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分析发芽对黑麦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陆晨浩
王曦如
+5 位作者
仲梦涵
郝怡宁
陈尚兵
王玉环
邢常瑞
袁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97,共6页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并采用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对发芽黑麦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相比,发芽的黑麦茶风味具有明显变化,电子舌显示苦味、酸味均有所下降,在第3天最低;挥发性成分上,香气组分...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并采用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对发芽黑麦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相比,发芽的黑麦茶风味具有明显变化,电子舌显示苦味、酸味均有所下降,在第3天最低;挥发性成分上,香气组分醛类、酮类、酚类总相对含量在发芽第3天达到最大,分别比未发芽增加22.09%、2.07%、2.75%。香气组分种类第3天比未发芽多13种。发芽3 d的黑麦茶风味相较于未发芽的黑麦茶的风味具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发芽黑麦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芽黑麦茶制备过程中营养素及茶风味变化
2
作者
魏楷东
陆晨浩
+3 位作者
邢常瑞
李光磊
李彭
袁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7-85,共9页
目的研究发芽黑麦茶制备的工艺条件和加工过程对其营养素及茶风味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为原料,经发芽、烘烤后制备成发芽黑麦茶,分析发芽过程中黑麦的营养物质变化,即黄酮、蛋白质、可溶性糖与植酸含量的变化,探究烘烤后发芽黑麦茶茶汤中...
目的研究发芽黑麦茶制备的工艺条件和加工过程对其营养素及茶风味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为原料,经发芽、烘烤后制备成发芽黑麦茶,分析发芽过程中黑麦的营养物质变化,即黄酮、蛋白质、可溶性糖与植酸含量的变化,探究烘烤后发芽黑麦茶茶汤中的营养成分,即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总酚含量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感官技术对发芽黑麦茶的挥发性物质和茶风味进行检测。结果发芽过程中黑麦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及黄酮含量上升。在烘焙阶段,以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作为茶汤营养物质的主要参照指标,确定发芽黑麦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麦浸泡8 h,发芽3 d,140℃烘烤40 min。电子鼻和电子舌显示出一定的辨别不同发芽时间黑麦茶的能力。GC-MS结果表明:发芽黑麦茶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杂环化合物和一些醇类。结论发芽和烘烤过程会显著改变黑麦中营养素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发芽黑麦茶中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和黑麦的进一步加工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茶
发芽工艺
烘烤工艺
营养物质
风味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分析发芽对黑麦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陆晨浩
王曦如
仲梦涵
郝怡宁
陈尚兵
王玉环
邢常瑞
袁建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97,共6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D0401405)
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课题(JGZ001)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SJCX19_0430)。
文摘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并采用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对发芽黑麦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相比,发芽的黑麦茶风味具有明显变化,电子舌显示苦味、酸味均有所下降,在第3天最低;挥发性成分上,香气组分醛类、酮类、酚类总相对含量在发芽第3天达到最大,分别比未发芽增加22.09%、2.07%、2.75%。香气组分种类第3天比未发芽多13种。发芽3 d的黑麦茶风味相较于未发芽的黑麦茶的风味具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发芽黑麦茶
Keywords
electronic tongue
electronic nos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tention index
sprouted
rye tea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芽黑麦茶制备过程中营养素及茶风味变化
2
作者
魏楷东
陆晨浩
邢常瑞
李光磊
李彭
袁建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1002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目的研究发芽黑麦茶制备的工艺条件和加工过程对其营养素及茶风味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为原料,经发芽、烘烤后制备成发芽黑麦茶,分析发芽过程中黑麦的营养物质变化,即黄酮、蛋白质、可溶性糖与植酸含量的变化,探究烘烤后发芽黑麦茶茶汤中的营养成分,即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总酚含量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感官技术对发芽黑麦茶的挥发性物质和茶风味进行检测。结果发芽过程中黑麦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及黄酮含量上升。在烘焙阶段,以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作为茶汤营养物质的主要参照指标,确定发芽黑麦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麦浸泡8 h,发芽3 d,140℃烘烤40 min。电子鼻和电子舌显示出一定的辨别不同发芽时间黑麦茶的能力。GC-MS结果表明:发芽黑麦茶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杂环化合物和一些醇类。结论发芽和烘烤过程会显著改变黑麦中营养素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发芽黑麦茶中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和黑麦的进一步加工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黑麦茶
发芽工艺
烘烤工艺
营养物质
风味评价
Keywords
rye tea
germination technology
baking process
nutrients
evaluation of flavor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分析发芽对黑麦茶风味的影响
陆晨浩
王曦如
仲梦涵
郝怡宁
陈尚兵
王玉环
邢常瑞
袁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芽黑麦茶制备过程中营养素及茶风味变化
魏楷东
陆晨浩
邢常瑞
李光磊
李彭
袁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