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与果戈理的《死魂灵》 被引量:3
1
作者 程义伟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果戈理即已进入他的艺术视野。不独鲁迅的创作深受果戈理之影响,而且在他的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中经常引用果戈理,并致力于翻译果戈理。他以中国没有《死魂灵》译本为耻,在晚年以健康与生命为代价译成此书,成就...  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果戈理即已进入他的艺术视野。不独鲁迅的创作深受果戈理之影响,而且在他的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中经常引用果戈理,并致力于翻译果戈理。他以中国没有《死魂灵》译本为耻,在晚年以健康与生命为代价译成此书,成就了"艰苦的奇功,不朽的绝笔"。他之所以如是为之,不仅因该作巨大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更因鲁迅认为它对于中国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作为中国人认识自己社会的参照。鲁迅还高度重视《死魂灵》的插图,为搜求各种插图而不遗余力,并自费出版了《死魂灵百图》。鲁迅认为这些插图能使中国读者更明白19世纪上半俄国社会情形,又可给中国的插画家提供借鉴。《死魂灵》中译本与《死魂灵百图》均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果戈理 俄罗斯 戏剧文学 文学翻译 《死魂灵》 《死魂灵百图》 插图
下载PDF
论“祥林嫂之问”——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灵魂处境及相关难题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5,共10页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世界"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围绕着乡绅鲁四老爷的"卡里斯玛"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叙事人"我"和祥林嫂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主流社会的"零余者"。他...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世界"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围绕着乡绅鲁四老爷的"卡里斯玛"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叙事人"我"和祥林嫂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主流社会的"零余者"。他们二人的相遇,构成了一场严重的精神事件。祥林嫂提出的关乎"灵魂有无"和"地狱有无"的问题,是一场严重的精神拷问,也是现代知识分子"我"的内在焦虑的投射。"我"与祥林嫂互为"镜像",突显的是现代知识理性在灵魂处境问题上的困惑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祥林嫂 灵魂观 地狱论
下载PDF
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清明节的复兴和法定假日化,为上坟扫墓和祭祖之类的民俗提供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也使得"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可靠的传承依托。与此同时,清明的法定假日化还使得各地对"烈士"的公祭有了正当性的依据。清... 清明节的复兴和法定假日化,为上坟扫墓和祭祖之类的民俗提供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也使得"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可靠的传承依托。与此同时,清明的法定假日化还使得各地对"烈士"的公祭有了正当性的依据。清明为烈士扫墓固然是革命话语体系的一部分,但同时却又有传统民俗文化的依据。本文探讨与清明扫墓、祭祖有关的"亡灵"问题,在具体分析人死后其"亡灵"的"祖灵化"和"英灵化"过程的基础之上,试图更加深入地理解清明墓祭的深层文化逻辑,并进一步追问在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灵魂"这一类范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 亡灵 祖灵 英灵 文化逻辑
下载PDF
朱熹对《五经》鬼神观的诠释 被引量:5
4
作者 翟奎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作为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朱熹对鬼神的讨论多样而丰富。他一方面秉承理学的理性精神,把鬼神解释为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另一方面对《五经》中关于鬼神的记载仍深信不疑。《五经》关于鬼神的讨论,既有非常哲学化、理性化的一面,也有充... 作为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朱熹对鬼神的讨论多样而丰富。他一方面秉承理学的理性精神,把鬼神解释为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另一方面对《五经》中关于鬼神的记载仍深信不疑。《五经》关于鬼神的讨论,既有非常哲学化、理性化的一面,也有充满宗教神秘主义气息的一面,前者以《易传》为代表,后者以"三礼"所论祭祀为代表。朱熹对《易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礼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诗经》"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尚书》"周公为武王祷告"等的诠释,无论是在经学史还是理学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朱熹的鬼神观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类似宗教信仰的问题,其中的一些矛盾很难完全从知识理性的角度来贯通。在他看来,人们祭祀天神、地示、人鬼,一方面是气的感通,另一方面是精神信息与情感的感通。在祭祀中,天地人鬼、时空获得了一种感通与统一,这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根本在于寻求统一性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 阴阳 魂魄 礼乐 祭祀
下载PDF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岗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藏族民间故事分为书面记录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种。书面记录的故事主要源于《尸语故事》 ,它自印度传入藏区以后 ,大部分故事已被藏族化、本土化 ,散发着浓郁的藏区文化气息。口头流传的故事有原始观念的古老和社会现象的记实。故... 藏族民间故事分为书面记录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种。书面记录的故事主要源于《尸语故事》 ,它自印度传入藏区以后 ,大部分故事已被藏族化、本土化 ,散发着浓郁的藏区文化气息。口头流传的故事有原始观念的古老和社会现象的记实。故事中的灵魂寄附观念、一妻多夫制、丧葬习俗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民间故事 民俗文化 灵魂寄附观念 一妻多夫制 丧葬习俗
下载PDF
《风景》的批判精神与价值承载 被引量:2
6
作者 聂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风景》生动传神地呈现了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报复心理、无措感及其扭曲的种种丑态。面对道德沦丧和"种的退化",作者不仅展示了造成"硬扭"病相的复杂原因,掀开孕育民族劣根性和生长七哥们之"怪... 《风景》生动传神地呈现了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报复心理、无措感及其扭曲的种种丑态。面对道德沦丧和"种的退化",作者不仅展示了造成"硬扭"病相的复杂原因,掀开孕育民族劣根性和生长七哥们之"怪胎"的土壤,而且深刻讽刺了没有觉悟而又拒绝启蒙的市民对"外来文化"的崇拜和对"本土文明"的鄙薄,强烈批判无处不在的拜金主义对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颠覆,充分反映了创作者所秉持的道德理想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风景》 新写实 死灵魂叙事 批判精神 价值承载
下载PDF
彝族灵魂观透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彝族灵魂观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了以后,灵魂就离开了人的躯体到处游荡,所以要请毕摩(巫师)作祭,悼念死者,给死者的灵魂指路,让他尽快回到祖先的发祥地,同幽冥世界的祖宗在一起,重新劳动生息,接受子孙的祭祀,庇护... 彝族灵魂观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了以后,灵魂就离开了人的躯体到处游荡,所以要请毕摩(巫师)作祭,悼念死者,给死者的灵魂指路,让他尽快回到祖先的发祥地,同幽冥世界的祖宗在一起,重新劳动生息,接受子孙的祭祀,庇护后人繁荣昌盛。彝族灵魂观具有多元性、游动性、永久性、现实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观 指路经 毕摩 亡魂 生魂
下载PDF
从《亡灵书》看埃及人的灵魂崇拜和来世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利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6-98,共3页
古埃及人有浓厚的来世信仰,关心死亡、相信来世生活是埃及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信念产生的结果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作"木乃伊",使它成为死者灵魂依存的基础,二是非常重视坟墓的营建和装饰。高大的金字塔和高超的"木... 古埃及人有浓厚的来世信仰,关心死亡、相信来世生活是埃及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信念产生的结果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作"木乃伊",使它成为死者灵魂依存的基础,二是非常重视坟墓的营建和装饰。高大的金字塔和高超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强烈地表达了古埃及人酷爱生命、热爱生活、渴望永生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灵书 埃及 灵魂崇拜 来世观
下载PDF
古代节日的祭礼
9
作者 韩养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节日 祭礼
下载PDF
论《死魂灵》第二部失败的原因
10
作者 金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8-91,共4页
果戈理的《死魂灵》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经典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作家却亲手销毁了《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从题材、构思、创作目的等角度,可以看到第二部没有成功付梓实属必然:首先,在一个丑恶的世界里,很难构造一座人间的天... 果戈理的《死魂灵》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经典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作家却亲手销毁了《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从题材、构思、创作目的等角度,可以看到第二部没有成功付梓实属必然:首先,在一个丑恶的世界里,很难构造一座人间的天堂;其次,一群丑陋的灵魂,很难展现其灵魂的光明面;再次,作家急于实践他的宗教救世思想,所以在内心描写方面显得单薄。这些因素为《死魂灵》第二部的创作带来了无以挽回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死魂灵》 宗教救世思想
下载PDF
果戈里焚稿
11
作者 王明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4-55,59,共3页
《死魂灵》是果戈里在创作上达到顶峰的标志。而果戈里在创作《死魂灵》第二部时却两次焚稿,这震憾了世界文坛。焚稿固然是他思想矛盾和精神痛楚交加造成的,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严肃的作家是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价值,如何看待自己的... 《死魂灵》是果戈里在创作上达到顶峰的标志。而果戈里在创作《死魂灵》第二部时却两次焚稿,这震憾了世界文坛。焚稿固然是他思想矛盾和精神痛楚交加造成的,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严肃的作家是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价值,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灵魂》 小说 矛盾 焚稿
下载PDF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死亡”的去意义化
12
作者 牛旭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丁庄梦》 “死亡” 去意义化 “死魂灵”
下载PDF
评果戈理《死魂灵》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越 韩艳丽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从语言艺术的运用这一角度来评论俄罗斯文坛巨匠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指出作品语言戏谑、凄婉、犀利,运用了抒情插笔等。小说在运用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坛巨匠果戈理 《死魂灵》 语言艺术 用词造句 刻画人物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死魂灵》的体裁独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明清 《阴山学刊》 2003年第5期12-14,39,共4页
关于《死魂灵》的体裁,历经百多年争论不休。《死魂灵》包容了整个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野广阔;它探讨了如何引导全民族由堕落走向复兴的哲学问题,意义深远;它抒情叙事的写作手法,各章节相对独立的结构形式都与史诗相... 关于《死魂灵》的体裁,历经百多年争论不休。《死魂灵》包容了整个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野广阔;它探讨了如何引导全民族由堕落走向复兴的哲学问题,意义深远;它抒情叙事的写作手法,各章节相对独立的结构形式都与史诗相吻合;它富于教诲意义,语言凝炼,形式独特,表现手法夸张,展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全面和探讨俄罗斯命运问题的深刻,都使它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一部反映了整个俄罗斯的伟大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死魂灵》 体裁 史诗
下载PDF
从《死魂灵》看果戈理独特的艺术技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孝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死魂灵》是果戈理长篇小说代表作。作品集中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下地主的寄生生活,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地主形象,并通过“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讽刺手法再现俄国地主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果戈理对农奴的刻画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 《死魂灵》 果戈理 长篇小说 艺术技巧 讽刺手法 俄国 农奴
下载PDF
黔中背牌苗丧葬祭祀仪式灵魂观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威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6-10,共5页
背牌苗的灵魂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在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灵魂观体系以及"开路词"中对亡灵的"阳间路""阴间路"的引导,重走祖先路,不忘民族迁徙历史,最终亡人与祖先团聚,生... 背牌苗的灵魂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在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灵魂观体系以及"开路词"中对亡灵的"阳间路""阴间路"的引导,重走祖先路,不忘民族迁徙历史,最终亡人与祖先团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套完整的族群灵魂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灵魂观系统。在族群的灵魂观下,这是对人最终归属的交代即人观之中的"我到哪里去"的回答,是对家族及族群社会运行体系的维系,也会对民族文化有影响,是对族民的一种道德教化和社会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牌苗 灵魂观 社会 丧葬祭祀仪式
下载PDF
论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俄罗斯主题
17
作者 祖淑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3-47,共5页
根据果戈理一贯的创作思想、写作《死魂灵》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构思,本文从这部号称为"史诗"作品的题材、体裁、典型形象、作品结构和创作手法的分析中论证,在《死魂灵》(主要是第一部)中,与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情节线索平行的... 根据果戈理一贯的创作思想、写作《死魂灵》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构思,本文从这部号称为"史诗"作品的题材、体裁、典型形象、作品结构和创作手法的分析中论证,在《死魂灵》(主要是第一部)中,与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情节线索平行的还存在一条若隐若现、但贯穿作品始终的红线——俄罗斯主题。这是果戈理继承和发展普希金开创的民族性传统,使自己的创作成为俄罗斯文学走向独创性与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我们在不同以往的新的解读中来认识和理解这位语言大师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死魂灵》 俄罗斯主题
下载PDF
《死魂灵》中的反义词描写
18
作者 李艳微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5-46,117,共3页
《死魂灵》是俄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名作。这部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方面,都堪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在《死魂灵》的描写中,果戈理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达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本文在阐述反义词的分类... 《死魂灵》是俄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名作。这部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方面,都堪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在《死魂灵》的描写中,果戈理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达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本文在阐述反义词的分类及其修辞功能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死魂灵》中的反义词描写,旨在揭示《死魂灵》中反义词的修辞功能与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魂灵》 反义词 修辞功能
下载PDF
纳西殉情文化面面观
19
作者 徐晓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婚前自由恋爱与结婚不自由的矛盾,引发了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殉情事件.对殉情天堂的向往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观.大祭风仪式的举行,反映了殉情者亲属对逝去灵魂的畏与爱.
关键词 纳西族 殉情 玉龙第三国 祭风
下载PDF
论清代台湾厉坛的祭祀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贵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清代台湾各地方层级皆依制度设立郡、邑厉坛,每年祭祀三次,需迎请城隍神主祭,七月十五日的祭祀因与中元普度相融合,故场面最为盛大,甚至演变成热闹的城隍绕境,形成一种官民共享的活动。祭厉仪式的举行时段与祭品形式皆与其他祀典不同,... 清代台湾各地方层级皆依制度设立郡、邑厉坛,每年祭祀三次,需迎请城隍神主祭,七月十五日的祭祀因与中元普度相融合,故场面最为盛大,甚至演变成热闹的城隍绕境,形成一种官民共享的活动。祭厉仪式的举行时段与祭品形式皆与其他祀典不同,表现出神、鬼的区隔观念。此一祭祀虽是例行公事,但仍有官员会因应地方实际需要,以此来抚慰孤魂、安定民心及倡导观念,发挥宗教与地方治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坛 祭祀 国家祀典 无祀孤魂 中元普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