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诊治探讨
1
作者 赵崇舜 向永军 +6 位作者 王杭州 李璐 苑斌 韩勇 王勇强 杨天权 陈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显微镜下神经束膜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经过及手术后随访情... 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显微镜下神经束膜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经过及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中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就诊症状。13例患儿均行囊肿大部切除及神经根束膜重建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9年,平均(4.2±2.8)年。12例患儿症状改善或消失(12/13),1例患儿症状未改善(1/13)。术后6个月复查腰骶椎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12例囊肿无复发,1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囊肿复发并有残腔积液。结论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表现,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排尿排便异常需考虑骶管囊肿可能;显微镜下神经根束膜重建是治疗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手术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骶管 Tarlov囊肿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超 刘彬 +14 位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马长城 杨军 孙建军 陈晓东 于涛 林国中 司雨 韩芸峰 陈素华 尹晓亮 马千权 郑穆天 曾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行囊肿探查、囊壁部分切除、漏口缩窄、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统计手术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手术改善效果。结果:71例患者共101个Tarlov囊肿,其中起源于左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9个(18.8%)、26个(25.7%)和3个(3.0%),右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4个(13.9%)、33个(32.7%)和6个(5.9%),均行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术后深部感染、皮下积液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泌尿系感染4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数26个月),新发尿潴留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拔除尿管;新发大便无力1例,3个月后好转;新发会阴部感觉异常5例,4例好转。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显著降低[6(4~9)分vs.1(0~5)分,Z=-7.27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0(16~25)分vs.27(18~29)分,Z=-7.265,P<0.001]。治愈18例(25.4%),显效41例(57.7%),有效8例(11.3%),无效4例(5.6%),总有效率94.4%(67/71)。2个(1.98%)囊肿复发。结论:对于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行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整形外科手术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
下载PDF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晓东 王振宇 +3 位作者 谢京城 李振东 马长城 刘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如腰骶部疼痛、下肢痛、会阴部疼痛,鞍区麻木不适,大小便障碍,下肢无力患者,行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明确诊断为症状性骶管内...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如腰骶部疼痛、下肢痛、会阴部疼痛,鞍区麻木不适,大小便障碍,下肢无力患者,行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明确诊断为症状性骶管内囊肿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对未见明显交通孔的7例中5例行囊壁大部切除后残存囊壁修补缝扎,2例因硬脊膜缺如,无法修补而行囊肿部分切除旷置;5例有交通孔的患者中,2例囊肿大部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2例因交通孔处理困难未作特殊处理,1例囊肿大部切除后,切开交通孔处硬脊膜以扩大交通孔至脑脊液通畅流出,消除交通孔的单向阀门作用。严密缝合切口,术后采取头低臀高俯卧位。结果:骶管内囊肿在MRI上表现为骶管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影,呈长T1、长T2表现,信号与脑脊液相同。术后2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加压包扎2 ̄3个月后自行吸收,无1例脑脊液漏。随访3个月 ̄4年6个月,平均18.3个月,症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1例3个月后症状复发,MRI检查示囊肿较术前轻微扩大,未再次手术。结论:MRI检查是正确诊断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大部切除为主,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MRI
下载PDF
带蒂脂肪瓣及神经根包裹术在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传坤 何百祥 +2 位作者 鲍刚 廉民学 王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根包裹术在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的手术指证、手术技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显微镜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14例患者,囊壁全切9例,囊壁包...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根包裹术在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的手术指证、手术技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显微镜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14例患者,囊壁全切9例,囊壁包裹6例,全切率64.3%,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采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包裹术,可以有效保护神经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显著降低复发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蛛网膜 骶管囊肿 带蒂脂肪瓣 神经根包裹术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 被引量:9
5
作者 叶方 兰树华 +2 位作者 应锦河 吕国强 吴泉州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19例骶管囊肿患者,男7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48.4岁;病程2周~7个月。囊肿部位9例在S1平面,4例在S1-S2平面,5例在S2平面,1例在S1-S3平面。11例采用囊肿壁大部切除,8例采用囊肿...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19例骶管囊肿患者,男7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48.4岁;病程2周~7个月。囊肿部位9例在S1平面,4例在S1-S2平面,5例在S2平面,1例在S1-S3平面。11例采用囊肿壁大部切除,8例采用囊肿壁部分切除。之后均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胶)局部喷涂治疗。结果:19例平均随访21.3个月(13~30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1例术后仍有解尿无力,2周后恢复。术后12个月复查MRI均无复发。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快、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骶管囊肿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骶管 蛛网膜囊肿
下载PDF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永红 符有文 +2 位作者 刘文慈 罗泽斌 陈武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 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0例骶管囊肿类型分析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阳 陈家骅 +2 位作者 赵丽 朱本藩 赵家贵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骶管囊肿20例的类型分析及发生机制。方法 20例骶管囊肿病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行囊肿造影;并在穿刺成功后、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前、后三个不同时间点各抽取囊肿液2~5 ml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20例... 目的骶管囊肿20例的类型分析及发生机制。方法 20例骶管囊肿病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行囊肿造影;并在穿刺成功后、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前、后三个不同时间点各抽取囊肿液2~5 ml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20例患者造影后显示12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8例不相通;相通与不相通组比较氯离子、蛋白质含量有差异,不同时间点之间氯离子含量有差异。结论骶管囊肿可能分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型及不相通型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囊肿 经皮穿刺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彬 王振宇 +8 位作者 谢京城 马长城 陈晓东 孙建军 李振东 于涛 张嘉 林国中 赵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显微外科治疗骶管囊肿43例,后正中切口行椎板切除或椎板切开保留回置,显微镜下行囊肿漏口修补、神经根松解、神经根袖状成形缝合或漏口缝扎、切断外终丝,小囊肿在神经电生...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显微外科治疗骶管囊肿43例,后正中切口行椎板切除或椎板切开保留回置,显微镜下行囊肿漏口修补、神经根松解、神经根袖状成形缝合或漏口缝扎、切断外终丝,小囊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电凝塑形,明胶海绵、止血纱与人工硬脊膜材料或椎旁肌肌肉瓣填充骶管内残腔。结果行神经根袖状成形25例,其中合并小囊肿予以囊壁电凝塑形2例;囊肿漏口缝扎17例,其中9例行外终丝切断;臀大肌肌皮瓣填充1例。椎板切除28例,椎板回置15例。手术时间82~300 min,中位数161 min,术中出血10~300 ml,中位数50 ml。随访6~27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中位数6分(0~10分)vs.0分(0~8分),Z=-5.230,P=0.000],JOA评分显著升高[21分(4~28分)vs.28分(20~29分),Z=-5.314,P=0.000]。治愈19例(44.2%),显效12例(27.9%),有效4例(9.3%),无效8例(18.6%),总有效率81.4%(35/43)。结论依据囊肿类型采取分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骶管囊肿微创、安全,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囊肿漏口的处理和神经根松解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治疗以恢复骶管正常解剖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骶管内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姜红振 佟怀宇 +3 位作者 张远征 周定标 尚爱加 乔广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7例骶管内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是否合并脊髓栓系、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囊肿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9例;囊肿切除后,空腔填塞脂肪18例;术后2例出现...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7例骶管内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是否合并脊髓栓系、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囊肿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9例;囊肿切除后,空腔填塞脂肪18例;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治愈。结论 MRI检查是确诊骶管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严密结扎漏口为主,术中填塞脂肪、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囊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家亮 黄琦 +3 位作者 刘文祥 李岩 刘振栓 李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15例,采用在显微镜下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的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经...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15例,采用在显微镜下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的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经复查腰骶椎MRI示囊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未见囊肿复发,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到交通孔、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红 牛志霞 张卫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患者的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患者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患者的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患者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例患者囊肿切口旷置。平均随访 30 2个月 ,观察手术的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 ,手术中的病理特点 ,手术后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以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特点。结果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相通。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 ,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 围手术期 护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阳 赵丽 +2 位作者 朱本藩 赵家贵 陈家骅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生物蛋白胶(FG)治疗骶管囊肿的操作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于有临床症状骶管囊肿20例患者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并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依据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分为A(n=12)、B(n=8)两组,通过Oswestry...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生物蛋白胶(FG)治疗骶管囊肿的操作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于有临床症状骶管囊肿20例患者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并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依据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分为A(n=12)、B(n=8)两组,通过Oswestry和VAS评分、MRI评价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Oswestry、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7.5%。术后1个月复查MRI示囊肿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FG治疗骶神经根囊肿,具有微创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经皮穿刺 纤维蛋白粘合剂
下载PDF
带蒂骶棘肌瓣在症状性骶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波 徐满 杨定群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 目的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3平面2例,S1平面2例,S1-S2平面5例,S1-S3平面3例,S2平面1例,S2-S3平面6例。结果随访1年~4年10个月,平均21.6个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带蒂骶棘肌瓣填塞封堵交通孔法是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且术中有较多囊肿壁残留的SSCC的理想术式,明显优势表现在操作简单安全、充分消除残腔及有效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带蒂骶棘肌
下载PDF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良 阎涛 +1 位作者 苏亦兵 张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分析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性质、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结果:首次发作时,85.7%为单侧、局部疼痛,以间断性酸胀痛感为主,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2.8分,66.7%为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较前明显加重,入院时53.9%为双侧疼痛,43%累及下肢,以持续性钝性疼痛,阵发性锐痛为主,VAS平均4.6分,61.9%为中重度疼痛。结论:Tarlov囊肿是诱发腰骶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重视,根据其疼痛特征,及早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超 王振宇 +2 位作者 谢京城 孙建军 于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总结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确诊为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囊肿分为Ⅰ型和Ⅱ型,所有病变均在神经电生理检测下进行显微切除,对比... 目的总结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确诊为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囊肿分为Ⅰ型和Ⅱ型,所有病变均在神经电生理检测下进行显微切除,对比不同类型病变的临床特征、手术策略以及预后。结果研究对象23例,其中Ⅰ型15例,Ⅱ型8例。症状包括疼痛,下肢麻木,下肢肌力下降,会阴区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93.3%的I型患者和12.5%的Ⅱ型患者合并脊髓圆锥低位,93.3%的Ⅰ型患者和12.5%的Ⅱ型患者合并内终丝脂肪浸润。病变均完全切除,2例Ⅰ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随访时间为(25.5±17.8)个月,1例Ⅰ型患者病变复发。改良JOA评分由术前(14.5±1.8)分变为术后(18.2±1.6)分,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t=-3.21,P=0.001)。Ⅰ型症状改善率为80.0%,Ⅱ型为87.5%。结论骶管内硬膜囊末端脊膜囊肿分为两型,Ⅰ型较Ⅱ更多伴有脊髓拴系综合征和脊髓圆锥低位,治疗时不仅要切除病变、封闭瘘口,还要切断终丝、解除脊髓拴系。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脊膜囊肿 硬膜囊末端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瑞金 郑文忠 +2 位作者 黄令坚 杨德育 王鸿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并且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并且与体位有明显关系。X线及CT检查多数没有阳性发现;MRI显示硬膜囊末端为梭形的囊性肿物,且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28例获6个月-3年3个月(平均31.2个月)随访,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MRI是骶管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显微手术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及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骶管 手术治疗
下载PDF
Tarlov囊肿壁切除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强 李全春 +2 位作者 胡国良 衣志刚 张远征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骶管Tarlov囊肿临床特点及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按Tarlov囊肿的类型不同,采取囊肿漏口结扎并囊壁切除,或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加神经根袖... 目的研究骶管Tarlov囊肿临床特点及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按Tarlov囊肿的类型不同,采取囊肿漏口结扎并囊壁切除,或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加神经根袖套的塑形,后用带蒂脂肪填塞囊肿遗留的残腔。结果术后早期32例患者中28例症状缓解。出院后随访30例6~42个月(平均12月),复查MRI囊肿未见复发,28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仍存在骶尾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对症状型Tarlov囊肿患者采取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治疗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分型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对照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平 方向军 +1 位作者 谭理连 罗祖孝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I的表现特点 ,并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 本组 1 9例 ,按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采用MRT1WI矢状面、T2 WI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 ,2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  1 9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 目的 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I的表现特点 ,并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 本组 1 9例 ,按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采用MRT1WI矢状面、T2 WI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 ,2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  1 9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 ,有症状组 1 1例 ,无症状组 8例。囊肿多呈卵圆形、囊袋形 ,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与脑脊液信号变化一致。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囊肿前后径分别为 1 .6~ 2 .7cm、0 .8~ 1 .6cm ,其发生于S2 、S3 分别为 8例、4例 ,出现骶骨骨质受压吸收分别为 9例、3例。结论 对于骶管内脊膜囊肿 ,MRI诊断明确 ,定位精确 ,囊肿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脊膜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刘刚 王重阳 +1 位作者 黄小平 罗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骶管囊肿患者为研究组,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行开放手术的30例骶管囊肿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骶管囊肿患者为研究组,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行开放手术的30例骶管囊肿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31.12±5.71)vs(119.15±13.12)]min、术中出血量[(2.02±0.95)vs(544.20±97.72)]m L、住院时间[(8.46±4.05)vs(19.65±8.00)]d、末次随访VAS评分[(0.74±0.65)vs(2.20±1.51)]分及ODI评分[(8.11±6.34)vs(23.27±13.78)]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的100.00%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相比开放手术,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开放手术 骶管囊肿 疗效
下载PDF
59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3期1962-1962,共1页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9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9例患者行椎板减压后分别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较...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9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9例患者行椎板减压后分别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是治疗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