略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内容之一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早期的曲折性 ;二是地域上的扩张性 ;三是经济侵略与政治、军事侵略密切相联性 :先是依靠政治、军事侵略获取经济利益 ,后来利用经济侵略获取的经... 经济侵略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内容之一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早期的曲折性 ;二是地域上的扩张性 ;三是经济侵略与政治、军事侵略密切相联性 :先是依靠政治、军事侵略获取经济利益 ,后来利用经济侵略获取的经济利益又为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侵略 近代 西方列强 中国 《联条约》
下载PDF
“现代史学”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转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飞飞 陈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4,共8页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轨式,实由中山大学“现代史学”派导其先路.该派从理论方法、叙述模式、研究领域等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化:反思公式主义,提倡理论与事实的融合;由通论到专题,型塑社会经...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轨式,实由中山大学“现代史学”派导其先路.该派从理论方法、叙述模式、研究领域等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化:反思公式主义,提倡理论与事实的融合;由通论到专题,型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业化模式;开辟区域经济史研究,促进学科交叉.由此,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由草创期转入稳步发展期.“现代史学”派开创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业化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史学科走向自觉和成熟,而且有利于整个历史学以及经济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史学”派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专业化与科学化 转向
下载PDF
买办与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6,共6页
 股份制起源于西方,19世纪初传入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过程中,我国的买办阶层积累起巨额的资产,他们从最初附股于外国在华的股份公司到自己主持创办中国近代首批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进而私人投资兴办股份公司,率先在中国试...  股份制起源于西方,19世纪初传入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过程中,我国的买办阶层积累起巨额的资产,他们从最初附股于外国在华的股份公司到自己主持创办中国近代首批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进而私人投资兴办股份公司,率先在中国试行和推广股份制这种近代新式的企业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办 股份制 经济史 近代中国
下载PDF
以科学哲学开创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境——《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研究:以民生经济学为例(1840—1949)》读后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冠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作为以科学哲学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有益尝试,《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研究:以民生经济学为例(1840—1949)》一书,基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科学化演进的视角,运用科学哲学、历史唯物论、现代经济学,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 作为以科学哲学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有益尝试,《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研究:以民生经济学为例(1840—1949)》一书,基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科学化演进的视角,运用科学哲学、历史唯物论、现代经济学,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近代变迁,进而提出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的第二条路径假设——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路径,即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取法现代经济科学范式,建构具有区域国别特色的经济科学流派。该书对研究范式和方法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经济思想史 科学共同体 范式变迁 经济伦理
下载PDF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
15
作者 吴艮堂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就具有尤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综观有关中国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底层民众和乡镇集市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就具有尤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综观有关中国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底层民众和乡镇集市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二是乡村土地关系与乡村借贷;三是小农经营模式与农场经营模式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 土地关系 乡村借贷 展望
下载PDF
试论河池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6
作者 韦广雄 《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文剖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含义 ,分析并提出推进河池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形势下促进河池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河池地区 农业 农村 经济结构调整
下载PDF
现代化初期的教育阶段与经济发展——基于晚清新学扩张的量化考察
17
作者 李涛 张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段的中学堂和专门学堂,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然而,新式学堂不能推动近代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提升经济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新式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力技能提升而非技术进步来发挥正向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从早期教育扩张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腾飞,也为当前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启发,还有望完善教育与经济关系及其机制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阶段 经济发展 晚清中国 现代化 量化历史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史“GDP”研究之误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恂诚 李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81,共8页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上的"GDP"研究似有升温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有碍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和进行跨国家、跨社会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和估算的思路进入了误区,偏离了"GD...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上的"GDP"研究似有升温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有碍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和进行跨国家、跨社会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和估算的思路进入了误区,偏离了"GDP"的规范定义。中国经济史"GDP"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运用计量模型推导"GDP",对于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基础性数据的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宜把"GDP"作为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或中国近代二元转型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时的主要普世价值评价标准,尤其不宜用偏离定义或模型有缺陷的估计或计量方法得出的"GDP"数字来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会造成以下的结果:(1)会以不规范的偏离程度很大的"GDP"数字来不恰当地衡量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2)掩盖了中国近代二元经济结构的事实;(3)掩盖了中国古代市场十分有限的事实;(4)掩盖了市场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社会转型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很多时候,"GDP"并不能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研究 中国古代近代 经济史 计量 普世价值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先明 杨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116,共9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无论就其成果数量还是就问题的拓展,抑或研究视野的开掘而论,都是足以引人注目的热点。个中缘由,既是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情境的学术旨归。认真清理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当可为中国近代...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无论就其成果数量还是就问题的拓展,抑或研究视野的开掘而论,都是足以引人注目的热点。个中缘由,既是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情境的学术旨归。认真清理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当可为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学理认识和历史鉴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乡村史 学术回顾 学术反思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工业分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书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分类 产业分类 近代中国 工业史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