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Turbulent Structure in the Unstable Surface Layer nearby a Shelter Belt
1
作者 曾宗泳 马成胜 +1 位作者 刘晓春 凌蕙琴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493-500,共8页
A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the turbulent data obtained from Yucheng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in 1984. [t is shown that at variant wind speed, the spectra of streamwise velocity remain similar an... A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the turbulent data obtained from Yucheng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in 1984. [t is shown that at variant wind speed, the spectra of streamwise velocity remain similar and the intensity of wind fluctuations is proportional to wind speed in the downwind area of shelter belt. Therefore, we may decide the similarity of wind fluctuations by a speed scale and a length scale which is not correlated with stability, σu /V0 = F(X / H). The -5/3 power range of temperature spectra extends to lower frequency. The variation of ratio σ0 /T. with stability becomes σ0 / T . = C(X / H)( - Z / L)-1/3 . There is not such an extension of -5 / 3 power range in the humidity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An Analysis of the Turbulent structure in the Unstable surface layer nearby a shelter Belt
下载PDF
基于深反射数据的多道面波成像揭示申扎裂谷浅层S波速度结构
2
作者 蔡玉国 卢占武 +5 位作者 李文辉 王光文 陈司 程永志 吴国炜 蔡蔚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0期1988-1998,共11页
青藏高原普遍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对认识青藏高原陆内造山过程和变形机制,探讨岩浆活动、成矿成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申扎裂谷,发育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江缝合带之间,垂直切割了冈底斯成矿带。本文针对申扎裂谷地... 青藏高原普遍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对认识青藏高原陆内造山过程和变形机制,探讨岩浆活动、成矿成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申扎裂谷,发育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江缝合带之间,垂直切割了冈底斯成矿带。本文针对申扎裂谷地震波信号弱、干扰强、频率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道面波成像方法处理申扎裂谷及其邻区的81 km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获得了高质量的S波速度剖面。结合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S波速度结构进行解释,重点研究了申扎地区的沉积层厚度以及S波高速异常特征,探讨了申扎裂谷的延伸情况,分析了浅部矿产分布与断裂的关系,讨论了热泉形成的可能成因,获得以下认识:申扎裂谷处的沉积厚度约1000 m;在剖面0~30 km范围下方1000 m以下有成矿潜力;热泉的存在印证了高温岩体的存在,为热液成矿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扎裂谷 s波速度结构 沉积层 多道面波成像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
下载PDF
Comparative Appraisal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for Stabilized Turbulent Confined Jet Diffusion Flames Using Bluff-Body Burners
3
作者 Tahani S. Gendy Salwa A. Ghoneim Amal S. Zakhary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1期121-143,共23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esent the comparative modeling, predictive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ie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for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tabi...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esent the comparative modeling, predictive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ie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for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tabilized confined jet diffusion flame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geometries of bluff-body burners. Two stabilizer disc burners tapered at 30° and 60° and another frustum cone of 60°/30° inclination angle were employed all having the same diameter of 80 (mm) acting as flame holders. The measured radial mean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the developed stabilized flames at different normalized axial distances (x/dj) were considered as the model example of the physical process. The RSM and ANN methods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two operating parameters namely (r), the radial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lame, and (x/dj) on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of the flames, to find the predicted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 variables. A three-layered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in conjugation with the hyperbolic tangent sigmoid (tansig) as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optimized topology of 2:10:1 (input neurons: hidden neurons: output neurons) was developed. Also the ANN 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to illustrate such effects in the three and two dimensions and shows the location of the predicted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superiority of ANN in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as the ranges of R2 and F Ratio are 0.868 - 0.947 and 231.7 - 864.1 for RSM method compared to 0.964 - 0.987 and 2878.8 7580.7 for ANN method beside lower values for error analysis te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ED TURBULENT Flames BLUFF-BODY Burners Thermal structure Model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ulti-layer PERCEPTRON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TURBULENCE STRUCTURE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HEIFE GOBI AREA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介民 刘晓虎 马耀明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2年第1期92-104,共13页
Based on the HEIFE 1988 and 1990 pilot observations,an analysis on the turbulence structure of Gobi surface layer,mainly on the similarity formulations of wind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s,the spectra and cospectra chara... Based on the HEIFE 1988 and 1990 pilot observations,an analysis on the turbulence structure of Gobi surface layer,mainly on the similarity formulations of wind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s,the spectra and cospectra characteristics,is presented.The phenomenon of downward water vapor flux over Gobi desert in daytime is confirmed in both observations,this and the well-known‘oasis effect’are two sides of a local mesoscale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FE GOBI surface layer turbulence structure turbulence transfer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rag reducing riblet surface on coherent structure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被引量:10
5
作者 Guangyao CUI Chong PAN +2 位作者 Di WU Qingqing YE Jinju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433-2442,共10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ver streamwise aligned drag reducing riblet surface under zero-pressure gradient are investigated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ver streamwise aligned drag reducing riblet surface under zero-pressure gradient are investigated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coherent structures and their effect on momentum partition are analyzed using two-point correlation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Compared with smooth surface, the streamwise riblets reduce the friction velocity and Reynolds stress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dicating the drag reduction effect. Strong cor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hairpin vortices and the momentum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and streamwise length scale of hairpin vortices decrease over streamwise riblet surfa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uniform momentum zones and Reynolds number remains the same as smooth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rent structures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Riblet Riblet surfac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Uniform momentum zones
原文传递
HEIFE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输送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介民 刘晓虎 马耀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3-350,共8页
根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HEIFE)1988年POP和1990年PIOP实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主要是风速分量和温度方差的相似关系,以及各有关量的功率谱和湍流通量的协谱。1988年POP期间发现的戈壁近地层大气... 根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HEIFE)1988年POP和1990年PIOP实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主要是风速分量和温度方差的相似关系,以及各有关量的功率谱和湍流通量的协谱。1988年POP期间发现的戈壁近地层大气中白天经常出现的水汽由上而下输送等特殊现象,在1990年PIOP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文中分析了有关物理机制,认为这一现象和众所周知的“绿洲效应”是戈壁-绿洲这一地区性中尺度环流影响的两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近地层 湍流结构 湍流输送
下载PDF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晋军 兰世隆 陈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应用激光测速技术和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及近壁区拟序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面湍流边界层相比,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的黏性底层厚度、过渡层厚度及流速分布对数公式中的积分常数C均有... 应用激光测速技术和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及近壁区拟序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面湍流边界层相比,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的黏性底层厚度、过渡层厚度及流速分布对数公式中的积分常数C均有所增大,说明采用的沟槽面具有减阻特性.此外,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明显减小,最多减小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面 湍流边界层 LDV测量 流动显示 低速带条结构
下载PDF
中尺度模式中的边界层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 用level 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 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进而对不同下垫面如沙漠、...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 用level 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 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进而对不同下垫面如沙漠、 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 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 湍流交换系数、 湍流动能(q2)、 温度脉动方差( 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闭合 地表通量 边界层结构 数值天气预报 沙漠 植被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绿洲和戈壁近地层大气湍流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霭琛 陈家宜 +1 位作者 林雪兰 崔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程中的压力项和扩散项忽略不计,归一化后的湍能方程符合φm-ZL=φε戈壁滩上的结果较好地符合上述关系,但林网地区的φε值在中性情况下仅等于05。通过上式计算证实其φm低于通常较光滑均一下垫面上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戈壁滩 近地面层 大气湍流
下载PDF
沟槽面在湍流减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志勇 董守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对近些年来的沟槽面湍流减阻技术的工业应用方向 ,沟槽的几何形状和尺度、流场压力梯度、沟槽面放置方式对于沟槽减阻效能的影响 ,沟槽面对于湍流边界层流动特性的影响 ,沟槽面的湍流减阻机理几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湍流拟序结构... 对近些年来的沟槽面湍流减阻技术的工业应用方向 ,沟槽的几何形状和尺度、流场压力梯度、沟槽面放置方式对于沟槽减阻效能的影响 ,沟槽面对于湍流边界层流动特性的影响 ,沟槽面的湍流减阻机理几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湍流拟序结构理论出发提出 :具有减阻效应的沟槽面不但能通过控制低速制条带间距来降低湍流“猝发”频率 ,而且在“猝发”后的高速“下扫”过程中因其几何结构使藏在槽内的安静流体避免或部分避免因高速“下扫”而“诱导”出较大速度剪切层 ,从而实现减阻。同时指出需要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PIV等图像处理手段并结合直接数值模拟对湍流边界层的瞬时流场进行研究 ,以其找出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面 湍流减阻 湍流边界层 湍流拟序结构
下载PDF
沟槽面湍流减阻研究综述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近20年来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湍流减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沟槽面平板、旋成体、机翼等在压、跨、超音速流动情况下的实验研究成果;压力梯度、攻角、侧滑角等的影响;湍流猝发特性、紊动特性... 对近20年来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湍流减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沟槽面平板、旋成体、机翼等在压、跨、超音速流动情况下的实验研究成果;压力梯度、攻角、侧滑角等的影响;湍流猝发特性、紊动特性、近壁区带条结构的特征及减阻机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更有效地减少表面摩阻,必须深入开展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及湍流减阻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减阻 湍流结构 沟槽面 边界层
下载PDF
近地面光学湍流估算与测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武光 吴健 +2 位作者 杨春平 韩勇 徐光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3-896,共4页
根据Monin-Obkhov相似理论,建立了近地面大气估算和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其他基于相似理论的估算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利用气象要素和一些经验参数估算近地面平坦地形光学湍流,理论估计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低风... 根据Monin-Obkhov相似理论,建立了近地面大气估算和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其他基于相似理论的估算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利用气象要素和一些经验参数估算近地面平坦地形光学湍流,理论估计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低风速时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风速增加而减小。利用Thiermann-Kohnle模型,结合地理位置和太阳辐射规律,预测了某地某时段的光学湍流,并通过实地测量气象数据估测了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内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光学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相似理论 近地面
下载PDF
近地面层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聂群 吴晓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2-1116,共5页
运用Bulk方法对东南沿海和合肥一水库附近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估算,为避免海边海盐对金属丝的污染,用高精度超声风速仪替代温度脉动仪测量折射率结构常数。模式主要输入的参数有气温、地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及测量点高度。结果表明... 运用Bulk方法对东南沿海和合肥一水库附近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估算,为避免海边海盐对金属丝的污染,用高精度超声风速仪替代温度脉动仪测量折射率结构常数。模式主要输入的参数有气温、地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及测量点高度。结果表明:运用Bulk方法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是可行的,相似性函数分别采用Frederickson公式与Thiermann公式,差别不大;直接测量海面上折射率结构常数比较困难,通过输入海表面温度、海面上的粗糙度长度以及适合的相似性函数,可用于估算海面上的折射率结构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Bulk方法 近地层 Monin-Obukhov相似
下载PDF
棱纹面与洛仑兹力对湍流边界层特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小勤 杨立 董宇飞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用氢气泡技术对棱纹面平板以及施加行波式洛仑兹力的平板水边界层开展流动显示实验研究,探讨棱纹面与行波式洛仑兹力影响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棱纹面与洛仑兹力促进了边界层由层流向湍流的转捩;而对于湍流边界层... 用氢气泡技术对棱纹面平板以及施加行波式洛仑兹力的平板水边界层开展流动显示实验研究,探讨棱纹面与行波式洛仑兹力影响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棱纹面与洛仑兹力促进了边界层由层流向湍流的转捩;而对于湍流边界层,在一定的无量纲参数范围内棱纹面与行波式洛仑兹力都能实现边界层的局部减阻,相应地湍流边界层粘性底层低速条带平均间距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纹面 湍流边界层 相干结构 流动显示 电磁流体
下载PDF
车身造型参数对凹坑型非光滑表面气动减阻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易 宋宝军 +1 位作者 徐永康 聂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7-1272,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车身造型参数对非光滑表面气动减阻的影响。将凹坑型非光滑结构布置在国际标准汽车简化模型——Ahmed模型的不同位置,通过分析不同位置非光滑的减阻效果,确定添加非光滑表面的位置。探讨改变Ah...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车身造型参数对非光滑表面气动减阻的影响。将凹坑型非光滑结构布置在国际标准汽车简化模型——Ahmed模型的不同位置,通过分析不同位置非光滑的减阻效果,确定添加非光滑表面的位置。探讨改变Ahmed模型的后风窗角度、前端倒角和离地间隙情况下非光滑车身气动特性的变化规律,找出对于非光滑车身气动外形的最佳组合方案。结果显示,离地间隙的大小对非光滑减阻效果影响最大,改变离地间隙的模型比未改变离地间隙的非光滑表面Ahmed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减小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模型 凹坑型非光滑表面 车身造型参数 数值仿真 气动减阻
下载PDF
横波微地震测井资料处理方法探索及初步应用
16
作者 张栋 韩文功 +2 位作者 贾静敏 刘斌 杨德宽 《石油仪器》 2013年第2期62-65,9-10,共4页
在地震勘探施工中,如何准确获取低降速带变化规律,建立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进而确定合理的激发因素,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获得更好的地质剖面极为重要。横波微测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近地表测试技术。利用横波微测井技术进行表层... 在地震勘探施工中,如何准确获取低降速带变化规律,建立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进而确定合理的激发因素,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获得更好的地质剖面极为重要。横波微测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近地表测试技术。利用横波微测井技术进行表层调查已经发展了多年,在一些探区进行了试验和方法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简述了横波微地震测井的现场施测技术、处理解释方法原理等,井结合调查实例,简述横波微地震测井方法在胜利东部探区的应用,将其解释结果与其他表层结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说明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微地震测井 三分量 表层结构调查 三分量处理
下载PDF
防风网泄流区湍流的子波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官明 叶文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2-735,共4页
在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了防风网附近的湍流流动 ,应用子波分析对防风网泄流的湍流信号进行了研究 ,发现与无防风网平坦条件相比 ,湍涡的能量及发生的频率都有显著降低。这说明 ,防风网在降低风速的同时也降低了湍涡发生频率 ,起到抑制起尘... 在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了防风网附近的湍流流动 ,应用子波分析对防风网泄流的湍流信号进行了研究 ,发现与无防风网平坦条件相比 ,湍涡的能量及发生的频率都有显著降低。这说明 ,防风网在降低风速的同时也降低了湍涡发生频率 ,起到抑制起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层 湍流相干结构 子波分析 起尘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