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tis C virus in human B lymphocytes transformed by Epstein-Barr virus in vitro by in situ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11
1
作者 Ji Lin Cheng Bao Ling Liu Yi Zhang Wen Bin Tong Zheng Yan Bai Fang Feng Institute of Hepatology,Peoples Hospital,Medical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 10(X)44,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AIM: To study persistence and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cultured in vitro. METHODS: Epstein Barr virus (EBV)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hepatitis ... AIM: To study persistence and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cultured in vitro. METHODS: Epstein Barr virus (EBV)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hepatitis C virus from a HCV positive patient to permanent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LCL). Positive and negative HCV RNA strands of the cultured cells and growth media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each month. Core and NS5 proteins of HCV were further tes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and in situ RT-PCR. RESULTS: HCV RNA positive strands were consistently detected the cultured cells for one year. The negative-strand RNA in LCL cells and the positive-strand RNA in supernatants were observed intermittently.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medicated expression of HCV NS3 and C proteins in LCL cytoplasm mostly. The positive signal of PCR product was dark blue and mainly localized to the LCL cytoplasm. The RT-PCR signal was eliminated by overnight RNase digestion but not DNase digestion. CONCLUSION: HCV may exist and remain functional in a cultured cell line for a lo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YMPHOCYTEs Cells Cultured Female HEPACIVIRUs development purification Herpesvirus 4 Human Humans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Vitro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NA Viral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ransformation Genetic Viral Core Proteins Viral Nonstructural Proteins Virus Replication
下载PDF
Rapid detection of sepsis complicating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Wei Zhong Zhang1 Tian Quan Han2 +2 位作者 Yao Qing Tang2 Sheng Dao Zhang2 1Department of Surgery. Huangyan First Hospital, Huangyan 31802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ChinaDr. Wei Zhong Zhang, graduated from Shanghai Second MedicalUniversity receiving master degree of surgery in 1999 he is devoted to basic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has one paper publishe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89-292,共4页
INTRODUCTIONAcute narcotizing pancreatitis usually takes a severe clinical cours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With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ical events of acute pancreatisis an... INTRODUCTIONAcute narcotizing pancreatitis usually takes a severe clinical cours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With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ical events of acute pancreatisis and the therapeutic measuses taken by the clinicians ,the patients can pass through the critical carry stages ,and then the septic complication caused by rtanslocated bacteria, mostly gram-negative microbes from the intestines ensue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dult Aged Bacterial Proteins DNA Bacterial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Pancreatitis Acute Necrotizing RNA Ribosomal 16s sEPTICEMIA
下载PDF
Poly (N-Isopropyl Acrylamide-<i>Co</i>-Vanillin Acrylate) Dual Responsive Functional Copolymers for Grafting Biomolecules by Schiff’s Base Click Reaction
3
作者 Momen S. A. Abdelaty Dirk Kuckling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2018年第2期15-32,共18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synthesis of acrylate monomer from renewable material. Vanillin was selected to be the start material to produce new monomer called vanillin acrylate and abbreviated by (VA). It has been su...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synthesis of acrylate monomer from renewable material. Vanillin was selected to be the start material to produce new monomer called vanillin acrylate and abbreviated by (VA).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vestigated by 1H, 13C NMR, IR and UV and all results were in logic state. The next step was to synthetize three different thermo-responsive functional copolymers by incorpor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vanillin acrylate (10, 20, 30 mol%) with N-Isopropylacrylamide via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y AIBN as initiator in solution. All copolymers were deduced by 1NMR and IR and all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ldehyde group. The copolymer was used for grafting of tryptophan and β-alanine through the chemical link between amino group and the active aldehyde group by click reactions to form Schiff’s base imine compounds. Moreover, polymers were also elucidated by 1HNMR, IR and UV,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was used for the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for glass temperature of solid polymers, XRD for crystallinity. UV-vis Spectroscopy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ase separation or the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Tc) of polymers solution not only in deionized water but in pH5 and pH11. The mount of conversation and linked amino acid was determined by UV-vis Spect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REsPONsIVE POLYMERs FUNCTIONAL POLYMERs GRAFTING Amino Acids schiff’s Base Click reactions
下载PDF
PCR-SSCP分支杆菌菌种初步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吴雪琼 张俊仙 +2 位作者 刘佳文 黄海南 王晋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5-26,共2页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方法分析分支杆菌 16SrRNA ,根据其电泳图谱与标...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方法分析分支杆菌 16SrRNA ,根据其电泳图谱与标准株的相似性进行菌种初步鉴定。结果 :2 9种分支杆菌标准株中 ,除结核分支杆菌、牛结核分支杆菌和卡介苗之间及堪萨斯分支杆菌和胃分支杆菌之间SSCP电泳图谱相似外 ,其余各种分支杆之间电泳图谱均有显著差异。 70株BACTECTB4 60初步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的临床分离株中 ,55株显示与结核分支杆菌SSCP电泳图谱相似 ,15例 (2 1.4 % )显示出与结核分支杆菌完全不同的电泳图谱 ;10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的分离株中 ,仅 1株显示出与结核分支杆菌不同的电泳图谱。结论 :PCR -SSCP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支杆菌菌种初步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鉴定 分支杆菌 PCR-ssCP
下载PDF
副鸡嗜血杆菌16 S rDNA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邓显文 谢芝勋 +3 位作者 谢丽基 刘加波 庞耀珊 谢志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根据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XZIC1和XZIC2,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282bp片段,而对鸡毒支原体、禽巴氏杆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根据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XZIC1和XZIC2,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282bp片段,而对鸡毒支原体、禽巴氏杆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菌、鸡白痢沙门菌、禽流感病毒(H9)、鸡喉气管炎病毒及葡萄球菌等9种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PCR敏感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检测到10pg的副鸡嗜血杆菌DNA模板。采用引物XZIC1和XZIC2,对分别用副鸡嗜血杆菌ctcc253、ctcc255、ctcc257、ctcc269株感染SPF鸡的临床病料DNA进行PCR扩增,均可扩增出单一的282bp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副鸡嗜血杆菌 检测
下载PDF
应用PCR-SSCP方法鉴定深圳市龟分支杆菌暴发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4 位作者 张灵霞 李洪敏 金关甫 扈庆华 李良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21-22,共2页
鉴定深圳市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的基因。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方法分析深圳龟分支杆菌分离株的 16SrRNA ,根据其电泳图谱与标准株的相... 鉴定深圳市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的基因。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方法分析深圳龟分支杆菌分离株的 16SrRNA ,根据其电泳图谱与标准株的相似性进行鉴定。结果 :35株龟分支杆菌分离株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的SSCP图谱对比 ,6株显示出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相似的图谱 ,2 9株显示出不同的图谱。结论 :应用PCR -SSCP方法可将深圳市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分为两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龟分支杆菌
下载PDF
基于18 S rRNA的鸡组织滴虫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肖跃强 魏凤 +4 位作者 赵蕾 宋峰 于新友 张文通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0,共3页
河南某鸡场约4周龄鸡疑似发生鸡组织滴虫病。根据鸡组织滴虫18 S r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肝脏、盲肠内容物寄生虫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产物,经测序比对,证实为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 河南某鸡场约4周龄鸡疑似发生鸡组织滴虫病。根据鸡组织滴虫18 S r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肝脏、盲肠内容物寄生虫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产物,经测序比对,证实为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不仅能用于鸡组织滴虫病临床诊断,还能用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滴虫 18 s rRNA PCR
下载PDF
Lewis酸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佳林 彭宇行 +1 位作者 戴汉松 寸琳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3-66,共4页
以AlCl_3、BF_3·OEt_2、TiCl_4和AlBr_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_3和BF_3·OEt_2显示... 以AlCl_3、BF_3·OEt_2、TiCl_4和AlBr_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_3和BF_3·OEt_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_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用甲苯作溶剂时交联反应可以被抑制。IR和 ̄1HNMR结果表明,甲苯作为聚合反应的链转移剂参与了链转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戊二烯 交联反应 引发剂 电子接受体
下载PDF
16SrRNA在多聚酶链反应麻风诊断中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熊俊浩 雍刚 喻林冲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麻风病的特异性。方法 用 16SrRNA分子片段作引物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 4例传统方法确诊的麻风病患者。结果 麻风标准菌...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麻风病的特异性。方法 用 16SrRNA分子片段作引物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 4例传统方法确诊的麻风病患者。结果 麻风标准菌株和 4例中的 3例患者检测为阳性 ,其余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均为阴性。结论 16SrRNA作引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分枝菌 多聚酶链反应 16srRNA 麻风 诊断 特异性研究
下载PDF
广东部分地区健康人群GSTP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淋清 杨杏芬 +4 位作者 林忠宁 赵敏 魏青 马文军 凌文华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了解谷胱甘肽 S 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检测广东省粤语言地区 2 2 4名健康人GSTP1基因型。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 了解谷胱甘肽 S 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检测广东省粤语言地区 2 2 4名健康人GSTP1基因型。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人群中野生纯合子GSTP1 A A基因型的频率为 66 5 % (14 9 2 2 4) ;杂合子GSTP1 A G在人群占 2 6 8% ,突变纯合子GSTP1 G G占 6 7%。经检验这种分布在不同性别、职业、地区以及生活方式人群中的分布均衡。结论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肺癌及鼻咽癌等家族史在人群中的发生与人群GSTP1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健康人群 GsTP1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遗传学
下载PDF
新基因s-lap编码区的克隆及其重组表达质粒PHB/s-lap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忆淑 宋志宇 +3 位作者 费向东 贺冰 李玉新 谭大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 :克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以可见光损伤早期的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 ds c DNA为模板 ,扩增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P... 目的 :克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以可见光损伤早期的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 ds c DNA为模板 ,扩增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PHB/ s- lap重组表达质粒。结果 :经测序证实获得了正确的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酶切鉴定及 DNA序列分析表明已经将 s- lap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到 PHB表达载体 ,成功地构建了 PHB/ s- lap重组表达质粒。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并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质粒 PHB/ s- l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s-lap基因 克隆 分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质粒
下载PDF
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军鸽 王程宝 +2 位作者 李兴彪 范琰琰 冯相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水 16srDNA 聚合酶链反应 硝酸消化法 浮游生物 硅藻类
下载PDF
1例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患者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斌伦 金佩佩 +7 位作者 张浩 余银妹 徐瑞龙 王敏 王学锋 丁秋兰 戴菁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902-903,共2页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家系的表型诊断及基因特征。方法PS活性(PS: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S抗原(PS:Ag)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PS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结果先证者的PS:Ag和PS:A分别为8·...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家系的表型诊断及基因特征。方法PS活性(PS: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S抗原(PS:Ag)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PS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结果先证者的PS:Ag和PS:A分别为8·3mg/L和29%,均低于正常。基因检测发现在14号外显子Gln522(CAG)→Stop(TAG)。结论本家系PS基因在14号外显子Gln522(CAG)→Stop(TAG),为国内首次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s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永刚 彭贵勇 +4 位作者 肖天利 唐郡 李向红 罗元辉 廖化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4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4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表达率在食管癌中为66.6%(30/45),而癌旁组织中为24.4%(11/45),差异有显著性(P<0.05).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高水平表达促进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将可能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食管肿瘤
下载PDF
喉癌中survivin mRNA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旭 黄志纯 +3 位作者 何晓松 张凤兵 孙宝宾 季慧 《现代医学》 2006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23例喉癌患者喉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探讨端粒酶活性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 an技术建立荧光实时定量FQ-PCR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的survivin mRNA;应... 目的通过测定23例喉癌患者喉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探讨端粒酶活性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 an技术建立荧光实时定量FQ-PCR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的survivin mRNA;应用TRAP-ELISA法测定喉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喉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591,P=0.003)。结论survivin可能是使端粒酶活性增高的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MRNA 端粒酶活性 喉癌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下载PDF
PCR-SSCP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兵 田红 周淑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进一步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重排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 背景与目的:进一步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重排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43例NHL患者骨髓标本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43例NHL患者有26例(60.5%)存在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16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未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者中有3例(18.8%)发现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此3例患者分别于4~9个月后行骨髓形态检查时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27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有淋巴瘤细胞浸润者有23例(85.2%)存在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阳性。26例PCR扩增阳性病例经SSCP分析发现7例(26.9%)存在寡/亚克隆重排。7例存在寡/亚克隆重排患者经3~11个月有5例(71.4%)发展为白血病,存在寡/亚克隆重排NHL患者1年内转化为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寡/亚克隆重排患者(10.5%)(P<0.005)。结论:应用PCR检测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可较骨髓形态学检查更早发现NHL患者骨髓浸润微小病灶。具有寡/亚克隆NHL患者更易发展为白血病,还可发展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寡克隆 亚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汉族群体MPSⅣ A型Stu Ⅰ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奕斌 杜传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GALNS基因Stu Ⅰ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族个体的360条染色体和6个家系18位成员的36条染色体进行...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GALNS基因Stu Ⅰ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族个体的360条染色体和6个家系18位成员的36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片段D_1的频率为0.72,D_2为0.28,杂合率为27%,D_1、D_2的传递规律与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St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其基因频率(D_1和D_2)与高加索群体的有显著差别,与日本群体的则无显著差别;而杂合率与高加索群体及日本群体的均有显著差异。D_1、D_2在世代中的传递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群体 遗传多态性 MPsⅣA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孕妇血清中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Down’s综合征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迟洪滨 程利南 +1 位作者 李岩 刘银坤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胎儿游离DNA含量,探讨以其含量变化作为Down’s综合征产前筛查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2例孕中期(16-19周)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 目的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胎儿游离DNA含量,探讨以其含量变化作为Down’s综合征产前筛查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2例孕中期(16-19周)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为孕21三体男胎的妇女,18例为孕正常男胎的妇女,17例为孕正常女胎的妇女,提取其外周血血清中游离DNA,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Y染色体上的DYS14基因,以此确定母体血清中的胎儿游离DNA含量,并同时检测代表母体与胎儿总游离DNA的β-actin基因作为对照。结果孕21三体男胎组血清胎儿游离DNA含量明显高于孕正常男胎组,它们分别为94.5基因当量(genome equivalents,GE)/ml及42.8GE/ml(P〈0.01),孕21三体男胎组血清中的胎儿游离DNA含量为孕正常男胎组的2.2倍。孕正常女胎组血清中未检测到Y-染色体上的DYS14基因。结论胎儿游离DNA可能成为产前筛查Down’s综合征的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游离DNA Down’s综合征 母体血清 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GST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洁 韩志刚 +1 位作者 马玲 单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rs1695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肺癌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维族、汉族肺癌患者各80例作为病例组,另以维族、汉族健...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rs1695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肺癌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维族、汉族肺癌患者各80例作为病例组,另以维族、汉族健康人群各80例为对照组,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在2个民族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1)GSTP1基因rs1695位点多态性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在维族人群中,GSTP1基因rs1695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族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OR=2.170,95%CI:1.146~4.107,P〈0.05);(3)维族人群突变型杂合子AG和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汉族,其中在对照组中维族GSTP1(GG)基因型频率较汉族高1.3倍(8.8%vs 3.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STP1基因rs1695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相关,与维吾尔族人群无关,其相关性具有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谷胱苷肽s-转移酶pi/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维吾尔族 汉族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Skp2和p27ki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爱强 李蕾蕾 +2 位作者 张彦武 胡花丽 王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kp2和p27kip1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kp2 mRNA和p27kip1 mRNA...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kp2和p27kip1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kp2 mRNA和p27ki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kp2 mRNA表达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kip1 mRNA表达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Skp2 mRNA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p27kip1 mRNA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程度呈负相关。2种基因表达均与患者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Skp2 mRNA与p27ki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Skp2和p27kip1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乳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癌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 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