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现状、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高俊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色课程,培养乡村教研人才,强化见习实习指导,重视过程培养,使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教育未来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育情怀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根植三农聚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
作者 张震 杨朋坤 +2 位作者 何金环 郑鸣 王永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8,共12页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课程组在思政案例凝练上,从学科发展史、三农实践应用、校友优秀案例、生态文明、职业道德与生物伦理等方面,搭建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平台;在课程思政案例和实践项目安排上,对接行业发展、三农实践、教师科研、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等,建立学生知识应用的“融合”平台,从而实现对学生“根植三农”的情怀培养和“聚焦融合”的能力提升。授课过程中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改造为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参与。在课前的线上布置任务、课中的“六环节”教学和课后的第二课堂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具有一定挑战度、高阶性和创新性的知识应用达到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三农行业一线的就业率明显提升,利用学科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利用课程知识服务“三农”实践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下载PDF
在地化视角下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生成机理与现实路径
3
作者 刘万海 李倩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稳定且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推动,而乡村教师教育情怀是激励其坚守乡村育人事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从在地化视角审视其内涵与生成机理可知,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存在“教育之知”“教育之责”“教育之爱”三个...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稳定且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推动,而乡村教师教育情怀是激励其坚守乡村育人事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从在地化视角审视其内涵与生成机理可知,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存在“教育之知”“教育之责”“教育之爱”三个维度,“教育之知”是根基和前提,“教育之责”是转化与过渡,“教育之爱”才是教育情怀的高级表达。乡村教师教育情怀产生与滋养于乡村教育的现实空间,当前却面临着“教育之知”的去情境化,“教育之责”的式微与“教育之爱”的迷失之困。纾困之策有两点:一方面应立足乡土社会与乡村教育环境,滋养乡村教师的“知-责-爱”;另一方面应强化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和在地化实践,使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在动态生成中获得稳固与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育情怀 生成机理 现实路径 在地化
下载PDF
高职农业院校公共课培育“三农”情怀的路径探析--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4
作者 成维莉 王思璇 吴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1-145,155,共6页
通过对学生“离农”现象的现实审视,从国家、学校和课程三个层面阐述高职农业院校在公共课中培育“三农”情怀的内在逻辑。基于“思政引领、三全育人”的实践思路,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三农”案例为载体,“课标、... 通过对学生“离农”现象的现实审视,从国家、学校和课程三个层面阐述高职农业院校在公共课中培育“三农”情怀的内在逻辑。基于“思政引领、三全育人”的实践思路,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三农”案例为载体,“课标、能力、思想”三线融合,重构课程内容;“育心、练技、立志、践行”四路并进,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评价,落实培养效果,探索高职农业院校公共课培育“三农”情怀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农业院校 公共课 “三农”情怀培育 信息技术基础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情怀的形成、内涵及价值研究
5
作者 杨丽 曹雅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多次发表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其爱农、重农、兴农的“三农”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情怀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其优良的革命家教、知青岁月和地方工作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多次发表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其爱农、重农、兴农的“三农”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情怀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其优良的革命家教、知青岁月和地方工作实践,其深邃的思想精髓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赋予“三农”情怀鲜明的时代内涵。厚植“三农”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情怀 形成历程 核心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现实图景与重塑
6
作者 樊彩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96-604,共9页
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坚守和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支柱,采用自编的乡村教师乡土情怀调查问卷,对中部H省8县904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总体上为中等偏下水... 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坚守和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支柱,采用自编的乡村教师乡土情怀调查问卷,对中部H省8县904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总体上为中等偏下水平,四个一级维度介于中等到较低水平之间,由低到高依次为职业认同感、乡土认同感、职业使命感和职业成就感;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在性别、年龄、学历、学段、身份、婚姻状况、户籍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35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特岗及定向、未婚和城镇户籍的教师乡土情怀水平相对较低。厚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教师个体的自建自育是关键,政府的保障支持是基础,乡村社会的人文关怀是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乡土情怀 职业素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7
7
作者 郝广龙 黄培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60,共9页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将共性化教育理念与乡土化教育特质统整融合,在回应全球教育趋势和乡村教育诉求中促成乡村教师发展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感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表现为秉持“嵌入...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将共性化教育理念与乡土化教育特质统整融合,在回应全球教育趋势和乡村教育诉求中促成乡村教师发展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感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表现为秉持“嵌入乡土”的发展理念、优化“取材乡土”的知识结构、强化“回应乡土”的教学能力和培育“热爱乡土”的教育情怀等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发展理念失真,专业化思维制约着公共精神的扩散;知识结构失衡,乡土知识被挤压排除在专业知识体系外;能力养成失准,过于重视对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乡土文化失落,教育情怀在向乡土社会扩散中面临枯竭。回归乡土世界以彰显乡村教师的公共责任担当、补充乡土知识以完善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乡土智慧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回应能力、厚植乡土情怀以涵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品性,是破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困境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化 乡土知识 乡土情怀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中的情感治理——以皖北L县C村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方军 金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0-85,共6页
情感治理作为柔性治理工具,与技术性治理互补,为基层治理提供情感赋能。文章以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皖北L县C村的实地考察,构建基层党组织运用情感治理的逻辑框架,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 情感治理作为柔性治理工具,与技术性治理互补,为基层治理提供情感赋能。文章以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皖北L县C村的实地考察,构建基层党组织运用情感治理的逻辑框架,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情感回归基层的逻辑。从C村的实践经验来看,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以“1+N”制度为依托,有利于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搭建“熟人社区”,达成地方性共识,实现村域文化重构,将功能方法层与具体运作层相结合,实现情感治理的整体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基层党组织 乡村社会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从“离土”到“归根”:乡村教育的文化隐忧与内源突破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婉怡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28-39,共12页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文化问题。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实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乡村教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最终出路。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存在乡土文化的解体与背离、乡村教师乡土...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文化问题。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实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乡村教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最终出路。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存在乡土文化的解体与背离、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迷失、乡村少年文化传承的时空缺位等“离土”困境。从内源发展视域审视乡村教育,需要基于乡土文化重塑乡村教育的文化自信,基于地域性文化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基于耦合理念培育学生多维度的文化品格,从而实现乡村教育的内源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土文化 乡土情怀 乡村教师
下载PDF
乡村学校传承乡村文化的现实困境、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杨帆 郭文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乡村文化是涵养乡村社会的文化母体,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但在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和“虚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学校教育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在传承乡村文化过程中面临... 乡村文化是涵养乡村社会的文化母体,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但在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和“虚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学校教育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在传承乡村文化过程中面临着学校与乡村文化相背离、教师与乡村社会相疏离、学生与乡村文化相脱离的现实困境。乡村学校是乡村生活的文化高地,是更新并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着眼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应大力推动乡村学校的变革,借助乡土课程的开发、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学生的文化认同来建构乡村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学校 乡土情怀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师范生参与乡土课程建设的应然逻辑及其实现
11
作者 杨莹莹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11期22-26,共5页
乡土课程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本土人才反哺家乡意识的形成奠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师范生参与乡土课程建设对于引导学生从热爱乡土走向热爱祖国具有重要价值。乡土课程建设理应扎根本乡本土、传承根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坚定育人立场... 乡土课程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本土人才反哺家乡意识的形成奠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师范生参与乡土课程建设对于引导学生从热爱乡土走向热爱祖国具有重要价值。乡土课程建设理应扎根本乡本土、传承根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坚定育人立场,为学生创设一片精神绿洲。师范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传承与反哺是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实践诉求,内在地要求课程理念“去城市中心化”,培养反哺家乡建设的意识;精选课程内容,建构新时代的乡愁;链接乡土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爱国情感 乡村振兴 人才反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思政课培育学生“三农”情怀路径探析
12
作者 严敏歆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三农”情怀是个体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热爱之情,是推动高职学生自愿投身农村建设事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高职学生普遍对“三农”认知程度较低,缺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意识和动力。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思政课须顺应时... “三农”情怀是个体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热爱之情,是推动高职学生自愿投身农村建设事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高职学生普遍对“三农”认知程度较低,缺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意识和动力。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思政课须顺应时代要求,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理论教学的正确引导以及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辅助,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情怀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路径探究
13
作者 宋成鑫 郑博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对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培育十分重要和迫切。培育大学生“三农”情怀,高校需明确基本要求;完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融入“大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与“三农...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对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培育十分重要和迫切。培育大学生“三农”情怀,高校需明确基本要求;完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融入“大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与“三农”实践相结合,开辟乡土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 “三农”情怀
下载PDF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外语实践技能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14
作者 胡纯 张吟松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基于云南农业大学外语教学,结合新农科、新文科人才培养,外语学院积极探索,通过“外语+专业”及“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在涉农翻译人才外语实践技能培养体系中,融入以中华农耕文明、农业知识、农业政策、农业话语、“三农”故事、乡村... 基于云南农业大学外语教学,结合新农科、新文科人才培养,外语学院积极探索,通过“外语+专业”及“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在涉农翻译人才外语实践技能培养体系中,融入以中华农耕文明、农业知识、农业政策、农业话语、“三农”故事、乡村振兴等耕读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内容,完成实践技能与耕读教育为主的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涵养学生“三农”情感,传播中国农业优秀文化,弘扬优秀人文精神,凝练“一个平台、两个维度、三个融合”的新时代涉农翻译人才外语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爱国爱民、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三农”情怀 涉农翻译人才培养 外语实践
下载PDF
论地方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兼析浙西地区文学的乡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贵志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等文学风貌的发展演变。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关注民生的人文观照,构成了地方文学的乡土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地方文学 文献价值 乡土气质
下载PDF
简析农民工子女不良舆情及其调适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红 《社会工作》 2008年第4期60-62,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民工子女的不良舆情表现为: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心理失衡、逆反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民工子女的不良舆情表现为: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心理失衡、逆反与不满和反社会人格等。如何从制度、环境和自身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不良舆情的调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不良舆情 调适
下载PDF
西安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兰君 马武玲 杨兆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男性老年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低于女性老人;在快乐感上,城市老人得分均低于乡村老人,女性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男性老人,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城市老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老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女性老人(P<0.05)。结论城市老年人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村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心理 心理健康 城市老年人 乡村老年人
下载PDF
悲壮高亢 雄浑开阔——解读几首盛唐著名的边塞七绝
18
作者 赵云长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盛唐边塞诗以独特的题材展现了当时时代的风貌 ,以独特的风格为唐代诗苑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边塞诗悲壮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 ,继往开来 ,蜚声诗坛。
关键词 唐代 诗歌 七绝 边塞诗 中国 《凉州词》 《出塞》
下载PDF
乡土少女形象与牧歌情调——以刘庆邦作品为个案
19
作者 侯吉永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笔者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牧歌式作品的纵览,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所有的牧歌作家无一例外地都特别钟情于书写澄澈纯净的乡土少女,把乡土少女作为其审美寄托的对象。反过来,乡土少女形象也成了组构其作品的“牧歌情调”的重要元素。论文... 笔者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牧歌式作品的纵览,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所有的牧歌作家无一例外地都特别钟情于书写澄澈纯净的乡土少女,把乡土少女作为其审美寄托的对象。反过来,乡土少女形象也成了组构其作品的“牧歌情调”的重要元素。论文以刘庆邦作品为个案,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乡土少女形象与牧歌情调的天然契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歌情调 乡土少女 刘庆邦
下载PDF
试论舆情的作用、特点、发展阶段及其引导——以西安城乡舆情为例
20
作者 杨永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7-51,共5页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舆情问题研究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与发展,舆情赖以生存的传播渠道急剧扩张。西安城乡舆情发展分为情绪舆论浪潮、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博弈、理性认识的认同和扩展等...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舆情问题研究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与发展,舆情赖以生存的传播渠道急剧扩张。西安城乡舆情发展分为情绪舆论浪潮、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博弈、理性认识的认同和扩展等三个发展阶段,可以运用熵理论采取及时地通过多种媒介发布准确信息、建立政府与大众之间的社会信任机制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效措施来理性地进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 城乡社会建设 三个阶段 熵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