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研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尹西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①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②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③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核心技术 产学研协同 芯片光刻技术
下载PDF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如何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滋 张树满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5,107,共12页
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中国高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我国高铁产业经历的技术积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3个阶段中,政产学研用融合体系逐步深化和成熟,高铁关键核心技... 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中国高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我国高铁产业经历的技术积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3个阶段中,政产学研用融合体系逐步深化和成熟,高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经历了模仿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和原始创新的演化;另一方面,政府在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建立大项目联合攻关管理机制,保证多主体、多要素、多项目之间的协同,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优势,从而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相关研究,并为中国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 中国高铁 关键核心技术
下载PDF
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 被引量:32
3
作者 熊鸿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3,192,共9页
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从国际比较看,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特别在高校研发投入相对比重、三方合作专利、学术创... 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从国际比较看,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特别在高校研发投入相对比重、三方合作专利、学术创业、企业创新合作强度等指标上短板突出。产学研之间功能割裂,对产业需求关注不够、激励不相容等问题使脱节问题突出,企业参与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促进知识转移转化的中介体系不发达,优惠政策少、门槛高等是主要挑战。建议进一步理顺产学研之间的功能定位,消除阻碍成果转化的制度壁垒,增强中小企业参与深度,培育壮大专业化中介服务网络,降低科研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技术创新体系 短板和挑战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美国海洋科技政策与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1
4
作者 仲平 钱洪宝 向长生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年第3期14-20,76,共8页
美国重视海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高度重视通过海洋科学研究为海洋事务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近年来,美国先后发布《海洋国家的科学:海洋研究优先计划》《海洋科学2015—2025发展调查》等规划报告,加强美国海洋科技顶层设计,系... 美国重视海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高度重视通过海洋科学研究为海洋事务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近年来,美国先后发布《海洋国家的科学:海洋研究优先计划》《海洋科学2015—2025发展调查》等规划报告,加强美国海洋科技顶层设计,系统部署海洋研究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通过联邦海洋科技管理机构为海洋研究、海洋科研设施和观测平台体系建设等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在推动美国海洋科技进步的同时培养了大批海洋高技术人才,为美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应注重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美国的有关做法和经验可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技术 海洋科技政策 海洋高技术产业
下载PDF
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与技术研发效率测度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凯华 汪寿阳 寇明婷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4,共14页
在系统梳理现有可调整环境因素或/与统计噪音影响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幅度调整测度(RAM)与随机前沿分析(SFA)结合,构建了无需强制性调整环境因素与统计噪音影响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改进模型——RAM-SFA-RAM.相对现... 在系统梳理现有可调整环境因素或/与统计噪音影响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幅度调整测度(RAM)与随机前沿分析(SFA)结合,构建了无需强制性调整环境因素与统计噪音影响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改进模型——RAM-SFA-RAM.相对现有模型,新的组合测度模型不但在估计影响与调整投入和产出时可实现较为客观地设定环境因素与松弛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生产函数关系,以降低效率估计偏误,而且充分利用了RAM模型全面测度无效的优点,为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同时过滤环境因素与统计噪音的差异性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更重要的是,选用的RAM具有平移不变性,可使组合测度模型克服现有模型只能通过最值强制性对投入和产出进行正向调整以适应选择的效率估计模型无法处理非正值的不足,避免了由此产生的效率估计偏误.实证研究部分用这一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层次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效率,为效率的客观比较提供了可行的模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DEA) 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 幅度调整测度(RAM) 随机前沿分析(sFA) 技术研发效率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下载PDF
科技研发机构技术商业化创新路径研究——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商业化的创新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雅群 方本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4,9,共5页
科技研发机构的新兴技术研发在取得成功之后必须被推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促使其技术创新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为例,通过对其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 科技研发机构的新兴技术研发在取得成功之后必须被推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促使其技术创新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为例,通过对其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探讨ITRI在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技术测试以及商业化应用这四个阶段于技术商业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大陆地区科技研发机构的技术商业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研发机构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技术创新 技术商业化
下载PDF
论工业技术研究院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红涛 郭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1,共4页
介绍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优势,得出工研院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新形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成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 工业技术研究院 科技创新体系 地位 作用
下载PDF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及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艺 龙明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1-98,共8页
以西方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为研究样本,试图从海洋科技创新价值链视角来理清产学研合作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调研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涉海类企业与学研机构在创新... 以西方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为研究样本,试图从海洋科技创新价值链视角来理清产学研合作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调研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涉海类企业与学研机构在创新价值链上合作互动出现了"脱节"问题,尚未形成"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促进后端的产业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创新链后端进一步反哺前端"的良好态势。基于此,从海洋科技创新3个环节(知识产生、开发与商业化)来梳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 创新价值链
下载PDF
创新传统、外部环境与发展时机——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创立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朝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40,共11页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具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和负责研发、销售和工程与生产等职能的创业先辈长期协作形成的高效创新传统,以及随着公司的发展,电力制造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的复杂性提高,对科学知识的依赖度增强,加上在创新传统驱动下公...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具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和负责研发、销售和工程与生产等职能的创业先辈长期协作形成的高效创新传统,以及随着公司的发展,电力制造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的复杂性提高,对科学知识的依赖度增强,加上在创新传统驱动下公司科技专家和高层领导对全新领域创新发展的寻求,公司决定建立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同时,美国在1900年前培养和储备了充足的科技人才,其将服务于工业发展视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以及科学界和工业界在19世纪后半叶长期积累的合作经验,都为实验室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创新传统 科技人才储备 科学与工业的合作 公司发展时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