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influencing agitation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 after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under total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caudal block anesthesia
1
作者 Yun-Feng Zhu Fan-Yan Yi +4 位作者 Ming-Hui Qin Ji Lu Hao Liang Sen Yang Yu-Zheng W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11期3499-3510,共12页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but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emergence agitation(EA)during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which can increase pain and lead to complications suc...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but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emergence agitation(EA)during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which can increase pain and lead to complications such as wound reopening and bleeding.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risk factors for this agitation,and few effective tools exist to predict it.Therefore,by integrating clinical data,we have developed nomograms and random forest predictive models to help clinicians predict and potentially prevent EA.AIM To establish a risk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for E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ernia surgery under total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sacral block anesthesia.METHODS Based on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3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hernia surgery in the Nanning Tenth People’s Hospital,Guangxi,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3,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core,i.e.,the EA group(≥5 points)and the non-EA group(≤4 points),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elect the key features that predict EA,and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obtain potential pre-dictive factors and establish EA nomogram and random forest risk prediction models through R software.RESULTS Out of the 300 patients,72 had agitation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with an incidence of 24.0%.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preoperative anxiety,solid food fasting time,clear liquid fasting time,indwelling catheter,and pain level upon awakening are key predictors of E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ernia surgery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caudal block anesthesia.The nomogram predicts EA with an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of 0.947,a sensi-tivity of 0.917,and a specificity of 0.877,whereas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has an AUC of 0.923,a sensitivity of 0.912,and a specificity of 0.877.Delong’s test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UC between the two models.Clinical decision cur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oth models have good net benefits in predicting EA,with the nomogram effective within the threshold of 0.02 to 0.96 and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within 0.03 to 0.90.In the external model validation of 50 cases of laparoscopic hernia surgery,both models predicted EA.The nomogram model had a sensitivity of 83.33%,specificity of 86.84%,and accuracy of 86.00%,while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had a sensitivity of 75.00%,specificity of 78.95%,and accuracy of 78.00%,suggesting that the nomogram model performs better in predicting EA.CONCLUSION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E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caudal block includ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preoperative anxiety,duration of solid food fasting,duration of clear liquid fasting,presence of an indwelling catheter,and pain level upon waking.The nomogram and random forest models based on these factors can help tailor clinical decis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alation anesthesia sacral block anesthesia Laparoscopic hernia surgery Agitation during recovery period NOMOGRAM Surgical outcom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Lumbar-Sacr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ase Control Study 被引量:3
2
作者 Perales Caldera Eduardo González Lumbreras Aniza Surinam +4 位作者 Uribe Campo Giselle Andrea Fernández Soto José Rodrigo Medina de la Rosa Edoardo Díaz Borjón Efraín Bravo Reyna Carlos César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1年第9期259-268,共10页
<b>Background:</b> Peripheral block techniques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ve been used as an analgesic strategy, only a few studies described it as an anesthetic technique, so the perioperative performan... <b>Background:</b> Peripheral block techniques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ve been used as an analgesic strategy, only a few studies described it as an anesthetic technique, so the perioperative performance and safety are poorly studied. <b>Methods:</b> 78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were prospectively observed in our hospital. Divided into 2 groups: 1) General anesthesia;and 2) Lumbar sacr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Variables measured in both groups were: demographics, convers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total opioid doses, surgical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pain, use and total dose of vasopressors drugs, transfusion and ICU transfer needs,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 student and chi-square tests were used upon the cas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considered when a value of p < 0.05 was obtain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in frequency, percentages,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b>Results:</b> 3 patients (7.3%) anesthetized with combined lumbar sacral plexus block were converted to general anesthesia. When comparing peripheral nerve block and general anesthesia, less intraoperative (p = 0.000) and postoperative (p = 0.002) opioid consumption were noted,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CU (p = 0.002) and in the first 24 hours (p = 0.005), as well as earlier onset of ambulation (p = 0.008)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p = 0.031). <b>Conclusions:</b> In our study, the lumbar and sacr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technique provided anesthetic conditions to perform hip joint arthroplasty and it was proved to be advantageous in comparis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sthetic Technique Conversion Opioids Requirements General anesthesia Regional anesthesia Lumbar Plexus block sacral Plexus block Lumbar sacral Plexus anesthesia Success Rate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刺激仪 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孟婷 张景俊 +2 位作者 刘倩影 陆松虹 徐晖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0-614,61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比较2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相关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于术前(D0)、术后第1(D1)、3(D3)、7(D7)天分别测定病人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与q组相比,h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 PCA次数、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组术后IL-1β、IL-6、TNF-α、CRP、S100β蛋白水平、CAM评分及PO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q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可减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麻醉药用量,完善镇痛,降低炎性反应和POD发生率,有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术后谵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影响
5
作者 吴林举 凌勇 +2 位作者 邓纯勇 周飞仁 涂发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预防CRBD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预防CRBD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全身麻醉的1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R1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R2组(给予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和对照组C组(放置尿管前给予丁卡因胶浆尿道表面麻醉,n=43)。比较患者在麻醉复苏后0.5、2、4、6、12 h时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2组低于R1组和C组,R1组低于C组;患者复苏后0.5、2、4、6、12 h时,Bromage评分R1组低于R2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0.375%、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均可以降低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和麻醉苏醒后30 min时的CRBD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减少术后CRBD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Bromage评分、VAS评分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骶韧带阻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林伟雄 卢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176-180,共5页
当前,腹腔镜术式已在妇科各类良性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亦可获得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腹腔镜术式在操作时可能会因皮肤切口和内脏牵拉而对盆腔生殖系统产生干扰而引发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会由于术后疼痛控制... 当前,腹腔镜术式已在妇科各类良性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亦可获得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腹腔镜术式在操作时可能会因皮肤切口和内脏牵拉而对盆腔生殖系统产生干扰而引发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会由于术后疼痛控制不佳而进展为持续型慢性疼痛,最终对远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临床发现此类患者给予骶韧带阻滞的麻醉方式能较好地改善疼痛程度。为更深入地分析骶韧带阻滞的应用价值,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韧带阻滞 腹腔镜 麻醉 围手术期 子宫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志远 张青 +1 位作者 刘远征 张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研究组实行LPB复合LMGA,对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后2 h下降,且同时段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入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植入假体时(T_(3))心率(HR)较麻醉前(T0)升高,T_(2)平均动脉压(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手术结束时(T_(4))的HR、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_(1)、T_(2)、T_(3)、T_(4)的HR、MA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下降,但术后同时段研究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B复合LMGA应用于老年THA患者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苏醒、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对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减少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江琦 曹新凤 徐祥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外侧入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平卧位髂筋膜间隙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外侧入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平卧位髂筋膜间隙阻滞然后改侧卧位骶丛阻滞,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T_(0))、手术开始切皮时(T_(1))、手术结束缝皮时(T_(2))、术后24 h(T_(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1)、T_(2)时点,观察组患者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81、39.98;29.35、22.59,P均<0.05);T_(1)时点,观察组患者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T_(1)、T_(2)、T_(3)时点,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8.79、6.20、5.93,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9、10.56,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可以同时阻滞下肢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神经,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保障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光梅 周育华 梁开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5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单部位)的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150例,七氟醚面罩吸入全... 目的探讨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单部位)的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150例,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150例,单纯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5 min(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15 min(T_(4))、手术结束时(T_(5))、苏醒时(T_(6))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统计波动值;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疼痛程度;观察并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比较,对照组T_(2)~T_(6)时、研究组T_(2)~T_(5)时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_(2)~T_(6)时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缩短,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麻醉效果良好,可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面罩吸入 全麻 骶管阻滞麻醉 斜疝修补术
下载PDF
经骶后孔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忠孝 余汝堂 +1 位作者 杨新东 郑建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索适合骶后孔骶管阻滞的精确定位方法及其进针角度和深度,为临床骶管阻滞和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8例尸体标本,层次解剖并测量骶后各结构,对半劈开或打开骶管后壁,观测骶管各结构。以通过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为X1轴,以... 目的:探索适合骶后孔骶管阻滞的精确定位方法及其进针角度和深度,为临床骶管阻滞和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8例尸体标本,层次解剖并测量骶后各结构,对半劈开或打开骶管后壁,观测骶管各结构。以通过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为X1轴,以通过两骶角连线为X2轴,以骶后正中嵴垂线为Y轴进行定位。结果:①第2、3骶后孔的精确定位X1轴坐标分别为:男(68.45±5.78)、(86.91±6.14)mm,女(60.44±6.30)、(78.60±7.23)mm,X2轴坐标分别为:男(52.46±5.24)、(31.00±4.62)mm,女(48.26±4.32)、(30.20±4.27)mm,Y轴坐标分别为:男(20.76±2.53)、(19.20±2.50)mm,女(19.58±2.10)、(17.45±2.32)mm。②硬膜囊下端一般平对第2骶椎,与第2骶后孔上缘水平的距离为(13.07±5.50)mm。结论:第2、3骶后孔均可作为经骶后孔进针骶管阻滞麻醉的理想部位,推荐采用倒"工"形双重坐标法定位,穿刺角度宜向内、下偏斜矢状轴30°~40°,进针深度分别为9.3mm、6.4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后孔 骶管阻滞 药物注射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林锋 郑传东 +2 位作者 李强 陈勇 刘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各3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呕吐率、首次下床时间、羟考酮用量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去甲肾上腺术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羟考酮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操作时间、术后呕吐率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阿片类药用量减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神经阻滞 喉罩 麻醉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骶管阻滞麻醉术在小儿放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良 秦增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术应用于小儿介入放射治疗的麻醉管理及可行性。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Ⅰ组骶管阻滞给予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混合液0.8ml/kg,术中给予丙泊酚3~5mg·kg-·1h-1维持;Ⅱ组麻醉维持用丙泊...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术应用于小儿介入放射治疗的麻醉管理及可行性。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Ⅰ组骶管阻滞给予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混合液0.8ml/kg,术中给予丙泊酚3~5mg·kg-·1h-1维持;Ⅱ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6~10mg·kg-·1h-1。结果两组患儿介入治疗均顺利完成。术中Ⅰ组3例患儿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8,收缩压下降超过15%,调整丙泊酚用量,补液处理后血压逐步回升。2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Ⅱ组病例中有8例在术中SpO2降至90%以下,辅助通气并调整麻醉用药后,SpO2升至98%。12例患儿出现心率显著减慢,调整丙泊酚剂量后心率逐步恢复。4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结论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小儿介入治疗麻醉管理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麻醉维持 介入治疗术 小儿
下载PDF
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雪萍 刘培斌 +1 位作者 肖慧玲 曾丽萍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34-1636,共3页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0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60例,年龄2~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先行骶管阻滞0.2%罗...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0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60例,年龄2~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先行骶管阻滞0.2%罗哌卡因1.2 m L/kg,余下操作同C组: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术中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毕苏醒拔除喉罩,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苏醒期躁动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记录入PACU即刻、5 min、15 min、30 min的PAED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按照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标准。结果与入PACU即刻比较,C组在入PACU后30 min时的PAED评分明显下降[(3.20±2.23)分vs(9.43±2.24)分,P<0.01],而D组各时点的PA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在入PACU即刻[(3.20±1.30)分vs(9.43±2.24)分]、5 min[(3.50±1.14)分vs(9.73±2.20)分]、15 min[(3.43±1.04)分vs(9.13±2.36)分]的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D组PAED评分大于10分的例数分别为10例、0例(P<0.01);D组术后30 min、2 h、6 h、12 h的疼痛评分(CHEOP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骶麻 喉罩 躁动 麻醉苏醒期 小儿
下载PDF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硕 魏秀吾 +4 位作者 吴善苏 张建敏 上官明化 陈真福 黄圣余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1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麻醉 丙泊酚 小儿麻醉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景贤 何二宁 甘伟耀 《微创医学》 2013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术后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A组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骶管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腹腔镜 小儿 腹股沟疝
下载PDF
超前视听分散干预在PPH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丽 陈凤平 +5 位作者 高英杰 贾国璞 司景元 刘家红 富煜 赵红莲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843-847,共5页
目的:研究超前视听分散干预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集到的100例进行PPH的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超前视听分散术干预... 目的:研究超前视听分散干预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集到的100例进行PPH的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超前视听分散术干预,各组术中均给予阿托品和视听分散预防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预防术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数据。结果:试验组2%(1/50)发生VVR,低于对照组16%(8/50),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前30min两组平均心率(HR)、动脉压(MAP)等数据,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击发时对照组MAP、HR水平较进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相比于试验组降幅得更大(P<0.05)。术后30min两组MAP和HR水平及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视听分散技术能减少PPH患者围手术期的V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视听分散 骶麻 痔上黏膜环切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永贵 赖小红 +1 位作者 黄天堃 何丁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6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成形术中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隐匿性阴茎成形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ESK组和CON组,每组4...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成形术中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隐匿性阴茎成形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ESK组和CON组,每组40例。ESK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CON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比较两组入手术室(T_(0))、骶管阻滞后10 min(T_(1))、手术开始30 min(T_(2))、手术结束(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长、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时,两组HR、MAP、R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CON组HR、MAP、RR、SpO_(2)均低于ES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CON组MAP、HR、RR、SpO_(2)均低于T_(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ESK组MAP、HR、RR、SpO_(2)均低于T_(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K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CON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谵妄,两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K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隐匿性阴茎成形术中生命征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可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骶管阻滞 丙泊酚 静脉麻醉
下载PDF
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七氟醚 骶管阻滞 麻醉 介入 小儿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琪清 熊波 张学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0.2mg/kg)。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术中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有轻度下降,但均在生理范围内;高、中剂量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类似布比卡因,低剂量短于布比卡因。除个别患儿在术中有牵拉反应和术后呕吐外,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咪唑安定 小儿麻醉 骶管阻滞 安全性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覃兴龙 黄春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1期3277-3279,共3页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早期苏醒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早期苏醒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采用骶管阻滞加七氟醚吸入全麻维持,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静脉全麻维持.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以及出室时哭闹评分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切皮时均表现出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较稳定;观察组术毕苏醒时间[(5.8±3.6)min]与对照组[(15.6±8.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出室时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患儿的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快速苏醒,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手术 骶管阻滞 七氟醚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