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和血清sCD30水平变化与Th1/Th2细胞漂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志明 宋晓斐 +3 位作者 邵松 崔相法 陈国建 赵跃然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Ⅱb、CD30的表达与辅助T细胞亚型(Th1/Th2)漂移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129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FcγRⅡb、Th1、Th2细胞以及血清sCD30;FcγRⅡb的检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Ⅱb、CD30的表达与辅助T细胞亚型(Th1/Th2)漂移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129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FcγRⅡb、Th1、Th2细胞以及血清sCD30;FcγRⅡb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血清sCD30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h1、Th2细胞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PBMC FcγRⅡb的表达以及Th1细胞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CD30水平以及Th2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PBMC FcγRⅡb、CD30表达的变化以及Th1/Th2细胞漂移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γRⅡb scd30 TH1/TH2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sCD30与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 被引量:3
2
作者 苗书斋 郭娟 +3 位作者 曲青山 陈国勇 蒋欣 沈蓓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421-3424,共4页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实,可溶性CD30可作一种除群体反应型抗体以外的新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估移植受者移植前免疫状况。目的:比较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对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1/200...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实,可溶性CD30可作一种除群体反应型抗体以外的新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估移植受者移植前免疫状况。目的:比较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对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1/2008-01在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参试者:接受肾移植的患者120例。方法:检测120例肾移植前患者血清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浓度,移植后患者接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疗法。移植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映判断采用肾穿刺活检,确诊患者是否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检测移植前后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观察患者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急性排斥关系。结果:总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5.8%(19/120),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均阳性患者与两项都是阴性的患者相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42%和7%,P=0.001)。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患者中若检测出sCD30呈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概率会显著升高(21%和5%,P=0.019)。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结论:sCD30的高表达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可溶性scd30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血清sCD30水平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毕永春 张葵 +2 位作者 宋景秋 陈明 邵爱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血清中sCD30水平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62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3,7,21 d血清中sCD30的水平。结果肾功能衰竭患者移植前血清sCD30水平比正常人高(P<0.0001);移植后发生急性...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血清中sCD30水平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62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3,7,21 d血清中sCD30的水平。结果肾功能衰竭患者移植前血清sCD30水平比正常人高(P<0.0001);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的受者移植前血清sCD30水平较未发生急性排斥者高(P=0.01);术后第3,7 d sCD30的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未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sCD30则很快下降。术后第21 d肾移植受者的sCD30水平基本已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肾移植前及移植后7 d内测定sCD30水平有助于预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scd30 急性排斥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PRA和sCD30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斌 田普训 薛武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F002-F002,共1页
目的 :分析PRA和sCD30在肾移植患者中对排斥反应的预测及诊断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87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测定了PRA和sCD30 .结果 :sCD30术前、术后均为阳性的患者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 37.5 % ,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 目的 :分析PRA和sCD30在肾移植患者中对排斥反应的预测及诊断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87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测定了PRA和sCD30 .结果 :sCD30术前、术后均为阳性的患者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 37.5 % ,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 .结论 :移植前评估血清sCD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PRA scd30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中sCD30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小凤 蒋力 +3 位作者 张晓莉 李舒帆 郭韵 王晓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4-815,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配体(sCD30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45例SLE患者,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配体(sCD30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45例SLE患者,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SLE组及对照组血清中的sCD30L的水平,同时检测临床相关指标,分析sCD30L在各组患者血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血清sCD30L水平为(21.20±10.90)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6.45±1.17)μg/L,P<0.01]。SLE血清sCD30L水平与ds-DNA,尿α1,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24,P<0.05;r=0.658,P<0.05;r=0.486,P<0.05),特别是在SLEDAI评分大于10分和早期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中相关性更强(r=0.508,P<0.01;r=0.715,P<0.01)。SLE患者血清sCD30L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水平与ds-DNA,尿α1,SLE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sCD30L的表达异常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特别在早期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30L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血清sCD30和sCD40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菲 朱芳 刘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8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可溶性CD40(sCD40)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86例作为DLBCL组,另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可溶性CD40(sCD40)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86例作为DLBCL组,另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sCD30、sCD40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DLBCL预后的因素。结果DLBCL组患者血清中sCD30、sCD40表达水平分别为(51.34±10.42)ng/ml、(16.79±3.45)ng/ml,均高于对照组(5.68±1.13)ng/ml、(3.13±0.34)ng/ml(P<0.05);与I期比较[(45.32±6.33)ng/ml、(13.24±1.57)ng/ml],III[(50.23±5.29)ng/ml]、Ⅳ期[(54.45±9.81)ng/ml]DLBCL患者sCD30水平依次升高,II[(14.39±1.25)ng/ml]、III[(15.78±2.39)ng/ml]、Ⅳ期[(18.56±3.79)ng/ml]DLBCL患者sCD40水平依次升高(P<0.05);sCD30、sCD40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年龄、临床分期、IPI评分有关(P<0.05),与性别、Hans分型、B症状及起病部位无关(P>0.05);sCD30、sCD40高表达组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89%、17.65%,显著低于sCD30(76.32%)、sCD40(80.00%)低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IPI评分、sCD30及sCD40表达水平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32,95%CI:1.241~1.652;HR=1.357,95%CI:1.218~1.512;HR=2.654,95%CI:1.957~3.599;HR=4.129,95%CI:2.382~7.157)。结论sCD30、sCD40在DLBCL患者显著高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IPI评分及5年生存率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sCD30、sCD40水平对研究DLBCL临床病理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可溶性CD30 可溶性CD40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s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斌 田普训 薛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1,共2页
采用 ELISA法对 87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都测定 s CD30。分析 s CD30在肾移植患者中对排斥反应的预测及诊断意义。结果表明 s CD30术前、术后均为阳性的患者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 35 .7% ,高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 采用 ELISA法对 87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都测定 s CD30。分析 s CD30在肾移植患者中对排斥反应的预测及诊断意义。结果表明 s CD30术前、术后均为阳性的患者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 35 .7% ,高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移植前评估血清s CD30 ,为临床考虑随后的肾移植排斥反应危险性提供了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肾移植 患者 排斥反应 临床意义 术后 致敏 信息 检测结果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sCD30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预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珍 薛武军 +3 位作者 田晓辉 郑瑾 田普训 丁小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CD30水平在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肾移植的受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将受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72例)和AR组(3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 目的探讨血清sCD30水平在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肾移植的受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将受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72例)和AR组(3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14d、21d、28d、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和6个月,以及发生AR当天和AR逆转后动态监测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以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的血清sCD30水平作为对照。结果AR组术前血清sCD30水平为(33.42±11.49)μg/L,肾功能稳定组为(26.51±13.70)μg/L(P〉0.05)。发生AR时,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为(50.38±12.10)μg/L,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的(20.03±6.68)μg/L(P〈0.05)及对照组的(13.57±5.56)#g/L(P%0.05)。抗AR治疗结束后,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为(15.31±6.37)μg/L,较治疗前的(50.38±12.10)μg/L显著下降(P〈0.05)。术前血清sCD30水平预测术后AR发生风险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84.21%,曲线下面积为0.928,Cutoff值为24.96μg/L。结论肾移植后早期动态监测血清sCD30水平对AR的预警和无创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为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scd30
原文传递
预测肾移植后患者发生排斥反应的一种新标志物sCD30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章新 王栋 谭建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生排斥反应 移植肾存活 肾移植患者 scd30 风险预测 新标志物 移植后 体外试验方法 移植免疫 移植物存活
原文传递
sCD30与CA125的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芬(综述) 曾云 谢瑜(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61-64,共4页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病理形态学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NHL是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类...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病理形态学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NHL是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可分为侵袭性和惰性,两者的治疗原则及方案相差很大,两者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意义[1]。侵袭性淋巴瘤有: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惰性淋巴瘤有: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等。1 sCD30与CA125的概述1.1 sCD30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是CD153的受体,可表达于活化的淋巴细胞和CD30阳性的细胞表面。可溶性CD30(sCD30)是CD30的胞外部分从CD30阳性细胞中分解出来,在血清中的形式[2-3],CD30阳性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能释放sCD30,sCD30的水平与CD30的表达数量呈正相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scd30 CA125 诊断意义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sCD3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建林 郝洪军 +5 位作者 覃斌 蚌凌青 张志宏 辛殿祺 郭应禄 那彦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sCD30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CD30ELISA试剂盒(双抗体加心法)对58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7d、28d进行了sCD30检测,31例健康者与术前1dsCD30做对照,并记录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肾移植术前1dsCD30水平与急性... 目的研究sCD30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CD30ELISA试剂盒(双抗体加心法)对58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7d、28d进行了sCD30检测,31例健康者与术前1dsCD30做对照,并记录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肾移植术前1d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4.843,P<0.05,有显著性差异。肾移植术后第7天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7.201,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肾移植术后第28天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2.095,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D30的高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sCD30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急性排斥反应 相关性 肾移植术后 术前 患者 表达 水平 心法 显著性差异
原文传递
巴利昔单抗在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赵兴旺 王栋 +3 位作者 吴卫真 杨顺良 王庆华 谭建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在降低术前高可溶性CD30(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术前sCD30水平>150 U/ml的肾移植受者入组,按2:1的比例分... 目的 探讨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在降低术前高可溶性CD30(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术前sCD30水平>150 U/ml的肾移植受者入组,按2: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术前2h及术后4d分别静脉接受巴利昔单抗20 mg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前不接受生物制剂诱导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基础免疫抑制剂方案均为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1年常规随访,记录患者肾功能状况和重要的临床不良事件,包括AR、肺部感染和移植肾失功等.结果 肾移植术后AR发生率:治疗组为17.5%(14/80),对照组为37.5% (1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后移植肾1年存活率:治疗组为91.3% (73/80),对照组为85.0% (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肾移植受者对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并未出现明显诱导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scd30水平 诱导治疗 巴利昔单抗
原文传递
sCD30在部分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罗丽(综述) 曾云(审校) +3 位作者 谢瑜(审校) 李芬 杨金荣 武坤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1期109-112,共4页
淋巴瘤是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已成为造血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HL又分为经典型HL和结节性淋巴... 淋巴瘤是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已成为造血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HL又分为经典型H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HL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分为B细胞淋巴瘤、T和NK细胞淋巴瘤。CD30阳性信号位于细胞膜和核周Golgi体,95%的经典型HL、淋巴瘤样丘疹、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少数其他类型的淋巴瘤细胞可表达CD30,近年来,针对CD30阳性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新型治疗越来越多,如CD30单抗(BV)、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30 难治/复发 淋巴瘤
下载PDF
可溶性CD30和Th1/Th2检测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免疫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阳昀 钱叶勇 +5 位作者 石炳毅 肖漓 唐萌 范宇 杜源 刘路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将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RAD)患者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选取移植术后远期(>6个月)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 目的探讨将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RAD)患者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选取移植术后远期(>6个月)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A组)、非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B组)和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C组)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每例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IFN-γ和IL-4表达率,以IFN-γ和IL-4表达率之比作为Th1/Th2比例,同时留取标本以ELISA法行血清sCD30水平测定。结果A、B、C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FN-γ表达率(11.2%±6.2%、10.9%±6.4%、12.3%±6.9%)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L-4表达率(4.0%±2.8%)明显低于B、C组(7.9%±5.5%、10.2%±7.5%,P<0.01),且其Th1/Th2比例(3.1±1.1)明显高于B、C组(1.5±0.5、1.4±0.5,P<0.01)。B、C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L-4表达率和Th1/Th2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血清sCD30水平(20.2±12.4ng/ml)明显高于B、C组(7.8±3.1ng/ml、7.6±3.0ng/ml,P<0.01),而B、C组患者血清sCD3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当Th1/Th2比例取1.95时,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血清sCD30水平取10.0ng/ml时,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6.7%。结论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患者大都存在Th1/Th2平衡失调(向Th1方向偏移),且血清sCD30水平相对较高。根据外周血CD3+CD8-T细胞Th1/Th2比例和血清sCD30水平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scd30 TH1/TH2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 免疫状态
下载PDF
抗CD30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蓉 苗庆芳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年第4期306-309,315,共5页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成员之一,属于 I 型跨膜糖蛋白,过表达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 ALC...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成员之一,属于 I 型跨膜糖蛋白,过表达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 ALCL),低表达于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 T 细胞、B 细胞表面,而正常细胞不表达[1]。早期研究表明,CD30参与细胞活化和分化,NF-κB 等信号的传导以及 T 细胞免疫激活等[2]。目前的研究证实 CD30与细胞的增殖和死亡密切相关[3],其胞内部分可与 TNFR 相关因子(TNFR associated factor,TRAF)家族多个成员相互作用,既能通过 JNK 和p38途径介导细胞的凋亡,又能通过 NF-κB 途径介导细胞的活化[4-5]。CD30激活后其胞外部分很快被蛋白酶降解,形成可溶性的 sCD30。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 sCD30含量很低,但在许多病理状态下,sCD30水平会明显升高,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由于 sCD30在 HL 和 ALCL 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升高,因此可作为肿瘤标志物[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3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抗体药物 receptor LYMPHOMA 受体超家族 跨膜糖蛋白 NF-κB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3和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于军 黄祖发 +6 位作者 叶启发 张懋祖 成柯 文志向 刘斌 明英姿 朱立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8期652-653,6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斥反应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穿刺证实为急性排斥(BPAR)反应组(n=16)sCD30值(185.3±42.6)U/mL显著高于非排斥组n=26,(75.3±22.7)U/mL,(P<0.005)。当sCD30和PRA阳值分别定为大于100U/mL和大于10%时,sCD30和PRA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56.3%对31.3%、特异度92.3%对92.3%、准确度78.6%对69.0%、阳性预测值81.8%对71.4%、阴性预测值77.4%对68.6%,sCD30阳性组和PRA阳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6对2.3。结论sCD30和PRA阳性是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sCD30与PRA相比更有助于预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 血清可溶性CD30 群体反应性抗体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志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外选择4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sCD30以及ALT水平均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的sCD30水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与ALT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能够作为肝炎活性的一个重要的检测化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可溶性CD30(scd30) ALT
下载PDF
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h1/Th2细胞极化偏移的研究
18
作者 林莉 熊丰 +1 位作者 赵晓东 王莉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从T淋巴细胞分化的多环节观察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Th1/Th2类细胞的极化偏移方向,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法同步检测GD(46例)和HT(64例)患儿的转录因子、细胞因子以及游离C... 目的从T淋巴细胞分化的多环节观察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Th1/Th2类细胞的极化偏移方向,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法同步检测GD(46例)和HT(64例)患儿的转录因子、细胞因子以及游离CD30(sCD30)水平,另设24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结果GD、HT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bet、T-bet/GATA-3比值明显升高。GD、HT患儿PBMC产生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IL-4水平明显减少。GD、HT患儿sCD3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GD及HT患儿的前体T细胞具有向Th1分化发育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游离CD30
下载PDF
器官移植手术风险评估法出台
19
《国外科技动态》 2003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器官移植手术 风险评估法 排异反应 风险预测 scd30蛋白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与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江华 吕蓉 +4 位作者 陈莹 吴建永 何强 黄洪锋 瞿立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及其他基线资料,用sCD30酶联免疫...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及其他基线资料,用sCD3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sCD30水平。结果低、中、高sCD30组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4.7%±2.1%、88.1%±2.9%和77.7%±3.5%,5年功能性存活率为98.9%±1.1%,95.1%±1.6%和85.0%±3.2%。高sCD30组的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功能性存活均明显低于低、中sCD30组(均P<0.05),但中sCD30组的人长期存活率最高,低、中、高sCD30组的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84.7%±3.9%,92.4%±1.6%和87.1%±2.7%。死亡原因均主要为感染、肝功能衰竭和心脑血管意外,但3组在死亡前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死亡人数的0、13.0%和40.9%。结论术前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高sCD30代表受者高免疫反应性,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高而导致移植肾预后不良;而低sCD30表示机体相对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处于感染和药物毒性的高风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受者 血清可溶性CD30 移植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术前 水平 scd30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急性排斥反应 2003年8月 心脑血管意外 免疫功能低下 1998年 长期存活率 肝功能衰竭 免疫反应性 肾存活率 死亡原因 死亡人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