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实践的应用与探讨
1
作者 谢超 张明阳 +1 位作者 肖莹 祝晓迎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81-1484,14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120急诊急救组、重症转运组转运患者工作量。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相关临床科室500名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参与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满意度。结果中心参与转运急危重症患者达到323499总人次,未发生管道脱落、跌倒、坠床等意外责任事件。满意度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的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8%,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工作效率满意度为95%,职业素养满意度为80%。结论临床支持中心在大型三甲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中心可从员工激励制度、针对性培训、信息化建设3方面出发,进一步促进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中医院 安全转运 临床支持中心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护理安全信息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
作者 刘晓敏 魏丽丽 +4 位作者 卜娜 姜文彬 代月光 盖玉彪 郭小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2023年7~8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5.5%、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9、0.223(P<0.05);最终形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可靠,为更全面地评估患者转运风险、护航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为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预警模型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患者 转运安全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的构建
4
作者 刘菲 丁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6期2924-2930,共7页
目的:构建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为其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佳证据总结构建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合专家意见修改条目并形成最终实践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为其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佳证据总结构建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合专家意见修改条目并形成最终实践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90.91%、95.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6,0.887;第1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1,0.00~0.2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8,0.191;第2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1,0.00~0.2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1,0.245。最终形成的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形成的成人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实践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对于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病人整体满意度和保证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病人 院内转运 德尔菲技术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陶珍珍 王志伟 +3 位作者 祁进芳 李振刚 董正惠 刘玉姣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614-618,624,共6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4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4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可视化列线图。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及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23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75例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供氧装置、监护仪、转运班次、转运总时长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灵敏度为0.968,特异度为0.875;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为0.903,特异度为0.87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7.348,P=0.403,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收缩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供氧装置、监护仪、转运班次、转运总时长是其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风险识别能力,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安全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多重对应分析与Logistic回归探究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孙卓铖 王宇 +3 位作者 魏松奇 樊方慧 马凌燕 杨巧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IABP支持的心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进行分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IABP支持的心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与危险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182例患者转运中有68例(37.36%)发生了不良事件,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43/23.63%),不良事件主要为血压波动(26/14.29%)、IABP氦气管路断开(16/8.79%)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10/5.49%)。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转运目的地是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病情变化不良事件与机械通气、镇痛镇静药物相关联。结论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血管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多重对应分析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的研发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美英 王莎 +5 位作者 王红红 赵婷 沈志莹 曹敦 肖雪玲 肖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发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发团队,设计新增、填写、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转科交接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急诊抢救室20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纸质... 目的研发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发团队,设计新增、填写、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转科交接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急诊抢救室20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纸质版转科交接单,试验组应用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结果试验组转科交接单书写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后,交接班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应用前,且再次核对/确定患者信息的频次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交接单书写质量,降低护士反复核对患者信息次数,从而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转科 交接单 护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患者安全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伟 裴晓璐 +3 位作者 王桂倩 郭冰洁 安然 王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风险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的品管圈实践
9
作者 韩静 冯益环 +4 位作者 许远乐 张东霞 罗莉 付莉莉 韦彩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2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转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率”为主题,现状调查影响院内转运质量的因素,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转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率”为主题,现状调查影响院内转运质量的因素,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1.75%下降到实施后的10.66%。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的发生率,有助于规范转运急救物品的管理,完善转运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安全隐患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庄江兰 郑越花 +2 位作者 陈雅瑜 黄建梅 李翠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9期29-32,共4页
目的针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院际安全转运,探讨急危重症患儿在院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泉州市儿童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重症医学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进行院际转运... 目的针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院际安全转运,探讨急危重症患儿在院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泉州市儿童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重症医学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进行院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儿486例,其中2021年164例、2022年322例。以患儿转运病种的统计、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原地抢救次数以及转运后入院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记录与统计学分析,比较2021年与2022年院际安全转运情况,对其进行院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组与2022年组急危重症患儿的院际安全转运比较,两组患儿的转运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组与2022年组发生率分别为50.00%、7.76%,以2022年组较低。2021年组患儿原地抢救率为13.41%,而2022年组为3.42%(P<0.05),两组患儿在院际转运后转归情况均良好。结论急危重症患儿在院际安全转运过程中受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基本转运情况良好,可进一步通过安全风险控制提高院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儿 院际转运 安全隐患 风险控制 安全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彧姣 付景伟 +3 位作者 曹颖 李筱姝 关争梅 武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种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急诊科需要转运的228例危重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纳入试验组(n=114)与对照组(n=114),试验组采... 目的 探讨一种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急诊科需要转运的228例危重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纳入试验组(n=114)与对照组(n=114),试验组采用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对照组采用50 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进行吸痰。对比两组患者经吸痰治疗后单位时间内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升高数值与吸痰有效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吸痰治疗后3 min、5 min的SpO_(2)升高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具有吸痰效果好及吸痰有效时间短等优势,在院内患者转运过程中可替代旧式手动式吸痰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多功能微型电动吸痰器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 吸痰
下载PDF
FOCUS-PDCA模型在危重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沈婷 黄霞红 +1 位作者 刘晓丽 陈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5期1-4,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FOCUS-PDCA模型构建的“移动ICU”服务模式在危重患者院际转运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施院际转运的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0年7—12月(实施质量改进前)使用传统危重患者院际转运方法,202... 目的探讨基于FOCUS-PDCA模型构建的“移动ICU”服务模式在危重患者院际转运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施院际转运的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0年7—12月(实施质量改进前)使用传统危重患者院际转运方法,2021年4—9月(实施质量改进后)使用基于FOCUS-PDCA模型构建的危重患者院际转运方案,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护士院际转运综合能力以及113例危重症患者的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后护士院际转运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管理后的转运前准备时长、抵院后入病区时长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管理后用物不全、呼吸支持、输注设备、监护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OCUS-PDCA模型构建的“移动ICU”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护士的院际转运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转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模式 质量管理 重症患者 院际转运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of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被引量:6
13
作者 Jun Qiu Xiao-Li Wu +3 位作者 Zheng-Hui Xiao Xian Hu Xue-Li Quan Yi-Min Zhu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Background:With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ritially ill children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ertiary hospitals from primary hospitals with limited resources.Although a large ... Background:With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ritially ill children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ertiary hospitals from primary hospitals with limited resources.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re transferred each day in China,the standard process of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is not formulated.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ata collected during transport.A total number of 9231 patients(≤14 years)who had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Hunan Children's Hospital by a specialized team from primary hospitals from January 1,2009 to June 30,2012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Results:Nearly half of the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ere neonates(48.72%)and two thirds of the children were suffering from respiratory,neurological and cardiac diseases.Multivariate adjusted odds ratios(OR)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s(CI)were calculated using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Mobilization time in non-working hours was longer than the working hours(OR=1.186,95%CI=1.059-1.329).Our study showed that mobilization time for neonates was shorter than that for older children(OR=0.801,95%CI=0.692-0.928).The mobilization time of referral cases was shorter in areas within a radius of 50 km than in those within a radius of over 250 km(OR=0.427,95%CI=0.350-0.521).Referred patients in summer neede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mobilization time than in winter(OR=0.705,95%CI=0.616-0.806).Conclusion:Standardized processes and guidelines for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would be essential to ensure effective transport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mobilization activ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specialist retrieval teams
原文传递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在急诊科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李少玲 钟鸿耀 +1 位作者 卢瑞华 熊小满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2期4168-4171,共4页
目的:制定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并分析该表格在急诊科脑卒中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50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 目的:制定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并分析该表格在急诊科脑卒中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50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5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试验组采用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进行转运。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转运时间、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行为不规范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转运成功率为99.33%(149/150)高于对照组[94.67%(142/150)](P<0.05);试验组单纯性转运路途时间、交接病人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转运途中心搏呼吸停止、补液外渗、设备仪器故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转运方式不合理、转运交接不清楚、物品准备不完善、转运后物品处理不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脑卒中病人应用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可提高转运成功率,缩减转运时间,规范转运行为,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表格 急诊科 脑卒中 转运 护理
下载PDF
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爱 佟璐 +4 位作者 赵紫彤 左琳 冯莹 权志琴 明月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8月收治的需院内转运患者80例为对照组,调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找出转运时存在的安全隐患,重新更新转运交接单,并对护士进行转运培训... 目的探讨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8月收治的需院内转运患者80例为对照组,调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找出转运时存在的安全隐患,重新更新转运交接单,并对护士进行转运培训;对转运前患者充分评估,做好转运前仪器、人员等准备工作,采用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进行转运。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需院内转运患者80例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患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院内转运时间。结果研究组的院内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运用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从而提高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转运 急诊 危重症患者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魏岷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区服务中心ICU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2021年1—6月未应用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的基础护理工作记作应用之前组,2... 目的:研究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区服务中心ICU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2021年1—6月未应用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的基础护理工作记作应用之前组,2021年7—12月应用风险评估单的特殊护理工作记作应用之后组。比较家属肯定度、转运时间、转运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之后组家属肯定率高于应用之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应用之后组转运时间短于应用之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之后各项转运质量评分均高于应用之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之后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之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时间,提高转运质量,家属对转运工作肯定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单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下载PDF
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5
17
作者 史冬雷 张红梅 +5 位作者 高健 华小雪 贾征 侯镔芮 朱槿 胡英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通过转运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Ⅰ、Ⅱ、Ⅲ级,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根据病情进行分级准备。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至普通病房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与病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2.8%(χ2=6.19,P<0.05);与转运人员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7.2%(χ2=4.94,P<0.05);与仪器设备和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3.9%(χ2=5.27,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减少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下载PDF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8
作者 裘文娟 陈肖敏 俞永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9.7)min,55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除输液管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 :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地配备转运物品及药品、有效的风险告知、完善的转运交接单建立、转运医护人员资历的规定、多学科参与的危重患者转运演练与培训、危重患者转运质控小组的专门化管理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患者安全管理
下载PDF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持续改进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华晔 曹艳佩 杨晓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5-7,16,共4页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SpO2及GCS评分形成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转运;观察2组再增加团队配合培训。结果观察1组、2组4项意外事件除输液外渗或堵塞1项外,另3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转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的应用及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急诊科 院内转运 转运评估 安全护理
下载PDF
急诊科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立及实践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博 张利 +4 位作者 张真真 张倩倩 臧格 唐乃夫 娄小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拔并规范化培训35名转运专职护士,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实施1年后共转运4 503例危重症患者;以设立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前转运的2 378例患者为对...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拔并规范化培训35名转运专职护士,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实施1年后共转运4 503例危重症患者;以设立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前转运的2 378例患者为对照,比较专职岗位设置前后院际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专职岗位设置后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设置前(P<0.05,P<0.01)。结论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设立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际转运 专职护士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安全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