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iscourse on creating and renderi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nrichment services to rural migrant workers by public libraries
1
作者 WANG Zizhou Charles C.Yan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年第2期14-31,共18页
As far as China's enormous success in her economic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Chines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deed have had their biggest share of contributions.Yet ironically in return,they have only re... As far as China's enormous success in her economic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Chines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deed have had their biggest share of contributions.Yet ironically in return,they have only received a disproportionate meager share of benefit rewards.These people represent a huge economically deprived group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al totem pole in China's metropolises.On the whole as a social group,thei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relatively low as compared to their average urban coworkers.As such being the case,their rights to access some of the cost-fre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nrichment programs in the society are limited and not always assured.Nevertheless and in general speaking,they manifest a strong and consistent desire to acquire all sorts of new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by means of accessing the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of their local public libraries.It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at public libraries are in a good position to give strong suppo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a).In implementing such a government initiative with an unswerving purpose of advancing social justice and equality,public libraries should strife to provide as many as possible their library services at no cost to the public,especially to those socially deprived rural migrant wo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migrant workers Library instructional services public libraries'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下载PD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of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China
2
作者 CAO Ning ZHANG T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1期50-53,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body,decision making and financing mode concerning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we divid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into th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body,decision making and financing mode concerning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we divid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into three periods:(i) The period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period before " Cultural Revolution" ;(ii) The period from " Cultural Revolution" to the period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iii) The perio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We analyze the defects in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i) Differenc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caused by urban-rural " dual" structure;(ii)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arising from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and executive power of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iii)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caused by top-down supply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iv) Single financing channel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From input,decision making,demand expression,financing and endogenous mechanism of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we put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l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Historica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路径研究
3
作者 寇垠 张静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树立城市与乡村平等互惠的发展理念,激活城乡公共文化共生单元的内生活力,增加共生度、增强共生密度,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让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对称互惠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共生理论 乡村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4
作者 汪全莉 叶茂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1-66,76,共7页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国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现状,深入思考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价值,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实施要点和建设策略。研究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国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现状,深入思考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价值,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实施要点和建设策略。研究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以文化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繁荣,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 空间重构 乡村振兴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源流耦合: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合作生产的生成机制——基于乡村春晚的案例分析
5
作者 李少惠 袁硕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1,158,共20页
“身有所栖”而“心无所寄”现象是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需求回应性和农民主体性为特征的合作生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模式。通过对乡村春晚案例的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合作生产的生成是由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 “身有所栖”而“心无所寄”现象是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需求回应性和农民主体性为特征的合作生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模式。通过对乡村春晚案例的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合作生产的生成是由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文化源流推动下文化之窗打开,通过文化源流、行政源流和乡土源流的两两局部耦合开启行政之窗和乡土之窗,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实现三者的全部耦合开启合作之窗,进而在领导注意力分配的驱动下生成。乡村公共文化合作生产生成机制为理解中国情境下的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 合作生产 生成机制 乡村春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实践路径与历史贡献
6
作者 张寒生 杨梦晓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法律保障、体制变革、规划引领、服务创新等实践路径,总结了其资源与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层均等化服务显著提...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法律保障、体制变革、规划引领、服务创新等实践路径,总结了其资源与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层均等化服务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均得到基本保障等主要历史贡献,提出新时代图书馆应当紧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的图书馆现代化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平衡和人群均等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一体化 均等化服务 小康社会
下载PDF
新内生理论下县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7
作者 贾娟 《图书馆》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自治组织及其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县域乡村
下载PDF
数智驱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向度、图景与进路
8
作者 赵友华 王璐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4年第6期64-73,共10页
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指向,首先分析数字智能技术在资源空间扩容、用户终端定制、政策链条互动和供给方式改革方面的作用,进而厘清数字智能技术何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适配性、均衡性和可及性发展;随后从服务... 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指向,首先分析数字智能技术在资源空间扩容、用户终端定制、政策链条互动和供给方式改革方面的作用,进而厘清数字智能技术何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适配性、均衡性和可及性发展;随后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4个维度阐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图景;最后基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足、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弱化、村民文化素养孱弱和隐私安全风险频发等现实隐忧,提出数智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技术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双减”视域下少年儿童文化产品的供需困境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田卉 刘姝秀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优化丰富少年儿童文化供给、促进供需匹配以填补“课余真空”显得愈加重... 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优化丰富少年儿童文化供给、促进供需匹配以填补“课余真空”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文章以文化产品供需研究的视角观察“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总结概括少年儿童课堂内外的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发展的现状,并详细分析少年儿童文化产品市场供需错配、错位的矛盾和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价值意涵,优化儿童文化产品供给,需学校、政府、公共文化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配合,借力数字互联势能,打造儿童友好、适配高效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供需困境 优化路径 少年儿童 “双减”政策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的合作生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硕 李少惠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合作生产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是顺应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促进乡村从传统文化事业管理迈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合作生产视角切入,不仅...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合作生产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是顺应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促进乡村从传统文化事业管理迈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合作生产视角切入,不仅探索性地提出了乡村公共文化治理的概念,强调其中的合作生产核心要义。同时,将上述概念内涵进一步融入到包括乡村公共文化治理转向、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行动者、行动情景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中,建立起了文化治理理论与合作生产理论的关联,为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的合作生产提供一个通用的理论分析框架。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命题,仍需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 合作生产 理论分析框架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建设双向赋能路径研究
11
作者 王丽培 陈雅 王丹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振兴建设语境下公众需求变化是推动变革的根源,深化改革本地化服务成为其互利互惠的重要路径选择。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为基础,审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 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振兴建设语境下公众需求变化是推动变革的根源,深化改革本地化服务成为其互利互惠的重要路径选择。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为基础,审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间的互动关系,提出新时代以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观点,探究互助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根源,并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适合度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目标开展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 本地化 双向赋能
下载PDF
山西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成效评价及驱动路径研究
12
作者 张新成 王琳艳 高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6-1046,共11页
基于融合发展的自组织过程视角,从内外双驱力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以山西省11个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评估两者服务融合发展水平,并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了其驱动路径。研究表明:(1)内驱动力权重高... 基于融合发展的自组织过程视角,从内外双驱力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以山西省11个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评估两者服务融合发展水平,并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了其驱动路径。研究表明:(1)内驱动力权重高于外驱力,资源融合、设施融合、机构融合是影响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2)案例地整体处于局部融合发展阶段,揭示出其在融合动力、融合保障、融合深度及融合过程等发展上存在明显不足。(3)内驱动力组合上,文旅公共服务平台被视为核心条件,反映出融合表现形式上具有“小而精”特征。外部驱动力上,文旅消费市场潜力是核心条件,反映出存在城乡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短板。(4)驱动路径分析提炼出了自上而下方式的统筹管理路径、改革供给模式的功能创新路径、扩宽融合渠道的资源共享路径、优化要素协同的融合保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 成效评价 驱动路径
下载PDF
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检视及其完善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郎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数字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数字农家书屋呈现出馆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以及用户数字化的“倒金字塔式”图景。文章立足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图景,构建公共文化... 数字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数字农家书屋呈现出馆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以及用户数字化的“倒金字塔式”图景。文章立足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图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检视,针对其凸显的供需失配和数字鸿沟两大问题,建议通过拓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来源、建立群众需求反馈互动机制、提升数字农家书屋服务的包容性等途径来均衡供需、纾解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家书屋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数字包容 农家书屋
下载PDF
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管理——基于三方主体分析框架的考量
14
作者 龚建艳 周义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以购买服务中的购买主体、消费主体、承接主体在需求管理中的主体类型、主体范围和主体作用为依据,可以搭建起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管理的三方主体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的考量表明:购买主体应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调查... 以购买服务中的购买主体、消费主体、承接主体在需求管理中的主体类型、主体范围和主体作用为依据,可以搭建起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管理的三方主体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的考量表明:购买主体应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调查体系、完善需求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进行需求调查,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来推进需求整合,通过选择好承接主体、加强监督管理来推动需求满足;消费主体应通过个体化表达和组织化表达进行需求表达,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拓展需求表达渠道来健全需求表达途径;承接主体应通过专业化需求识别、参与式需求识别来精准把握消费主体需求,通过培育承接主体专业化服务能力、注重消费主体需求导向来推进需求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社会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购买服务 需求管理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研究
15
作者 甘佩玄 陈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8-44,55,共8页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面,探索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期为全国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 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下载PDF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研究
17
作者 包维娜 徐磊 陈雅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15-25,55,共12页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源、数字活动、宣传推广、服务认知度、空间可接近、时间可接近、成本可接近、服务内容、服务人员、使用体验、组织方式、管理机制、供需关系14项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因素,归纳为可获得维、可知晓维、可接近维、可接受维、可适应维5大维度。[结果/结论]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概念模型,以提升乡村居民与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和匹配度,为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施策方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数字乡村 可及性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困境与进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颜 丁晓彤 张津珠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实现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发展目标。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能够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人民... 实现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发展目标。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能够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人民群众精神力量,对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至关重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弥补乡村文化建设短板,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公共文化 公共服务 乡村发展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行动理路
19
作者 王晴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农家书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时代价值。但在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内生动力机制不足、运行规则矛盾化、用户阅读体验单一等问题。因此,在行动理路上,要深化选... 农家书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时代价值。但在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内生动力机制不足、运行规则矛盾化、用户阅读体验单一等问题。因此,在行动理路上,要深化选题策划功能、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加强文化配套建设、积极探索延伸服务,深耕内生发展模式、提升协同共治能力,探求数智技术应用、营造深度体验场景,以建设高效运转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基本内涵、问题面向与逻辑进路
20
作者 王晴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高质量协同是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在探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仍存在城乡文化生态分离、总揽全局意识不强、服务条件参差不齐等掣肘因素,并提出应坚持服务工具性... 高质量协同是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在探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仍存在城乡文化生态分离、总揽全局意识不强、服务条件参差不齐等掣肘因素,并提出应坚持服务工具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思路,在多元战略的驱动下,以政策导向为行动指南,以“设计—供给—治理—保障”为过程逻辑来构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一体化 城乡公共文化 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