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海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带动绿色技术进步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土地资源错配、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而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资源要素错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平卫英 李文星 罗良清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共17页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国要素流动总指数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态势,位于均值之上的地区中64%是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说明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二,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引入城乡之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采用删除4个直辖市和缩短时间窗口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三,空间异质性分析中,劳动力、土地和数据要素始终表现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要素对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技术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逐渐凸现,由华东和华南地区向东北和西南地区转移;第四,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商销售是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并未发挥出中介变量的作用,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因此,今后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深度与广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相统一的指导原则,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研究结论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空间异质性 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演变 城乡关系
下载PDF
主客共享视角下乡村文化景观要素的感知差异性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例
3
作者 李晓颖 陈佳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在村民和游客不同视角下文化景观要素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出现的差异性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及原因解析,并依据象限图得到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先级类型,为该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乡村内生性文化景观和外来文化景观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共享 乡村文化景观要素 感知差异性 IPA-KANO 黄龙岘茶文化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原则、要素及路径
4
作者 文丰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要素评价 多元主体协同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乡村社区空间减碳策略综述
5
作者 徐峰 杨清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策梳理和文献综述,从规划、景观、建筑的多维视角梳理了研究进展并识别当前研究不足。研究综述的结果突出了强化多维视角、完善数据框架、量化生态价值、深化数字赋能及注重文脉保护等未来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双碳目标的扎实推进中挖掘更多的乡村力量,为乡村社区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乡村社区 多维视角 空间要素 减碳策略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共同富裕研究
6
作者 文丰安 陈明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9,共15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国内...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其繁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和历史选择。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重要问题,就必然要聚焦于乡村场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全面振兴不可能仅以乡村资源要素实现乡村现代化,更要从上层政策制定、下层举措落实等全方位推进乡村全面建设。通过梳理乡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基于乡村共同富裕发展建设现状发现,我国乡村共同富裕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建设为着力点,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阶段性发展目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依旧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共同富裕难以有效推进;乡村生产资源要素缺乏,难以满足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要素需求;乡村缺乏优势产业支撑,乡村共同富裕建设难以切入等诸多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减缓了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进程。新阶段新征程,乡村发展建设现状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故而要从高处着眼,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从细节入手,解除当前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障碍,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其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其规划引导和管护,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破除乡村资源要素制约,革新村集体产权制度,优化乡村社会保障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对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生产资源互通共享,释放要素活力,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乡村振兴实际工作为切入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分析当前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发展逻辑和现实问题,补齐短板,提高质量,以探寻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资源要素
下载PDF
基于要素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行动逻辑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彬 郭荔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事关乡村全面振兴。治理主体与治理资源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激发主体自觉可改善治理局面,加强资源流通能充实治理实践,二者可实现高效互补。强化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协同需要遵...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事关乡村全面振兴。治理主体与治理资源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激发主体自觉可改善治理局面,加强资源流通能充实治理实践,二者可实现高效互补。强化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协同需要遵循“目标耦合”“思维协同”“动力整合”“行动协作”“政策合并”“机制联结”六重逻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运用激发主体自觉和强化资源流通的整体性思维,明晰乡村治理主体和资源需求、激发主体治理自觉和提高参与能力,持续清除资源流通障碍和强化考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要素协同 主体自觉 资源流通 治理效能
下载PDF
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及破解之策——基于S县J农业项目的调查研究
8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陈藻 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着障碍。为了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通过对S县J农业项目落地过程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阻碍生产要素下乡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运行机制之中均存在着与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因而由此引发的农用地供地障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地障碍。为了破解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对农用地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从而可以将农用地经营权“化零为整”集中管理,最终以达到解决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困难的目的。2)我国应通过重新研究制定乡镇的行政区划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从而以打破土地流转的行政壁垒。3)我国应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入市机制,从而可以将农村分散、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利用,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4)我国应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产业要素、保障社会服务、促进文化发展等诸多功能,进而以形成主城区与区域中心镇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畅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土地流转
下载PDF
城乡要素共生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依存条件和影响效应的多案例研究
9
作者 黄曼 庄晋财 孙泽南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乡村产业融合是中国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城乡要素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城乡要素共生与乡村产业融合之间需要协同匹配。通过多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城乡要素共生模式的差异性及其对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 乡村产业融合是中国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城乡要素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城乡要素共生与乡村产业融合之间需要协同匹配。通过多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城乡要素共生模式的差异性及其对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各模式的共性看,城乡要素共生以要素质参量兼容、共生频率深化、共生界面稳定为前提,最终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从依存条件的差异性看,要素属性、交易维度和主体特质的差异影响共生界面的生成,形成契约性共生、一体化共生、平台型共生三种类型;从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看,共生关系的产业跨度、关系形态和关系结构影响乡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形成纵向延伸融合、横向交叉融合、产业链网融合三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共生 乡村产业融合 依存条件 影响效应
下载PDF
工商资本下乡能促进农户增收吗?
10
作者 邵俊杰 周力 胡凌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工商资本下乡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商资本下乡... 工商资本下乡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商资本下乡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收入结构上,工商资本下乡主要提高了农户非农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降低了农业经营性收入;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推动农户家庭劳动力从本地务农向本地非农就业转移,提高非农就业率,从而促进总收入增加;工商资本下乡的增收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农户没有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涉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商资本均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且增收作用逐渐增强。本研究为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实现农民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下乡 农户收入 要素集聚 非农就业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普惠协调的共享要求。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生活现代化具有战略支撑和现实意义。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国情农情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新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要适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农情禀赋,突破城乡传统二元体制的发展束缚,强化数农领域的深度融合及动能转换,优化发展要素嵌入现代化的供需匹配。据此需要通过注入新的发展要素,推动数农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新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基础设施 数农融合 现代发展要素 新型城乡关系
下载PDF
文化融合视角下闽南乡村民居元素的提取与转译——以《厦门市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导则》为例
12
作者 高扬 李立新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厦门市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而形成了多重文化交融的现状,由于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其独具特色的闽南乡村风貌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元素构成较为复杂的民居风格。该文依托《厦门市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导则》(下称《导则》)的... 厦门市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而形成了多重文化交融的现状,由于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其独具特色的闽南乡村风貌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元素构成较为复杂的民居风格。该文依托《厦门市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导则》(下称《导则》)的编制逻辑,根据厦门村庄风貌现状及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当下多重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将乡村民居建筑风貌分类,提取其主要元素特征并遵循管控原则进行转译,以求最大限度上维持其传统风貌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乡村风貌 闽南 元素转译
下载PDF
数据要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对策
13
作者 刘宽斌 熊雪 张卓群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据要素具有非消耗、环境友好、可复制、边际收益递增等良好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替代。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将成为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据要素具有非消耗、环境友好、可复制、边际收益递增等良好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替代。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将成为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据要素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业经营过程、提升农业治理水平3个方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激发数据要素效能,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和数字治理人才不足等困境。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新基建”建设、加强经营主体的教育及培训,加速乡村数字治理人才队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农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背景下的要素双向流动:地方经验及创新路径——来自全国五类县城的调查与思考
14
作者 袁方成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15,F0002,共12页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县域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基于全国五类县域典型个案的实践经验,当前推动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创新路径可以总结为:通过空间一体化治理推进城乡要素均衡流动,通过产业...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县域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基于全国五类县域典型个案的实践经验,当前推动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创新路径可以总结为:通过空间一体化治理推进城乡要素均衡流动,通过产业融合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持续流动,通过服务均等化供给保障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以及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在县域城乡加速融合的宏观背景下,立足于要素流动市场化配置、要素管理制度化引领、要素配置区域化均衡、要素收益均等化共享的总体目标,需从创新县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县域城乡市场体系、完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全面深化要素制度改革五方面着手推进,推动形成更为高效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流动 新型城镇化 县域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路径选择
15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下载PDF
数字化、乡村性与主体性: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发展的三重面向
16
作者 夏振鹏 秦存强 应海东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乡村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意义重大。从数字化、乡村性与主体性出发,首先对乡村数字化进行阐释,引出数字化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主体性缺失和乡村性消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乡村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意义重大。从数字化、乡村性与主体性出发,首先对乡村数字化进行阐释,引出数字化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主体性缺失和乡村性消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数字化与保护农民主体性和保持乡村性的解决之道。研究发现,“底座不稳”与应用场景狭窄、“数字文盲”和“数字弱者”、资源破坏与文化失语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之道在于:让技术有为建设乡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让农民“在场”,为农民提供数字教育支持,引导农民的数字生活;保持乡村底色,保护乡村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在场” 农民数字生活 乡村性要素
下载PDF
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发展模式探析
17
作者 原常富 常玉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解释共生概念和共生系统的内涵、明确景村共生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发展模式的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乡村旅... 以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解释共生概念和共生系统的内涵、明确景村共生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发展模式的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乡村旅游“景村共生”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景村共生” 可持续发展 要素
下载PDF
非遗文化元素促进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作用与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雪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非遗文化内涵丰富、价值多元,独有的文化基因恰是当前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灵感来源。为促进文创产业迅速崛起,落实乡村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则可借助非遗文化元素展开文创产品设计,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内涵,优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创赋能,... 非遗文化内涵丰富、价值多元,独有的文化基因恰是当前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灵感来源。为促进文创产业迅速崛起,落实乡村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则可借助非遗文化元素展开文创产品设计,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内涵,优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创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对此,尝试从非遗文创产品的特征与设计过程着手,分析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分别针对无形类和有形类文创产品提出了一定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元素 文创产品 乡村产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生态设计路径
19
作者 高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17-20,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电商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生态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深入探讨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接着提出农村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电商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生态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深入探讨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接着提出农村电商生态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原则,最后提出一种可行的农村电商生态设计路径,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生态系统 设计路径 关键要素
下载PDF
适合村镇建筑的格构木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王国政 刘永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96-203,共8页
在我国西南村镇地区的木结构中多数采用大直径木柱,但其所需要的大直径木材生长周期较长、造价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一定间距的小直径圆木采用螺钉、螺栓等不同连接件物理拼接到一起形成的格构木柱。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 在我国西南村镇地区的木结构中多数采用大直径木柱,但其所需要的大直径木材生长周期较长、造价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一定间距的小直径圆木采用螺钉、螺栓等不同连接件物理拼接到一起形成的格构木柱。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分析圆木肢件间距、圆木肢件直径、轴压比等参数对格构木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圆木肢件间距每增加20 mm,位移延性系数增加约4%;圆木肢件直径每增加10 mm,骨架曲线的峰值荷载增加约22%,构件初始刚度增加约27%。适当增加轴压比,能提升构件的耗能能力。该结构具有取材容易、造价低廉等优点,在村镇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木柱 格构柱 抗震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