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technique for sacropelvic fixation using image-guided sacroiliac screws:a case series and biomechanical study
1
作者 Kee D.Kim Huy Duong +3 位作者 Aditya Muzumdar Mir Hussain Mark Moldavsky Bandon Bucklen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08-216,共9页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of sacropelvic fixation performed with image-guided sacroiliac screw placement using post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X-rays. The sacroiliac screws were ...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of sacropelvic fixation performed with image-guided sacroiliac screw placement using post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X-rays. The sacroiliac screws were placed with navigation in five patients. Intact specimens were mounted onto a six-degrees-of-freedom spine motion simulator. Long lumbosacral constructs using bilateral sacroiliac screws and bilateral S1 pedicle and iliac screws were tested in seven cadaveric spines. Nine sacroiliac screws were well-placed under an image guidance system(IGS);one was placed poorly without IGS with no symptoms. Both fixation techniqu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range of motion(P<0.05) at L5-S1.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rigid lumbosacral fixa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sacroiliac screws,and image guidance improves its safety and accuracy. This new technique of image-guided sacroiliac screw insertion should prove useful in many types of fusion to the sacrum,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ith poor bone quality,complicated anatomy, infection, previous failed fusion and iliac harv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OSACRAL FIXATION sacropelvic FIXATION sacroiliac screw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IMAGE-GUIDED SURGERY
下载PDF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 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obot?assisted Navigation Procedures with a Conventional Technique 被引量:28
2
作者 Jun-Qiang Wang Yu Wang +7 位作者 Yun Feng Wei Han Yong-Gang Su Wen-Yong Liu Wei-Jun Zhang Xin-Bao Wu Man-Yi Wang Yu-Bo F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1期2527-2534,共8页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高博 吴碧 +4 位作者 阎敏 江伟 汪红 陈曦 刘跃洪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237,共5页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男13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7.81±9.73)岁;Tile分型,B型10例,C型7例。导航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23±9.35)岁;Tile分型,B型9例,C型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采用Majeed评分在术后1年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tta评分对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2±0.25)个月。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出血量稍多,与导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置钉时间要少于导航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tta评分标准:导向器组优12例,良4例,可1例;导航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P>0.05)。术后1年随防时,按照Majeed评分标准:导向器组评分67~93分,平均(85.76±6.86)分;导航组评分68~92分,平均(86.47±7.37)分(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螺钉导向器引导置入骶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具有术中置钉时间少、置钉准确等优点,且不需要导航等高科技设备,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3D打印导向器 导航 骶髂螺钉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导航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4
作者 张文辉 王春丽 +5 位作者 范立真 杨玉平 张金龙 张辉 刘杰 台会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45-3849,共5页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131例,其中S_(1)螺钉131枚,S_(2)螺钉46枚,合计螺钉177枚。按照是否行机器人辅助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男36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3±17.6)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39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4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87枚;对照组68例行C臂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螺钉,男41例、女27例,年龄23-67岁,平均(42.6±21.3)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46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2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90枚。术后CT扫描,依据SMITH等方法评估S_(1)螺钉数、S_(2)螺钉数、总螺钉数等级并计算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S_(1)螺钉准确置钉62枚(62/63),准确率为98%;S_(2)螺钉准确置钉24枚(24/24),准确率100%;总螺钉数准确置钉86枚(86/87),准确率99%;②对照组S_(1)螺钉准确置钉58枚(58/68),准确率85%,S_(2)螺钉准确置钉19枚(19/22),准确率86%;总螺钉数准确置钉77枚(77/90),准确率86%;③两组患者S_(1)螺钉准确率、S_(2)螺钉准确率、总螺钉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比C臂透视下徒手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仍有着较低的置钉失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骶骨骨折 置钉 准确率 骨盆后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骨盆髋臼骨折术中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学习曲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陈林 李磊 +3 位作者 兰家平 温洋 张旭林 刘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析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的相关性,评价3D打印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 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导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骶髂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与常规组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0.842、-0.590,P<0.001),3D打印组回归方程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69.839-4.413×手术例数,R^(2)=0.709,常规组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16.243-0.111×手术例数,R^(2)=0.348。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增加手术安全性,且随着手术例数增加,3D打印技术辅助下置钉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盆髋臼骨折 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 学习曲线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比较的Meta分析
6
作者 张国旭 曾剑波 +5 位作者 李静 谢骐骏 周冠斌 管建豪 陈文创 陈海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2-2938,共7页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12月。搜集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标准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队列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频率、钻孔次数、Majeed术后功能评分、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①共纳入13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均提及随机方法;11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1篇8分,9篇7分,1篇6分,文献质量较好;共纳入748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430例,徒手组31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28.30,95%CI:-40.20至-16.40)、术中出血量(MD=-6.36,95%CI:-10.06至-2.66)、术中透视时间(MD=-12.13,95%CI:-19.54至-4.72)、术中透视频率(MD=-17.39,95%CI:-29.00至-5.78)、术中导针钻孔次数(SMD=-9.50,95%CI:-14.27至-4.73)和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OR=8.65,95%CI:3.26-22.92)均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组可显著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10,95%CI:0.02-0.48,P<0.05);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08,95%CI:-0.21,0.06)、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6,95%CI:0.97-4.39)、Majeed功能评分(MD=0.91,95%CI:-0.31-2.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骶髂关节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伤害,提高螺钉位置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无显著改善。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盆后环 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 骶髂关节螺钉 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型骶髂拉力钉力学性能评价
7
作者 梁成 卓川川 +5 位作者 王冠 李文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骶髂经皮拉力钉-单钉修复、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骶髂关节损伤为对照,分析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正常站立姿态骶髂关节损伤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结果新型骶髂拉力钉组拉力钉拔出后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更小。新型骶髂拉力钉抗拔出的有效把持位移显著大于骶髂经皮拉力钉(P<0.05)。但骶髂经皮拉力的最大抗拔出力显著大于新型骶髂拉力钉(P<0.05)。骶髂关节损伤修复后,采用1枚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刚度显著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P<0.05)。骶髂关节损伤组的位移振幅最大,其次为正常组;其余组别的位移振幅较为接近,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的动态稳定性最优,略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骶髂关节损伤组的稳定性最差。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有效修复骶髂关节损伤。结论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更有效地把持松质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经皮拉力钉 松质骨 骶髂关节损伤
下载PDF
龟鹿二仙胶在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黄超 江加义 +2 位作者 李德福 张安定 吕维东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龟鹿二仙胶在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经皮骶髂... 目的探讨分析龟鹿二仙胶在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龟鹿二仙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骨盆功能、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ajeed评分中疼痛、工作、坐、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3、3.089、4.408、2.594,P=0.011、P=0.003、P<0.001、P=0.01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χ^(2)=4.200,P=0.040);研究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N)、骨保护素(OPG)、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59、2.762、7.346、2.955,P<0.001、P=0.007、P<0.001、P=0.004);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3%,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无明显差异(χ^(2)=0.971,P=0.324)。结论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术后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促进骨盆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 龟鹿二仙胶 Majeed评分 骨盆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小丽 张元智 +2 位作者 刘亚欧 刘刚 朱小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RAS组与常规组(n=12),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ERAS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ERAS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和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螺钉置入位置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均达到满意程度;Matta影像评分两组相近(P>0.05)。ERAS组术后2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3 d Braden压疮评分和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围手术期管理中运用ERAS理念,疼痛缓解更加有效、压疮风险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更有利于骶骨骨折患者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可在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 骶骨 骨折 骶髂关节 机器人手术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下载PDF
INFIX技术与外固定支架分别联合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B型骨折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林 刘东 +2 位作者 王志强 温洋 罗兰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INFIX)技术与外固定支架分别联合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B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骨科的88例Tile B型骨折患者,其中47例给予INFIX技术+骶髂关节螺钉治疗(INFIX组),4... 目的:探讨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INFIX)技术与外固定支架分别联合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B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骨科的88例Tile B型骨折患者,其中47例给予INFIX技术+骶髂关节螺钉治疗(INFIX组),41例给予外固定支架+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外固定支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Matta评分、Majeed评分以及术后1、3、6个月EQ-5D评分及VAS评分。结果:INFIX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术后6个月,INFIX组Matta评分优良率(95.74%)高于外固定支架组(80.49%)(P<0.05);INFIX组性生活评分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EQ-5D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INFIX组EQ-5D评分均大于外固定支架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INFIX组VAS评分均小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结论:INFIX技术联合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B型骨折临床疗效更好,恢复期短,更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e B型骨折 INFIX技术 外固定支架 骶髂关节螺钉
下载PDF
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海民 邹华春 +1 位作者 丁凌华 游木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93-1998,共6页
背景:骶髂关节对稳定骨盆环有重要作用,其骨折或脱位在手术上具有挑战性,尽管各种置钉方法不断改进,但是螺钉误置、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依旧存在。如何准确地将螺钉置入骶骨内及确认螺钉位置,并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 背景:骶髂关节对稳定骨盆环有重要作用,其骨折或脱位在手术上具有挑战性,尽管各种置钉方法不断改进,但是螺钉误置、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依旧存在。如何准确地将螺钉置入骶骨内及确认螺钉位置,并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两种不同组合方式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以人尸体标本数据为资料,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系统构建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骶髂关节脱位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两种组合的螺钉固定,一种为S_(1)置入2枚直径6.0 mm的螺钉+S_(2)置入1枚直径6.0 mm的螺钉(命名为S_(1)2枚+S_(2)1枚组),另一种S_(1)置入1枚直径7.3 mm的螺钉+S_(2)置入1枚直径6.0 mm的螺钉(命名为S_(1)1枚+S_(2)1枚组)。在S_(1)上终板施加600 N的垂直方向力,分析骨盆最大应力、螺钉最大应力(抗疲劳程度)、模型整体位移值及螺钉形变量。结果与结论:①两组螺钉固定骨盆后能够有效恢复骨盆生物力学的传导方向,骨盆应力都小于双节段螺钉固定应力,且最大应力都位于骨折端皮质骨上;②正常骨盆的最大位移为0.0809 mm,最大应力为9.39 MPa;S_(1)2枚+S_(2)1枚组的骨盆最大位移为0.0978mm,最大应力为11.59 MPa;S_(1)1枚+S_(2)1枚组骨盆的最大位移为0.1118 mm,最大应力为13.51 MPa;③S_(1)2枚+S_(2)1枚组螺钉的最大应力为12.35 MPa,形变量为0.08111mm;S_(1)1枚+S_(2)1枚组螺钉的最大应力为14.53MPa,形变量为0.0882mm;④结果显示,与正常骨盆相比,两种不同组合方式螺钉的稳定性无实质性变化,其中3枚螺钉固定的抗疲劳程度优于2枚螺钉,因此首选3枚螺钉固定法,若无条件进行S_(1)双螺钉固定时,最佳固定方法是在双节段均选择1枚螺钉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脱位 螺钉固定 有限元分析 骨盆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螺钉置钉实验与临床准确性评价
12
作者 游木荣 董书辉 +3 位作者 樊志强 叶海民 董谢平 邹华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1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情况:优10例,良2例。末次随访依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 运用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准确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新型导板 骶髂关节螺钉 骨盆后环损伤 准确性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伴耻骨骨折及文献学习
14
作者 刘同科 宫玉锁 +3 位作者 黄康 张新龙 刘晓婷 康付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13-117,共5页
目的:分享天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伴骨盆、耻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宫玉锁主任医师手术治疗1例骶髂关节脱位伴骨盆、耻骨骨折的病历资料并检索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 目的:分享天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伴骨盆、耻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宫玉锁主任医师手术治疗1例骶髂关节脱位伴骨盆、耻骨骨折的病历资料并检索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根据影像资料明确骨折分型,进行手术讨论。按照机器人操作流程进行安装术前准备。在主控工作站进行规划,模拟、微调,进行手术。同时宫玉锁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注重“筋骨失衡理论”,从事中医临床与骨科多年,临床上使用中医方剂治疗筋骨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官主任使用经验方对此病例骨折三期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结果:检索获得2018年―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30篇文献,统计分析骶髂关节脱位伴耻骨骨折治疗方法。本文方法中,共置入2枚螺钉,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术后透视螺钉位置优良。结论:最新的手术方式结合中医中药,疗效肯定。骶髂关节脱位伴耻骨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结合中医学三期治疗,可加速骨折断端、伤口的愈合。通过文献及本案例,骨科天玑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精确性高、微创出血极少、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将会在未来更好地适用于治疗各类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脱位 机器人辅助技术 经皮螺钉 骨盆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LC-Ⅱ螺钉固定DayⅠ型骨盆新月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15
作者 独行业 顾家烨 +3 位作者 姜雪峰 殷小军 惠宇坚 阚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钉固定模型(DayⅠ-螺钉)和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模型(DayⅠ-钢板)。对3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和约束,比较3种模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各种荷载形式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变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前屈载荷作用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最大变形量为0.57 mm, 0.76 mm, 0.68 mm。与DayⅠ-螺钉试验模型比较,DayⅠ-钢板试验模型在各种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均有显著增加,在垂直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上升320%,前屈134%,后伸211%,左侧弯339%,右侧弯208%,左旋转321%,右旋转284%。结论 2根LC-Ⅱ螺钉和2块钢板都可以维持DayⅠ型骨盆骨折的稳定,但由于钢板受压过大,易发生疲劳破坏及螺钉松脱等问题,因此,如果能闭合复位成功,则宜采用2根LC-Ⅱ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新月形骨折 骶髂关节 LC-Ⅱ螺钉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谭培勇 项舟 +3 位作者 宋彬 黄子星 张加劲 李佳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最佳骶髂螺钉通道测量方法,用于指导计算机导航下的进钉。方法:将8例成人无病变骨盆CT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建立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阴模内表面的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最佳骶髂螺钉通道测量方法,用于指导计算机导航下的进钉。方法:将8例成人无病变骨盆CT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建立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阴模内表面的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利用计算机辅助作图结合空间解析几何计算测量相关参数。结果:8例16侧的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均可用此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参数值:半径,均>7.3mm,其中男8.75±0.72mm,女8.38±0.67mm;进钉深度,男78.44±3.43mm,女74.07±6.04mm;与矢状面夹角,男72.62°±5.01°,女79.65°±7.59°;与横截面夹角,男13.28°±6.33°,女9.60°±4.17°;与冠状面夹角,男9.99°±7.67°,女2.01°±1.58°;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14.91°±6.48°,女7.62°±5.88°;S1最佳进钉终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2∶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1∶1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3∶1处;S1最佳进钉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3∶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2∶5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5∶2处;S1最佳进钉终点约在S1椎体中轴线上下2∶3及前后径3∶5处。与矢状面夹角、与冠状面夹角、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在几何学上精确确定并测量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用以指导计算机导航下进钉。双侧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具有对称性。S1椎弓根可以置入2枚直径7.3mm的骶髂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CT 数字化仿真技术 骶髂螺钉通道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山东 万磊 +6 位作者 沈洪园 徐凯 丁焕文 章莹 魏仲恩 符史发 尹庆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复合体损伤 骶髂螺钉 经皮内固定 数字骨科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灿辉 吴征杰 +5 位作者 曾焰辉 何影浩 司徒晓鹏 杜雪莲 洪石 何家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4-1438,共5页
背景: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骶髂关节分离,而治疗此病症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便是置入骶髂螺钉。目前常用的置钉方式主要为手术医师在透视下徒手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较差,且术后螺钉位置与手术医师的经验息息相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骶髂... 背景: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骶髂关节分离,而治疗此病症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便是置入骶髂螺钉。目前常用的置钉方式主要为手术医师在透视下徒手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较差,且术后螺钉位置与手术医师的经验息息相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因机器人造价较高,临床普及应用较为有限,因此,其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目前存有较多争议。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95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48例,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47例,比较两组患者骶髂螺钉置入所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内固定失效5例,骨折未愈合3例,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骨折未愈合1例,以上失败病例最终通过更换内固定达到愈合;②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透视时间为(7.2±1.5)s/次,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25.7±7.6)s/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精确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手术机器人 经皮螺钉置入 Matta评分 Majeed评分
下载PDF
合并腰骶移行椎时应用骶髂螺钉的临床解剖测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柳伟 杜心如 +4 位作者 杨立辉 王瑞 张继宗 孔晓川 安立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腰骶移行椎时骶1、2椎弓根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生前资料完整的标本共79例。对骶1、骶2椎体前后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弓根前高、椎弓根后高、椎弓根宽度、进针深度、进针角度进... 目的探讨合并腰骶移行椎时骶1、2椎弓根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生前资料完整的标本共79例。对骶1、骶2椎体前后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弓根前高、椎弓根后高、椎弓根宽度、进针深度、进针角度进行测量。结果正常骶1椎弓根前高(18.1±3.8)mm,后高(20.6±3.6)mm,宽度(27.7±3.1)mm;Ⅱ型骶1椎弓根前高(19.9±2.0)mm,后高(19.2±2.6)mm,宽度(29.9±2.2)mm;Ⅲ型骶1椎弓根前高(18.5±3.0)mm,后高(16.9±3.1)mm,宽度(27.8±2.2)mm。正常骶2椎弓根前高(12.4±2.3)mm,后高(14.34±2.9)mm,宽度(22.2±3.1)mm,Ⅱ型骶2椎弓根前高(10.4±1.5)mm,后高(14.4±2.4)mm,宽度(19.5±2.7)mm;Ⅲ型骶2椎弓根前高(9.5±2.0)mm,后高(14.0±3.0)mm,宽度(18.6±3.4)mm。Ⅱ型骶1椎弓根大于正常,Ⅲ型与正常接近。正常骶2椎弓根大于Ⅱ型和Ⅲ型。结论合并腰骶移行椎时可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1椎弓根可容纳1~2枚螺钉,骶2椎弓根可容纳1枚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移行椎 骶髂螺钉 椎弓根 骶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